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鳳英
【摘要】深度學習是當前新課改針對初中數學學科提出的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學習理念,對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和思路有著重要作用.在深度學習中,教師要重視對教學內容的設計,并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網絡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本文基于深度學習,簡述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運用這一方法的目的與意義,并以情境創設、探究任務、實踐活動、作業形式等為切入點展開探究,優化數學教學設計,以期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深度學習;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就當前初中生的學習情況而言,數學課堂的學習情況是較為機械、刻板的,整體教學效果與預設情況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教師課堂中側重知識講解,忽視了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同時,這也與數學學科特點相關,數學知識較為抽象且邏輯性較強,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犯錯,如果犯錯情況較頻繁,則會逐漸喪失學習信心.因此,教師應重視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
1 初中數學教學開展深度學習的目的與意義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學中的重要任務之一,而對深度學習進行研究可以為教師教學提供可實施的操作路徑.教師需要在課前就做好充分的設計,進而在課堂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學習.同時,在當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深度學習已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大趨勢,但在實際教學中,深度學習卻并沒有得到完全體現.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教學設計沒有與時俱進,仍存在“漫灌”“一言堂”等情況,因而圍繞深度學習優化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有著積極的意義[1].
從理論上來講,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是教師結合理論與教學經驗所凝練出的成果,更是深度教學理論與優秀教學案例的升華,合理運用能有效引導學生超越淺層次學習,進入深度學習.當前,關于深度學習的理論較多,但針對初中數學教學階段卻相對較少,故而以深度學習及相關理論為基礎,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數學教學設計,為構建高效深度學習課堂提供范式.
從實踐上來講,深度學習的開展需要時間的支持.受到初中生思維特點影響,數學深度學習課堂中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都可能會影響到深度學習的進展.因此,教師在實踐中應做充分的準備,以靈活應對課堂中所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讓學生更快沉浸在深度學習中.
2 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優化策略
2.1 創設問題情境,以提問促深度思考
創設情境是當前數學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優秀的情境對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對知識的認知能力.情境創設形式多樣,在使用中多是結合具體情況進行選擇,而問題是引發質疑的關鍵,也是數學課堂中的必備因素[2].
同時,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之一就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數學教材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問題資源.因此,為了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教師可以借助創設問題情境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沉浸在真實的情境中,調整思考角度和思維方式,進而分析和探究問題的效率.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靈活插入問題情境,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展開積極思考,進而真正實現深度學習.
例如 以蘇科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線段、直線、射線”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在課堂中借助手電筒展開教學,激發學生對“線”的學習興趣,巧借手電筒的光線來詮釋射線的概念.然后再在黑板上畫出線段,以成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直觀地思考這三種“線”之間的區別和聯系.然后,教師要結合學生對生活的認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先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關于這三種“線”的例子,再展示生活中關于線段、直線、射線的現象,要求學生思考后回答生活現象對應的分別是哪種線,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由此,學生可以在情境中將知識與生活現象結合在一起,并在教師的提問中深度思考,繼而快速激活思維,加強對概念的認識和掌握,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最后,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中的練習,并說一說線段、射線和直線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并與同桌展開討論,學生會發現射線和線段都是直線中的一部分.基于此,學生不僅在觀察和實踐中學會分辨線段、直線、射線,還有助于培養空間觀念.
2.2 設計探究任務,以合作優化探究效果
教學任務的制定關乎最終的教學效率,傳統教學中,教師在新學期伊始,就會圍繞教學內容確定教學任務,但其中難免會帶有一定的主觀意識.為了保證教學任務貼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所制定的教學任務則不能摻雜過多的主觀意識,而是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任務,這樣才能更輕松地構建深度學習,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增強[3].因此,教師應設計行之有效的探究任務,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組建學習小組,在合作探究中實現思維碰撞,進而憑借自身能力圓滿完成探究任務.
例如 以蘇科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下冊“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為例,本課是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一元一次方程知識的延續和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應先結合學生實際學習需求來設計探究任務,如籃球聯賽中,每一場比賽的勝負都十分關鍵,每一支隊伍勝一場得2分,負一場得1分,某隊為了在聯賽中取得較好的名次,想要在22場比賽中獲得40分,那么最多可以輸幾場?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設計探究任務,并創設了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嘗試列方程解決問題,學生分析題意后發現有未知數,可以通過列方程的方式解決,但在實踐中卻遇到了困難,原因是勝負場數都是未知的.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和思考:如果題目中有兩個未知數,能否根據題意直接設置未知數,使方程變得更加容易呢?繼而,引導學生成功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x+y=22①,2x+y=40②.隨后,教師要圍繞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計算步驟、解題思路進行分析和講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探究,將滿足方程①=1\*GB3\*MERGEFORMAT的結果都寫下來,并填入到表格中,在逐一驗證其是否符合方程②=2\*GB3\*MERGEFORMAT,再得出最終結果.然后,教師鼓勵學生結合解題的過程展開探究,自行歸納和總結x、y之間的規律,并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組與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不同,進而構建知識框架,自行總結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定義.由此,通過小組討論和類比學習,學生可以加強對二元一次方程組概念的掌握,不僅符合新課改理念,還能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真正落實深度學習.
