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全明
【摘? 要】雙減政策,指的是我國2021年所提出的教育指導方針,強調義務教育需要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減少課后作業、減掉課外培訓等途徑,實現對學生的減負。在雙減政策的指導下,我國中小學教學需要進行全面的改革,摒棄以往的應試教育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教學效率。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雙減政策下如何借助有效的作業設計、作業管理,在減輕學生作業壓力的同時,提高其作業效率和質量,實現減負提質教育目標?;诖?,本文以雙減政策為背景,探索小學語文作業管理策略,希望能有效提升語文作業質量,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提供幫助。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作業管理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給學生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我國制定了雙減教育政策,要求中小學校教學減輕過重的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在此政策中,明確規定課外作業需要結合不同年級設計對應的作業數量,同時需要優化作業設計和作業管理,提高作業效率與質量,借助作業促進學生素質發展、能力提高。在雙減政策實施后,如何設計語文作業,進行作業管理,以此實現減少學生作業數量和減輕作業壓力的目的,并提高作業質量和效率,這是當前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經驗,針對雙減政策下語文作業管理提出粗淺的建議,以供語文教師參考。
一、關注學生,更新作業設計理念
(一)作業設計以教材為依據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作業設計的理念需要不斷提升,更加關注學生個體,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更科學、合理的課后作業,才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鍛煉機會,實現作業的作用。為提升作業的合理性,在設計作業時,需要以教材為基礎,依據教材內容設計相關作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掌握更多教材知識點。部編版教材更加關注對語文素養的培養,將相關知識點涵蓋在單元導語、課后練習題中,因此,教師可充分挖掘教材運用的素材,以此設計課后作業。教師在教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時,在該章節單元導語中介紹了本單元的人文主題“熱愛祖國山河”。為此,教師設計作業時需要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山河為目標。筆者以本單元《海濱小城》一課為切入點,提問:“同學們,在完成課文學習后,你們想象到了什么樣的小城景象呢?”請通過你的理解,畫出你想象中的小城,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它。通過這樣的課后作業,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提高課后作業的趣味性。為了更深入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還布置了第二項作業,要求學生回憶自己的生活,選擇自己所熱愛的城市、景色進行描寫,完成作文寫作,以此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審美能力。
(二)作業設計以學生需求為導向
為了設計更加貼合學生的課后作業,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設計對應的作業,以此助力學生個性化發展。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可結合學生日常完成作業的情況、個人學習情況,設計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作業,以此減輕學生對作業的排斥心理,從而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實現雙減教育。教師可借助問卷調查,對學生的作業興趣、作業能力進行調研。通過調研發現,大多數學生不喜歡紙質作業,希望能夠改成實踐性、口頭性作業。為此,筆者便結合學生的喜好設計了相應的作業。例如,《魯濱遜漂流記(節選)》是一部長篇小說的節選,文章內容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是學生較為喜歡的課文類型。在課堂教學時,筆者布置了本節課后作業,要求學生閱讀更多的《魯濱遜漂流記》內容,并系統性地分析主人翁“魯濱遜”的人物特色,總結小說所講述的故事,在第二節課上針對故事情節進行交流。通過這些閱讀類、表達類的作業,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減輕其作業壓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拓展視野,積累更多課外素材。
(三)作業設計滲透價值認同
在雙減政策下設計語文課后作業時,教師需要在作業中滲透價值觀,實現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的目標。例如,小學語文《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傳遞了張思德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服務的奉獻精神,表達了對其的尊敬。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便可以該價值觀為重點設計課后作業,從而實現語文價值觀的滲透。在課后,筆者設計實踐作業,要求學生學習人物精神,思考自己如何為人民服務,并參與課后實踐。在本次作業中,學生積極到社會中服務,如打掃社區衛生、監督紅綠燈、到養老院照顧爺爺奶奶等。通過這些實踐類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形成情感共鳴,感受文章精神的浸潤,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二、分層設計,完善作業布置形式
由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受到其家庭環境、成長環境、先天潛力等各方面的影響,在學習效果、學習興趣和個人能力等多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布置語文作業時,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落實分層教育理念,讓每個層次學生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和鍛煉。所謂分層教育理念,強調教學需要以知識基礎、智力、興趣愛好等因素進行分層,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級,并對不同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在設計作業時,分層理念強調作業需要結合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布置不同的作業難度、作業數量以及作業形式,確保每個層次學生都能充分完成作業,并在作業中得到更好的鍛煉。分層作業同樣是雙減政策中重點倡導的作業理念,它能夠有效減輕每個層次學生的作業壓力,讓作業更高效,發揮作業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實現作業分層。
