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洋
摘 要: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重點加強對學生美育、德育、審美、社交、興趣、文化、創新、實踐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同時教師也應當在教學過程中落實分層教育,參照文化審美、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表現等多方面的教學要求、教學標準開展相關教學設計,以此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品質。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042-03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采取精細化、精益化的設計方案、設計理念,革新當前的音樂課程教學思想,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大膽實踐探索,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滿足學生個性化、層次化的學習需求。
1.初中音樂新課改要求
(1)美育、德育
在當今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嚴格參照新課改的基本要求,明確音樂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指導內涵。初中音樂教師應當明確課程性質以及課程教學價值,在此過程中,需要注重增強課程教學設計所具備的感染力,完善課堂藝術表現形式,同時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引導學生實現思想情感與藝術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需要注重發展學生的音樂學科人文素養,在音樂課程教學環節實施美育、德育,提高課程教學水平。
(2)審美、社交、興趣
在明確音樂課程價值之后,音樂教師則需要嚴格參照審美體驗、創造性發展、社會交往、文化傳承等基本教學原則、教學思想,以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為核心,遵循審美指導的基本理念,在音樂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參照審美教育標準、德育教育需求以及音樂藝術的審美特征,注重增強音樂課程教學的情感感染能力,加深音樂課程的情感內涵。教師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專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特征,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理實融合,使得音樂課程與社會生活能夠實現有機關聯。
(3)分層、實踐、創新
教師在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秉承全員指導的基本思想,采取分層教學,將學生作為課程教學活動的主體,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展示的舞臺和空間。此外,教師也需要參照新課改的實際需求注重增強音樂課程教學實踐,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豐富實踐課程內容,提升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期間的團結創新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并且在當今雙創教育背景下,音樂教師也需要鼓勵學生實現音樂創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完善開放式課堂的設計,引入豐富多樣的創新情境,發展學生的藝術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音樂課程教學品質。
2.初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德育缺失
音樂課程教學應當具備思想性、文化性、開放性,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音樂教師需要明確立德樹人的培養標準,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重點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層次以及思想發展水平,但是部分初中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課堂上只注重音樂技能教學,還未滲透音樂文化、德育思想,同時也未實現音樂課程思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認知層次。
(2)未落實核心素養指標
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也需要嚴格參照核心素養的培養指標來進行,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音樂學習,增強自身的音樂實踐能力,豐富自身的音樂情感體驗,同時實現對音樂文化的理解、創造。但是大部分音樂教師卻為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成長學習狀況,未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指標,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照本宣科、填鴨式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缺少對學生的思想指導、方法教導,從而使音樂課堂教學不具備高效性、全面性。
(3)缺少分層教學
在當今新課改的視域下,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實施分層教學,結合學生當前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音樂、藝術、文化等相關教學領域、教學層面開展分層教學指導,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以及情感發展訴求。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師采取“一刀切”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未實現課程教學內容分層、音樂作業分層以及實踐分層,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3.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設計
(1)“文化鑒賞”教學設計
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環節,音樂教師需要培養學生文化鑒賞能力,豐富學生審美體驗價值的教學指導需求,在此期間,音樂教師需要明確文化教學指導的重心和方向,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發學生的文化學習思維,使學生在學習探索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音樂和文化是當今新課改環境下的核心要求,同時也是實現提升學生音樂素質和人文素質的關鍵要素,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文學、舞蹈、社會、生活、美術等多個領域進行有效整合,在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對多元化的知識內容進行更加細致、深入、全面地學習探索,指引學生在文化學習期間了解本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在發展革新過程中的文化結構、文化內容,掌握其中的文化風俗,并且總結各民族文化的經驗記憶,了解世界文化的發展脈絡、發展線索,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提高課程教學品質,使音樂教育更加具備深層思想含義。