2.3 開展實踐活動,挖掘學生學習潛能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內化情況和應用情況關乎教師能否成功開展深度教學,因此教師在深度教學中,應重視設計實踐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實踐活動開展前,教師要先確定實踐主題并創設特定的情境,整合活動的素材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進而循序漸進地完善學習行為.在實踐活動中,教師為了提高活動效果,保證學生的參與度,應指導學生借助所學知識完善推理過程并構建數學模型,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其投入到自主學習和創作中[4].如此一來,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有助于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的發展.
例如 以蘇科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冊“設計軸對稱圖案”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對軸對稱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運用這方面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應開展主題實踐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將數學與美育相結合,以“剪窗花”為主題設計實踐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揮想象力自行設計含有對稱元素的窗花,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可以對對稱圖形結構有更直觀的了解,還可以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學生在剪完窗花后,可以與小組成員展開討論,說一說自己的創作思路及步驟,在交流和互動中汲取他人的優點,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其次,教師應從學生的作品中選擇幾個優秀作品,用投影在大屏幕中展示出來,引導其他學生思考后找出其中的對稱軸,部分作品包含多條對稱軸是教學中的又一個重點.基于此,學生不僅可以加強對對稱圖形結構的認識,還能掌握剪紙技術,同時提高審美情趣,從而更好地鑒賞幾何圖形中所蘊含的美.
2.4 優化作業形式,加強實用性設計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另一種延續,深度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基于學生基礎優化作業內容和形式,提高作業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進而保證深度學習的開展.在設計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教師應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要控制好作業量,盡量選擇有針對性的題目,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鞏固所學知識;另一方面,作業內容要具有層次感,即作業內容的難度上要具有明顯梯度,在深度學習中教師應設計好教學任務,并將作業系統地放置在任務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強化學習水平、鍛煉學習能力[5].除此之外,為了保證所布置的數學作業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還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同時要重視作業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極實施深度學習.
例如 以蘇科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下冊“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教學為例,為了幫助學生感受數學的和諧美,掌握類比的數學思想,教師應重視作業的設計.首先,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后,對于“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高、中線、角平分線之比等于相似比”這一知識點掌握不透徹.在課堂中,教師應先借助情境引入,通過網格圖來顯示相似三角形中對應高、中線、角平分線的比,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演示形象直觀地看到它們與相似比的關系,以此來點撥學生的思維,然后圍繞“對應高的比等于相似比”來提出問題,讓學生加以證明.如三角形ABC和三角形A′B′C′是兩個相似三角形,相似比為K,其中AD、A′D′是BC、B′C′上的高,那么AD、A′D′的比等于相似比K嗎?學生通過類比推理,由情境轉入實際問題的探究,實現知識遷移,可以更輕松地得出解題步驟,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其次,對于部分空間思維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解題過程中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教師應結合其具體解題過程給予針對性指導,合理運用多媒體、建模思想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攻克學習中的重難點.另外,還可以通過小組一對一幫扶的形式,由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來幫助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如此一來,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通過幫助他人來鞏固所學知識點,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可以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真正實現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3 結語
總的來說,初中數學學習過程是較為枯燥的,教師基于深度學習為學生設計教學活動,并提供相應的互動平臺,讓學生在交流和互動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由于初中數學的邏輯性較強且知識點較為抽象,在內化理論和概念時有一定的難度,做題時也容易出現錯誤,影響數學學習狀態.對此,教師應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組織學生開展深度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葉菊,鳳斌.“幾何畫板”有效助力初中數學課堂深度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21(36):83-85.
[2]厲榮飛.深度學習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A2):64-66.
[3]徐亮.從深度學習角度談初中數學教學[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5):36-37.
[4]孫雅敏.深度教學理念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構建路徑研究[J].中學數學,2021(24):84-85.
[5]吳光杰.基于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教學應對[J].新教育,2021(1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