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課程中,道德與法治是一門重要的學科。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法律的重要性,將道德和法治的觀念深深植入學生心間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滋養和法治精神培養的過程。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舉止習慣,增強其法治意識,使學生自覺做到遵守社會規范和法律制度,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助力有秩序、有道德的良好社會氛圍的創造。文章基于此具體闡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開展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作者簡介:唐雯雯(1987—),女,江蘇省如東縣馬塘初級中學。
在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十分重要,因為此階段的學生年齡小,道德與法治知識、社會經驗以及認知能力不足,教師只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其健康成長。首先,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其次,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狀況,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思想偏差,就要及時糾正;最后,教師要認真地將道德與法治知識傳授給學生,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還要幫助其有效地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使學生心中有一根明確的道德準繩。
一、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重要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對世界的認知能力不足,對外界的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未知事物有較強的探索欲,且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處于發展階段,若沒有得到科學正確的引導,比較容易受到不良風氣、不良習慣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偏離正確的人生軌道。因此,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十分必要。此外,隨著新時代的發展,技術也在發展,網絡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初中生還不具備獨立的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一些負面的網絡信息,若沒有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其心靈可能會遭受一定的影響,從而產生負面情緒和心理,因此,教師需要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培養學生的正確認知。
總而言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主要分為以下三點。
(一)培養學生的是非觀,提高其法治意識
當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初中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他們年齡小,自我意識逐漸完善,但還不具備獨立的辨別是非的能力,而網絡上的信息五花八門,容易對學生的心靈造成影響。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法治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是非觀,使其學會辨別社會生活中的信息的好壞。此外,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還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法治知識和法律知識,讓學生了解違法犯罪的嚴重性,明白法律的作用和權威性,增強法治意識。
(二)提高學生的危險防范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其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諸如網絡詐騙等一系列犯罪方式和手段層出不窮,而初中生年齡小,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相對少,防范意識還不夠強,不能很好地辨別潛藏在身邊的危險。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助于學生辨別潛藏在身邊的犯罪行為,增強危險防范意識和自我防護意識,使學生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的權益。
(三)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塑造其良好的人格
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缺少與兄弟姐妹相處的經驗;部分家長教育觀念不當,對孩子溺愛過度,導致部分孩子形成嬌氣自私的性格。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有助于對學生進行人格塑造、道德培養,幫助學生改掉缺點,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引導學生做到遵守紀律、尊重教師、團結友愛、尊老愛幼,有利于學生良好人格的培養。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選擇生活素材,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前,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來說,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不但難以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反而會使他們對課堂教學產生抵觸情緒,這不利于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對此,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日常生活以及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在融合學生真實生活的基礎上展開教學,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教學的真實性、科學性、有效性,才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他們就能夠靈活地應用已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先播放一段有關日常生活的視頻,以此來引入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日常視頻、動畫短片等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興趣,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開展生活短劇和小品表演,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在短劇表演后,教師應對學生的表演進行點評,幫助學生及時糾正不足的地方,對于學生好的表現,教師也要給予表揚。這樣就能打造一個生活化的高效課堂,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的知識,提高其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教師將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融合,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其對知識點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使學生深化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比如,教師在進行“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一課的教學時,可以挑選一些能夠體現社會規則的重要性的時事新聞來展開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哪些遵守秩序、遵守規則的現象。而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說的生活現象,將一些相關真實案例的新聞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并詢問學生視頻中的行為是否存在不正確、不妥當的地方,要求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選擇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素材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社家校密切結合,共同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還要將教育活動與社會、家庭相結合。教師應廣開教學渠道,開展有關道德與法治主題的社會、家庭活動,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社會、家庭教育密切結合起來,將道德和法治課堂延伸到校外,發揮社會和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應發揮榜樣作用,以自身影響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品德養成。基于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里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要求家長進行指導,以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發揮社會資源的教育作用,實現社家校密切結合,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開家長會,與家長交流,達成家校一起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共識,要求學生在家自己整理床鋪,做一些如拖地、掃地、刷碗之類的家務活動。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如陪敬老院的老人說話聊天,到福利院給小朋友們送書和祝福,扶老爺爺老奶奶過馬路等等。家庭、學校、社會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共同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師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讓學生學會獨立的同時提高其道德意識和法律意識,才能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牢固的基礎。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學習動力之一,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好奇心旺盛,探索欲強烈,教師可以基于這一點開展教學。教師可以開展情境教學,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此,教師應基于教材內容以及教學目標,為學生創設情境,將抽象的知識具象化,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的內容。這樣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趣味,促使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另一方面能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注入有趣的元素,讓學生處于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促進其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其核心素養。
比如,教師在進行“誠實守信”這節課的教學時,首先可以給學生播放“曾子殺豬”的故事視頻,引導學生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其次,結合失信材料講解誠實守信的重要性,或講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商鞅立木取信等故事,使學生明白誠實守信的意義;最后帶領學生觀看視頻——“失信被執行人”,引導學生合作探究,談一談踐行誠信的做法。接著,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有一個學生叫小明,他在騎自行車去上學的途中,因為著急上學,沒有認真看路,不小心剮蹭了一輛停靠在路邊的轎車,當時車主并不在車上,四周也沒有人。在展示了故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如果你是小明,當時會怎么做?”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在學生交流結束后,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觀點進行總結。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參與課堂活動,表達自身的想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感受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魅力,從而喜歡上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教學目的。
(四)提煉課程教學重點,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隨著教育的發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逐漸多元化,而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也是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重點。初中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不足,其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未知事物有強烈的探索欲,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十分重要。通過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師對學生展開安全教育,能夠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提升其自我保護能力。
比如,教師在進行交通規則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在教室內模擬過馬路的情景,帶領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使其更好地了解交通規則和掌握安全知識。在講解防火救火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模擬火災現場和播放火災視頻,教授學生火場逃生的知識,同時使學生學會檢查火災安全隱患。教師還可以開展有關安全知識的講座,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安全知識并將安全知識靈活地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教師要重視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法治觀念的形成,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道德教育是塑造學生良好人格的途徑,法治教育能夠保護學生的權益,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對學生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還能增強其法治意識。教師應明白,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成長的重要階段,是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重視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作用,通過有效的教學,助力學生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曹曉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核心素養培育[J].文理導航(上旬),2022(11):73-75.
吳瓊,駱殿兵.初中道德與法治“求真”課堂的實踐探索[J].初中生世界,2022(36):60-61.
邱玉清.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22(27):72-74.
陳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構建[J].讀與寫,2022(17):15-17.
李曉東.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內容結構及其實施[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