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新
摘 要: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本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遵循思政工作規律,結合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及教學實踐,對提高思政課課堂效能,充分發揮思政課教學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主導作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思政課 立德樹人 教學創新
黨的二十大為黨和國家確立了新時代的大政方針、戰略目標、行動綱領和戰略部署,吹響了邁向新征程的進軍號。黨的二十大進一步確立了我國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教育目標,對技工院校如何更為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培養有道德、有擔當、有責任、有品質、有良好素養的新時代工匠的技工院校,迫切需要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新征程發展的育人要求,切實把辦好思政教育作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構建全方位育人的新工作格局,大力提升學校思政課教學的實效。
一、找準思政課的正確定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技工院校思政課的正確定位就是要大力實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傳播工程,用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凝聚和引領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和道德觀念,緊緊抓好立德這一育人根本,使廣大學生始終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時刻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信念和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成為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有用之才。
技工院校思政課教師要按照“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的要求,用馬克思主義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少年補鈣壯骨,固本培元。
為此,思政課教師在講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讀本、法律基礎知識讀本、道德法律與經濟常識、哲學與人生、紅色基因代代傳等思政課程時,就要指導、幫助學生與其他非馬克思主義哲學流派劃清界限,幫助學生學習科學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成果來印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行”;用大量史實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用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出臺和周邊熱點地區的最新動態,向學生介紹國內的主流觀點、權威看法,使廣大學生有了思想的“定盤星”和行動的“指南針”,始終站在馬克思主義立場上,增強對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免疫力、抵抗力和戰斗力,時刻與黨和廣大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進而樹立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努力奮斗的堅定志向。
二、不斷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努力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課
長期以來,一些技工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沿用老一套的課堂教學模式,一些青年思政課教師理論功底較薄弱,實踐經驗欠豐富,在課堂講授中往往照本宣科,內容干巴巴的,沒有生命;有的則是泛娛樂化,簡單地用視頻來拼湊,嘩眾取寵,主題不明,目的不明,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筆者認為在日常思政教學中,必須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教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目的,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創新。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大力開發和遴選學生喜聞樂見的課程資源,建設一批高水平的、體現職業教育特點的、學生真心喜愛的思政課程。要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融入課程教學中。要努力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筑牢學生深入認識問題、辨析是非的根基。通過講好中國故事,用實實在在的數據去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通往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正確道路,使廣大學生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勇當開路先鋒,爭當事業闖將。
三、將工匠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課課程和教學中,激勵學生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工匠精神蘊含豐富的思想內涵,包括愛崗敬業、恪盡職守、不求回報、無私奉獻、勇于擔當、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協作共進、超越自我、不斷創造創新等。工匠精神所蘊含的精神品質與技工院校思政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培養目標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必須從思想引領、課程載體、師資建設、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將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全過程。
(一)將工匠精神與黨和國家對技工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和目標相結合,重新設計課程體系,著力打造精品課程
要立足學生的專業特點,將工匠精神的各項具體內容落實到思政課程教學的始終,將工匠精神的思想要素、技術要素在課程目標、模塊建設、典型項目、課程講授等方面進行融合,構建獨具特色的課程思政內容。
(二)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實施深層次的產教融合工程,讓企業和工匠更多地參與到學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
可聘請企業的優秀人才、能工巧匠作為學校的兼職教師和導師,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中,在潛移默化中傳承工匠精神和職業自信,培養學生自覺將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經濟發展的大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向著大國工匠的目標揚帆起航。
(三)大力開展技能訓練,組織技能競賽,構建職業能力培養體系
在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學訓一體化項目教學,強化校內實訓,再到企業參與頂崗實習和工程實踐、技能競賽,使學生在實訓實習過程中提高核心技能,磨煉意志品質。例如,東莞市技師學院就在組織技能訓練和技能競賽過程中促進了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也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近年來,東莞市技師學院選手先后獲得UIBC第48屆國際青年烘焙師大賽冠軍、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澳大利亞全球技能挑戰賽金牌、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中國天津國際邀請賽金牌、2023年國際烘焙杯城市面包比賽季軍等優異成績。
四、大力培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師隊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采取多種方式,積極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著力打造一支信仰堅定、思想過硬、學識淵博、求實創新、勤于奉獻的思政教師隊伍,包括輔導員、班主任隊伍。
1.思政教師要堅守立德樹人的信念
要嚴于自律,以身作則,堅決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言行傳遞正能量、真善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認真學習、領會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只有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水平,才能打好深厚的理論功底,才能說理透徹,以理服人,否則就底氣不足,對學生感染力不強,走不進學生的內心,也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2.思政教師要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學校要鼓勵思政教師“德技兼修”,大力提高政治素養,積極組織思政教師參加校內校外的師資培訓班,通過入職培訓、專題培訓、專業研討、精品公開課、教學大比武等形式,強化職業能力,在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雙師型”教師的基礎上,培養造就一支德才兼備且師德師風優良,能對學生起到啟智潤心“政工師”作用的“三師型”思政教師隊伍,并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完善“三師型”思政教師的評價體系。
3.要切實加強班主任思政工作能力培訓和提升
要將開展學生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指導學風班風建設、開展個體指導納入班主任考核指標體系中,使班主任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領路人。
4.在思想、業務、生活上關心思政教師
要注重政策導向,在職務晉升、津貼配套、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體現,在思想和生活上真正關心思政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營造人人爭當優秀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良好氛圍。
五、小結
總而言之,技工院校的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是引導學生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的主陣地。我們必須認真適應新時代、新征程對育人的要求,找準思政課的正確定位,不斷推進思政課的改革創新,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備的思政教育工作隊伍,為培養更多具有優良品質、精湛技藝、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大國工匠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東莞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