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速度加快,使得多元文化加快交融。在此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愈加重要。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如何以新媒體為載體,利用有效的傳播手段進一步延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命,增加其活力,成為當下必須要思考的問題。當前,新媒體業已成為全新的傳播媒介,其在對傳統傳播方式造成極大沖擊的同時,也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走向縱深提供了全新平臺。本文將基于新媒體時代,針對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困境,探索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創新。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傳統體育文化;傳播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傳統體育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開始向體育大國的方向發展,全民都開始重視參與健身活動,傳統體育文化傳播開始具有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太極拳、武術等傳統體育開始被大力推廣,使傳統體育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獲得了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成為追求體育強國夢、促進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力量。
一、新媒體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可行性
(一)新媒體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
在新媒體出現前,民族傳統文化一般都是借助傳統的宣傳和傳播渠道進行擴散,如電視、書籍、報紙、雜志等。這些傳播渠道傳播速度相對較慢,傳播效率也較低,花費的時間也較多,傳播范圍也極為有限。而進入新媒體時代之后,這種局面得到了徹底的扭轉。[1]隨著新媒體平臺的日漸成熟和快速發展,其已經成為當前民眾接收和傳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基本上改變了人們的信息接收方式和閱讀方式,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渠道,覆蓋了更多的目標受眾群體,同時也極大提升了普通民眾對于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的主觀興趣,引導民眾積極主動去了解傳統文化,促進該文化在新時代實現更好的傳播。
(二)新媒體為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創新動力
在新媒體背景下,文化傳播形式開始變得更加多樣和豐富,尤其是網絡視頻形式,成為深受人們青睞的文化傳播方式。因此,在對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傳播時,可利用新媒體渠道創新傳播內容和傳播形式,提升其對新時代民眾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如通過3D技術手段對古跡和文物進行比較直觀的介紹,通過形象生動的視頻形式就可以將原本比較枯燥和單調的傳統文化知識表現出來。各種新技術手段的出現和應用,為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播提供了新的契機。可以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VR、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將其融入到傳統文化中,以生動、形象的動態化形式來展示傳統歷史文物。2017年,故宮在全國率先使用VR技術來引導游客進入一定的歷史場景,從而打破了時空限制,使人進入一種十分生動和自由的精神狀態,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更容易獲得良好的體驗效果。
二、新媒體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存在的問題
(一)弱勢地位明顯
根據文化傳播全球化歷史經驗,文化傳播的一大重要特征是強勢文化會不斷擠壓弱勢文化的生存空間。新媒體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擁有的話語權得到增強,同時也陷入一種新的傳播與生存危機中。在新媒體時代,主流文化變得十分強勢,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受到極大的沖擊,出現了明顯的漢化傾向。因為新媒體的沖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原本應有的民族特色開始弱化,甚至是消失。雖然新媒體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帶來了新的傳播渠道和空間,但是面對海量的現代社會信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明顯處于比較弱勢的地位。
(二)新媒體的教育資源缺乏
過去,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主要依賴口耳相傳或文字傳播。但是在新媒體時代,文字傳播模式開始衰微,核心原因之一在于新媒體教育資源匱乏。學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傳承時,通過有效的學校傳播方式,可以將傳統文字傳播轉移到新媒體平臺上。但是,在當前的校園傳播過程中,因為對于新媒體的利用不太充分,導致相關教育資源也比較匱乏。所以在當前的學校內,很多教師依然延續著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充分挖掘和運用新媒體教育資源,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三)傳播資金和人才缺乏,基礎設施落后
國內的少數民族分布極為廣泛,分布的地區一般自然地理環境比較差,社會經濟發展比較落后,這些地區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提供的資金比較有限。雖然國家越來越重視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但是多數少數民族地區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方面的傳播主要依賴的還是政府財政撥款,資金渠道比較單一,這對于龐大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來說過少。因為資金匱乏,相關硬件設備也比較滯后。當前科技呈現出日新月異式的發展,新媒體的更新換代速度很快,在很多少數民族地區內,新媒體基礎設施已經難以滿足傳播要求。所以傳播資金匱乏、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已經成為限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因素。同時,還面臨著人才缺乏所帶來的潛在威脅。想要傳播好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離不開專業人才,這些人才都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傳承者。但是現在的人數卻越來越少,尤其是精通文化傳播技術的人才越來越少。
(四)民族傳統體育與媒介融合出現斷層
當前,民族傳統體育存在著與媒介融合斷層的問題。以抖音為例,在該APP上搜索“民族傳統體育”,排在首位的是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而與“民族傳統體育” 相關的視頻中,點贊最多的來自抖音賬號“遇見鄭州”,但是點贊量也僅僅是11.2萬,評論量也只有158個,轉發量只有2348次,這和抖音平臺上其他的熱門視頻相比,各方面的數據都很低,說明該方面的短視頻熱度普遍不高,難以吸引平臺用戶的關注;在微博平臺上搜索“民族傳統體育” 搜到的也是第11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及其相關話題,閱讀量、評論量等各方面數據也不高。金旭東在《民族傳統體育類APP的發展研究》中對當前手機APP進行分析,發現與體育類相關的APP主要有三大類型:體育教學、健康知識、體育傳媒。在體育教學方面,對其繼續進行細分可以發現,民族傳統體育相關APP占比只有不到1/4,主要是太極拳、中華武術方面的技術指導APP,與民族傳統體育相關的APP下載量普遍較低,評價人數也很少。通過這樣的研究可以發現,傳統體育不僅在傳統媒體平臺上被邊緣化,在新媒體時代也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出現了斷層風險。在新媒體時代,網絡媒體平臺數量快速增長,文化傳播渠道開始增多,但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卻沒有很好地對新媒體平臺進行利用。這既是對新媒體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制約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范圍。作為我國傳統文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歷史悠久,有固有的、特定的傳承傳播方式。但是在新媒體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卻沒有實現與時俱進,沒有跟隨上時代的發展趨勢。所以在當前環境下,如何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重要的內容與新媒體平臺實現有效融合;如何利用新媒體平臺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有效傳播和發展;如何更好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趨勢,成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和發展中不得不關注的重點問題。
