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重實踐應用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的突破口。文章分析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的原則,并從人才培養目標、實踐課程體系優化、實踐教學創新、實踐資源與平臺環境建設四個方面探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創新的實施對策。
[關鍵詞]實踐教學體系;教學創新;人才培養
在當前傳統媒體向融媒體、全媒體轉型發展的新形勢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實踐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素質水平,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而調整和優化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能夠將所學知識有效遷移、應用于就業崗位,具備創造能力的廣播電視編導實踐人才勢在必行。筆者分析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目標性、融合性、遞進性、可操作性四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的原則,并立足教學實踐,提出以新時代傳媒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實踐課程體系優化為核心,以實踐教學創新為抓手,以實踐資源和平臺環境建設為支撐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創新的實施對策,為提升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本科教學工程的推進,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明顯提升。然而,部分高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仍然存在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無法適應廣播電視行業轉型發展需求等現實問題。筆者認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人才培養理念與行業發展有待契合
當前,部分高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仍然固守傳統的專業建設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廣播電視行業的人才需求變化,以及包括新媒體行業和擴展到其他行業領域的媒體相關崗位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導致該專業課程體系調整僅局限在對少數課程的增刪和部分教學內容的調整,尚未有效適應新時代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與變化,也未系統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結構、教學內容等,其人才培養理念與行業發展有待契合。
(二)實踐人才培養形式較單一
部分高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過于依賴專業課程實驗和操作技能的訓練,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實踐內容、評價方式較單一。同時,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存在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實踐課程與實踐活動之間融合度不高,各實踐環節相互分割的現象,導致學生無法勝任廣播電視行業內復雜的工作崗位,自身綜合知識應用能力有待提升。
(三)實踐資源和平臺環境建設不足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與行業關聯緊密。然而,部分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缺乏與行業的有效合作,尚未充分利用校內外平臺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實踐環境,提供有利的實踐條件,使一些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流于形式,從而導致學生缺少深入實踐的機會。同時,部分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缺乏行業導向的實踐活動安排,使學生在學習期間缺少了解行業動態和趨勢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畢業后對企業崗位的適應能力不足。
(四)實踐創新有待整體推進
當前,在行業多樣化融合的生態環境下,各媒介功能、技術不斷發展,體現融合創新理念在實踐應用中的重要性。然而,部分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尚未將融合創新理念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和實施,使人才培養各個環節缺乏實踐活動的全面滲透,亟須進行基于課程、教學、評價、管理、資源各方面融合的實踐教學改革,從而使不同實踐活動在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得以延伸與擴展,實現實踐創新的整體布局和推進,從根本上推動專業建設。
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的原則
實踐教學體系的合理構建與有效實施是全面提高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筆者認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的原則如下。
(一)目標性
構建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需要以實踐人才培養目標作為引領[1]。當前,廣播電視行業受媒介深度融合趨勢影響,呈現多元融合、動態發展的特點,亟須具備復合知識背景、開拓創新思維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專業實踐人才。因此,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積極探索新時代人才能力結構的新內涵,建立與廣播電視行業發展趨勢相契合,與地方文化產業實際需求相適應的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同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也要以科學系統觀為指導,以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統籌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框架,形成目標一致、協調統一、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二)融合性
在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借助融合思維,優化實踐教學。第一,其要注重知識、能力、素養培養三者之間的關系,發揮三者在專業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交叉與促進作用,從而系統化地提升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第二,其要利用融合思維來設計實踐內容,將與行業需求緊密貼合的實踐內容、跨學科知識融入教學活動,并加大跨學科知識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比重,提高實踐內容與行業知識需求的契合度,探索交叉融合基礎上的跨學科實踐教學內容和活動設計,實現不同實踐內容和環節之間的融會貫通。
(三)遞進性
根據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階段性、層次性特點,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在學生本科學習的不同階段合理設置實踐課程和活動,使專業實踐教學活動既有連續性,又有遞進性,貫穿專業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一方面,其要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能力,從單純的以技能訓練為主轉向以成果導向進行節目和作品的策劃、創作、產出為主,做好專業實踐教學從課內向課外、從校內向校外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其要突出層次化、多樣化設計,使不同實踐內容之間有效銜接,形成互補或遞進的關系,避免分散和碎片化。
(四)可操作性
