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 黃夏穎
摘要: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媒體作為黨的喉舌,發揮著重要作用。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以縣級融媒體為代表的基層媒體,通過發揮引導與服務這兩大核心功能,成為脫貧攻堅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文章主要以案例分析法聚焦江蘇沭陽縣級融媒體中心,認為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憑借主流媒體平臺開設了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微博號、快手號、沭直播號等賬號,積極響應媒體轉型,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結合。此外,沭陽縣融媒體中心還通過打造多元化宣傳、借助媒體建立銷售渠道、搭建服務平臺參與鄉村治理,實現宣傳模式立體化、銷售渠道多樣化、服務方式便捷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時,可以從沭陽縣融媒體助力脫貧攻堅過程中得到啟發,尤其是在營造輿論氛圍、建立銷售渠道和深化鄉村治理等方面??h級融媒體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許多尚未改進之處。未來,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積極汲取優秀建設案例的經驗,不斷升級宣傳模式、管理制度、服務方式等方面。此外,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利用其貼近基層的優勢,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傳播黨的方針政策,傳遞民眾的真切需求。
關鍵詞:縣級融媒體中心;脫貧攻堅;實踐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11-00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0年度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基層治理現代化背景下江蘇縣級融媒體中心效用評估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XWC005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宣告了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媒體作為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1],參與到脫貧攻堅的實踐與傳播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作為傳播的“最后一公里”,縣級融媒體中心充分發揮了引導與服務這兩大功能。
沭陽縣位于江蘇省北部,屬宿遷市。沭陽縣曾作為江蘇省扶貧重點縣,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口和省定經濟薄弱村人口均居全省第一。隨著1992年省社教扶貧工作的開展,沭陽縣的各大產業迅速發展。但是放眼整個江蘇省,沭陽縣仍然存在經濟總量高、人均水平低的問題。在沭陽縣脫貧攻堅之路中,縣級融媒體成功參與進來,助力沭陽縣脫貧致富。其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以“外宣優先、創優優先、新媒體優先”為特色,并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形成“打造多元化宣傳、借助媒體建立銷售渠道、搭建服務平臺參與鄉村治理”的實踐特色。這些舉措的有效實施增強了貧困地區的綜合治理能力,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貢獻了媒體智慧。
1 沭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與參與脫貧攻堅的實踐路徑
沭陽縣地處江蘇省北部,位于徐州、連云港、淮安、宿遷四市交會處,是江蘇三個省直管試點縣之一。沭陽縣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縣,戶籍人口高達197.92萬人,低收入人口總量和占比均為全省最多。
從曾經的貧困縣到如今的“蘇北第一縣”,沭陽縣根據自身產業特點積極發展花木產業,同時不斷發展重工業、紡織產業、高新產業、新能源產業等。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調整發展模式、優化產業結構。在各大產業齊頭并進的發展勢頭下,促進產業發展脫貧、轉移就業脫貧、易地搬遷脫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提前一年摘掉了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帽子”。除了提前“摘帽”之外,沭陽縣的綜合實力也實現了質的飛躍。近年來,沭陽縣多項工作沖進了全國百強,進入“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榜單,并先后獲評綜合實力“全國百強縣”等16個榮譽。
2018年,黨中央提出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戰略規劃,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陣基層媒體改革發展的浪潮。截至2020年底,我國各縣級行政單位基本已建成融媒體中心并開始運營。在這一浪潮之下,2018年12月21日,沭陽縣正式啟動融媒體建設工作。
