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辨能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應當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對學生的深度學習、高質量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結合學科特點巧妙、靈活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讓學生在思考與辨析的過程中扎實掌握知識,鍛煉與發展綜合素養。文章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從可行性、價值、具體策略這三個大的方面入手,又詳細展開若干個細節,針對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實踐這一主題進行了全面論述與探討,旨在引導更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重視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從實際出發,巧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落實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思辨能力
作者簡介:陳慧紅(1980—),女,福建省泉州市亭店小學。
思辨能力,顧名思義,就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思辨能力具體是指學習者針對具體現象、問題等展開認真、細致的思考、探究、推理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并從中辨別、分析事實情況、規律、道理的能力。思辨不等同于淺顯的知道、了解,而是對已掌握的知識與內容進行批判式的探究與分析,是一種高層次、深度的思考活動[1]。作為教師,我們應當意識到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在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眾多方式方法之中,依靠學生合作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有效啟發不同學生的智慧,使得其在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切實開闊視野、發展思維。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經驗,就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實踐這一主題發表個人看法。
一、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可行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和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兩者的融合存在較大的可行性,這也奠定了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重要基調。教師只有理解這一點,才有可能在數學教學中用對方法,找準契機,巧妙而恰當地對學生的思辨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并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小組合作中能迸發智慧火花
一個人的智慧畢竟是有限的,認知與理解也會較為片面、不夠客觀。但當若干個人集中在一起,圍繞共同的主題進行探討與交流,不同的觀點與想法將發生激烈的碰撞,這一番碰撞的過程又將促使人們形成嶄新的認識、全面的看法。可以說,小組合作更容易收獲來自集體思維智慧的成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一民間俗語話糙理卻不糙,直接且簡潔地闡述了合作的意義與作用?;谛〗M合作的突出特點,小學數學教師可以以其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思辨,使學生在不同的觀點與看法、不同的交流與表達中切實促進自身思辨能力的發展[2]。
(二)小學數學學科知識學習的要求
相較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的深刻性和邏輯性更加明顯,其中的很多知識與內容并不是簡單擺在表面上的,而是需要學生認真去揣摩、分析、探究,這樣才能透過現象進行思考與辨析,去更好地理解內容,去有效地掌握知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知識學習的要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著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二、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價值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對于學生來說有著突出的意義及價值。其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而且對學生多項素養能力的發展也有明顯作用,有利于學生長遠、可持續的進步與發展。具體來講,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引導學生實現數學深度學習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某一數學問題、現象、規律等進行探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于所涉及的數學知識不再是膚淺的“知其然”,而是“知其所以然”,即知道“是什么”,更知道“為什么”。這實質上是學生脫離簡單理解的層面,實現深度學習的有力證明[3]。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這一典型的數學問題時,其涉及眾多不同的解法,其中基礎的解法之一便是假設法,即假設籠子內全是雞或者全是兔的情況下,應當如何求得雞和兔的數量。在教師的講解下,很多學生看似摸透了步驟,也能按照具體步驟一步步做下去,但實質上對為什么要做這一步,這一步做了對下一步會產生哪些影響等卻知之甚少,無法靜下心來認真思考與辨析。如果題目中雞或者兔子的數量變了,或者換成同類的其他題目,學生就不會解答了。對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討,讓他們討論為什么這樣假設,這樣假設的意義是什么,每一步驟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這有助于學生梳理自己腦海中有關“雞兔同籠”這一類數學問題的理解,顯著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二)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及其能力
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知識與能力、素養與技能都兼具的優秀人才,也正因為如此,素質教育理念提倡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礎。作為基層教師,我們應當深刻意識到這一點,并將其貫徹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有助于上述教育目標更快、更好地達成。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以及三角形的面積相關知識時,學生會遇到一些考查兩者之間的關系的判斷題、選擇題。而有的學生由于粗心等,很容易給出錯誤的回答,片面地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三角形面積則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對于這一類問題,教師若只靠反復講解,學生雖然聽了之后能夠理解,但下次再遇到相似的題目時,依然容易出錯。針對這一情況,教師便可以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2倍嗎?”“三角形面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嗎?”為主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與探討。在學習與探討中,有的學生的理解是正確的,也可能會有學生的理解是錯誤的。理解正確的學生,在嘗試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清晰而有條理地講述給其他學生聽的過程中,也鍛煉了自己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而那些聆聽講述后,意識到自己的理解是錯誤的學生,也能發現自己認知上的局限與片面性,進而嘗試認真、細致、全面地思考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對于學生多項能力的發展起到了顯而易見的促進作用,有助于發展學生語言組織與表達、傾聽與理解、溝通與協作、全面思考問題等能力。
