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影
摘 要:語文學科作為中等職業教育領域所有專業的必修基礎課,是一門不可替代的學科。教師立足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寫作話題作文時難以把控全局的現狀,嘗試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分解困難,利用思維導圖發散式思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寫作,能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方向、整理寫作思路、恰當選擇寫作素材。通過具體分析思維導圖對中職語文寫作教學與訓練的意義,探討提高學生話題作文寫作質量和效率的具體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話題作文;分解困難;寫作訓練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13-001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13.005
語文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素養和良好的溝通表達技巧。因此,學好語文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能有效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明確要求引導學生通過讀、寫、聽、說活動,提高其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其中對寫作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文章符合題意和文體要求。通過多年中職教學觀察和分析中職學生的寫作能力,筆者發現約30%以上的學生寫作文時沒有認真觀察和分析文體的要求,也無法完全符合題意。他們在確定作文審題、寫作方式以及文體等方面亟待提高。
一、中職學生對話題作文的認識存在誤區
話題作文是根據給出的話題確定寫作的方向與范圍,表達方式更加自由,書寫空間更加廣闊,學生自選文體、自擬題目的作文題型。這種形式從1999年出現至今,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它能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文字表達力,更容易體現出作者的寫作個性和思想感情。然而中職學生往往很害怕寫作話題作文,通常難以通過給定的話題很快找準寫作方向,定位中心思想,話題作文的發散式思維特點也容易使學生寫作不著邊際或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學生對話題作文的寫作認知存在誤區。
(一)認為寫作范圍寬泛,可以任意著筆
話題作文的審題很重要,學生不能因為寫作范圍寬泛就不認真審題,提筆就寫。正確理解題意,是寫好一篇作文的前提。有些學生由于沒有認真審題,而論述了和話題看似相關實則南轅北轍的某種觀點。比如話題作文“誠信”,有學生擬題為“信任老師”,重點論述對教師的信任,其論點是“林清玄說過你心柔軟,卻有力量。信任是去往人心靈的橋梁。在我們的生活中信任也是必不可少的。世間萬物都有信任,對父母的信任,對同伴的信任,對老師的信任。當我們的心相互感受,人與人之間會多一分理解和信任,生活也將更美好。”全文雖然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卻偏離了話題指向,難得高分。“誠信”指誠實守信,與“信任”無關。
(二)關注材料而忽視話題定位
話題作文不等同于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的審題順序是話題→材料→提示語→要求,即“先看話題,后看材料”。這是因為話題作文的寫作主旨要圍繞話題確定,而非材料或提示語。有的學生過于關注材料,而忽視了話題的導向意義,將話題作文寫成一般的材料作文,著實令人惋惜。要注意的是,學生首先要關注話題,帶著話題關注給到的材料,從材料中抽絲剝繭地找出和主題相關聯的信息,再通過提示語聯想能扣住主題的事例。
(三)認為文體要求輕松,可以任意選擇
自己擬定題目、確定立意、選擇適合的文體是話題作文的三個基本特點。話題作文通常不限文體,除了詩歌以外,文體可以是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甚至還可以是一個童話、一篇日記、一封書信等。學生有選擇文體的自由,但是切忌隨意選用文體,而應該結合自身實際,從話題的立意角度出發明確文體。中職學校的學生習慣寫作記敘文,而不愿意嘗試選擇寫作議論文的形式,這就非常不明智,容易導致學生自身的寫作水平原地踏步。
二、話題作文教學現狀
(一)中職語文教師教學存在短板
1.教學方法相對老套。一方面,中職學校的教師囿于自身的教學經驗,沒有及時突破和創新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覺得沒有升學壓力,可以馬虎對待,因此年復一年地使用相對陳舊的教學方法,不注意挖掘教學的層次和深度。這種老套的教學方法導致寫作教學容易偏離中心,特別是話題作文需要結合作文所給材料和提示語而確定寫作的主題。老套的教學方法導致確立主題更耗費時間,也更容易使人無從下筆。
