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的編排特點,從閱讀教學、實踐表達、習作訓練等角度展開習作教學探索,以提升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統編教材 多元化 習作能力 提升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4-0109-03
小學語文統編教材編寫的重要理念之一是閱讀與表達并重。統編教材按照閱讀與表達同步推進的編排思路,體現了“讀寫分編,兼顧讀寫結合”“閱讀鋪路,由讀到寫”的編排原則,增加了習作教學的內容,拓寬了習作教學的路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材優勢,通過讀寫結合、助學系統和整體推進習作單元教學等路徑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習作意識
閱讀是基礎,寫作是內化。要想解決學生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的問題,就要先從閱讀入手,將閱讀與習作巧妙結合,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習作,以寫促讀、以讀促寫、讀寫互補,使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同時積累和運用語言,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一)引導學生積累語言
重視朗讀積累,有利于學生儲備“例子”,形成圖式、強化寫法。選入教材的文章文質兼美、內蘊豐富,堪稱語言典范,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語言。針對課文中的好詞佳句、優美段落,“日積月累”中的名言警句、優美詩詞等,教師應引導學生朗讀、摘抄甚至背誦。課前,教師可以利用三分鐘左右的時間,檢測學生古詩詞或課文經典段落的背誦情況;課中,指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朗讀品味、熟讀成誦優美語段或篇章;課后,督促學生對好詞佳句進行背誦、默寫、摘抄和積累。如統編教材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觀潮》要求背誦第3—4自然段、第2課《走月亮》要求背誦第4自然段,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手段指導學生反復朗讀、練習背誦,使學生盡可能當堂消化,完成語言積累。
(二)引導學生習得寫作技巧
從“學會閱讀”到“從閱讀中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習寫作的基本表達方式和技巧,從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表現手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引導學生發現課文的表達技巧。教師在備課前要通讀教材文本,設計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課文的表達特點,并形成“遷移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去”的意識。以統編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該單元的人文主題是“田園生活”,單元語文要素是“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習作要素是“寫喜愛的某個地方,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單元習作要素跟閱讀要素相互聯系。從內容上看,本單元課文從鄉村生活的角度豐富了學生的認識和感受;從表達上看,抓住課文關鍵語句初步體會思想感情,為寫作時如何表達感受提供了可參考的范例。本單元的閱讀篇目與習作訓練都指向學生的真實生活和體驗,從單元內部看,精讀課文應引導學生學習“抓住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學《古詩詞三首》時,教師可抓住詩句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導學生通過走進場景、想象畫面、多形式朗讀等方法來體會;教學《鄉下人家》時,可采用多樣朗讀、想象畫面、聯系生活等方法來體會;教學《天窗》時,可結合具體情境、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經驗等方法來體會;教學略讀課文《三月桃花水》時,則可借助優美語言賞析,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和暢談體會。
(三)引導學生隨文練筆
小學生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選取合適片段開展練筆活動,通過讀中有寫、寫中有讀,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語文統編教材提供了豐富的隨文練筆的例子,教師要善于挖掘和運用。以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下冊《手指》一文為例,編者設置的小練筆是:“仿照課文的表達特點,從人的五官中選一個,寫一段話?!苯虒W時,可讓學生品讀課文第2—4自然段,思考哪根手指寫得特別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想一想作者運用了什么表達方法。讓學生先帶著問題自由朗讀、感悟,再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排比、擬人、比喻、設問等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再順勢提出讓學生聯系生活寫五官,嘗試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當堂練習寫話。
二、借助口語交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統編教材在每冊書中都適當地安排了“口語交際”這一模塊的內容,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安排了“我們與環境”的話題、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安排了“愛護眼睛,保護視力”口語交際活動等,目的是從各個方面鍛煉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筆者認為,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息息相關,教師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口頭表達能力轉換為書面表達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克服寫作畏難情緒。
(一)通過口語交際活動培養觀察能力
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從紛繁復雜的資訊中建構和完善自己的認知體系,并最終實現交際意圖。這個目的和習作教學中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從中找到寫作素材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能力和建構自我認知的能力。因此,口語交際教學要讓學生學會關注生活、觀察生活。例如,口語交際“我們與環境”中提出兩個話題: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環境問題?為了保護環境,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學生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需要觀察生活中的環境及思考環境問題,這就鍛煉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口語交際活動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會逐漸養成善于觀察、發現的習慣,以及形成建構自我認知的能力。這對學生積累習作素材大有裨益。
(二)通過口語交際訓練培養思維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是否能說清楚、道明白,表達是否有層次,考量的不僅僅是學生要掌握的詞匯量、語言組織及運用能力,更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培養和鍛煉。而培養思維能力是學生提升寫作能力的關鍵要點之一,如果學生沒有思維,不會思考,作文也就無從下手。教師應通過口語交際教學發展學生思維,為學生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以“愛護眼睛,保護視力”口語交際活動為例,學生要分析班里同學的視力情況、影響因素和如何保護視力等問題,就需要運用發散思維、聚合思維、創新思維等,在無形中培養和鍛煉相關的思維能力。
