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嬋
摘 要:對分課堂強調學生自我掌控的個體學習,契合了電視播音主持課程的特性與需求。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教師應結合課程教學現狀進行理論教學設計,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應重點剖析重難點、注重知識體系構建、增加案例分析教學比重,并通過補充知識點來幫助學生內化吸收;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踐特點,將“講授”“討論”轉變為“示范講解”“回課”,設計、組織以教師為中心的單項訓練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訓練。
關鍵詞:播音與主持;教學改革;對分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3)03-0150-04
一、引 言
對分課堂是由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其核心是課堂時間的對半分割,一半用于教師講授,一半用于學生討論交流[1]。它融合了講授法與討論法的優勢,體現出兼顧“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強調學生自我掌控的個體學習。
《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獨立創作電視節目的專業能力,尤其強調學生的個體學習。對分課堂的理念符合該課程需求,將它引入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堂教學,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峨娨暪澞坎ヒ糁鞒帧氛n程理論知識點較多、實踐性較強,隨著媒體行業的飛速發展,該課程也必須與時俱進。因此,在應用對分課堂時必須契合教學現狀,并根據實際需求適當調整,創新應用。
二、《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課程特點
《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主干課程,通常開設在大學二年級。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普通話語音與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即興口語表達等課程,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素養。
本課程在各高校的具體名稱各有不同,有的也稱為“主持人學”“節目主持人藝術”等,但是課程內容與授課方式基本一致。課程教學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個部分,教師在授課時,一般是按照電視節目類型逐一講解理論知識,再組織學生進行各類節目的實踐創作。
1.理論教學覆蓋面較廣,知識點多且散,內容較為抽象
電視節目是播音主持藝術、新聞學、傳播學、表演藝術、語言學與語言應用學等學科知識交叉的結果。在理論教學中,存在知識覆蓋面較廣的特點;知識點較多且較為零碎分散,課程內容既包括各類電視節目的普遍原理、定義、特點、發展演變等知識,也包括播音員主持人的義務責任、素質要求等內容;理論知識中還具有大量純理論性知識,較為抽象,理解難度較大。因此,在實踐創作前,學生不僅要了解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還要與時俱進,不斷了解行業最新情況。
2.實踐教學強調個體學習與節目整體意識
教師一般從各類節目的創作手段、創作技巧等專業技能入手,指導學生完成各類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創作。實踐教學通常是小課模式,即每位學生都要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參與實踐,最終獨立完成節目創作。因此,實踐教學應格外強調個體學習。近年來,實踐教學還強調節目整體意識,即學生要完成節目選題、策劃、采訪、編輯、制作與播出的全部工作,以適應新時代對播音員主持人提出的要具備采編播一體化能力的要求。
(二)教學現狀與問題分析
1.理論教學質量欠佳
理論教學往往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一方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在思想上常常存在重實踐而輕理論的情況,學生不能正確認識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態度不積極[2];另一方面,教學方式單一,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理論知識概括性強、抽象度高、知識點多,單一的講授容易出現學生注意力分散、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問題。
思想問題與授課方式的客觀性容易造成理論教學質量不佳,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在考試時經常會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在練習中也不能較好地運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
2.課堂教學缺少有效互動
理論教學課程存在互動較少、方式單一、交流面較窄、參與人數較少的問題。理論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互動占比較小,教師與學生之間主要是通過課堂提問進行互動的。課堂提問是為了檢驗學生對具體知識的掌握情況,問題的針對性較強,交流的信息面較窄。教師提問時,學生容易緊張,不利于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也容易影響互動效果。此外,這種互動是教師與學生個體的互動,能參與的學生非常有限。
實踐課程以學生練習為主,教師會進行指導與點評,也會組織學生互評。相比較理論教學課程,實踐課程互動的時間更長,有時甚至貫穿全課堂;互動更多樣,既有師生互動也有生生互動;參與人數較多,理論上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但是總體而言,這種互動是在教師指令下進行的,缺少學生的主動參與,不僅難以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也難以形成真正的民主教學氛圍[3];互動交流面依舊較窄,主要是針對學生在實踐創作中的問題而展開的。