沭陽縣融媒體中心由沭陽縣廣播電視臺為核心部門改制而成,并于2019年7月28日掛牌成立,內設12個部門,并擁有沭陽廣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在傳統單向傳媒向現代全媒體轉型的過程中,沭陽縣融媒體中心積極響應媒體轉型,繼續發揚傳統媒體的優勢,同時將新媒體的“快”和“活”結合起來,以網絡為窗口,拓寬傳播媒介,充分實現了融合宣傳。經過3年的發展,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在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的優勢基礎上,打造“愛沭陽”APP平臺,并借助主流社交媒體平臺,開設了沭陽融媒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微博號、快手號、沭直播號等賬號,累積用戶數已突破100萬。
在宣傳成果方面,沭陽融媒體中心堅持“跳出沭陽、宣傳沭陽”的工作思路,找準沭陽特色優勢,切實講好沭陽故事,樹好沭陽形象。僅在2022年上半年,央視就上稿35篇,其中《新聞聯播》7篇。經過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新華社縣級融媒體研究中心評定,沭陽縣融媒體中心繼2022年5月榮獲“第2期全國縣融中心優秀案例”的榮譽后,2022年8月1日又獲“全國縣融中心第二季度優秀案例”的榮譽。沭陽縣融媒體中心成功以實力走出沭陽,獲得了官方平臺的認可。
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沭陽縣成功摘掉貧困縣的“帽子”,不僅需要政府的努力、產業的進步,還需要媒體的助力。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在沭陽縣脫貧攻堅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沭陽縣融媒體中心聚焦地方產業發展,持續跟進報道脫貧成果,利用多元化宣傳促進產業走出沭陽;建設直播平臺,解決農副產品滯銷難題;普及脫貧知識,宣傳脫貧政策;搭建服務平臺,提供便民服務。
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將自身的發展成果運用到脫貧攻堅領域。在相關的新媒體平臺賬號上,打造多元化宣傳,營造輿論氛圍;借力平臺媒體,建立銷售渠道;搭建服務平臺,參與鄉村治理。其在脫貧攻堅方面發揮了積極的引導作用。
2 打造多元化宣傳平臺,營造輿論氛圍
在媒體融合發展浩蕩前行時,沭陽縣融媒體中心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有效整合各類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成功打造了多元化宣傳內容。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圍繞脫貧政策、地方推廣和脫貧攻堅成果三個方面開展了重點宣傳工作。
在宣傳脫貧政策方面,縣級媒體作為我國最基層的宣傳平臺,一方面負責將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思想精神貫徹落實到基層,另一方面具有傳播本地信息的作用[2]。沭陽縣融媒體中心把“資訊”作為“愛沭陽”APP的重要板塊,打通權威信息傳播的“最后一公里”。展現黨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和全國優秀的扶貧案例,扶貧工作人員等可以隨時隨地深入學習貫徹扶貧精神,傳達關于沭陽縣最新的扶貧政策、扶貧風采和扶貧資訊,通過趣味化的新聞標題吸引受眾。例如,《吳集鎮范趙村:產業扶貧鼓起百姓“錢袋子”》詳細講述了吳集鎮范趙村通過引導低收入農戶發展蔬菜種植提高收入的種種措施,《顏集鎮:用好電商扶貧“金鑰匙”打開脫貧“致富門”》具體講述了顏集鎮發揮電商產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的故事。這些報道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講好脫貧攻堅故事,提升了內容的親和力,更易被讀者接受。
在地方推廣方面,沭陽縣融媒體中心以當地的優質產品為保障,以直播為紐帶,提高了沭陽縣的社會知名度與關注度。從2020年7月至2020年11月,沭陽縣融媒體中心與沭陽縣扶貧辦合作,依托“愛沭陽”APP和“沭陽新傳媒”微信公眾號開展了“主播進百村 帶你購好物”系列線上消費扶貧直播活動。主播帶領觀眾參觀了新河鎮周圈村的盆景、湯澗村的大李果樹基地和吳集鎮鴻豐農業“稻蝦共養”基地等地方特色,以直播帶貨的形式,讓沭陽縣鄉鎮特色產業“走出去”。系列直播共獲得40.76萬熱度,不僅實現了地域推廣,還促進了具有產業扶貧屬性的特產銷售,進一步帶動了沭陽縣經濟發展。
在宣傳脫貧攻堅先進榜樣方面,沭陽縣融媒體中心依托抖音平臺大力宣傳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樹立榜樣力量。抖音官方賬號“沭陽融媒”發布了精心制作的短視頻訪談,遠程連線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周銘敏分享獲獎感受,她將獎項的榮譽歸屬于200多萬家鄉人民和縣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也是對沭陽扶貧工作的高度肯定。拉近了民眾和榜樣的距離,引導民眾了解榜樣、學習榜樣、成為榜樣,爭做脫貧攻堅道路上的領航人。憑借這種接地氣的宣傳方式,抖音官方賬號“沭陽融媒”截至2022年12月1日已經突破82萬粉絲量,獲贊4598.6萬余次,進一步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鼓舞了人心。
3 借力平臺型媒體,建立銷售渠道
平臺型媒體,是指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連接兩個及以上的特定用戶群體,為其提供互動機制,滿足所有群體的需要,構建互聯網生態圈,形成同邊或多邊網絡效應的社會信息傳播系統[3]。媒體傳播渠道的不斷拓展使媒體從傳播者的角色變成平臺化的角色。隨著新媒體快速發展帶來的傳播邏輯的轉變,傳統媒體的能力大大削弱。借助新媒體技術提供的即時性便利,將經濟納入媒介生態系統解決貧困地區產品銷售觸達消費者的難題,進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近年來,沭陽縣響應國家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號召,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緊扣“互聯網+三農”發展模式,在政策與資金方面大力扶持鄉鎮電商產業。南京大學空間規劃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的報告《2021年淘寶村和淘寶鎮名單》顯示,沭陽共計16個鄉鎮,104個淘寶村上榜。其中果蔬產業作為沭陽縣的富民主導產業,成為扶貧開發中的重點發展對象,形成互聯網經濟、旅游經濟、生態經濟融合發展的模式。
