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江
摘? ?要:目前,小學階段使用的統編版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元”的方式進行編排,從三年級的語文課本開始,每個單元均提出了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利用教材中的已有信息進行有效備課呢?本文認為,可以從教材中七個方面的信息出發進行有效備課:(1)利用好目錄;(2)利用好單元頁;(3)利用好課后習題;(4)利用好“交流平臺”;(5)利用好閱讀提示;(6)利用好閱讀批注;(7)利用好文本插圖。
關鍵詞:小學語文? ?統編教材? ?教材信息? ?備課
目前,小學階段使用的統編版語文教材采用“雙線組元”的方式進行編排。筆者根據教學實踐經驗,歸納整理了有效備課的方法,旨在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一、利用好目錄
備課前,教師要在目錄中尋找以下信息:這篇課文處于教材中的哪個單元?一般來說,一個單元有四篇或五篇課文,其中包含兩篇到三篇精讀課文,一篇到兩篇略讀課文。例如,統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祖父的園子》一文承擔著精讀、精講、精練的任務,是非常重要的課文。再如,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古詩,第二篇課文是文言文,那么第三篇課文《“諾曼底號”遇難記》就是本單元的精講課文,單元語文要素都要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落實。
二、利用好單元頁
每個單元的第一頁就是單元頁,單元頁歸納了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指明了本單元的教學總目標、總任務,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例如,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單元頁就引用了法國思想家羅曼·羅蘭的名言:“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這句話在這里起什么作用呢?教師要有捕捉信息的能力,“偉大的品格”是關鍵詞,是單元的人文主題,單元文章中的主人公都有偉大的品格。
在單元頁下部分,還有語文要素,教師在教學中要落實這些語文要素。每個單元的語文要素基本是兩點,偶爾會有三點,其包含閱讀的語文要素和習作的語文要素。例如,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看不見,摸不著,要怎么體會呢?由此可見,語文要素的落實也是有難度的。在單元課文教學中,教師要緊扣語文要素來設計教學內容,時刻牢記教學目標,帶學生走進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再如,“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描寫中感受人物的品質”這個語文要素強調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等,去感受人物的品質,這就構成了一個教學目標。這是單元頁給教師傳遞出來的重要信息。
三、利用好課后習題
課后習題能夠準確定位課文語文要素的落腳點,幫助教師找準教學的方向。課后習題一般有兩三道題,例如,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文言文二則》有三道課后練習題:其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囊螢夜讀》。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學生只有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就要設計各種方法,指導學生讀通、讀順。其二,借助注釋,理解課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借助注釋是學習文言文最常用、最簡便的方法。當然,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總結其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用各種方法理解文言文中每句話的意思。其三,照樣子,根據課文內容填一填。習題旁邊有個小泡泡:“用這樣的方法,我能更好地學習文言文?!薄斑@樣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呢?我們觀察例題會發現就是用組詞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這就是其中一個教學重點,教會學生用組詞的方法理解文言文中字詞的意思。課后的生字也是重點教學內容,教師要在備課時將這些內容考慮進去。從課后習題入手進行備課,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四、利用好“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出現在“語文園地”中,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關注這個板塊?!敖涣髌脚_”是對本單元語文要素的進一步解讀和分析,只有弄清楚交流平臺每一句話的用意和指向,教師才能在教學中逐一落實語文要素,實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以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連續細致的觀察”,“交流平臺”有三句話:“只有進行細致的觀察,才能寫得準確。”“作者不但觀察細致,還連續觀察了一段時間?!薄坝^察不僅要用眼睛看,還要用耳朵聽,用心想?!边@三句話通過“規律總結”的方式,告訴學生如何進行細致的觀察。那么,教師在單元教學前,就應該合理規劃,發一張“單元學習卡”給學生:(1)學每一篇課文時,請注意課文中表示作者連續觀察、細致觀察的語句,畫出來并做批注,并且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做到的?(2)你覺得我們還可以如何細致觀察?(3)學習本單元課文的同時,試著連續細致地觀察某種事物,準備好與大家進行交流。
五、利用好閱讀提示
每篇課文開篇的閱讀提示是教師需要關注的地方,它能夠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方向。那么閱讀提示怎么用?
例如,統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的閱讀提示是“讀下面的故事,一邊讀一邊想: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缎」穼W叫》的閱讀提示是“讀故事,一邊讀一邊預測后面的內容。想一想:故事的結局可能是什么”。兩篇閱讀提示均在指導學生如何進行學習預測。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夜間飛行的秘密》《呼風喚雨的世紀》《蝴蝶的家》里的閱讀提示則幫助學生學會在閱讀時提問,并嘗試著解決。統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搭石》《將相和》《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冀中的地道戰》里的閱讀提示則告訴學生怎樣提高閱讀速度。
六、利用好閱讀批注
閱讀批注也是值得教師關注的板塊,因為編者的批注正是本課閱讀的重點。統編版語文教材第一次正式出現“批注”的概念是在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該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讓學生“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并且在閱讀時體會人物的心情。實際上,從教材的編排來看,之前的教學就已經在給學生打基礎。統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交流平臺”就對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做了總結:“摘抄時,遇到寫得生動的語句,我會在旁邊寫寫感受,特別喜歡的我還會背下來。”其中,“寫寫感受”指的就是做批注。統編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也有意引導學生運用“批注”的方法學習。教師在備課時,應把教學側重點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提高學生批注的規范性;第二,提高批注的數量和質量;第三,幫助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
七、利用好文本插圖
文本插圖是解決課堂教學重難點的另一個抓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聯系課文插圖與文本,巧用直觀的插圖,幫助學生實現直觀的理解,促進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對文本內容的把握。例如,統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兩莖燈草》中的“兩莖燈草”一詞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由于缺乏實際的生活經驗,學生在理解這篇課文時有一定難度。在這種時候,教師借助插圖,就可以將“兩莖燈草”形象地印在學生的腦海里。
在敘事類文章中,插圖往往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例如,統編版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學弈》中的插圖就是文章主要內容的體現。在寫景類文章中,插圖往往采用明麗的色彩,描繪出美麗的景色。例如,統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的《威尼斯的小艇》和《牧場之國》的插圖十分優美,將讀者帶入了課文的情境。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自由觀察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利用插圖理解文章的豐富含義。例如,統編版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刷子李》中,有一幅黑衣和白漿的插圖,能激起學生的思維碰撞,使學生深入地解讀文本,在比較中印證刷子李的高超手藝。◆(作者單位:江西省吉安市石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