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蕓
摘 ?要:小學英語學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師專業素養不高、家庭教育缺失和社會環境影響,內部因素主要有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淡薄、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為此,小學英語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提高專業素養;借助家庭力量,做好轉化工作;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傳授學習技巧,培養良好習慣。通過小學英語教師的共同努力,能夠幫助小學英語學困生走出學習低谷。
關鍵詞: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與技能、培養英語思維、養成英語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但是,小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在英語學習中接受能力不同,部分學生逐漸出現英語學習困難。小學英語學困生問題歷來是困擾教師的一大難題。教師必須承擔起英語學困生的轉化重任,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用自己的真情鼓勵學困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打動學困生,使他們的心靈受到觸動,逐漸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逐漸找回學習英語的信心,走出英語學習的低谷,使他們樂學、善學、會學英語。然而,從目前小學英語教學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了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給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工作帶來挑戰。筆者結合英語教學實踐,就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談幾點思考。
一、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
1. 外部因素
(1)教師專業素養不高。
首先,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涉及一些簡單的詞組、句型、語法等,以及一些簡單的聽說讀寫訓練。部分教師教學方法陳舊,不能夠靈活應變課堂的生成,他們的教學方式以讀、寫、背為主,大多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以提高教學成績,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感覺枯燥,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學生英語學習效果不佳,這是學困生產生的原因之一。其次,教師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名學生。目前,在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下,多數教師對學生的考試成績特別關注,他們對優等生偏愛有加,對學困生置之不理。教師對學困生的另眼相待,使他們的心靈受到創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全無。久而久之,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學困生。
(2)家庭教育缺失。
首先,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由于社會競爭的激烈,很多家長工作壓力較大,他們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尤其是農村小學生家長,為了生活長年外出務工,每年回家的次數不多,無暇顧及孩子,家庭教育缺失,使學生在家的學習幾乎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其次,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目前,家庭教育走向兩個極端,部分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在這種過度遷就之下,孩子容易養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不良行為習慣,對待學習缺乏上進心,遇到困難就退縮。還有部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要求嚴格。當孩子成績出現下滑或者不理想時,沒有第一時間分析問題的根源,而是對孩子進行嚴厲的批評,導致孩子的心理壓力過大,從而出現強烈的逆反心理,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3)社會環境影響。
在信息化時代,網絡信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雖然大多數內容質量過關,以健康為主,但是其中也夾雜著一些不良信息,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小學生缺乏辨別能力和篩選能力,他們對是非善惡無法作出有效判斷,部分學生甚至會模仿一些不良行為,逐漸變為學困生。
2. 內部因素
(1)英語學習興趣淡薄。
部分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興趣。他們為了應付家長和教師,只是被動地、機械地背誦單詞。上課缺乏動力,不認真聽講,小動作不停;下課抄襲作業,書寫潦草馬虎,應付差事。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更不用說體會英語的魅力了。久而久之,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成為英語學困生。因此,英語學習興趣淡薄是導致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
目前,大多數學困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不能遵守課堂紀律,難以保持持久的注意力;課后不能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不主動背誦課文、記憶單詞。由于學習習慣較差,導致書寫馬虎潦草,英語成績較差。另外,部分學困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在單詞拼寫、語法理解、句型變換等英語知識的學習中,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不會舉一反三,更不會靈活運用。這部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強,一邊學一邊忘,難以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無法掌握英語語言技能。
二、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1. 轉變教學理念,提高專業素養
首先,豐富教學方式。對小學英語教師要加大培訓力度,將線上與線下培訓相結合,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在課堂教學中要革新教學模式,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指導教學,盡可能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斷豐富教學方式。
其次,平等對待每名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用公正、公平的態度對待每名學生,給學困生多一分鼓勵,少一分指責,讓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護,使他們能發自內心地接受教師,消除對教師的敵視心理,逐漸親近教師,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逐步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最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困生的形成與他們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和學習自信心不足有關。教師要積極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放松身心習得英語知識。
2. 借助家庭力量,做好轉化工作
教師要與學困生家長取得聯系,在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中,加深雙方對學困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各方面的了解,共同做好轉化工作。針對部分家長忽視家庭教育、缺乏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的問題,教師要主動幫助家長學習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與技巧,避免不科學的家庭教育方式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家長要積極改善教育方法,平等、真誠地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正確認識學習英語。家長要努力給孩子多一點陪伴,使英語學困生感受到家庭的溫暖,進而轉變學習態度,努力學習。
3. 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英語學習興趣不高是小學英語學困生學習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要靈活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或者組織競賽讓他們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體驗學習英語的樂趣,感悟成功,收獲喜悅。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以喜聞樂見的圖片、視頻、動畫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動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教師要做課堂的有心人,善于捕捉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賞識教育,點燃學困生自信的火花,讓學困生樹立學習英語的信心,使他們能在英語學習中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4. 傳授學習技巧,培養良好習慣
教師不僅要指導學困生進行有效聽課,開展有效復習,還要引導學困生養成勤學好問、大膽開口的習慣,培養學困生讀音準確、書寫規范等。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技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困生才能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
三、結束語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摒棄對學困生的偏見,用愛心去感化他們,用智慧去激勵他們,使他們逐漸掌握學習英語知識的技巧,重燃希望的火苗,逐步走出英語學習的困境。
參考文獻:
[1]劉霙. 小學英語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J]. 基礎教育論壇(中旬刊),2020(3).
[2]邸福珍.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J]. 甘肅教育,2020(1).
[3]花多順. 小學英語學困生的有效轉化策略研究[J]. 校園英語,2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