3.課程內容與行業現狀脫節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各類新興媒體層出不窮,信息傳播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在競爭激烈、發展日新月異的媒體環境下,播音主持行業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與機遇。學生必須深入了解行業形勢與發展環境,深入分析新時代對播音員、主持人能力與素質的新要求,才能應對挑戰、把握機遇。而《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內容卻是按照課程教材與教學大綱來安排的,教材與大綱幾年一修訂,無法及時更新,難免會與行業現狀脫節。因此,教師完全按照課程內容來講授知識與指導實踐難以匹配行業發展,需要教師拓展內容,使課程與時俱進。
三、對分課堂在《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對分課堂打破了單一式講授方式的局限性,有效地改善了理論授課的現狀。在應用時,可以按照對分課堂兼顧“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來設計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三個部分。
(一)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環節
把一半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討論交流,在總課時不增加的情況下,教師講授的時間就減少了。與此同時,教師基本不提問、不組織討論,主要講授知識的框架、重難點,不覆蓋細節,這又使時間安排重新達到平衡。
1.重點剖析重難點
授課時間減半,教師無需再事無巨細地講解,實際上,理論知識抽象性強、內容繁雜,逐一講解也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反而可能導致課堂枯燥,或知識點零散令學生難以掌握。因此,教師要篩選每個單元的重難點問題,詳細講解,引導學生理解思考,力求清晰明了。
2.注重知識體系構建
理論知識多且較為分散,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對每單元的基本概念、核心內容、脈絡結構都了然于心,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也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助于學生逐漸建立起專業的知識體系。
3.增加案例分析教學比重
理論內容較為抽象,教師可以選擇具體案例來分析說明,幫助學生理解。而恰當的增加節目案例比重既能增加學生間接經驗的積累,也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此外,教師還可以在案例中融入一定的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傳播觀[4]。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拓展環節
此環節對應“內化吸收”“討論”兩個部分,其中,“內化吸收”處于講授課與討論課之間的課后學習階段,“討論”則在課堂進行。
1.課后學習
講授課結束后,學生要完成兩大任務,即補充知識點與內化吸收。教師可以借助“學習通”“雨課堂”等在線學習平臺來幫助學生完成這兩大任務。
(1)補充知識點。在講授環節中,盡管學生掌握了重難點,構建了知識體系,但是還需補充掌握一些細節知識點。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平臺上傳資料,同時將知識劃分整理為小單元,并布置單元作業,讓學生自行學習并完成作業;還可通過作業直觀地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便于隨時調整授課內容。
(2)內化吸收。教師可以通過布置綜合大作業來引導學生內化吸收。大作業的布置應緊扣重難點,并適當結合行業現狀;布置時間應在講授課之后、討論課之前,讓學生有一周的時間來查閱資料、深入思考并獨立完成作業。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應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不能與同學、教師討論交流,從而保證學生能夠按照個人的興趣、需求、能力來咀嚼消化知識,真正實現內化吸收。
設計課后學習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大作業的布置應結合行業熱點,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把握新時代的新要求,也使課程內容能夠在嚴格遵照課本與教學大綱的情況下與時俱進。
2.課堂學習
按照對分課堂理念,應將一半的時間用于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
(1)小組討論。教師不講授課程,上課后馬上組織學生分組,通常為4~6人為一組。分組后,學生根據上周的講授內容與課后學習成果展開討論,主要分享個人體會、學習收獲、尚存問題等;組員互相答疑、互相啟發,并記錄本組普遍存在的問題。此階段,教師幾乎“隱身”,主要是觀察小組討論情況,適當組織紀律。
(2)全班交流。小組討論后,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每組可派出代表總結討論結果,提出小組問題。教師再組織全體學生進一步討論各小組的問題,并答疑解惑,最后總結陳詞。此階段,教師的角色類似于訪談節目主持人,主要是引導流程,適當解釋說明、提煉觀點。
此階段也是對分課堂的核心,與傳統的理論課堂相比,它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強有力的課堂互動。教師從課堂主導者變為組織者,學生從課堂參與者變為主導者,主體地位的調換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此外,這也極大地提升了互動的有效性,使互動形式更加多樣,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交織;讓互動覆蓋到每一位學生,營造出互教互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互動時長大幅提高,有助于拓展交流面,挖掘討論深度,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
四、對分課堂在《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實踐教學中的創新
實踐教學按照性質分為單項訓練與綜合訓練。單項訓練在前,由教師授課與課堂練習為主;綜合訓練在后,以學生回課為主。
在單項訓練中,教師需要講授各類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創作手段,比如,電視新聞節目播音常分為消息播報、評論播音、公文播發、讀報等,其授課方式明顯有別于理論授課,教師會結合具體稿件來示范講解,側重于演示指導;而學生則需要改變被動接收知識的狀態,不僅要“聽”更要“練”,并通過練習來完成實踐知識的學習。因此,對實踐教學而言,學生創作節目的能力是檢驗教學效果的主要標準。在綜合訓練中,學生需要將各項創作手段融會貫通來完成具體節目創作。在課堂中,學生實踐展示占據主要地位,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與指導,起到輔助作用。