在整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將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放在首位,并綜合考慮創新、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其他影響因素,為系統規劃和落實專業實踐教學提供可執行的依據和操作對策。同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也要積極探索專業實踐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活動的創新之路,加強實踐資源和平臺環境建設,完善相配套的實踐考核方式和管理制度,為專業實踐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還要保持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根據行業發展態勢和自身發展進行動態調整,以提高行業發展與專業人才培養之間的契合度。
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創新的實施對策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以新時代傳媒人才培養為目標,以實踐課程體系優化為核心,以實踐教學創新為抓手,以實踐資源和平臺環境建設為支撐,形成“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創新的實施對策。
(一)以新時代傳媒人才培養為目標
當前,媒介技術的發展對廣播電視行業的信息傳播形態和產業結構產生深遠的影響,繼而帶來專業人才需求的轉變[2]。一方面,媒介技術的發展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的數字設備和軟件應用技能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電視節目傳播形態和傳播渠道的變化也要求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具有更扎實的媒介應用能力和更寬泛的媒介融合思維。此外,新媒體行業和大量融媒體機構還對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人才在新媒體視聽節目內容制作、編輯、生產與傳播方面的要求有所增加。在這種新形勢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開闊人才培養視野,適應當前廣播電視行業以及新媒體行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以新時代傳媒人才培養為目標,突出學生媒介融合思維和媒介應用能力的培養,為寬口徑的人才輸出創造條件。
(二)以實踐課程體系優化為核心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新增緊密貼合行業需求的課程,確保課程與社會需求接軌[3],也應以OBE教育理念來指導實踐課程和活動設計,突出成果產出,強化課程體系與能力結構的對應關系。第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根據傳媒人才培養需求開設軟件應用類、操作實踐類、作品創作類、綜合實踐類的實踐課程[4]。軟件應用類課程包括與媒介技術能力培養相關的圖形圖像處理、數字剪輯技術等課程。操作實踐類課程包括以媒介素材采集為目標的運動攝像、攝影技術等課程。作品創作類課程包括培養媒介內容創作能力的紀錄片創作、專題片創作等課程。綜合實踐類課程包括以媒介融合能力培養為目的的短視頻創作、微電影創作等課程。第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重新定位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和專業拓展課中所涉及的專業實踐類課程目標和內涵,既在原有課程中融入實踐創新內容,又在部分課程內容中采用模塊化結構,以便綜合設計性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學科交叉課程、跨學科課程實踐活動的開展。第三,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根據專業特點將相關課程安排在大學期和小學期,并在課外穿插專業見習、實習實訓、畢業作品設計、大創項目、專業比賽等各類實踐活動。
(三)以實踐教學創新為抓手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采用“分散布局、逐層推進”的模式,充分拓展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學生形成實踐思維,增強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素養的全面培養。第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將實踐活動貫穿大學期、小學期,將實習實訓和畢業作品設計等融入人才培養環節,分階段、分層次、多形式推進專業實踐教學。在大一,該專業應在大學期以“編、導、攝、照、錄、制”等技能訓練為主,在小學期以綜合訓練活動為主。在大二,該專業應注重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相結合[5],從以技能訓練為主過渡到以課程為中心的編劇、攝像、策劃等綜合實踐。在大三,該專業應突出“以賽促教”等多種形式的項目活動,全面開展學科交叉課程綜合實踐和跨學科課程聯合實踐。在大四,該專業應以創作實踐為主,依托實習實訓和畢業作品設計重點提升學生的作品創作能力。第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將實踐活動覆蓋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線上與線下,確保實踐內容與社會需求有效對接,全面鍛煉學生從劇本創作、拍攝、編導到營銷及管理分析等流程的素質和能力。此外,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還應將翻轉課堂、項目學習、任務驅動、比賽競技等靈活融入實踐教學的不同環節[6],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主動性。
(四)以實踐資源和平臺環境建設為支撐
第一,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充分利用校園已有平臺,有效拓展和銜接課內與課外實踐。一方面,其應與學校宣傳部、團委等合作,讓學生參與相關社會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影視宣傳片的創作、社群活動的策劃等。另一方面,其應建立專業工作室,將校園文化建設與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結合起來,鼓勵學生以創新創業項目為突破口,借助校園孵化基地創業平臺來拓展校內專業服務,實現作品向產品的轉化,并鼓勵學生注冊公司,參與具有市場價值的實踐項目活動,推動專業與行業互動實踐。第二,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要通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形式為學生搭建第二課堂。例如,其可積極與電視臺、融媒體中心等建立校外實習基地、校企聯合工作室,讓學生參與實際工作,引導學生了解行業需求,明確自身職業發展方向。
四、結語
實踐教學創新是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發展的根本,是推進專業與行業對接的適應性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創業型人才為宗旨,以作品創作和產出帶動教學,以實習實訓和創新項目整合實踐資源和創建平臺環境,形成“四位一體”實踐教學創新對策,從而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拓寬學生就業面,滿足媒介融合趨勢下的行業人才需求。
[參考文獻]
[1]劉迅.融媒時代廣播影視人才培養對策初探[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84-86.
[2]孫宜君,劉進.媒體融合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11):120-123.
[3]胡泊.基于媒介融合環境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課程改革研究[J].新聞傳播,2016(05):33-34.
[4]丁玲華.論傳媒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現代視聽,2009(03):41-43.
[5]王劍峰.媒介融合時代廣播電視編導人才培養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31):214.
[6]王穎.廣播電視編導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新聞世界,2019(03):84-87.
[基金項目]2022年度內蒙古教育廳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媒介融合背景下內蒙古高校新文科傳媒人才培養研究”(項目編號:NJSY22131)。
[作者簡介]斯琴圖亞(1974—),女,內蒙古赤峰人,赤峰學院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