2.教學體系不完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形成很好的教學體系,他們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卻容易使學生形成知識盲區,難以實現全面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單一比較作文材料和所給話題而不深入引導,學生往往無法掌握更多信息點,導致習作片面而單一。
(二)中職學生寫作訓練存在瓶頸
1.缺乏系統化的常規訓練。學生沒有養成日常寫作的習慣,對于中職學生而言,他們往往需要絞盡腦汁才能完成600字的習作,日常缺乏常規、系統化的訓練,學生習慣了被教師告知思路,而不能自己主動探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于話題作文的探究性分析不夠,因此無法掌握更多的知識要點。
2.缺乏扎實的寫作基礎。語言運用不到位、思維缺乏創新都制約著學生創新話題作文。而沒有創新,學生的寫作水平就難以得到應有地提升。具體體現在表意不清、結構混亂、選材不得當、立意不明確等方面。譬如,話題作文“戰勝誘惑”,這樣的話題背景要想形成鮮明的寫作特色以及創新性的表述,就要把握話題重點“戰勝”。但是部分學生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會側重于寫“誘惑”,“戰勝”則一帶而過,這樣的習作難免讓人感到惋惜。
三、在中職學校話題作文訓練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策略
思維導圖的魅力,源于它的一目了然。同時,它也是一種持續發展的思維模式,人在學習或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能有效刺激大腦皮層工作,激發人的創造性思維。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度過”。對于中職學校的學生而言,有待更全面地開發他們的思維,畢竟學生其實比想象中更渴望得到進步和他人的賞識。思維導圖的放射性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靈感,不斷開發其大腦潛能[1]。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寫作,一是能培養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勇敢邁出嘗試的第一步,畢竟不試一試,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二是能開發他們的思維,打破學生固有的思維框架,讓他們做到收放自如;三是圖表的形式方便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和運用。
思維導圖在輔助學生寫作構思的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因為思維導圖的特性可以讓學生分類整理記憶中的材料,給它們設置層級[2]。從中職學校學生寫作存在的不足出發,基于學生自身的語文寫作基礎和學習能力,教師選擇用思維導圖直觀體現寫作中需要注意的要點,能整體提升學生的寫作核心素養和能力。寫作基礎好的學生能深入挖掘習作的主題內涵,習作會有獨到之處;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做到不偏離中心,順利完成思想健康、語言通順、結構完整的習作。更多的學生能依據自己的理解和寫作水平確定立意,完成情感真摯、中心明確、結構嚴謹的習作。
(一)運用思維導圖迅速鎖定話題作文的寫作范圍
確定作文主題要符合話題的導向,不能似是而非,主線要清晰,核心事例需要有代表性和發人深省的特點。要做到拓展話題作文所給關鍵詞的內涵和外延,如弄清“記憶”是大腦再現過去活動、感受、經驗所留下的印象,而不是情感性格。“誠信”指誠實守信,與“信任”“忠誠”無關。抓住“心靈的選擇”明白選擇的依據是以道德為評價標準而非客觀功利標準,選擇的過程伴隨著心靈的觸動。為了更好地鎖定行文的主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嘗試運用思維導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畫一幅中心圖代表自己想實現的目標,然后圍繞這幅中心圖畫出相關的基本觀點排序的主干[3]。比如以“成長之路”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這樣的話題作文對學生來說可以是從成長的歷程上加以聯想,或者從事情對人的磨煉乃至成長上加以論述,或者從良師益友的角度出發加以闡釋。對這種話題開口度較大的話題作文來說,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便于學生發散思維,找到最適合自身寫作的切入點,并利用思維導圖層層遞進,這樣學生寫作時也能確保所有素材圍繞既定主題展開、層層深入。
(二)運用思維導圖確定話題作文寫作的指向性
學生拿到話題作文之后,往往審讀材料時要有所感觸,結合話題,確定了自己最有感觸的某個點之后,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此時,平時的閱讀積累加上生活經驗就顯得尤其重要,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可以較快速地理清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比如話題作文的材料是沈從文和朱自清愛書如命的故事,要求以“我和書”的故事寫一篇作文,題目自擬,文體自選。此時,學生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明確寫作的方向和層次。圍繞“我和書”的話題展開第一層分支,即簡單介紹書的內容和具體寫我和書之間的淵源,接下來繼續延展第一小點,從介紹書的內容到重點介紹書的意義和價值,再到突出自己讀后印象較深的部分。延展第二點,從具體寫我和書之間的淵源到選擇寫一兩個感觸最深的事例,再到事例應該結合自己平時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下筆。一步一步從大任務到小任務分解難點,讓學生寫作時能更好地理清頭緒,學會思考。