在推動數字鄉村發展的過程中,縣級融媒體中心搭建了與個體農戶聯系的渠道。2021年8月,一些沭陽縣水果種植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面臨水果滯銷的難題,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得知情況后及時聯系了果農,通過快手、抖音、“愛沭陽”APP等平臺進行“公益助農”直播帶貨。在短短一小時的直播中,主播積極與粉絲互動,幫助黃桃種植戶韓運松銷售15 000多斤黃桃。此外,沭陽縣融媒體中心還幫助受到強降雨影響面臨滯銷難題的十字街道前屯居委會火龍果種植基地,通過一天的直播,使滯銷的火龍果被銷售一空,解決了果農的銷售難題。公益直播的順利舉行,既能充分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全媒體優勢,使其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積極為民眾排憂解難,又能促進鄉村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引領沭陽縣產業文化走向新階段。
4 搭建服務平臺,參與鄉村治理
服務功能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強調對縣域范圍內政治、社會資源的集合與重構,拓展基層政務、黨建、文化、民生等服務領域,探索建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4]。使用手機獲取新聞資訊具有快捷、便利的優勢,已經成為大部分網民的優先選擇。沭陽縣融媒體中心也搭建了移動資訊平臺,推出面向本地用戶的“愛沭陽”APP。
沭陽縣融媒體中心大力拓展“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綜合便民服務功能,吸納所有具備事項審批的單位進駐“愛沭陽”APP服務板塊,推出各類政務服務近200項,全面建設綜合服務平臺、社區信息樞紐,以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具體而言,沭陽縣融媒體中心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搭建了服務平臺:第一,設置了“政務服務”板塊,在該板塊中,設置了政府辦事常見問題解讀、領導信箱和執法公示平臺等內容,方便群眾通過手機快速點擊各類訴求,從而輕松實現“一鍵問政”。第二,設置了“便民服務”板塊,該板塊包含了各地防控政策、生活繳費和菜價查詢等內容。與“政務服務”相比,“便民服務”板塊更加聚焦群眾生活,以更加下沉的方式解決民眾的生活需求問題,實現基層社會的“柔性治理”與“精細化治理”。第三,設置了“文化旅游”板塊,該板塊包含了沭陽美食、沭陽美景和學區查詢等內容,增強了沭陽群眾對當地文化的認同與自信,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治理現代化。
縣級融媒體中心將成為基層的“社會雷達”,具有及時發現社會問題和公眾關注點、及時報道新聞事件和引導輿論的內在優勢,能有效回應公眾,吸引公眾關注,防止矛盾積累和激化,發揮防范作用,對提升基層政務管理水平有重大作用[5]。縣級融媒體中心通過搭建服務平臺的方式參與鄉村治理,不僅能形成政府與用戶之間的溝通平臺,落實“群眾少跑腿”,對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具有積極意義,還能優化融媒體中心傳播與服務效果,從而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5 結語
未來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時,沭陽縣融媒體中心的發展可以給其他縣級融媒體中心如下啟示:在營造輿論氛圍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積極發揮黨的喉舌作用,不斷完善自身發展,創新傳播途徑,在基層搭建牢固的傳播陣地,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打造多元化宣傳平臺;在建立銷售渠道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發展當地特色產業,借力平臺型媒體,拓展銷售渠道,實現精準助農,充分發揮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全媒體優勢;在鄉村治理方面,縣級融媒體中心應該全面建設綜合服務平臺、社區信息樞紐,滿足群眾的多樣化需求,讓群眾輕松實現“一鍵問政”,優化融媒體中心的服務與傳播效果。
參考文獻:
[1] 康明哲.對傳統紙媒可持續發展的探究:兼評《油城電視報》[J].新聞文化建設,2021(5):26-27.
[2] 林若野,張曉鋒.媒介共棲與科技融合:融媒體時代縣級媒體的機遇與轉型[J].當代傳播,2019(4):39-41.
[3] 呂尚彬,戴山山.“互聯網+”時代的平臺戰略與平臺媒體構建[J].山東社會科學,2016(4):15.
[4] 邢祥.言說與建構:縣級融媒體中心的脫貧攻堅傳播策略[J].新聞愛好者,2020(10):29-32.
[5] 張明.如何增強縣級融媒體中心輿論影響力和引導力[J].傳媒論壇,2021,4(14):45-46.
作者簡介:宋雪(2002—),女,江蘇宿遷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播電視學。
黃夏穎(2002—),女,福建福州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廣告學。
指導老師:林若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