【摘要】“雙減”沖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雙減”背景下的教學,更加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應該專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的知識基礎,開展實踐探究,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體會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樂趣,以此實現自身的綜合發展。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對“雙減”背景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探究。
【關鍵詞】雙減;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學
作者簡介:郭成武(1974—),男,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雙灣鎮中心小學。
“雙減”政策的提出極大程度地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進一步拓寬了學生自主發展及自主實踐的空間。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地貫徹“雙減”政策,從多個方面著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實踐中創新創造,發展自身的綜合素養。
一、“雙減”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價值分析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專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并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的。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主動地探究文本,能夠實現深度學習[1]。
(一)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首先,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讓學生從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與此同時,教師科學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探索知識要點,從而能夠更為具體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內涵和意蘊。其次,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能夠進行獨立的思考,發展自身的思維,由此,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搜集、整理、分析相關的信息,內化所學知識,發展核心素養。最后,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從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探究知識,使自己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
(二)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并且需要教師關注的培養點和培養方向也更為多元。教師貫徹落實“雙減”政策的要求,專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鑒賞能力,助推學生進一步深化思維去挖掘、思考、品味以及領悟語文知識。
除此之外,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滲透多種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挖掘并探究文本,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多元的實踐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彰顯個性。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學習變得主動,便對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以及打造高效課堂有積極的作用。
二、“雙減”背景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策略分析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減少一些無意義的“題海戰術”訓練,最大限度地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及負擔;教師應該讓課程教學轉向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的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驅動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獲得更為深遠的發展。教師可以緊扣“雙減”政策的要求,從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環節著手,多元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
(一)課前導學—創設情境,驅動學生自主學習
1.以體驗式情境為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課前導學環節更加應該注重學生的實踐體驗。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立足學生的興趣,創設體驗式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實踐、自主探究,讓學生能夠有興趣參與課堂學習,進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課文為例,其以十分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一家人“種花生”“收花生”“品花生”“議花生”的過程。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是筆者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內涵。對此,筆者嘗試創設體驗式情境,讓學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農耕體驗或者品嘗花生的體驗,使得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課文描述的花生的具體形象。筆者創設與學生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體驗式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深入探尋課文的主旨,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以問題式情境為引導,帶領學生逐步深入課堂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為學生創設問題式情境,利用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這樣能夠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深入課堂,在課堂學習中有所發現、有所感知、有所體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進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依舊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落花生》這篇課文為例,筆者在幫助學生獲得了一定的學習體驗之后,便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問題式情境,驅動學生深入研讀課文。筆者向學生提出以下五個問題。
(1)整篇文章描寫的對象是什么呢?
(2)關于花生你有哪些認識呢?
(3)讀完這篇課文,你認為花生有什么樣的特點呢?
(4)你覺得作者的父親想要告訴作者什么道理呢?
(5)在讀完這篇課文之后,你是否產生了一些疑惑呢?
如上,在學生閱讀這篇課文之后,筆者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驅動學生主動分析課文內容,促使學生獲得更為深刻的體會。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獨立思考,撥開云霧,探究課文的主旨,由此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課堂探究—巧設任務,落實自主探究
1.以任務驅動學生理解課文內涵
任務是驅動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及自主探索的重要導向標,而科學的、有價值的學習任務更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之間互相協作完成學習任務[3]。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涵,更好地解決閱讀的難題。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鄉下人家》這篇課文為例,筆者在完成課前導學環節之后,為學生布置具有探究價值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合作實踐的方式來完成這些任務。筆者布置三個學習任務:一是繪制一份關于課文描寫的“鄉下人家”的旅游路線圖;二是根據課文所描繪的不同圖景畫幾幅畫;三是根據課文中對“鄉下人家”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描寫,想象“鄉下人家”的冬天是怎樣的,進而用一段形象生動的文字寫下你眼中的“鄉下人家”冬天的場景。
總之,筆者為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適當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有效抓住了讀與寫的契合點,使得學生能夠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探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進一步感知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進而真正地參悟課文的主旨,實現更高效的學習,由此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2.點撥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應該重點強調學生需要掌握的方法與技巧。教師可以通過點撥的方式,讓學生明白自己需要學什么和怎樣學,進而讓學生能夠掌握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也讓學生能夠積累更為豐富的學習經驗,積極主動地投入后續的語文學習。
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海的女兒》這篇課文為例,筆者為了讓學生的閱讀及探究過程更為高效,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科學地點撥學生,讓學生大致閱讀課文內容,借助思維導圖來梳理整篇課文的基本框架,了解小美人魚的基本經歷以及整篇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而明確后續需要深入探究及分析的方向。隨后,筆者在學生對重點段落進行深度閱讀的時候點撥學生,讓學生通過旁批的方式找出課文中描寫小美人魚心理活動的句子,以此啟發學生抓準人物描寫的基本方法,綜合分析小美人魚的人物形象特點。在學生完成整篇課文的閱讀之后,筆者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再現這個童話;還讓學生提煉課文的關鍵內容,自主編寫課本劇,這樣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課文的主旨。
如上,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發揮自身的主動性,最終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外研學—內外聯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1.課外閱讀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盡可能減少學生的課外學習負擔,讓學生的課外研學環節更科學、更高效,實現課內與課外的有效連接[4]。為了讓小學語文的課外研學活動能夠達到減負增質的效果,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符合學生學習需要的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選擇地自主學習,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為例,筆者在教學完《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內容之后,為學生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在教學完《景陽岡》這篇課文的內容之后,為學生推薦《水滸傳》這一本書。
筆者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推薦與之相關的課外書目,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
依舊以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為例,筆者在教學完《紅樓春趣》這篇課文之后,讓學生在課外閱讀《紅樓夢》。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夠從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及外貌等多個方面去解讀寶玉這一人物的形象,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中寶玉的形象。
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從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學習與課文有關的知識,不僅增加了學習的實效性,也豐富了知識儲備,為更好地進行后續的自主學習奠定了基礎。
2.融合多學科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過程中,應該讓課外研學活動置于更廣闊的空間,讓學生以更多元的形式去完成課外研學,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得到發展和提升。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研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融合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
以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這一篇課文為例,筆者基于綜合發展學生的各項素養以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目標,融合其他學科設計課外研學活動。筆者組織學生嘗試以“本地的春節”為主題,開展實踐探究,要求立足于現實生活對本地不同人群過春節的情況進行調研。筆者為學生提出多樣的調研建議,如可以采訪相關的人群、詢問自己的長輩、和同學交流,等等。學生通過調研了解有關本地人過春節的習俗及特色,完成實踐調研報告,充分彰顯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此外,筆者還建議學生搜集與西方圣誕節相關的英語繪本,讓學生嘗試在英語繪本中了解中國春節與西方圣誕節的異同點。學生運用辯證的思維,分析中外文化的異同,也充分彰顯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筆者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著手,融合多學科,推動學生實現高質量的課外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綜合分析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價值,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從課前導學、課堂探究及課外研學等方面著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琦.“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自主探究”閱讀教學模式[J].新智慧,2022(23):12-14.
[2]李衛兵.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興趣是自主學習的“發動機”[J].新課程導學,2019(23):88.
[3]岳巧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8):37.
[4]吳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語文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