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軍
摘 ? 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實實在在地解決好切實關系人民群眾在教育方面遭遇的難題。經研究,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補短板、強弱項,在教育普惠上讓人民群眾滿意;二是促均衡、平差異,在教育公平上讓人民滿意;三是強品質、促提升,在教育質量上讓人民滿意;四是減負擔、降壓力,在教育獲得感上讓人民滿意;五是治亂象、凈環境,在教育生態上讓人民滿意;六是保平安、強安全,在教育安全上讓人民滿意。通過上述舉措的落實,改善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期盼。
關鍵詞:教育公平;教育質量;人民滿意的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5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09-0004-04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省下大力解決“入公辦園難、進民辦園貴”“三點半接孩難”“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重”“擇校熱”等教育領域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等問題,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但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依然相對不足,教育保障水平仍需提高。這就需要我們把發展教育的著力點從推動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有效滿足人民群眾接受更好教育的愿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黨的二十大對加快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了戰略部署。中共河北省委十屆二次全會作出全面提高大中小幼教學質量的重大部署,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明確了努力方向。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組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董兆偉多次強調,要堅持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補短板、促均衡、強品質、減負擔、治亂象、保平安,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期盼,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河北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補短板就是強弱項,缺什么、補什么,在教育普惠上讓人民滿意
一是要努力解決學前教育普惠性資源還不夠充足的問題(河北省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為87.42%,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36個百分點),持續擴大公辦園供給,鼓勵舉辦普惠性民辦園,保障適齡幼兒“好入普惠園”,滿足人民群眾幼有所育、幼有優育的美好期盼。二是要努力解決城市中小學學位供給還較為緊張的問題,科學規劃學校布局,有序擴大城鎮學位供給,堅決消除“大班額”(義務教育階段56以上大班額仍有0.13%),為中小學生創造更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三是要努力解決優質高中資源不夠充足的問題,大力推進省級示范性高中建設,鼓勵優質高中通過集團化辦學、委托管理、強校帶弱校等方式整合薄弱高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四是要努力解決殘疾少年兒童對正常教育、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以上教育的需求問題,以適宜融合為目標辦好特殊教育,推動特殊教育在義務教育有保障后向“兩頭延伸”。五是要努力解決職業院校整體辦學條件薄弱的問題,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全面改善實習實訓條件,推動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全部達到國家設置標準。六是要努力解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問題(2021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3.1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63個百分點),通過新設高校、獨立學院轉設、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招生計劃等舉措,力爭“十四五”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的國家目標要求。七是要努力解決老年教育和城鄉社區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推動縣級以上城市舉辦老年大學,拓展縣級職教中心、科普文體機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等社區教育功能,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老年教育辦學服務體系。
二、促均衡就是平差異,強整體、講協調,在教育公平上讓人民滿意
一是要努力解決學前教育“鄉村少、鄉村弱”的問題,夯實農村學前教育全覆蓋成效,全面改善農村幼兒園辦園條件,依托城市優質園和農村鄉鎮公辦中心園建立城鄉學前教育資源中心,確保農村適齡幼兒接受公平有質量的學前教育。二是要努力解決義務教育“城鎮強、鄉村弱”的問題,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建設,推動所有農村學校達到標準化學校要求,推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全覆蓋和一體化發展。三是要努力解決縣域高中、落后城市高中的發展問題,全面改善縣域高中辦學條件,健全城市優質普通高中對口幫扶縣域高中機制,推動縣域普通高中高質量發展,實現縣域普通高中振興。四是要努力解決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不強、優質資源配置不足的問題,通過“特崗計劃”、公費師范生、支教頂崗、“縣管校聘”等方式加強鄉村教師力量,通過職稱傾斜、薪酬傾斜、表彰傾斜等持續提升鄉村教師的地位待遇,讓鄉村教師越來越強、越來越香。五是要努力破除“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的辦學行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推動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六是要努力解決對學生弱勢群體關注不夠的問題,加強對留守學生、城鄉困境學生、殘疾學生、學習成長相對落后學生的關心與關愛,因材施教、有教無類,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就和成長的快樂。七是要努力解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難、同城不同待的問題,健全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辦法,實行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參加中、高考政策,加快實現隨遷子女入學待遇同城化。
三、強品質就是促提升,辦好學、育好人,在教育質量上讓人民滿意
一是要全面提高幼兒園的辦學質量,健全幼兒園質量監測體系,強化過程性評估,進一步提升保教質量和辦園水平。二是要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加強課程教材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健全質量評價監測體系,發揮教研支撐作用,優化教師資源配置,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三是要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辦學水平,大力推進省級示范性高中建設,鼓勵優質高中通過集團化辦學、委托管理、強校帶弱校等方式整合薄弱高中,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促進普通高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四是要破解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弱、高職院校“有高原無高峰”、本科層次職業院校相對短缺的問題,加強中職“雙優”建設,實施高職“雙高計劃”,探索職教本科高質量辦學新模式,構建產教融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五是要破解高等教育整體實力不強、缺乏在全國和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高校和學科問題,對標第二輪國家“雙一流”學科遴選標準,堅持“扶強、扶優、扶特、扶需”原則,加大“雙一流”建設力度,加強一流本科建設,加快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培育,引導高校特色發展、爭創一流,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六是要努力解決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的問題,引導師范院校集中力量辦好師范教育,穩步擴大公費師范生招生規模,健全教師發展機構,實施好國培、省培計劃,提升在職教師學歷水平,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新時代教師隊伍。
