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認知,是當前時代背景下所提出的一項新型教學要求,它不僅僅能夠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意識,還能夠對其個人的綜合能力發展起到相對積極的推動意義。但怎樣在課程的開展過程中更好地融入批判思維培養內容,仍是當前小學教師的一項教學困擾,對此文章以小學數學課程為例,對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路徑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批判性思維;培養路徑
培養小學生個人批判思維這一觀念的提出,其目的并不只限于強化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這一個方面。因為良好的思維意識形成,對他們個人的想象力、邏輯意識以及學習態度的培養與樹立而言,都具備著積極的發展意義,所以教師在展開對學生的切實教育與培養的過程中,勢必要充分地將批判性內容傳達給學生,進而形成他們的良好個人品質素養,為其后續的生活與學習奠定良好的能力發展基礎。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意義
充分了解培養小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的相關教學意義,不僅能夠對教師本身的教學思想觀念革新,還能以更為積極的態度投入新型教學手段設計過程中,對課程的全面化革新發展而言,也將起到明確的目標確立輔助作用。從學生發展、社會需要以及課程各體系等多角度展開探究,其基礎教育價值集中在以下幾個角度:
(一)能夠營造良好的課程教學氛圍
從課程本身的相關開展角度來看,教師于既定的教學形式中融入批判性思維內容,將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教學氛圍的合理構建。批判性內容在課程中的巧妙融入,本身就是在引導學生對既定的知識內容展開辯論與分析,這相較傳統的“灌輸式”“一言堂式”理論教學手段而言,學生在課程中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的可能將大幅提升,而且他們對既定知識內容的深度探究意識,也將在此基礎上得到有效激發。除此之外,部分教師為了更進一步實現對學生批判思維的相關培養,甚至還會刻意地在經典教學內容中,融入部分理論性稍顯不足的知識要素,并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對所講內容展開細致化分析,這對整體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效率而言,就能夠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而學生在課堂上針對教師所講內容進行批判、學習的過程,更是能夠營造課堂上的和諧、良好教學氛圍。從這一角度來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批判性內容,對進一步實現課程的高效革新,起到了相對積極的發展意義。
(二)能夠順應時代發展下的教學要求
批判性思維在小學數學課程中的有效教學融合,不僅能夠將傳統教學背景下的課程開展形式、質量以及教學氛圍加以改進,還能夠切實順應新課改背景下對小學院校教育所提出的部分要求。在素質教育背景不斷推進的今天,市場對人才的需要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國家教育發展部門在經濟文化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對小學這一重點教學階段,也提出了部分新形式的教學需要,如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核心學習素養、提高學生個人的自主學習意識與綜合學習能力等。這一教學要求的提出,于傳統教學觀念而言,就意味著出現了高強度的挑戰。
(三)能夠完善學生本身自主學習認知
培養小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的相關教學,其本質仍是對學生個人進行的精神、意識類教育,而這樣對多維思想認知與學習觀念的傳達,于學生個人的綜合能力發展而言,就能夠起到積極的發展影響。上文提到了之所以選擇小學數學課程作為革新批判性思維教育的重點“試驗田”,其原因與之本身的邏輯思維較強存在著密切聯系,這一新型教學手段的完全應用,對學生個人的學習思維、邏輯認知等角度發展而言,勢必起到積極的引導效益。此外,因為我國曾長時間受應試教育背景的影響,大多數教師都會選擇課程強制性更高的“灌輸式”教學手段開展課程,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極易形成對教師的學習依賴,這時即使教師無意識地將部分帶有認知偏差的內容傳達給學生,他們也將全權接收,這對其個人的學習發展而言,難以起到積極的發展價值。而批判性思維在課程中的巧妙應用,便是教師引導學生辨別知識內容質量好壞的重要途徑,學生若能夠長時間接受這樣主觀性更強的學習引導,其個人的自主學習認知勢必將得到有效提升,隨之其本身的綜合學習能力也將在此基礎上得以高效發展。
二、當前小學數學課程批判思維的教學現狀
在教師對切實培養小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意義擁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后,為進一步實現課程的高效轉變,并將上述教學發展價值充分激發,教師還需對當前小學數學課程的整體開展現狀,進行詳細化探究,以此明確課程開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批判性教學手段應用會產生的挑戰。
(一)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學生主觀能動性難以激發
多數教師會選擇“灌輸式”教學手段,直接將知識內容的內核傳達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觀念所形成的課程中,雖然學生的短期學習成績得到了相對較高的提升,但其本身的主觀能動性發展所受的束縛則會相對明顯,部分學生甚至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形成不良的學習依賴意識,即在他們面對陌生的知識內容時,會下意識地尋求教師幫助。在他們的觀念認知中,教師所講述的所有知識內容,其正確性都會相對較高,而這時若教師一時不察講錯了部分知識點,學生也難以及時發現問題,轉變自身學習認知。從這一角度來看,教師對課程擁有絕對的掌控權,實際上是很難切實保證教學效益順應當前素質教學背景的要求。此外,由于小學數學課程本身對學生的思維等角度能力要求相對較高,在教師絕對掌控的課程開展形式下,學生的基礎學習主觀能動性都難以得到保證,批判性思維的相關教育融合其難度自然會更高,這對全面革新課程開展而言,屬于一項亟須突破的教學挑戰。
(二)課程教學手段單一,思維培養的教學占比較低
針對小學生所展開的批判性思維相關培養,其目的就在于利用更為自由的環境,引導學生對教師所傳達的教學內容展開實際探究,并切實依據自身的基礎學習認知、邏輯思維分析等,辨別知識內容的真實性,進而在課堂上更為高質量、優質的完成學習任務。但在“灌輸式”為主的單一教學手段下,學生抽絲剝繭化學習過程相對匱乏,且接受思維的相關教學輔導有所不足,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他們自然難以提出異議。
(三)課程內容束縛性強,學生難以得到批判性練習