三、利用助學系統開展寫作訓練
語文統編教材的“助學系統”包括“課前提示”“課后練習”“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等板塊。教師若想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就要根據助學系統的內容特點設計寫作練習,促使學生聯系自身生活實際去把握寫作要點,做到有效寫作。下面,筆者主要從“課后練習”“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三個板塊介紹開展寫作訓練的操作方法。
(一)利用課后小練筆訓練仿寫能力
課后小練筆為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練筆的機會。語文統編教材為學生設置了許多小練筆的內容和環節,如四年級上冊第2課《走月亮》課后小練筆為:“讀讀課文第6自然段,說說‘我的所見所想。你還記得月下的某個情景嗎?仿照著寫一寫。”“小練筆”要求學生仿照文段寫一寫自己的所見所想,教師可結合第6自然段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所見所想,再通過口頭練習說一說月下的某個情景,然后從“有沒有比較真切地寫出了現實的情景”“有沒有進行一些聯想”兩個方面進行點評和指導,最后讓學生用筆把月下的某個情景寫下來。
(二)借助“詞句段運用”體會表達效果
“詞句段運用”是統編教材新增設的板塊之一,里面的重點句段通常來自學過的課文,其側重點在于“運用”。關于“詞句段運用”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怎樣寫”的角度體會和發現例子的表達效果,通過反復品讀和鑒賞這些內容鍛煉“說”和“寫”的能力,最終實現知識積累和遷移。以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詞句段運用”為例,其設計的寫話練習是“讀下面的句子,體會人物的內心,再選擇一種情景,照樣子寫一寫”。在教學中,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例句是怎樣把人物的內心表現出來的,再進行交流;其次引導學生體會不同例句中人物的感情,以及它們的不同之處;再次指導學生根據教材提供的三種情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影視作品中的場景展開交流;最后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有感觸的一種情景進行仿寫。如果學生對教材提供的情景缺乏體驗,可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最熟悉的、有親身體驗的其他情景來寫。完成仿寫后,再組織學生交流、評改,使學生從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描寫中體會人物的內心,體會不同情景下不同人物的內心變化,達到提升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借助“交流平臺”歸納習作方法
“交流平臺”是統編教材的重要板塊之一,目的是引導學生梳理、總結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呈現的交流方式主要有對話、成果展示、示例歸類、發現規律等。例如,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交流平臺”歸納了寫人的三種基本方法:一是選取典型事例,把它寫具體;二是用多種方法表現人物的特點;三是通過描寫周圍人的反應間接寫出人物的特點。針對訓練主題,教師提出交流的議題:“同學們,哪些課文體現了上述歸納的寫人的基本方法?”這個議題直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摔跤》中對嘎子的一連串動作描寫很精彩,表現了嘎子的機靈?!薄啊端褚豢猛γ摰臉洹芳氈旅鑼懥塑嚪蚪Y實健美的身體,表現他旺盛的生命力?!薄啊秲汕o燈草》通過選用描寫嚴監生臨死時仍然惦記節省燈油這個典型事例,表現他的吝嗇。”教師對此進行歸納:“這些都是運用多種方法表現人物特點的典型?!痹诮處煹闹笇?,學生結合課文和“交流平臺”主題進行師生間的對話交流,在交流中發展習作思維,感悟習作方法。
四、利用習作單元強化寫作能力
從三年級上冊開始,語文統編教材在每一冊都安排了一個專門的習作單元。習作單元由“精讀課文”“交流平臺”“初試身手”“習作例文”“習作”五個部分組成,各有特定功能,每項內容的組成都指向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
(一)善用精讀課文
習作單元中的精讀課文主要目的是示范寫作的方法,它注重對表達方式、藝術技巧的掌握與訓練,注重從閱讀到寫作的過程指導。統編教材語文四年級下冊的習作單元安排了《海上日出》《記金華雙龍洞》兩篇精讀課文,主要讓學生掌握“按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教學這兩篇精讀課文,應重點圍繞課后練習題進行引導,如《海上日出》的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揣摩按順序寫景物的表達效果;《記金華雙龍洞》的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掌握按游覽順序寫景的方法。雖然這兩篇課文的描寫對象不同,但目的都是“讓學生借助課文的學習,掌握按一定順序寫景物的方法”。
(二)巧用習作例文
習作例文是學生進行習作實踐的重要參考資源,應該在各個階段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習作例文既可用在習作前指導,也可用在習作后評析,使學生能根據寫作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統編教材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單元的兩篇習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和《小守門員和他的觀眾們》,內容貼近兒童生活,示范了具體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文中還利用批注來指導學生如何運用這些寫作方法。習作前的指導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例文和批注,梳理例文寫人的方法及表達效果,深入體會例文的學習價值;習作后的評析階段,教師在組織學生交流、評析時,要進一步發揮習作例文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根據批注提示,對組內同伴的習作進行批注,促進學生深入思考。
(三)妙用“初試身手”
“初試身手”是學生寫作的實踐環節,編者在每一個習作單元中都安排了一兩道練習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習作方法練習表達。如統編教材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初試身手”訓練中,編者安排了兩個激發學生想象的體驗活動。其中一個體驗活動是在紙上按出手指印,再把它畫成想象中的事物,然后在班上展示、交流自己的新奇想法。教師引導學生在交流小結中梳理方法:想象不是胡編亂造,是現實生活的補充與延伸;想象只有立足現實生活,才能使想象生動精彩。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有限,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動著世界的進步,想象力才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同樣,想象能為學生寫作插上翅膀,使選材構思更巧妙、表達內容更豐富、思路更開闊、形象更生動。教師巧用“初試身手”,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想象”的練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為學生提升寫作能力提供更多路徑。
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師多角度、多方面的培養。實踐證明,教師通過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助學系統教學、習作單元教學等路徑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馬蘭.發揮教科書優勢 多線并進 提升學生習作能力[J].小學語文,2020(Z1):32-35.
[2]孫川惟.小學低段寫話與中段習作銜接現狀及對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9.
[3]袁莉.緊扣單元導語要義,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1(9):32-33.
[4]丁紅娟.借助學習支架,提升課后小練筆質量[J].七彩語文,2021(32):30-32.
作者簡介:蔡珩(1978— ),廣西桂平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