三、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小學數學教師在意識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可行性與突出價值之后,還應當從教學實際出發,運用恰當、合理的方式巧妙指導、精準幫助,引導學生于小組合作學習中獲得思辨能力的有效發展。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學生思辨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學策略也并不是簡單嘗試幾次就能獲得理想的效果的,教師需要立足教學實踐,積極施策,反復引導。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嘗試著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以落實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目標。
(一)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疑問是思辨的源頭。只有學生內心產生了疑問,想要去探究,學生才會在思考的過程中對具體內容進行辨析。這是早已被大量教學實踐所證明的客觀規律。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若想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不妨嘗試依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巧妙而精準地設計相關數學問題,以問題為載體推動學生去思考、探究,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與看法[4]。
例如,在教學“可能性”這一節知識時,筆者便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境:“辰辰和安安一起玩摸球的游戲,已知紙盒里有7個紅球和1個白球,從紙盒中任意摸出一個球,如果摸到的是白球,則是安安勝利;如果摸到的是紅球,則辰辰勝利。請問,這一摸球游戲公平嗎?”這類事件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見,是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的。因此,在這個情境中學生較容易憑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問題作出思考與判斷。比如,有的學生認為,反正紅球白球形狀一樣,不管摸到了什么顏色的球,都沒有關系,對公平性也沒有影響;但也有的學生認為,球雖然形狀一樣但有顏色之分,而紅色的球偏多,摸到紅色球的可能性也更大,即摸到紅球的可能性要遠遠大于摸到白球,因此這樣的游戲是不公平的。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學生發言,有的學生聆聽,還有的學生積極補充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在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愉悅的氛圍中,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可能性”,知道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這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更切實促進了其數學思辨能力的發展。
(二)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實踐
在實踐操作中,學生不僅僅要動手操作,還要動腦思考,動嘴表達。因此,實踐活動往往能帶給學生更強烈的感官刺激,使得其對實踐操作所涉及的知識與內容形成更深刻、直觀的理解[5]。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不妨提高對實踐操作活動的重視,通過組織與實施一項項緊扣數學教學內容的實踐操作活動,引領學生更好地觀察、思考、辨析,讓學生的思辨能力切實得到鍛煉與發展。
例如,在教學“扇形統計圖”這一節知識時,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扇形統計圖,筆者在教學中便有意識地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圍繞特定的主題進行調查,然后將調查得到的數據以扇形統計圖的形式呈現。這一任務,得到了學生們的積極響應。有的小組選擇調查班里同學喜歡的運動,有的小組選擇調查大家喜歡閱讀的圖書類型,還有的小組選擇調查放學之后同學對課后時間的安排。就這樣,根據不同的主題,不同的小組得到了不同的扇形統計圖。這一實踐過程,也是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相關知識建立起深刻認知的過程。以此為基礎,筆者又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所得到的扇形統計圖,思考并嘗試發現這些扇形統計圖有哪些共同的特點,存在哪些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與探討的過程中,學生認真觀察,積極表達看法,最終發現扇形統計圖最大的特點就是其能反映所調查的內容與整體之間的關系,但卻無法反映不同內容的變化情況。這一次實踐操作活動顯然給學生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使他們的問題分析能力、關鍵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全面認知事物的能力等均得到了有效的鍛煉與發展。而這也充分表明了在實踐操作中基于小組合作學習鍛煉與發展學生思辨能力的突出效果。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需要教師精準、恰當的教育和引導,更需要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學生個人的思辨能力能得到有效的鍛煉,而且班級學生的整體思維水平也能得到提升。這便是小學數學教師立足數學學科實際,基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最突出的價值[6]。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存在諸多細節,尚需進一步的明確與優化,筆者在日后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仍將從實際出發,從細節入手,力求實現學生合作學習與思辨能力培養兩者之間的緊密結合、深度融合,在切實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吳佳佳.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思辨能力培養[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7):64-65.
馮康容.小學數學教學學生思辨能力培養之我見[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9(3):202.
張海生.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實踐探索[J].天津教育,2021(12):38-39.
楊傳岡.基于小學數學開放題學習的思辨能力[J].江西教育,2020(26):24-27.
張慶華.在小學數學中培養高段學生的思辨能力[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8(4):6-7.
王丹丹.小學數學學生思辨能力鍛煉探析[J].小學生(下旬刊),2018(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