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是每一節課堂都不可或缺的,學習實質上就是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但如何發揮出問題的價值,就需要教師深入地分析研究,通過問題明確學生的學習方向,創設出有針對性的學習模式。對于高中階段的地理課堂來說,要想實現更加高效的教學,教師就需要真正地認識和理解問題,結合當前的教學現狀,創設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使問題能夠更好地發揮出自身的作用。文章就高中地理課堂中“問題導教”教學方法的實際應用進行研究,以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問題導教”;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作者簡介:李家琴(1981—),女,貴州省福泉中學。
地理是一門知識內容較為繁雜的學科,它所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很多學生在學習時都會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導致其學習方向模糊,不知道該學習什么。在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還要對上述地理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利用“問題導教”教學方法設計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中,逐步提升自身學習能力,最終使學生的地理學習變得更加高效。
一、什么是“問題導教”
“問題導教”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課標及教材精心設計問題,用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及教師點撥的學習方式達成課堂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設計問題時需要把握好度,并不是隨意設計問題就能夠幫助學生學習,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基礎靈活地設計問題,從而確保學生能高效地進行學習。
二、“問題導教”有什么作用
(一)有助于明確學習方向
對于地理這種知識內容非常瑣碎的學科,盲目、隨意的教學容易讓學生迷茫,使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方向,從而抑制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而借助“問題導教”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巧妙地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探究與思考,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重點,從而明確自身的學習方向,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1]。
(二)有助于改善學習方式
傳統地理課堂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通常是教師為主、學生為輔,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大都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自身積極性沒有得到激發。而“問題導教”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方式逐漸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進行問題思考與探究,這樣就實現了學習方式的改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有助于促進知識探究
地理課堂離不開對知識的探究與思考,任何一個知識點,學生要想做到真正理解,就必須要投入探究與思考中。借助“問題導教”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圍繞重點知識內容設計問題,并將其呈現在學生面前,從而為學生提供探究與思考的方向,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探究與思考。
三、當前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一)教學方式單一
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教師的教學始終以學生成績為主,而不重視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素質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流趨勢,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作為主要的教育目標。但是,部分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使學生經常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當中,抑制了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擺脫應試教育思想的桎梏。
(二)學生興趣不高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學習最大的動力來源,不論是哪一個教育階段,興趣都能夠顯著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其實現更加高效的學習。但是,在當前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師教學過程枯燥,學生學習基礎及學習體驗較差,導致學生的學習信心下降,抑制了學生地理學習興趣的產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
(三)知識實踐不足
學生要想真正理解一個知識點,必須要進行實際應用,也就是說,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習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并在這個過程中理解知識內容,以此來提高學習效率。但是,部分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在課堂上使用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且并未真正落實實踐環節,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影響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四、如何有效運用“問題導教”開展教學
要想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有效運用“問題導教”教學方法,教師就需要真正了解設計問題能夠給學生帶來什么,并讓學生認識到思考問題有什么作用。學生能正確理解問題,學習質量就能夠得到有效
提高。
(一)利用問題明確學生學習方向
要想利用問題明確學生學習方向,教師就必須圍繞重點知識內容,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借助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例如,在教學“陸地水與洋流”這個章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陸地水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有哪幾種?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能夠有一個學習的方向,并對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進而就可以圍繞這個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以此實現更加高效的學習。教師還可以提出以下問題:洋流是怎樣產生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盡可能地凸顯問題的導向性,而不是隨意地設計問題,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問題的作用[2]。
(二)利用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探究
探究與思考是每一節課都需要真正落實的環節。素質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培養成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在探究與思考的過程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識都會獲得發展,能夠有效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在高中地理課堂中運用“問題導教”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與思考,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自然資源與國家安全”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設計如下問題:耕地資源為何會影響國家安全?要想做到正確、合理地解答這個問題,學生就必須對教材內容有一個基礎的了解,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整體探究與思考。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對生活實際有更深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鍛煉探究思維,從而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三)利用問題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高中地理這門學科的知識點是比較瑣碎的,學生很容易感到迷茫,認為學習地理非常困難,很難產生地理學習興趣。合作學習能夠顯著降低學習的難度,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的學習效率變得更加高效,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在教學“巖石圈與地表形態”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時,這一章節需要學生理解“巖石圈物質循環”“地表形態的變化”和“地表形態與人類活動”三個小節的內容。教師可以在設計問題時,考慮單元的整體性,設計一個綜合性的題型。隨后,學生合作探究該問題,提高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稍微增加問題的難度,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進行深入的學習。
(四)利用問題改善學生學習方式
傳統教學模式下,很多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甚至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反作用,抑制學生能力的發展。而“問題導教”教學方法在高中地理課堂中的運用,可以逐漸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實現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時,教師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會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當中,缺乏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長此以往,會嚴重抑制學生能力的發展。而通過“問題導教”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更加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五)利用問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能力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具備的能力,但是地理這門學科繁雜、瑣碎的知識內容使很多學生并不知道該怎樣學習,導致學生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因此,在“問題導教”教學方法應用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為學生明確自主學習的重點,從而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以“地球的運動”這一章節的知識點的教學為例,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它的自轉與公轉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地球自轉的時間變長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影響?”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思考,這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五、課堂上要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學生自主性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成為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前提。地理這門學科的知識點是比較瑣碎的,如果學生不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就無法對所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整理與反思,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借助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探究與思考,從而更好地落實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注意課堂趣味性
當學生具備較高的學習興趣時,其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就會得到顯著提高,從而實現更加高效的學習。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如游戲活動等,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課堂學習的樂趣,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質量。
(三)注意教學靈活性
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傳統課堂教學中大多是教師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而這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壓抑,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教學的靈活性,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融入課堂中。
結語
總之,要想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有效應用“問題導教”教學方法,教師首先需要充分認識到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然后再結合當前的教學現狀,設計出更加高效的教學方式,讓“問題導教”能夠發揮出自身的育人價值,使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真正融入課堂,并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在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從而提升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齊昕婷.淺談高中地理問題導學的有效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2(9):80-81.
[2]湯雷.問題導學策略在高中地理課堂應用實踐[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網絡研討會論文集(專題一).北京: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2:26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