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平
【摘 要】高中體育教學中,利用網絡平臺開展智慧課堂教學,有利于提高中學體育課堂的教學質量。本文設計了中學體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與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比較,證實中學體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在技能掌握、自主學習、課上氛圍、教學滿意度、課后練習積極性等幾個方面,較傳統體育教學模式都表現出極大的優越性。
【關鍵詞】中學體育;智慧課堂;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23)06-075-02
實驗對象及方法
1.實驗對象
選高二年級100名學生進行為期16周的籃球三步上籃教學實驗,自由分組,一組為實驗組,另一組為對照組。其中,對照組用傳統體育授課模式,實驗組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智慧課堂體育教學模式。
2.實驗方法
(1)問卷調查法
編制并發放調查問卷,就學生對兩種教學模式的成效做直觀調查。
(2)實驗法
①誤差控制
第一,前期對受測學生進行摸底,確保男女比例一致。同時,剔除參加籃球隊訓練的學生。
第二,整個實驗過程,同一時間、同一授課內容。實驗的講授考察環節由同一教師執行,避免出現測試雙盲狀態。
②問卷效度控制
通過微信、QQ等線上教學平臺,在實驗前進行1次線上問卷調查。間隔1周后,對受測的兩個實驗組進行重復問卷調查。兩次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效度測試,系數大于0.8,說明問卷調查可信、可靠。
中學體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
1.課前預習
保證兩個組同等的教學進度,實驗組、對照組開課前半小時安排預習。對照組的教學內容、教材和教案由教師在QQ群里發布,供學生自行學習。實驗組,教師通過優慕課教學平臺公布教學任務和重難點,讓學生按照教學錄像進行預習,并將預習的錄像上傳平臺反饋給教師,教師在平臺上掌握學生的學情概況[1]。
2.課上教學
對照組的教學方法:教師做技術動作的演示,學生分小組按示范動作練習,由教師監督和引導。最后,集中時間、集中糾正出現的問題。
實驗組的教學方法:通過優慕課教學平臺,教師展示練習的圖片和視頻。學生練習的過程,由同組同學上傳自己練習的視頻,通過學生的自評和同組的互評反復糾錯。教師及時對訓練方式進行調整,以適應學生的訓練進程。
3.課下作業
對照組:布置課后作業,控制關鍵技術點,督促學生學習。
實驗組:根據課上視頻反饋,針對性給學生安排作業。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并反饋到優慕課教學平臺。沒有及時反饋的,教師通過平臺發作業提醒,督促學生鞏固練習。
中學體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效果
1.技能
實驗組,技能達標成績的平均分為61.2,總評成績超過90分的學生11人。
對照組,技能達標成績的平均分為52.3,總評成績超過90分的學生4人。
兩組達標成績的平均分差異不顯著,就術科技能練習而言,這與兩組技能練習的強度和次數差不多有關。高分培養上,實驗班明顯要優于對照班。這說明在智慧課堂教學軟件的引導下,學生更容易掌握練習技巧。在多維度的反饋和交流中,更有利于學校培養尖子生。
2.自主學習
實驗組,90%(45人)認為學習意識得到提升。
對照組,20%(10人)認為學習意識得到提升。
兩者的差異顯著,這與智慧課堂多樣化的教學,課上及時有效的反饋,更有利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有關。
3.課上氛圍
課上氛圍上,實驗組90%(45人)的學生認為學習氛圍濃厚,對照班50%(25人)的學生認為學習氛圍濃厚。分析認為,智慧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智能設備交流互動,尤其組間學生相互錄像上傳、相互糾錯改正,大大活躍了課堂技能練習的氛圍。對照組,學生單純地分組練習,練習方式單一,彼此間缺少互動,不少學生選擇偷懶,嚴重影響學習氛圍。
4.教學滿意度
實驗組,12%(6人)的學生滿意,28%(14人)的學生比較滿意,48%(24人)的學生非常滿意。選擇滿意的44人,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形象生動,加上智慧課堂各設備的應用很容易掌握技術重難點。選擇不滿意的6人,他們覺得過多的輔助設備使原本的學習變得繁瑣,不容易被接受。
對照組,10%(5人)的學生滿意,10%(5人)的學生比較滿意,12%(6人)的學生非常滿意。剩下68%(34人)的學生,認為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枯燥,學習厭倦感較強。
5.課后練習積極性
在積極性問卷調查中,實驗組82%(41人)的學生認為自己課后練習的積極性得到提升,對照班40%(20人)的學生認為自己會積極參與到課后練習中去。
采訪中發現,實驗組的學生在網絡平臺上能清楚比對自己在訓練前后技能上的差異變化。在課后的交流中,他們能獲得積極的回饋從而增強練習的自信心。然而,在傳統的課堂上,學生普遍認為這種訓練方法過于僵硬、機械,隨著反復練習次數的增多,學生慢慢失去了練習的興趣。
中學體育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反思
中學體育智慧課堂并非完全否定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它是對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補充與完善[2]。就應用效果來看,中學體育智慧課堂在教學成效、活躍氣氛等方面展現出極大的優勢。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加強
中學體育智慧課堂對大部分體育教師而言屬全新課題。在體育智慧課堂上,教師不僅要學會運用各種智能儀器,還要不斷地進行“線上”與“線下”交互教學,以提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激情和熱情。
2.學習資訊推送還需適時、恰當
與其他科目相比,體育術科技能的學習更看重學習者的本體觀和一剎那的成就感。因此,針對練習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能適時地將反饋信息傳遞給學生,突破任一階段的技術壁壘,做好連貫工作的練習銜接。這就要求教師能有較好的洞察力,這是目前僅憑智能儀器不能解決的難題。
3.課程教學評估體系尚待改進
體育智慧課堂是將線下教學整合到“線上線下”的全新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過程中,不僅存在教師不能完全適應的狀態,更存在學生不能完全適應的情況,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力把控等都存在較大的起伏。就此,大數據的分析能否準確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準確地描述學生的情緒波動,為教學客觀有效地評價學生提供數據支撐是目前急需解決的重大難題。
注:本文系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立項課題“新時代高中體育武術模塊課堂學習評價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MJYKT2020—100);龍巖學院面向龍巖市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課題“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體育修習與評價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JCJY36)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袁秀娟. 智慧課堂的理念構建及模型解析[J]. 教學與管理,2017(21): 11.
韓勤. 在體育教學中智慧課堂的應用探究[J]. 當代體育科技,2020(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