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晴艷
[摘? 要] 微課以明確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具有激發興趣,引發思考等重要作用. 文章認為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應用微課,具有增強預習效果、強化理解記憶、突破重點難點、鞏固復習提升等成效.
[關鍵詞] 微課;預習;復習
微課是指以某一學習主題為核心,精心設計、組織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不僅體現了現代化的科技發展對教學的影響,還體現了教育教學與時俱進的特點. 微課一般具有時間短、主題明確、材料小、靈活性高等特征,其應用的目的并非單純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發學生產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增強預習效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預習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僅能讓學生對即將接觸的內容產生大致印象,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不少教師都選擇運用導學案的方式,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這種方式雖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也呈現出單調、乏味的狀態,甚至有些學生干脆將導學案理解為課堂小練,如此無法達到預期的預習效果.
微課將生動形象的圖片、文字、視頻等結合于一體,給予學生較強的感官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神經在豐富的信息刺激下,大腦不由自主地產生豐富的想象,從而產生研究興趣,做出探究行為. 這是一般性的預習難以達成的效果,因此微課應用于預習環節具有激趣、促進聯想、引發探究的重要作用.
案例1? “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
教師首先可用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①大家還記得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嗎?②說說三角形內角和的定理;③如何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推導出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方法?
前兩問是學生所熟悉的內容,尤其是第一問對于學生而言,真可謂信手拈來,但第三問卻給學生留下了懸念,也吊起了學生的“胃口”. 在學生求而不得的情況下,教師展示微視頻供學生學習,鮮明的動畫,瞬間就幫助學生突破了思維的障礙,讓他們對“多邊形的內角和”推導方式形成了充分的認識.
將動態、多元的微課引入到預習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了良好的情感體驗,這給接下來的課堂探究奠定了基礎. 將微課應用到預習中的方式與傳統預習方式進行類比,會發現微課不會受時間或空間的制約,學生可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預習,有效地提高了預習效率. 鑒于此,教師應將微課有機地融合到預習環節,倡導學生科學地使用微課進行預習,提高效率.
強化理解記憶
初中階段,抽象性的概念明顯增多,如一次函數、二次函數的概念,都需要進行理解性的記憶. 這對仍處于思維發展期的學生而言,的確存在一定困難. 實踐證明,微課的應用不僅能強化學生對概念的認識,增強理解性記憶,通過直觀、形象、豐富的微課,學生還能對各個概念進行辨析,避免概念混淆的情況發生.
微課需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知識進行融合,而先進的信息類產品是學生所感興趣的,將枯燥、抽象的概念融入趣味十足的微課中,不僅能激趣,還能增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便于記憶.
筆者在實踐中,一般是在新課授課之前,將學生已經學過的相關概念制作成一個小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幫助學生及時回顧所學概念. 當然,視頻播放的時間可機動安排,除了放在課前,還可安排在課余時間,不要求學生一定要看,只是讓學生在無意中強化記憶.
案例2? “有理數的加減法”的教學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納新知,筆者在備課時,就將有理數、正負數等常用的重要概念制作成一個微視頻,在課堂導入環節進行播放. 這是學生原本就熟悉的內容,再觀看視頻,會讓他們倍感親切,這不僅幫助學生鞏固與強化了原有的認知,還為新課做了鋪墊. 課間休息時,筆者就將視頻在電子白板上循環播放,也不要求學生去看,但在之后的訪談中,發現不少學生在無意識中,原本模糊的概念,竟然變得清晰了. (此處對于增強概念的理解記憶,如果有傳統教學與微視頻教學的對比,學生所反饋的數據用來支撐文章更有說服力. )
有了基本概念為基礎,學生再深入到有理數的加減法學習時,顯然變得胸有成竹、信心滿滿,對運算法則的應用也變得更加得心應手. 由此可見,微視頻不僅能幫助學生達到較好的預習效果,對新知的教學,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突破重點難點
傳統的白紙黑字的授課模式,讓不少學生對一些抽象、復雜的內容望而生畏,沒有深入理解,就直接從心底排斥它們的存在. 尤其是對一些特別抽象、復雜的內容,想憑借教師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去揭開它的面紗,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科技的進步、多媒體的發展,不僅解決了生活中很多難題,還給教學帶來了福音.
想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內突破本節課的重點難點,不僅要看學生的領悟能力,還要看教師的引導能力,有時真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說清楚、講明白的. 尤其是受生活經驗的影響,學生認知水平還存在較大差異性,每個學生的記憶容量與理解能力都有所區別,這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困難.
微課的應用則有效地突破了以上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弊端,它能將靜態、復雜的知識轉化成動態、具體的圖象,讓學生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這些知識,從而突破思維的障礙,形成理解性記憶. 同時,微課還具有隨時暫停、播放與無限循環等功能,這給基礎薄弱的學生帶來了更大的便利,一遍沒弄懂,就看第二遍,直到完全理解.
案例3? “圖形的旋轉”的教學
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為:①掌握旋轉角、旋轉中心與對應點等與旋轉相關的概念;②理解并掌握圖形旋轉的性質.
對初中生而言,想要掌握圖形旋轉的性質,需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與空間感作為支撐. 若按部就班地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學生不僅難以理解,還會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失去信心. 為此,筆者特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設計了一個微視頻,讓學生從直觀的視頻信息中感知什么是旋轉,生活中存在哪些旋轉現象,并結合實例解析了旋轉角等,視頻雖然時間不長,卻將旋轉的基本性質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學生通過微視頻的觀看,一致認為對旋轉產生了更進一步地認識. 觀看結束,筆者問學生對旋轉相關內容還有什么疑惑嗎?有學生提出:“為什么旋轉前與旋轉后的圖形是全等的呢?”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問題,也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 根據這個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探討,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能力.
微課在本節課的應用所獲得的教學效果不僅體現在課堂氛圍上,還體現在學生的課后作業中. 本節課的課后練習,學生的錯誤率空前的低,說明微課的使用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從作業情況也能看出學生已經突破了自身思維的障礙,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鞏固復習提升
復習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增強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有些教師為了提高復習成效,常布置大量的練習,希望達到知識面的全覆蓋,有種“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題”的恢宏氣勢. 殊不知,題海戰術已成為教育史上的詬病,這種方式只會給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根本達不到復習鞏固提升的效果.
微課應用于復習環節,學生不受時空的限制,隨時觀看,有些不理解的部分還可以多次、重復地觀看,直到弄懂為止. 學生還可通過網絡平臺,對自己存在的疑惑進行提問,而教師又可通過線上答疑的方式,增進與學生的互動. 無形中,微課成了聯系師生情感的紐帶.
案例4? “圓的有關性質”的復習
教師可將與圓相關的概念和圓的相關性質整理到一個微課中,讓學生利用“三上”時間進行觀看,以達到復習提升的效果. 學生存在疑惑,鼓勵學生在班級群內請教老師,以促進師生間的互動.
由此可見,微課在復習中的應用,即能溝通師生的情感,又能提高復習效果.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如今的教學手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不論運用何種教學方式,教學都應以生為本,在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益,達到減負增效的教學效果. 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優勢有目共睹,迄今為止已經獲得較好的教學成效. 作為教師,應跟上時代的節奏,時刻保持積極上進的學習態度,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