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漢鐸
摘要:數學在小學教育中始終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小學數學的真諦就是培養學生的數感和邏輯思維.但是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并非易事,其中的主要影響因素既有小學生的自身影響因素也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模式等的影響.所以,這就要求小學數學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認知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來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其中思維導圖教學方式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本文對思維導圖如何有效地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過程進行深入地探索與研究,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一種符合人思維過程的教學方式,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和培養思維能力.利用思維導圖來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以及課后總結教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學習特征說明了小學數學教學要富有規律性與趣味性,而思維導圖經過有效歸納,與人們的理解過程相吻合,能夠使小學生更加容易地進行數學的學習.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改變教學觀念,巧用思維導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有助于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科綜合素養與能力的發展.
1思維導圖的概述
思維導圖也可以說是心智圖象,它由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東尼·博贊在20世紀70年代中提出,實際上是一個反映擴散性思維和思維用具的主要形象,雖然簡單但是效率很高,屬于變革性思維器具.它采用圖文結合的形式,通過相互從屬及一種層次圖來展現不同話題之間的關聯,并把話題中的核心詞與色彩、圖形等建立起記憶上的關聯.思維導圖能夠主動地運用人類左右腦的功能,并通過相應的讀、想、記等步驟來幫助人類實現邏輯、聯想、科學與藝術之間的平衡發展,繼而發揮大腦潛在的能力.
將思維導圖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能夠將相關知識點都整合到其中,涵蓋文字、數字、公式和圖形,將需要講解的知識點完整呈現,這樣既可以幫助同學們明確各個概念與公式間的聯系,也便于同學們對所學知識點的總結與概括.
2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2.1理解數學知識,提高數學學習效率
由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或對問題的思維過程是不可見的,而且絕大多數老師和學生也僅關注最后的結果,而很少去關心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當題型、條件改變后,學生原有的學習經驗或者解題方法都會喪失效果,不知道怎樣去分析和考慮新的題目.若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中,則能夠將數學問題思維的過程與模式清楚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這一過程變得可見,能夠更好地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進而提升學習效率.
2.2激活學生思維,提高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抽象不容易學,這個難題在很多同學的頭腦中形成畏難心理,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很多同學沒能把握好數學學習方法,沒能形成并把握好處理數學題目的思路.若能使學生獲得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使抽象的思維過程變得既可見又很簡單,則可以克服他們的畏懼心理和激發他們的興趣.
2.3發揮導學作用,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能力,老師可利用思維導圖學案展開教學,從而縮短老師設計和制作導學案所需時間,只要設計出少而精、精而巧的內容或者練習,便能使學生在極短時間內掌握知識,完成任務,增加學習效益.運用思維導圖式編寫的導學案內容精煉,節約了學習時間,讓學生有了更多課堂學習的思考時間,有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3.1教學目標不明
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將明確教學目標作為核心,只有教學目標明確,才能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學內容與方向.教師應該以課本理解為前提,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為依據,經過系統構思形成終極教學目的.且教學目標決定著教學內容,所以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尤為重要.在新課改不斷實施的背景下,人們對教學目標的制定給予了更多關注.但是,就當前階段的教育現狀而言,我國小學數學教育在教學目標確立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目標不夠清晰,教師中心化嚴重等教育難題,這些難題阻礙著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的飛速發展.
3.2過于看重學生學科考試成績
小學高年級面臨小升初考試的壓力,數學學科是小升初試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學科成績十分關注,在課堂上將教學中的重點只局限于對題目的分析和講解,學生需要在課堂和課后做很多習題練習才能不斷地提高自身數學學科考試成績,這雖能部分滿足考試需要,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不足.新課程改革后,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應該進一步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導致學生沒有培養,應該把傳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培養現代化高素質綜合型人才.但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小升初測試壓力的限制,學生和教師都要花費很多時間進行習題練習,導致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全面的學習,所以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是不利的.
3.3授課模式單一
盡管新課程改革正在實施中,但目前階段仍有部分數學老師沿用教師講述、學生聆聽的傳統授課模式,這種方法不但無法使學生對學習感興趣,甚至制約他們積極思考,使他們成為學數學的機器人.同時這也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是不利的.不但如此,傳統課堂模式下更加注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而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沒有將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擺在重要地位.因而也就不利于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
3.4偏科現象比較嚴重,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不高
數學這門工具性學科需要運用才能變得更加嫻熟,但縱觀當前小學考試成績來看,學生數學學習成績通常都比較糟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教學引導而造成偏科現象,這些都要求我們教師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來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和把學生的成績提起來.
4思維導圖的教學實踐應用原則
4.1主體性原則
為適應社會發展對高質量人才的要求,我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新課程改革浪潮,并著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這一背景之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運用也應該嚴格按照這一原則進行.在實踐中,要想掌握這個原理,則主要是要求教師對于學生思維特點和年齡特征進行教學上的深刻認識,站在學生實際的角度,將其與學生本身的學習特點有機融合在一起展開深層次的理解與掌握,同時還要給學生預留相對較多的時間,使其能夠獨立探索與研究,并且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也應該給予適時的肯定與評價.