除上述兩點教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外,批判性思維的相關培養,對學生個人的學習、認知基礎儲備,也提出了要求。即只有學生本身擁有一定的知識探究基礎認知能力,他們針對教師所講述內容而提出的質疑才更具效益,并切實“落得住腳”。但就當前大部分小學數學課程的相關教學開展現狀來看,大多數課程內容都仍存在過度依賴教材的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很多教師并沒有意識到擴展既定知識點相關教學要素的價值,故沒有在課程開展的同時,向學生引導完成相應的認知能力擴展,這也就導致大部分小學生本身的思維認知基礎尚為薄弱,而這時即使他們察覺到教師講述內容存在問題,也難以敏感地找準問題所在,實現自身批判性思維的高效樹立。
三、培養小學生數學批判性思維的教學路徑
通過對上述幾點內容的詳盡分析,教師對怎樣革新既定的小學數學課程,以便實現高效批判思維培養,想必已然擁有部分思考與衡量,但要切實保證達成上述教學意義,并實現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高效培養,還需從以下角度展開更為明晰的課程教學設計。
(一)更新錯漏式教學方法,培養批判意識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培養批判性思維,可以采用錯漏式教學法,讓學生習慣于教學過程中出現錯誤,并對自己認為是錯誤的地方質疑,逐漸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建立起這樣的一個認識:權威性的聲音并不總是對的。在初始階段,可以從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開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完整的教學方法傳授給學生之后,開始引導學生進行習題練習。在習題練習環節結束,進行答案比對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故意在黑板上寫出幾個錯誤結果,引導學生發現教師的答案與自己的答案存在不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最開始會自我懷疑,并反復進行驗算,之后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將自己的答案說出來,與其他人的答案進行比對,在比對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除教師之外的所有人都是同一個答案,且驗算未能發現問題。之后教師寫出自己的答題思路,引導學生進行比對思考,觀察師生的答題過程存在哪些不同環節,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疑問,最后由教師揭曉答案:是教師的計算過程存在問題,所以答案才不對。通過這樣的方式,循序漸進,逐漸培養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在運用這種方法的過程中,要注意小學生這個年紀對教師權威性的認可,因此在思考問題癥結時,要積極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教師也要注意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關系,這樣才能讓錯漏式教學方法真正起到培養批判性思維的作用。
(二)在實踐中驗證內心想法,培養批判精神
小學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數學計算過程的理解能力較差,對具體的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強。因此在進行批判性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具體活動與教學內容相聯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身原始經驗,深化記憶印象。
例如,在進行四則運算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套用購物買賣的概念,幫助學生進行理解。如,小明帶著五塊錢去超市買了一只一塊錢的雪糕,那么找回的錢數是四塊錢,如果小明帶著五十塊錢去超市買了一只十塊錢的雪糕,那么找回的錢是四十塊錢。根據此例可以得知被減數與減數都擴大了十倍,二者的差值也會擴大十倍,這時教師提出觀點“我覺得這個定律在乘法中也能這么用,大家覺得能不能?”以此引導學生主動使用反例法,舉出反面例子,由此證明定律不成立。
通過這樣的方式,鍛煉了學生的手腦協調能力,同時幫助他們建立一個認知:在無法確定知識的準確性時可以嘗試運用其他的方法進行證明,如反例法、比較法、排除法等,強化學生的判斷能力和主動思維認知的能力,為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打好基礎。
(三)注重開展強化解題訓練,培養批判思維
學生在做題時出現錯誤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作為教師可以對這個過程重新利用,通過改正錯題的方式,讓學生反思錯題出現的原因,通過這樣的方式找到自身的不足,并發現題目中存在的規律,在對結果重新審視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從審視題目條件開始,將題目條件進行優化,保留其中有用信息,排除無用信息和干擾信息,確定題目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類型,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之后可以引導學生重新計算題目,并將整個答題過程寫出,幫助他們確認自己是否是因為疏忽大意導致數字出錯或是計算順序出錯;再之后引導學生比對自己的解法與教師的解法是否存在不同之處,找出解題思路上的謬誤;最后嘗試使用其他的解題方式和理解思路重新看待題目,在錯題解析的過程中完成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四、結語
教師要想在小學數學課程的全面開展與革新的過程中,融入批判性思維的相關培養內容,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認知與觀念,進而推動其個人綜合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就要充分意識到培養小學生批判意識的價值所在,以及當前課程中存在的發展問題,這樣才能明確后續教學課程的發展方向與目標。而在切實革新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則可以將更多的視線放在完善教學方法、豐富課程實踐以及強化解題訓練等內容,以此達成對學生個人批判思維的相關培訓,最終實現上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劉琳娜. 小學數學課堂審辨思維培養的誤區與策略[J]. 教學與管理,2021(20):42-44.
[2]梁凱華,王東英. 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發展路徑探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1(06):15-17.
[3]金陽慧. 小學數學課堂審辯思維培養的誤區與策略研究[J]. 小學生(下旬刊),2022(02):3-4.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