四、減負擔就是降壓力,緩焦慮、增活力,在教育獲得感上讓人民滿意
一是要努力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的問題,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努力構建教育良好生態。二是針對一些學校還存在作業數量過多、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等突出問題,要分類明確學生書面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杜絕機械、無效作業和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要求檢查作業。三是要努力解決學生在學校“吃不飽”“吃不好”的問題,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應教盡教、教好教會,讓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能在校內“吃得飽”“吃得好”。四是要把提升課后服務水平作為破解“三點半接孩難題”“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有效手段,徹底解決課后服務時間偏短、經費保障不到位、吸引力還不夠強等問題,延長課后服務時間,拓展課后服務資源,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加大對課后服務教師和人員的激勵,切實把課后服務做實、做優、做強。五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考試次數過多、“唯分數”傾向等問題,要杜絕提前結課備考、違規統考、考題超標、考試排名等行為,考試成績呈現實行等級制,降低學生考試壓力。六是針對義務教育校外培訓機構收費居高不下的問題,要將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部轉為非營利性,對其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七是針對家庭經濟困難造成學生求學難的問題,要及時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大學新生入學救助、推動助學貸款“應貸盡貸”,全學段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讓每名學生能上學、上好學。
五、治亂象就是凈環境,正行為、促規范,在教育生態上讓人民滿意
一是要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堅決遏制幼兒園變相亂收費和超成本過高收費,建立無證幼兒園治理長效機制,堅決克服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禁止幼兒園從事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實驗和活動,提高辦園水平,辦人民滿意的幼兒園。二是要嚴格規范中小學招生秩序,推行義務教育公民同招、公辦學校劃片招生就近入學、民辦學校電腦隨機派位招生、按照隨機派位方式均衡編班等舉措促進教育公平,堅決杜絕普通高中違規跨區域招生、提前招生、掐尖招生、超計劃招生,推動學校從“招好學生”向“教好學生”轉變。三是要嚴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行為,有力有效解決超前超標培訓和販賣焦慮式的過度宣傳等問題,讓辦學思想不端正、辦學條件不合格、辦學行為不規范、辦學質量不達標的學校受懲處、有敬畏,讓校外教育培訓機構回歸育人正常軌道。四是要嚴格規范教師的從教行為,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對師德失范行為嚴查重處、實行“一票否決”,對嚴重師德失范人員教育全行業禁入,嚴格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切實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五是要嚴格規范各級各類教育收費行為,鞏固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和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合理確定公辦學校學費(保育教育費)、住宿費等收費標準,對民辦教育收費實施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類管理,完善學校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等政策,嚴格落實教育收費決策聽證制度和公示制度,嚴禁以各種名義亂收費。
六、保平安就是強安全,防風險、消隱患,在教育安全上讓人民滿意
一是要確保教育系統疫情常態化防控管理落實到位,認真對照國家和省防疫政策,及時調整教育系統疫情防控措施,著力提升應急處突能力,確保廣大師生生命健康和校園安全穩定。二是要確保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到位,深入開展消防、校車、校舍、實驗室、網絡、食品、校園周邊環境、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防控傳染病、防治校園欺凌、防溺水、防網絡電信詐騙以及防范校園傳教、校園網貸、非法傳銷和大學生校外住宿等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將安全觸點延伸到校園每一個角落,堅決防范和遏制學校重特大事故發生。三是要確保校園安全管理到位,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抓牢抓實抓細校園人防、物防、技防建設,全力推動校園安防實現封閉式管理、護學崗設置、專職保安員配備、一鍵緊急式報警和視頻監控系統與屬地公安機關聯網全覆蓋。四是要確保信訪維穩到位,積極開展涉校矛盾糾紛排查和源頭化解,全面夯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的工作基礎和民心基礎。五是要確保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到位,加強教材使用管理,劃定課堂教學意識形態安全底線和紅線,規范高校講座、學報學刊等陣地管理,引導學生會和社團回歸本色,用馬克思主義占領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六是要確保把為學校安全辦學托底落實到位,將學校安全治理納入法治化軌道,完善學校安全事故處理機制,堅決杜絕“校鬧”行為,解決學校后顧之憂,維護教師和學校應有的尊嚴。
通過幾年的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有個愿景: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越辦越好,更多孩子入讀又近又好的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更多既優質又特色的高中階段教育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選擇,家長不再為孩子“找園”“擇校”而焦慮。“大書包”“小胖墩”“小眼鏡”越來越少,“萬事通”“體育迷”“才藝星”越來越多,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每名殘疾學生都能得到適合的教育,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實現“一個都不能少”。職業教育成為家長和孩子們的積極選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旋轉門”越轉越順暢。“雙一流”建設和省會高水平大學建設取得積極成效,越來越多的學子在河北成功實現名校夢。校外培訓機構“過度逐利”傾向得到有效遏制,民辦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路越走越堅實、越寬廣。校園成為最陽光、最安全的地方,孩子們在校園內身心愉悅地健康成長、安全成長。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爭做好教師、引路人、大先生成為每名教師的使命追求。用良心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每一名學生成長為更好的自己、讓每一名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成為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奮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