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敏感期和技能獲得的重要窗口期,在這個階段加強體育鍛煉尤為重要。教師在設計體育教學時,應該通過創新教學形式、完善體育設施、增強師生互動、創新評價方式、豐富體育內容等路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學生發展;小學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07-0079-03
義務教育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敏感期和技能獲得的重要窗口期,在這個階段加強體育鍛煉尤為重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將以往單一傳授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轉變成培養核心素養的過程。體育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引導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激發運動興趣,學會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方法,體驗運動的樂趣,樹立積極的學習態度,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一、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主要目標,也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關鍵要點。對小學體育來說,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缺乏一定的規范性和標準性。通過對課堂的觀察和分析,發現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并沒有完全按照課程標準或者教材內容的進度進行規劃,更側重于在課堂上通過自由活動或者開展臨時體育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其中,但是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科功能的提升,無法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意義就是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師在備課設計中的可操作性,綜合學校地域環境、學生特點以及體育教材內容,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有效運用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和發展。
(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體育課不僅僅指導學生如何鍛煉身體,還可以滲透體育精神、提升體育意識。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完善體育教學內容,基于學生視角,為他們設計專門的鍛煉項目以及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參與其中,逐步改變對體育課程的刻板印象,建構“教會—勤練—常賽”的課堂模式,通過游戲、活動以及比賽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擁有不同的教學體驗。其次,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鍛煉方式,彌補體育技能知識的不足,教師可以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同時,體育教學還包括健康知識教學,教師通過講授體育理論知識,將理論與實踐整合到一起,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
二、影響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因素
(一)教師教學理念較為滯后
教師是小學體育課堂的主要引導者。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進度以及學生情況設計課堂內容,并且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但是部分體育教師在專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上存在一定的欠缺。首先,部分體育教師找不到備課的重點內容,沒有針對不同的體育活動以及項目對課堂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安排,也沒有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服務。其次,部分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一定的靈活性,注重完成自己的任務,沒有對學生的狀態進行觀察,缺乏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互動[1]。最后,一些體育教師并不重視教學評價工作,沒有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指導和評價。
(二)學校設施不符合要求
體育設施、體育課堂的教學環境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學校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對體育基礎設施進行完善,沒有對體育項目進行設計,導致課堂內容較為單一,教師無法展開多元化的教學。另一方面,現有的體育設施存在年久失修等現象,教學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不利于有效課堂的構建。
三、提高小學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一)豐富體育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體育是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活動等,在過去的體育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更側重于室外體育課的設計,而忽略體育理論知識以及知識拓展等方面的設計。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應該拓展現有的教學素材,除了體育課標相關的體育項目外,可以從體育人物、體育事件等方面入手,提高學生對于體育學科的全面認知,激發學生全方位的體育學習興趣。如室內課開拓展冰壺、滑雪等體育項目的介紹等。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學校所在的地域特色等開發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如舞龍、花鼓等。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豐富的體育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掌握體育與健康學習的方法[2],這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創新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小學體育課堂的有效性,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融入體育活動,感受體育的樂趣和魅力。教師應該創新現有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活動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教師將體育游戲應用到體育課堂中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探索體育課堂教學的合理方式。例如:體育課堂教學時,開展“青蛙跳”游戲活動,教師可以在游戲時進行報數,發出停止的信號后,學生立刻停止“青蛙跳”,通過這種方式鍛煉學生的平衡力及反應能力,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增強學生練習的趣味性。
(三)增強師生互動,改善體育課堂教學
很多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技能練習、參與活動等方面都需要教師給予針對性的設計指導。學生會出現課堂專注力不強、不能正確理解動作練習的要求等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該增強與學生的有效互動,提高學生的專注度,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不同表現,通過有效的互動,激勵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改善習慣。此外,為了強化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教師應注重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還可以從學生的角度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通過這種方式尋求與學生的共同點。
(四)完善體育設施,打造優質教學環境
為了提高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參與度,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和條件,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環境,拓展已有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學校應當提高對體育學科的重視程度,根據體育學科的教學任務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配置各種體育設施,例如綜合器械、籃球場、足球場等,同時考慮到學生在身體素質以及興趣愛好上的差異性,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搜集整理學生的運動需求和建議,作為配備各類體育設施器材的依據之一。此外,學校還將努力改善學生的運動場地,有條件的要修建操場和跑道,確保各類建筑材料的合格性,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環境,避免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
(五)創新評價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之前教師經常忽略的環節。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應該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通過個性化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評價。首先,教師可以在評價過程中對學生的體育能力進行肯定和鼓勵,同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強項和短板,引導學生發現體育鍛煉中的不足,從而制訂針對性的練習計劃。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階段性的練習進行自我總結和評價,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的模式。這有利于學生發掘潛力,樹立學習的信心;也能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學習目標,對提高課堂效率將產生有益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馮燕.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率[J].中外交流,2019(6):53.
[2]孫富田.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途徑與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9):1.
責任編輯:賈凌燕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師生同構兒童多彩學習生活的研究”(D/2016/02/123)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11-24
作者簡介:徐皓明,南京市漢口路小學副校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