4.2循序漸進原則
實際上,循序漸進原則是遵循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并且就思維導圖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當中的運用情況來看,它的運用也并非隨意性的,它是在識圖、制圖、用圖這三部分中逐步運用.首先,小學數學老師要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簡單認識圖的展開,并將其相應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以及融合;二是展開對具體概念的繪制,將本來抽象、生硬的數學概念經過自己的分析和概括來展開繪制工作,同時,在實際制圖過程中也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數學概念的認識;最后,則是靈活運用前面做出來的照片,將其與很多方面的情況有機結合起來,然后再開始總結并不斷積累乃至思考,也只有用這種處理方法才能切實解決數學中的有關問題,才能讓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課堂效率得到改善,這樣才能強有效地讓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去.
5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5.1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前準備
在新課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在原有或現有知識的基礎上擴充新的知識內容.在這一過程當中,思維導圖則能夠將新舊知識充分地結合起來,完善教學構造,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老師講解《圖形的認知》相關知識要點時,可以將圖形看作大樹的軀干,然后再在其上讓學生畫出與其相契合的樹枝,然后將圖形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等一些名稱記錄于枝干上,使之明確各圖形之間的關系,展開預習時就可以將不同的圖形特征記錄到大樹的樹枝上.例如:講解正方形的有關知識后,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把四條邊的長度相等這樣的知識重點記錄到圖形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應該表達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相關疑問.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預習學習可以使學生對于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于某些預習時不能明確的內容則可以在課堂上咨詢老師或同學,再進行討論.
5.2應用思維導圖對比思想策略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比較思想策略經常被運用到教學中,這是因為它是所有認識與思考的依據.比較可劃分為類:一是對同一事物不同局部不同側面的對比;二是不同種類之間的對比;三是同類間的對比,通過對比,能體現問題的差異與異同.小學數學教師可將思維導圖應用于教學進程中,將其作為教學進程的指導工具,借助思維導圖對舊知進行回顧后再進行新知學習,在尋找新舊知識契合點時,通過思維導圖把新舊知識層次關系鮮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把新知融入原有知識網絡,進而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與學習不再孤立零碎,從而可以準確地發現知識點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深化知識理解并得到過濾性認識.當然,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有步驟,有目的地進行對比,不能僅僅為簡單的對比.
比如老師在講解《圓錐的體積》一課時,學生在這之前剛學過圓柱體方面的知識,所以老師可指導學生依據已學知識畫出關于圓柱體方面的知識思維導圖,同學們通過用思維導圖演示圓柱體底部、底部面積、側面面積、表面積和體積的有關知識及聯系,以此來回顧上節課學過的內容.此時老師出示了一支新鉛筆,同學們判斷這是不是一個圓柱體?然后老師用轉筆刀展示削鉛筆的經過,要求同學們觀察到一支新鉛筆由圓柱體變成一頭越來越尖,再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圓柱體的一頭漸漸小,最后成為點組成圓錐的過程,使學生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判斷圓柱體與圓錐體是什么變化了的?什么沒有變?同學們容易想到,相對于以前的圓柱體來說,剛成型的圓錐體底部沒有改變,底部面積沒有改變,高度改變,側面面積及體積都有改變,此時老師可要求學生在實驗中以組為單位探究,每組發一桶米以及等底的圓柱體、圓錐體,要求學生探究圓柱體與圓錐體的體積關系,通過學生的實驗探究,發現圓錐體容積為圓柱體容積的三分之一.在學習圓錐體容積公式時,老師可要求學生再畫圓柱體與圓錐體容積思維導圖,使學生對思維導圖進行比較分析,把握兩者的關系與異同.
5.3啟示誘導,發散思維
教師在設計思維導圖這一教學環節的時候,應該明確標注課堂上所要解決的困難以及重點內容,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整體上掌握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將各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之后,應該使學生找到信息間的內在聯系,然后有條理地了解知識概念間的聯系.教師應該不斷地啟發學生從層次分明的結構上進行思考和總結,構建條理清晰的知識結構,加強學生數學知識分析.
如在教《數字與信息》時,老師用思維導圖將因數和倍數這兩個概念分別標注出來,請學生觀察并歸納出二者的特征及關系,促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分析等活動體驗數學概念形成的規律.教師分兩個支點標出“因數與倍數”算式使學生在思考與觀察中正確認識因數與倍數之間的依存關系,促進學生在認識因數與倍數概念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有序思維的學習能力.
數學課堂上老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進行學習,帶領他們從圖形結構上探索并發現數學本質規律,促進他們思維向縱深發展,使學生能夠充分啟發其創新思維并結合現有知識經驗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
6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是學習方法,學習工具,還可以促使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得到培養,讓學生能夠全面而系統地了解所學習的內容,深刻把握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有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建.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南北橋,2019(18):124.
[3] 趙海霞.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讀好書,2022(3):146-148.
[4] 蔡倩.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外交流,2021,28(2):603.
[5] 何紅梅.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21):495-496.
[6] 梅升.基于深度學習的教學實踐與思考[J].數學這友,2022,36(20):13-16.
[7] 袁計.抽象到直觀讓數量關系更清晰[J].數學之友,2022,36(20):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