第一,作業難度分層。首先,對作業的難度進行合理分層,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作業,避免難度較大的作業給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帶來過大的壓力,抑或過于簡單的作業讓成績優異的學生失去作業動力。例如,《少年閏土》是一篇魯迅先生的文章,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加深對魯迅先生的認識,在教學時,筆者便設計了不同層次的作業。對A層次語文基礎較差、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筆者以基礎鞏固為主,要求學生掌握課文的新字詞、文章表達方法,并設計相關課后作業。對B層次語文基礎一般、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筆者在鞏固基礎的同時,進行簡單的拓展與提升,希望學生能更進一步。于是,在布置基礎練習題目后,筆者布置課后閱讀理解題,要求學生進行簡單的閱讀分析,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分析能力。對C層次語文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為此,筆者將重點放在課外拓展上,要求學生整合以往與學習有關的魯迅先生的文章并進行對比,全面分析魯迅人物特點、文章時代背景等,借助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魯迅的文章。
第二,作業形式分層。除了作業的難度分層,教師還需要對作業形式進行分層,了解不同學生所喜歡的作業形式,以此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減輕作業壓力。例如,在教授小學語文《草船借箭》后,筆者便布置了不同形式的作業。一是以《草船借箭》課文為主,要求學生深入地分析課文,借助思維導圖總結歸納文章的內容以及重難點,整理人物性格和特點;二是在《草船借箭》基礎上,閱讀更多三國中與劉備、諸葛亮有關的故事情節,整理更多相關典故;三是情境演繹。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演繹“草船借箭”的故事,并在第二次課堂表演。隨后,學生自行選擇所喜歡的作業形式,以此實現作業形式分層,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和作業動力,從而落實雙減理念。
第三,作業評價分層。除了作業設計和作業實施分層,在作業評價上,教師也需要秉持分層理念,結合不同層次學生制訂不同的評價標準,避免以“對錯”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從而打擊學生的自信、磨滅學生的信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違背雙減教育理念。例如,在布置完《少年閏土》的課后作業,筆者結合不同的層次設計了不一樣的作業標準。對A層次學生,重點關注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學習進步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給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認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對B層次學生,則需要激發其作業興趣,以更有趣味的語言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有努力的信心,逐步朝著C層次發展;對C層次學生,評價則需要適當的提拔,指出學生仍需要提升的地方,讓學生能更上一層樓,成為更拔尖的學生。通過這樣分層評價標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從評價中有收獲,實現評價的價值。
三、綜合設計,多角度跨學科整合
在雙減政策下,語文作業不再是簡單地鞏固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綜合技能、綜合素質進行鍛煉,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需要以綜合角度進行作業設計,幫助學生感受語文學科,提高其語文素養。
(一)知識與生活相聯系
語文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杜威學者曾說“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都強調了生活和教育之間的聯系。因此,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教師同樣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感受語文學科,體會語文作業的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減輕作業壓力。同樣,在生活化的作業下,學生能得到更真實的鍛煉,發展學生的社交能力、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審美能力等綜合素質,從而實現語文綜合素質教育目標。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課文《慈母情深》時,教師便可以該部分作為綜合實踐環節,布置課后實踐作業。筆者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回憶和母親的點點滴滴,描繪自己的母親,并講述自己和母親的故事;再如,教授《牛郎織女(一)》時,教師布置課后作業,要求學生收集生活中聽到的更多民間故事,并進行記錄,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二)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整合
除了將生活和理論相結合,布置綜合性作業,還需要將語文與其他學科整合,幫助學生從整體性的角度認識語文學科、學習語文知識,提高學習效率。為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也需要與其他學科整合,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例如,在教授《宇宙生命之謎》時,教師可結合美術學科,布置學生設計一幅畫,繪畫出自己想象中的宇宙。這樣的語文作業加強了不同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構建了一個多元知識相互融合的知識體系,提高了作業質量。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是小學的重要學科,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需要加強作業改革,以雙減為核心,優化語文作業,實施更科學、更有效的課后作業管理,提高作業質量,同時減輕學生作業壓力,助力學生全面
發展。
【參考文獻】
[1]朱玉蘭.“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落實核心素養探討[J].生活教育,2022(5):15-17.
[2]林鳳偉.新教材視閾下農村小學中高年級語文作業設計減負增效策略[J].讀與寫,2022(30):40-42.
[3]李素雅.創新發展,提質減負——小學低段語文無書面作業的優化方法探析[J].課外語文(下),2021(9):56-58.
[4]高倩穎.基于“減負增質”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21(98):43-45.
[5]王燕.增效減負背景下小學語文跨學科作業的設計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98):61-63.
[6]黃琦.“減負”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0(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