(三)運用思維導圖切中適合的文體
在選擇命題作文的文體時,一要考慮話題本身適合哪種文體,有些話題適合寫議論文,有些話題則適合寫記敘文;二是習作者要考慮自身寫作的能力和水平,能夠駕馭哪種類型的文體;三是要考慮自己具備哪種類型的文體寫作技能。擅長思辨的,就選擇寫議論性的文章;擅長形象思考的,就選擇記敘性的文章。思維導圖能夠通過直觀的圖示聯系相關聯的概念,以便學生做出選擇。中職學校的學生面對話題作文時,大多數會選擇采用記敘性的作文形式,這和他們畏難、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沒有信心有關聯。因此,為了鼓勵學生采用議論性的作文形式,教師要利用思維導圖調動學生的興趣,化解他們的畏難情緒,讓他們學會分解困難,更客觀和全面地認識自身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加強自我認知,這樣選擇文體才更有意義,而不是流于形式。
(四)運用思維導圖改進寫作教學方法
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備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當前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對寫作存在畏難情緒,不知道怎么組織語言和材料,導致行文思路混亂。教師授課時很難精準把握每個學生的寫作難點,從而導致問題長期無法有效解決。通過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框架,理解話題作文的指向性,把握作文的主旨。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思維導圖的架構,能讓學生一目了然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
思維導圖直觀性的特點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搭建了一座溝通的橋梁,為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有利于加深對寫作主題的認識,從而便于更好地調動已有素材完成寫作。學生寫作如果欠缺條理性,寫作連貫性不強,依然很難突破自身寫作能力的桎梏。思維導圖能夠引導學生有邏輯地組織語言,調整寫作順序,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比如寫作時可以加入修辭手法,提升語言表現力。
(五)運用思維導圖訓練常規寫作片段
學生需要進行長期有效的作文訓練,方能克服寫作的畏難情緒。從中職學校學生自身的寫作水平考慮,教師可以開展片段式的寫作訓練,這樣能確保更多的學生達到寫作訓練的目的。學生往往難以確定和選擇片段式寫作訓練的寫作素材,確定好的素材是優秀習作的基石。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發現素材之間的內在聯系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嘗試運用思維導圖的發散式思維特點,從幾個素材中選擇最符合主題的素材,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學生需要經過自己深入思考得出的。例如,關于母愛的話題,選擇素材時就宜精不宜多。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梳理日常和母親相處的事情,就能找到表現母親獨特的愛的素材,有的放矢地進行寫作訓練。最好是選擇既能體現母親尊重孩子、又關心孩子的新材料。運用思維導圖尋找素材的閃光點,可以提升學生作文的新穎度,提高作文片段訓練的實用性。
四、結語
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寫作主題,收集素材,梳理和主題相關聯的內容,理清寫作思路。而且思維導圖能發散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通過線條的連接能進行各層次的發散。哪個是主題、哪些是分支,適當安排習作的順序、詳略,使人一目了然。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可以圖文結合,在相應的關鍵詞旁用簡短的文字或鮮明的圖像加以說明。當然寫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耐心指導尤其重要,教師要做到幫助學生分解困難,學生做到持之以恒地訓練,假以時日就能收到明顯的成效。
參考文獻:
[1] 張建芹.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9(92):33.
[2] 胡棪.思維導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9):79.
[3] 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完整手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