由此可見,實踐教學的方式有別于講授與討論,在運用對分課堂時,教師需要考慮實際情況與目標要求?!皩Ψ帧敝钢v授課與討論課的均分,本質是設計“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的雙主體課堂,只要把握了對分堂課的核心理念,才能根據實踐教學的需求來創新運用。
在單項訓練中,教師授課并組織學生練習,承擔著課堂主導者的角色,是“教師中心”;在綜合訓練中,學生回課展示,教師輔助指導,是“學生中心”。因此,實踐教學的對分課堂可設計為一半時間用于單項訓練,一半時間用于綜合訓練。在具體設計上,根據其特點,將“講授”“內化吸收”“討論”轉變為“示范講解”“內化吸收”“回課”三個部分。
(一)以教師為中心的單項訓練
教師應篩選重難點,主要講解創作實踐的步驟、方法、常見問題等,并安排課堂練習。
1.以實踐案例教學為重點
實踐教學內容是專業技巧與應用經驗的高度凝練,教師應結合大量實踐案例來討論、說明具體問題[5]。案例不僅指節目案例,也包括教學內容的案例化,即教師設計節目場景,在具體情境中講解創作方法、常見問題,通過模擬節目實踐的方式進行案例教學。
2.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在運用案例講解時,應側重引導學生思考與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能夠較快地掌握專業技能,并積累實踐創作的間接經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帶著問題觀看案例,之后再帶領學生分析案例、總結技巧;還可以引入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比如,通過綜藝節目“去主持人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課程內容與時俱進。
3.講解與練習并重
教師通過現場示范講解傳授知識,再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講解與練習應穿插進行,每一個實踐知識的講解都應當安排相應的練習。根據現場情況,教師可以選擇隨機抽選學生,或逐一進行指導。
(二)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訓練
包括“內化吸收”“回課”兩個部分,其中,“內化吸收”處于單項訓練與綜合訓練之間的課后練習階段,“回課”則在課堂進行。
1.課后練習
單項訓練結束后,盡管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專業技能,但是,還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后練習進一步鞏固,并在練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知識的內化吸收。
(1)單項練習。教師可以針對某項技能的單項練習布置作業,比如指定新聞稿,要求學生完成消息播報練習,引導學生內化吸收;還可以借助在線學習平臺,提供相應的實踐案例以供學生參考學習。此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交視頻作業,并組織學生通過在線學習平臺互相評閱。
(2)綜合練習。綜合練習是指進行新聞、綜藝娛樂等節目的創作練習。教師應提前一周下發節目創作要求,根據不同的節目類型,學生以個體或小組為單位來準備[6]。通過綜合練習讓學生完成節目的選題策劃、資料收集、文稿撰寫與編輯等,能使學生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實現有效的內化吸收,同時,能夠培養學生的節目整體意識,以適應行業發展新需求。
2.回課
另一半課堂時間用于學生回課,即學生展示和全班交流。
(1)學生展示。上課后,學生馬上開始展示。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設計課堂比賽來組織學生展示。比如,模擬主持人大賽,展示學生作為參賽選手,剩余學生擔任大眾評委、比賽主持人,教師以專業評委的角色加入。模擬比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鍛煉學生控場、即興口語表達等專業能力。同時,不同的角色分配能使學生全面參與,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
(2)全班交流。學生展示結束后,教師組織全班交流。通過學生分享創作體會、互學互評,教師再提出實踐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重大問題和普遍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措施。
在單項訓練中,教師是中心,但不再是知識單向傳授的中心,而是知識場的中心,通過講解示范、案例教學、問題分析、課堂練習等多樣化的方式,打造知識流動的課堂,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綜合訓練則完全由學生主導,通過模擬比賽賦予學生不同的角色,既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也能鍛煉學生的主持能力。此外,學生之間的競爭性互動與合作性互動相互交織,極大地提升了互動的有效性。
五、結 語
《電視節目播音主持》課程教學采用對分課堂理念,極大地改善了理論教學效果。對分課堂注重學生的內化吸收與討論,有助于拓展互動方式,重塑理論課堂的民主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對實踐教學而言,要把握對分課堂“教師中心”和“學生中心”的雙主體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比如,設計方式多樣的單項訓練,拓寬互動交流的信息面,引導學生分析行業現狀,使課程與時俱進;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訓練,提升互動的有效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
參考文獻:
[1] 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2014,12(5):5-10.
[2] 袁維.播音主持教學過程問題思考與探究[J].聲屏世界,2021,3(5):107-108.
[3] 金婷.協同理論下的電視節目播音主持教學改革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0):112-114.
[4] 嚴貝茜.電視播音主持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傳媒論壇,2021,4(23):156-158.
[5] 關航.創新型對分課堂在即興口語訓練課程中的應用[J].長江叢刊,2018(29):106.
[6] 張懿.基于對分課堂的影視配音教學探索與實踐[J].藝術大觀,2021(15):112-113.
[責任編輯: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