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晨曦


【摘? ?要】色彩運用是一種基礎的繪畫語言,也是美術學習者必須掌握的繪畫語言。印象派繪畫以其對顏色的獨特理解和表達為人們所熟知,把握印象派繪畫的規律,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點之一。將印象派繪畫色彩融入小學美術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促進學生的美術創作,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實踐中,教師應“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開展創新性實踐教學”,指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關鍵詞】小學美術;印象派;色彩教學;實踐
美術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等方面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繪畫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審美水平的重要載體。小學階段的學生還處在對美術的初步認知和學習的階段,缺乏細致觀察和合理看待事物的能力,他們的繪畫技能還不熟練。對于該階段的學生來說,想要把內心世界的所思所想準確地刻畫出來,是一件較為困難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模仿,繪畫作品就會缺乏生機和活力。因此,指導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并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成了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
色彩是繪畫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其強烈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夠將人們的情感直觀地表達出來。因此,色彩運用是一種基礎的繪畫語言,也是美術學習者必須掌握的繪畫語言。印象派以其對顏色的獨特理解和表達為人們所熟知。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印象派繪畫的規律,學習印象派繪畫的技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繪畫水平。
一、印象派繪畫色彩概述
印象派的創作在美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印象派畫家善于利用各種不同的色彩和光線進行創作,即通過物體與光線、顏色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呈現大自然中顏色變幻的奧秘,這對美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相對于其他畫派而言,印象派的繪畫表現出色彩明麗、抒情性強的特點,在筆畫的力道把握上更加主觀。印象派畫家擅長使用互補的色彩進行繪畫,從而獲得更好的效果。
比如雷諾阿的《穿著露頸裝的珍妮·薩瑪利》(如圖1),他對各種不同的色彩進行了對比應用,使之形成互補的關系,其粗放的筆觸表現出了一種散漫自由的美。
二、印象派繪畫色彩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價值分析
(一)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
色彩的變化多種多樣。印象派畫家時常運用色彩表達對繪畫對象的情感。通常情況下,每個人對色彩的認知都是不一樣的。印象派畫家善于用色彩來表現自己的情緒和想法。色彩的力量通過作品被充分地體現出來,表現為一種神奇的活力。在美術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有針對性的教學,幫助學生提升對色彩的敏感度。通過對印象派作品的學習和欣賞,學生能夠增強對顏色和藝術的了解,并通過創作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進而提升色彩應用的技能,初步形成美學素養。
(二)促進學生的美術創作,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美術教學的重心由技術向創意轉變。美術概念的內涵更為豐富,外延更為廣泛。這就要求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美術思維、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因勢利導,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技術和理論運用到感性的藝術作品中。色彩是學生表達想象和情感的重要工具。印象派的繪畫作品色彩鮮明,反映了事物在片刻的狀態和特點。且印象派繪畫重感悟、輕技法,可以對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影響。
三、印象派繪畫色彩教學應用
(一)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
美術課堂是預設性與開放性共存的課堂。當前的美術教學中,封閉教學的現象較多,主要表現為循規蹈矩,缺乏創新意識。教師要突破封閉教學的藩籬,使課堂向開放性教學轉變。例如,在《落日》的教學中,教師如果只讓學生臨摹,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讓課堂呈現出不同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學生體驗印象派繪畫,記錄大自然的事物,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創造一個和諧、互動、探究、創新的學習環境,使課堂呈現出“靜中有動、動而有序”的特點。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所需的素材描繪自己喜歡的落日,并在課堂上開展落日主題畫展。在這種輕松活潑的氣氛下,學生積極實踐,在無形中習得美術知識和技巧,獲得豐富的經驗,感受到美術學習的快樂。
(二)開展創新性實踐教學
在印象派繪畫中,畫家并不只是對物體進行簡單的描述或再現,而是將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與情感融合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協調性與整體性的特點。所以,在繪畫時,畫家擁有較大的自由度。在美術課堂上開展印象派繪畫色彩教學時,教師既要重視學生的視覺感受與美學經驗,又要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表達與美學直覺,讓學生借助繪畫傳遞出來的創造力和表現力,對審美以及色彩等美術要素有一個清晰的理解。
以《多彩的夢》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設計幾個有趣的問題:“如果夢想有顏色,你覺得會是什么顏色?”“如何運用顏色勾勒出自己的夢?”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多媒體教學課件,讓他們在觀看視頻或者圖片后,思考并回答問題。這樣既能較好地介紹新課的學習內容,又能較好地融入有關色彩的知識。
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水彩筆、蠟筆等描繪五顏六色的夢想,使學生直觀感受這些繪畫工具對色彩的體現。經過實踐,學生在色彩的搭配方面會變得更加靈活,可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為基礎,對各種顏色進行配比,體會顏色融合和搭配后的效果,把握顏色的明暗變化,并嘗試辨別各種不同的顏色。教師要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充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他們創作的作品進行解釋和展示,增強學生的自豪感,同時加強他們對色彩的認知。
實踐證明,有針對性的、富有特色的、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色彩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為學生以后的美術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色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應不斷鼓勵美術基礎較弱的學生,幫助他們建立美術學習的信心,讓他們在運用色彩的過程中,體會美術創作的樂趣。
四、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因材施教
在進行教學實踐時,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和教材,并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展開教學。例如:有些學生比較內向,當他們對色彩的學習出現問題時,教師可以采取單獨輔導和溝通的方式;有些學生比較外向,教師可以采用更加開放的方式,如組織小組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把握繪畫對象的色彩。
(二)注重對比研究
印象派繪畫的色彩教學與過去的美術教學有很大的不同。相對于傳統的美術教學而言,印象派繪畫的色彩教學較為抽象。教師在教學時,不應限于自身的美術觀念,而應借鑒其他美術教學方法的成功經驗。
(三)注重激發創造力
印象派繪畫的活力,來自其持續不斷的自我革新。在小學美術色彩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色彩感知和繪畫能力的提升與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將印象派繪畫色彩融入到小學美術教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外在的鑒賞力和內在的創造力,不過分追求完整的形象和準確的細節,而是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作為核心,再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色彩,將想法通過繪畫表達出來。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和教育觀念的轉變,印象派繪畫色彩教學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它為小學美術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契機和視角,對提升小學生的美學素養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小學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各種方式,把印象派的畫面和顏色運用方法遷移到藝術鑒賞中。這樣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又能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在持續的積累中,學生能夠進一步提升藝術創造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周永生.小學美術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2(52).
[2]盛馨雨.小學美術教學中美育的滲透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34).
[3]楊娜.淺談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
[4]李勝男.“雙減”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及其改革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
[5]郭文焱.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工作[J].科幻畫報,2022(11).
[6]朱玢玢.綜合性材料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創新研究[J].新課程,2022(28).
[7]陳昕南.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牡丹江:牡丹江師范學院,2022.
[8]孔碧璇.“日記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以淮北市第一實驗小學為例[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2.
[9]童謠.寧波金銀彩繡融入小學美術教學實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2.
[10]鄒林宏.動畫片的造型和色彩元素在小學低段美術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21.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青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