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倩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近年來,國家對高中的教學活動越來越重視,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教師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下,不斷地創新教學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學的過程中,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法更符合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也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最佳途徑。本文就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策略展開分析,并針對如何把探究式教學法靈活運用到高中的地理課堂中提出有效的實施策略,以供交流和分享。
【關鍵詞】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策略探究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很喜歡探究式教學法,教師利用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探索,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操作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課堂主體,能自己帶來巨大的能動性。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壓力比較大,教師應當多思考、研究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壓力,而且能幫助學生獲得知識。
一、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的意義
(一)探究式學習,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是學生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此時的學生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和自己的學習方式,不同的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也不同。教師在課堂上應當面向所有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差異,并針對學生的不同能進行教學的調整。利用探究式學習方法,教師再加以適時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想法和操作進行學習。學生利用探究式自學時,不僅能夠提高探索能力,還能尊重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二)探究式學習,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全體學生的學習情況,而且要在教學中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學習和探究。由于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和探究有很大的聯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參與過程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針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啟發式探究。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激發想要學習的動力,并且有很強的參與欲望,教師為學生提供啟發性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在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知識經驗的同時,培養學生敢于創新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精神。這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高中地理探究式學習的策略
(一)轉變教師觀念,創造探究條件
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改善教學方法,在創新教學內容上,基于現階段新課改的推行,再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是提倡學生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的。因此,教師不僅要提高教學能力,而且要轉變教學思想,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能力,這樣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思考。
首先,教師應當多學習,不斷地提升自己,定期參加教學理念的培訓,積極參與學校的教研工作等。在高中地理的探究式教學中,教師還要多學習和其他學科的資源整合,讓學生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獲得學習其他學科的能力。其次,教師不僅要提高綜合素質能力,還要為學生創設探究式學習的條件。地理這門課程不僅要求教師綜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而且要求教師為學生創造其他學科的學習條件。教師在進行地理課程教學時,應當結合新課改的教育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實際情況,讓學生在探究地理知識的同時,將所學內容和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最后,教師應當積極參加探究式教學法的相關培訓,學習理論知識。任何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要有理論知識支撐。教師要調整好心態,做好個人的角色定位,做好學生知識的引領者,并依據高中地理學科的特點,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方法,改善教學策略,這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上課時的狀態,而且有利于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應當不斷反思,加強和其他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通過交流討論在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改的推動和實施下,教師應該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在反思中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觀念,緊跟時代學科發展的方向,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更多的探究條件,讓學生在教師探究式教學的引領下,勇于創新,豐富地理教學活動,也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確立學生主體,營造探究氛圍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里,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尤其是面對高中緊張的課程,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在新課改的帶動下,轉變了教學觀念,學生也會改變學習方式。教師應該做好課堂教學的引領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探究條件和探究氛圍,成為學生的合作伙伴,發揮好團隊的作用,讓學生共同參與學習和探討,一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交流互動,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和課堂的主體。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認識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搜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相關資料和文獻,并制作成PPT,讓學生進行觀看,視頻內容包括:地球和二十四節氣的關系、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對現實生活的影響、二十四節氣與人類的影響等。通過觀看視頻,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通過對二十四節氣的了解,你們知道二十四節氣和地球運動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農民農耕要看二十四節氣?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有不同的說法和想法,教師也不要急于解答,讓學生踴躍參與,積極思考和回答,教師再和學生進行答案的探究,積極探究問題的答案。其次,通過對二十四節氣的認識和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學習二十四節氣的歌曲,并結合學生的理解,對二十四節氣進行時間上的整理和排列。最后,教師鼓勵學生繼續探究農耕和二十四節氣的關系,以及二十四節氣的習俗。通過探究式的學習,學生不僅學到了二十四節氣和地球的轉動關系,還了解了中國人的生活習慣、節慶民俗、祭祀活動等都與二十四節氣有密切的關系。
教師在地理教學活動中,要正確定位自己,成為和學生一起學習的好伙伴,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學生通過積極參與活動,主動和同伴一起討論、探討及實踐等,收獲了很多相關的知識,不僅幫助學生獲得地理知識,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發言的好習慣,在互動中展示學生的風采,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
(三)設置問題情境,突破重點難點
每節課堂上都有其本身的特點和重難點。地理課堂有其本身的特點,在傳統的教學中都是教師去講解、教授的。但是探究式教學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為學生設置了問題情境,進行高水平的提問,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自己突破“重點難點”即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生還覺得有趣生動,學習時也有了動力。
在教授《自然環境的差異性》時,教師應該學會對課本知識的匯總,在這節課中應該理解地理自然環境的內在含義以及內在的地域的分異規律。該章節的重點在于是如何引領學生對陸地自然帶的地域分異規律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對于這些重難點,教師應該在進行課程講授時,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首先,教師通過大屏幕為學生播放西歐草坪、亞馬孫熱帶雨林及撒哈拉大沙漠。這些視頻一出現,教師就引導學生:“今天咱們出來旅行,誰來做一次導游,給大家講解一下圖片上的內容,以及所在的地區?教師根據學生的解答,進行追問“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其次,教師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從漠河到海南的環境變化以及陸地自然植物分布圖。引發學生思考,海陸位置的關系,并讓學生進行深度的探究。“為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中能夠解釋什么現象呢?”教師通過啟發性的提問,讓學生將學習內容靈活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使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動腦筋進行獨立思考。最后,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1)夏天,我們乘火車從海南到黑龍江會看到什么?為什么?(2)夏天,我們從上海往烏魯木齊會看到風景有什么變化?為什么?(3)夏天,如果我們爬鐵嶺會看到植被發生什么變化?為什么?讓學生在情境式的提問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并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鞏固。
情境式的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并且教師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讓學生通過探究式的方式,自行突破“重點難點”不僅能夠讓枯燥的地理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還可以利用問題情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四)提倡探究合作,促進共同進步
探究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進行探究學習,并在問題上進行反復的探索,最終獲得問題的答案。這種方式可以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每個章節的學習后面都有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課時,學生可以自己結組,共同進行學習。教授《學會分析區域自然環境》這節活動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結合已學的內容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慮,也可以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你問我答,或者用互相幫助的方式。讓學生講學習的內容可以有效地進行深入探索。其次,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不懂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閱資料、翻看書籍、利用互聯網的內容知識進行尋找答案。
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共同學習的精神,能夠互相幫助、支持,遇到不同答案時,學生大膽辯論、爭論時,教師不要打擾,給學生互動的機會。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機會,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上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通過地理課程中的操作、體驗、探索和大膽創新。通過創新式的探究教學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可以讓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獲得新知,還能促進學生其他學科的資源整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孫晨.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地理課堂深度學習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2.
[2]黃燕鳴.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地理課堂深度學習策略與實踐[J].高考,2021(10):97-98.
[3]滕傳雨. 新課程下高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探討[C].2020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2020:175-176.
[4]葛亞娟.新課程下高中地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J].科普童話,2020(12):15.
[5]樊志姜.基于學生認知邏輯的高中地理體驗學習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10):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