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濤
摘要: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道德法治課程標準特別強調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改變傳統(tǒng)的講授課方式,以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但在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讓教師們頗感困惑,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辯證看待完成教學任務與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同時也要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紀律培訓、善于抓住學生動態(tài)生成教學資源的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更好的在“三主四環(huán)”模式下推進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
關鍵詞:小組合作;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新課標體現(xiàn)的一種理念。小組合作學習以“導學案”為抓手,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合作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它能改變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那種單一,僵化的弊端,真正讓學習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促進學生主動全面地發(fā)展。下面結合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實際情況,對二年來我校開展“三主四環(huán)”模式下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的探究和嘗試談一談個人的意見和建議。
一、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深入。
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合理引導,積極調控。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引導學生完成任務,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及時表揚速度快、有創(chuàng)新的學生,并通過小組詢問,個別詢問等途徑進行調查,教師要及時把沒有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或長時間保持沉默的成員置于小組的討論中,有效地促進小組合作,成為“促進者”;當小組間提出問題,產(chǎn)生爭論時,應深入到小組中去參加小組的討論,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成為他們的“合作者”。教師參與小組討論,是鼓勵、引導、促進學生尋找答案,決不是給出答案。
例如,七年級思想品德《調控情緒》一課中,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活動建議是:分組交流當情緒沖動或低落時自己的表現(xiàn),和教師一起討論如何利用傾訴、轉移、換位、自我寬慰等方法,合理調節(jié)情緒。對于調節(jié)情緒的幾種方法即輸入自我調控的意識、轉換角度看問題、用行動調控自己的情緒,如果只是按照傳統(tǒng)講授的方式教學,要讓學生知道,教師只要通過舉例講解的方式介紹給學生,很快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如果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活動建議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話,教師則應當根據(jù)學生存在的問題設置情境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展示,找出解決辦法,也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情緒問題提出來,由師生共同探討來幫他解決問題,然后再歸納出調節(jié)情緒的好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小組討論并充分展示、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找出更好的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這樣,課堂教學時間確實不像教師一講到底那么好控制,導致教學進度慢,教學任務可能就無法按時完成,這就導致有些教師在執(zhí)行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活動開展中就有些流于形式,比如討論不充分,學生發(fā)言的機會少等等。這是客觀事實,也是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對于小組合作探究式學習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這一問題,我們應當辯證看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jù)教學重難點大膽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教學的重難點問題解決了,學生也學會了。
二、要合理地評價結果。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小組合作成員的共同努力,每個小組成員必須盡最大努力,才能實現(xiàn)小組目標實現(xiàn),從而達成班級目標的,與此同時,自身也有所收獲和提高。因此評價不能只針對個人,還要針對小組,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進行評價時要把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以鼓勵評價為主,同時參照對合作小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評價從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彩展示、學習效果方面來評價;對小組成員的評價主要從小組分配的任務是否完成、與別人合作交流是否積極等方面來評價。通過小組自評、互評,組員自評、互評來評價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選出優(yōu)秀的小組和個人,形成競爭,以利于下一次合作學習的開展。
總之,教師用導學案有序導學,學生在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師生共同評價,共同打造高效課堂,是我校開展以“三主四環(huán)”為模式的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狀態(tài)。這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學習和探討,不斷地改進、反思、校正。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隨著我們認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