三、新媒體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創新對策
(一)打造傳統文化品牌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民族之間的文化溝通和交流也變得更加頻繁。想要在世界上占據一席之地,需要重點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播和宣傳,將其打造成為獨特的民族傳統文化品牌。讓民族傳統文化不再局限在國內,而是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很快,信息傳播效率很高,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創建傳統文化品牌時,需要充分利用好新媒體平臺在多方面的優勢,更好地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傳播,讓我國的傳統民族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獲得較高的話語權。
(二)搭建“互聯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育資源平臺
在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過程中,教育培訓是其中一大重要步驟。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的教師在教學時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方式,未能將其和新媒體技術良好地融合在一起。學校應迎合互聯網發展趨勢,不斷改善教學環境,從而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播活動來說,應該主動構建起有效的“互聯網+” 平臺,同時要對相關資源進行優化,從而確保傳播內容的質量;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若采用給學生講解加展示動作的理論教學形式,會讓學生覺得乏味,導致教學效果十分有限,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普遍難以引發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在學習中不是很積極,對教師所教內容難以理解和吸收。因此建議,在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好數字化資源庫等載體,讓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積極狀態,不僅獲得理論層面的知識,同時也能夠接收一些傳統文化方面的信息。和過去的教學模式相比,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更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當前,國內很多體育教師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涵并不清楚,尤其是很多青年體育教師,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關注度較低,教學質量也不高。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對自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技術進行優化,持續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通過設計出一種更為有效的多媒體教學模式,強化課堂上的學習效果,為學生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體驗。既可以讓學生獲得更高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效融入其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達成預期中的教學目標。
(三)加大傳播投資,強化人才培養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也需要較多的資金持續投入,尤其是在民族地區,需要更多資金來保障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獲得良好傳播。首先,應該主動打破過度依賴政府財政資金的發展模式,引導更多類型的社會資金參與進來,共同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進行投資,讓資金來源渠道變得更加豐富和多樣。如引導與文化傳播保護相關的社會公益組織和公益基金參與進來;其次,還要進一步完善民族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設施,改變該方面的基礎設施情況,持續加大該方面的投資力度;最后,還要高度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培養出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比較熟悉,同時對新媒體傳播也比較熟悉的文化傳播人才,打破當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面臨的比較嚴峻的傳播困境。[2]
(四)促進新媒體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借助互聯網技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可以獲得更為有效的途徑,獲得更強的文化生產力,強化其在文化服務方面的功能,擴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范圍,強化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效果,構建出比較完整的傳播鏈條。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渠道變得更加多樣,提升其傳播中的智能化程度,帶給觀眾一種新的觀看體驗,以更為有效地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保障其獲得更好的發展,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在傳播過程中,創新變得極為關鍵,要創新傳播形式。在現代社會,互聯網技術日漸成熟,帶領人民提前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工具,可以更好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實現高效傳播;創新傳播內容。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著豐富的內容,應該對其所蘊藏的深厚文化內容進行挖掘,以獲得更為優質的傳播內容;創新傳播產品。我國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資源,尤其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同時也有著多樣的承載形式。要在繼續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深度挖掘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推出新的文化產品。我們不僅要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同時也要創造新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品,打造更有文化特色的產品,打造出具有我國傳統文化風采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品。
四、總結
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二者各有所長,前者信息傳播內容的真實度和深度較高,而新媒體的傳播內容真實度要低一些。但新媒體的發展勢頭迅猛,具有信息傳播速度快、互動性高等特點。本文通過研究認為,新媒體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新的方式。但新媒體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仍然存在問題,如弱勢地位明顯、新媒體教育資源缺乏、傳播資金和人才缺乏、基礎設施落后、民族傳統體育與媒介融合斷層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建議打造傳統文化品牌;搭建“互聯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教育資源平臺;加大傳播投資,強化人才培養;促進新媒體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從而促進新媒體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梅映雪.新媒體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困境與出路:以馬保國事件為例[J].中華武術,2022,(3):88-91.
[2] 閆霖.新媒體背景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的策略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2):195-196.
作者簡介: 巴合提江·吐爾干,男,哈薩克族,新疆伊犁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當代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