比如,音樂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永遠的莫扎特》相關音樂篇章時,可指引學生明確其中的文化學習思想,教師需要參照情感態度與價值引導的具體教學目標、教學指導需求,指引學生嘗試學習古典音樂,完成文化鑒賞學習,在此期間教師需要引入豐富多樣的樂曲欣賞課堂,并且剖析相關曲目中的核心文化內容,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文化學習探索,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在完成本課堂的教學之后,教師還需要指引學生嘗試對音樂要素以及音樂情緒之間的關聯進行細致深入地分析,掌握音樂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所處的地域文化環境,以此完成深層次的文化總結學習。在文化教學以及文化鑒賞課堂上,教師需要啟發學生的鑒賞思維、創新思維,同時引導學生嘗試對各種音樂文體所具備的文化內容進行剖析、探討,而教師在文化鑒賞教學環節也需要導入各種各樣的音樂篇章,引導學生嘗試對不同的音樂篇章中所蘊含的文化思想進行總結、提煉,比如,教師可結合輕音樂、流行音樂、爵士音樂,剖析其中的音樂風格,引導學生通過對比鑒賞學習,感受作品所具備的文化感染力以及文化表現力。在完成教學設計之后,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出對應的學習問題,比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在完成課程學習之后有怎樣的情感收獲?”讓學生嘗試點評經典音樂之所以成為永恒的原因,讓學生站在人文發展、人文創新的角度,完成探索學習。而在文化鑒賞教學設計環節,教師也需要明確一個極其正確的政治文藝觀、價值觀、思想觀,使得學生在藝術鑒賞學習過程中能夠具備正確的政治思想、審美思想以及政治文藝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層次以及學習效率,使得學生的審美鑒賞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基本的愛國主義精神,正確辨識藝術中的低俗、丑陋的元素,形成正確的文藝審美思維。
(2)“藝術審美”教學設計
藝術審美教學設計是音樂核心素養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藝術審美教學環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感受欣賞藝術文化的多種形態、多種結構,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程知識的感性認知,增強情感收獲,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激發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使學生能夠參與藝術審美學習,并且在完成審美學習之后發表自身的見解和看法,而在藝術審美教學環節,教師也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總結審美經驗,在課程教學環節,教師課重點從三個部分來進行,比如,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整體感知能力,指導學生對主題音樂進行細致深入地調研學習,之后再完成藝術作品的欣賞探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在整體感知層面,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嘗試對音樂的情趣風格進行學習探索,而在主題分析層面,教師則需要實現課程教學交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藝術價值創造,而在藝術審美教學的最終環節,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實現情感思想上的升華,進一步夯實學生的學習體驗。
比如,在藝術審美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京劇中的生、旦、凈、丑,明確情感態度教學目標、教學價值,引導學生嘗試對音樂器具,如京劇中大鼓的演奏方式以及演奏藝術進行審美學習,同時指引學生通過觀看多種多樣的戲曲視頻。模仿戲曲演奏,感受戲曲文化獨特的藝術魅力,使得學生能夠在文化鑒賞、文化審美學習過程中領悟到傳統文化的實質內涵,教師在此期間也可引導學生對經典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的京劇曲目進行學習,讓學生對曲目的藝術審美風格進行學習、探索、總結,引導學生嘗試對京劇樂器中的鼓、板的演奏方式進行探索探討,對京劇彈唱中的字正腔圓的規律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嘗試從文藝樂器彈奏等多個方面進行審美學習,之后再結合集體合唱,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探索。因此在藝術審美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核心,同時也需要適當地拓展課外教學活動項目,使得學生在藝術審美學習過程中能夠對其中的文化表現形式、藝術展現方式、演奏策略、演奏方法以及其中的人文精神內涵進行探索、總結。
(3)“藝術創造”教學設計
在藝術創造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想象思維以及創新思維,使學生在音樂學習環節能夠通過積累總結來挖掘出音樂的規律和實質內涵,從而完成對音樂創新創造學習。在當今雙創以及學科改革的大環境下,音樂教師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重點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藝術進行創新、提煉。教師在音樂創新創造過程中也需要重點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創新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對應的主題活動,有情感、有思想、有節奏、有韻調地完整創新設計,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快樂的諾蘇》,指導學生嘗試結合主旋律以及自身的思想認知,完成歌詞的創作,將歌曲輕松愉悅舒展的氛圍有效地融入自身的曲目創作風格中,同時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思想認知來完成音樂的展現、表達,在音樂創造教學設計環節,音樂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嘗試對其中的音樂特征、音樂內涵以及音樂情緒進行總結、提煉,指導學生嘗試結合多篇音樂曲目的特長,結合自身的理解認知,圍繞特定的主題完成創新創造。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帶著目標完成對音樂曲目的聆聽鑒賞學習,總結經驗,并且指引學生嘗試對音樂曲目進行深層次地剖析,結合其中的人文歷史內涵、文化創作思想,加入自身的理解完成曲目的創造。
(4)“藝術表現”教學設計
所謂藝術表現教學設計是指學生在完成學習之后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進行有效融合完成深層次地學習探索。藝術表現教學設計作為音樂開放式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音樂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放開自身的思想思維,通過音樂創作或音樂表演、團隊協作進一步增強音樂的感染力,為此學生需要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技巧,同時也需要具備基本的膽量,能夠上講臺將樂曲向同學、教師以及生人進行演奏,因此教師在該領域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開展頂層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索問題,并且教師也要在藝術表現學設計過程中結合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比如,將初中音樂課堂與社區音樂活動、城市的音樂文化節進行有效融入、整合,讓學生參照對應的活動目標,結合自身的學習愛好特征、學習需求,完成對音樂曲目精細化地學習,比如,教師可讓學生嘗試進行團隊表演合作,在學校的音樂節、藝術節以及重大節假日上向全校師生展示出自身特有的才能,而教師在藝術表現教學設計領域需要重點激發學生的展示欲望,使學生能夠踴躍參與到藝術表演活動中,為此,教師應當設計開放式的課堂環境,引入開放式的音樂元素,使學生在藝術表演過程中無拘無束,且能夠融入自身的思想情感。
4.結語
總體來說,在當前新課標改革的大環境下,初中音樂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整合積極正向的思想理念,明確音樂課程教學的核心要素,結合精益化、精細化的設計措施、設計方法,幫助學生完成更加科學高效的學習探索,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品質。
參考文獻
[1]張永志.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設計[J].未來英才,2014(09).
[2]張小梅. 新課標下初中音樂教學模式的探討[J]. 學周刊,20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