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枝鳳
【摘? 要】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多是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直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足,學習效率受到較大影響。當前生態教學理念被引入和應用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逐步構建生態課程,師生和諧共融氛圍越發濃厚,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也得到充分尊重。本文就高中數學生態課程教學模式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生態課堂;教學模式
生態課堂是立足高中數學創新改革形勢之下的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在數學生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需求、成長規律以及精神發展需要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也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其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關于生態課堂的簡要介紹
(一)生態課堂的內涵
生態課堂,顧名思義,即原生態課堂,其是建立在學生自然天性基礎之上,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和精神發展,緊密跟隨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來構建合適的課堂模式。生態課堂秉承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創設合適的教學環境,重點突出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發展需求。在生態課堂中,主要涉及三大主體要素,即學生、教師和環境,如果能夠處理好學生、教師和環境三者的關系,那么便順利搭建起了生態課堂的基礎。生態課堂重視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引入,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引導學生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具備更強的責任意識,要隨時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和完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和維護好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生態課堂的特點
生態課堂,講究回歸教育本真,追求生命價值,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和感受,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和交流。關于生態課堂的特點,其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追求自然本真,營造生活化氛圍
生態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的教學工作以追求自然本真為目標,營造出生活化的教學氛圍和自然民主的學習環境,同時綜合考量學生的發展規律和學習需求,讓學生可以在更加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更好地學習和感受。
2.提升教學靈動性
教師在構建生態課堂時需要注重保證教學的靈動性,積極引入和構建起新的教學模式,組織開展新型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體會到新鮮感,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在這樣具有靈動性的課堂教學中,有助于建立起更加健全健康的人格,生命靈動性也因此得到提升。
3.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和層次性
生態課堂會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有層次和針對性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充分整合多種教學資源,給予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更具針對性的智慧啟發和學習幫助,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到更高層次的知識領域,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和個人潛能。
二、構建高中數學生態課堂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科學高效的數學生態課堂教學目標
在構建高中數學生態課堂的過程中,建議數學教師將“高效”作為著手點,進一步明確科學高效的數學生態課堂教學目標。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遵循“三講三不講”的原則,何為“三講三不講”,“三講”是要講重難點、易混點和易錯點,“三不講”即學生會的不講、學生可以自己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還不會的也可不講。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授“用導數求函數的單調區間”這一內容時,含字母參數的函數的單調區間,往往要對字母進行討論,這是重點也是難點,必須多講,定義域不是全體實數的函數(對數型、分式型)的單調區間就是易錯點,必須在學生犯錯后一針見血地指出,已知參數取值求單調區間可以不包括端點,但已知單調區間求參數范圍時往往包括端點就是易混點,可設計填空題對比講解。
再如,數學教師可在每一節課結束時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總結和反思,并將其整理成教學筆記,一方面為下一次集體備課或小組交流提供素材,或作為修改導學案的參考依據,另一方面為教師精準掌握教學需求提供資料,數學教師通過不斷總結和反思可發現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搞清楚學生可以自己學會哪些內容,哪些知識點可以進行討論,哪些重難點知識需要反復講授等。諸如在三角函數復習課上,給角求值學生一般會或是可以討論學會,教師可以少講,而給值求角涉及角的范圍的判定是易錯點,教師一定得多講。
(二)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構建高中數學生態課堂過程中,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和方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深入研究新課改教學要求的基礎上,要立足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將數學知識點和真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創建生活化教學情境,通過講授生活化的教學案例營造更具生態特征的數學教學環境,給足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引導學生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例如,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可為學生講授這樣的生活實例:王紅準備購買一套房子,她想要申請30萬的個人住房公積金,月利率是3.34%,她想要在10年之內還清這筆貸款,她每月需要還多少錢呢?這樣的生活實例在高中生的真實生活中較為常見,也有很多學生對貸款購房較感興趣,如果數學教師將這樣的生活實例引入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然會有更高的參與度,渴望知道王紅每個月到底需要還多少錢,具體要怎樣進行計算。如此一來,在一個生活氣息濃厚的情況下,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順利地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得到提高。
(三)營造和諧生態學習氛圍,提高師生互動頻率
在高中數學生態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最核心的兩種生態要素,教師和學生應該保持一種和諧生態的關系,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鼓勵、共同進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主導者和指揮者,其需要深入挖掘每一位學生的潛能,不斷優化和創新教學方式,實現以教促學、以教助學,積極主動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逐步提高學生對自己的信任度,在數學課堂中營造出互勉、互進的和諧氛圍。
高中數學生態課堂需要建立在師生緊密交流和互動的基礎上,師生互動不僅可以營造更加活躍的數學課堂氛圍,也可以在交流互動中實現相互促進和共同進步的目標,同時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在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習高中數學絕不是簡單地記憶和模仿,而是要在記憶與模仿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通過交流合作、討論探究以及實踐更加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進而為構建生態課堂奠定基礎。
例如,在高中數學學習階段,等比、等差數列屬于具備強探究性的數學知識點,在講授相關知識點時,建議數學教師可以把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為多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討論學習,再派出小組代表發言,教師則根據小組代表的發言進行評價。還有數學教師在開始講授新內容之前可以提問學生一些概念或公式等內容,從學生的回答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從概念或者公式著手設置導入環節,在聯系舊知識的基礎上建立新知識體系,如此一來便可幫助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性,也可為師生互動提供更多交流和分享的機會。
(四)精心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高中數學生態課堂對數學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有非常高的要求,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式會對生態課堂的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建議數學教師要立足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施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對數學教師而言,如何正確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難點,教師需要根據教學要求做充足的準備工作,要對數學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對每一節課需要講授的重難點知識做出精準預判,然后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再確定采用哪一種教學方式。在同一節數學課程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多種教學方式,再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學習需求及時轉換使用,全方位保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以問題為引導
以問題為引導,從問題著手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關注度,同時幫助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建議數學教師在生態課堂上可以問題為引導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探究,依靠自己的能力尋找解題思路。關于問題的設置和應用,數學教師在生態課堂上可以嘗試創設一些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去認識問題、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對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作用。還有以問題為引導,教師還需要掌握選擇問題的技巧,要選擇一些具有啟發性、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問題,為學生營造濃厚的學習和探究氛圍,讓學生可以通過問題延伸和了解更多的知識內容,同時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鍛煉。
例如,數學教師在講授關于一元二次方程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問題為引導開展教學活動。諸如針對ax2+bx+c=0這一方程式,數學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行討論是否有好的求解方式,再逐步引導學生思考在不同根的情況下,未知數的系數取值應該分別滿足什么條件,待學生討論得差不多時,再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形象展示不同系數取值對函數圖像的影響情況,并表示出根的情況。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課堂教學模式與其他教學方式不同,生態課堂教學需要數學教師針對教學內容、教學氛圍、教學環節及教學方式等要素做出更精心的設計和策劃,要給予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的尊重,要想盡辦法調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當前高中數學教師要正視生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要秉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立足實際教學情況進一步創新和完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逐步深化生態課堂教學理念的滲透和應用,進而全面提升高中生態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王紅妮.實施問題導學 構建生態課堂——高中數學教學優化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12):56-57.
[2]時坤明,吳洪生.踐行生態課堂理念,提升數學核心素養——以“平面與平面平行”一課為例[J].中學數學:高中版,2020(9):9-11.
[3]魏宗杰.高效互動 激活思維——淺談互動式教學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