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玉
摘 要:實驗教學在初中物理、化學、生物課程教學中占據較大比重,做好三類課程的實驗課整合教學,對于培養初中學生的科學素養有積極意義。文章立足初中實際教學情況,對初中理化生實驗課的學科整合意義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對整合策略展開討論,指出教師可以通過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確定學科整合目標,優化整合教學資源,融入多種教學方法,完善課程教學體系等方式推動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
關鍵詞: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4-006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21
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同屬理科學科,具有培養初中學生理性思維的教學作用。傳統教學存在教師重理論教學輕實驗教學,重單科教學輕整合教學的教學問題,不利于初中學生綜合實踐素養的生成與發展。在新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應反思傳統教學的弊端與缺陷,應認識到重視理化生實驗課,整合理化生實驗教學的必要性,并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推動理化生實驗課的學科整合,為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探究精神,良好的綜合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一、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的意義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版)》(以下簡稱《方案》)強調義務教育應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育人目標,應基于核心素養的發展要求設計教學主題、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在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綜合化實施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論、實踐能力[1]。在此背景下,教師若仍然沿用傳統的單科教學模式,則無法滿足《方案》的教學要求。因此,推動初中理化生實驗課的學科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整合初中理化生實驗課教學內容,能夠進一步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學習廣度,使其在廣泛學習、廣泛參與的過程中健全實驗學習知識體系。其次,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課教學內容存在共通之處。教師圍繞三門科目的實驗教學重點展開課程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使其在充分掌握某種實驗技能的同時學會舉一反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再次,整合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課學科教學內容,順應了當下初中教育改革發展的潮流,使教師能夠從新的教學角度出發設計新的教學方案,建設新的教學課堂,從而促進學生的新發展。
二、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的策略分析
(一)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奠定學科整合基礎
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的有效整合需要教師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授課教師不僅要明確本學科實驗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還要明確其他學科的實驗教學內容,并掌握其他學科實驗教學的原理、方法[2]。目前,部分初中教師仍然存在單科教學能力強,綜合科目教學能力弱的問題,不能勝任理化生實驗課的整合工作,為實驗課學科的有效整合造成負面影響。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認識到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的必要性,積極應用不同方法進行自我提升。
首先,教師應當盡可能地拓寬自身的知識面,豐富自身的教學知識儲備。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教師積極與其他科目授課教師溝通、交流,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豐富彼此的知識儲備,為學科整合教學奠定知識基礎。其次,教師應當盡可能地提升自身的實驗教學能力。不僅要充分掌握本學科教學實驗的操作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項,還要熟練掌握其他學科教學實驗的原理、方法。如果教師不能徹底掌握其他學科的實驗內容,需要反復練習,以滿足實驗課學科整合的教學要求。再次,教師還應積極地學習《方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版)》《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22版)》等多項與學科整合教學有關的政策、文件,確保調整、優化后的學科整合教學方案滿足相關政策的教學要求。
(二)確定學科整合目標,篤定實驗教學方向
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才能為理化生實驗課的學科整合工作指明方向。教師必須認識到確定整合目標的重要性,并根據實際教學需求設計合理的整合目標,才能保證學科整合工作能夠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進行[3]。然而,由于初中物理、化學、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不一樣,教學方向不一樣,部分教師在確定整合教學目標時存在思路混亂的教學問題,影響學科整合工作目標的擬定。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挖掘三門學科的教學關聯,整合三門學科實驗教學目標來解決。
首先,教師應廣泛閱讀初中物理、化學、生物三科的課程標準,從中提煉出初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及初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目標。對比三門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異同點,把握三項內容的主要關聯,將其作為確定學科整合目標的參考。其次,教師應深入了解初中學生物理、化學、生物學習發展的具體需求,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確定短期、中期、長期的學科整合目標。需要注意的是,初中學生的學習水平并不完全相同,存在部分學生偏科,部分學生全面發展的情況。教師應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學情對齊進行合理分層,并為不同類型學生設計個性化的發展目標。再次,教師從教學發展、學生發展兩個角度出發,綜合性地設計物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教學目標,保證教學目標真正發揮導向作用,推動學科整合工作有序進行。
(三)優選實驗教學資源,豐富學科整合內涵
初中物理、化學、生物課程教材中的實驗教學資源有限。若教師只將教學目光聚焦在教材上,忽略了對教材之外實驗教學資源的收集、整合、分類、利用,容易導致實驗課教學內容單薄,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實際教學中,教師有必要根據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工作的需要收集并整理相應的教學資源,解決實驗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教師應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收集實驗教學內容,如初中物理的“天平測質量”“彈簧測力計測力”“測定液體的密度”;初中化學“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電解水”“木炭還原氧化銅”;初中生物的“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觀察植物的蒸騰現象”等實驗。收集實驗資源時,教師應注意將缺乏操作步驟、缺乏實驗現象、缺乏實驗結論、取法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教學資源刪除,以免無效教學資源混入學科整合教學當中,影響教學質量。另一方面,教師應根據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的教學需求,為學生準備天平、彈簧測力計、燒杯、玻璃管、酒精燈、化學藥品、顯微鏡、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等實驗儀器、實驗藥品,以滿足學生的實驗操作要求。
(四)融入有效教學方法,提升學科整合效率
1. 應用游戲法導入實驗教學,培養實驗學習興趣。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課涉及理論知識與操作方法,課程具有一定的難度。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背景下,實驗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在課程中要學、記、操作的內容也更多,課程學習難度也隨之提高[4]。由于部分學生的實驗學習基礎薄弱,實驗操作能力不強,很容易在整合教學過程中出現畏難心理,影響學生的個人學習效率。為了避免學生出現實驗學習的負面情緒,教師有必要在整合教學中應用游戲教學法,利用具有趣味性、啟發性的實驗游戲激發學生的實驗學習興趣,使其能夠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并深度投入實驗學習中,在不知不覺中消除學生的負面學習心理,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學習效率。鑒于游戲的激趣作用,教師可以將游戲用于實驗教學導入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圍繞實驗教學的主題設計相應的互動游戲,利用游戲驅動學生以同桌、小組為單位進行簡單的實驗操作,使其在游戲的過程中體驗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探究的趣味,逐漸養成嚴謹、科學、求真的實驗學習精神,為日后的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學習奠定基礎。
2. 應用講授法講解實驗理論,提升實驗學習認知。在缺乏理論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的實驗學習認知水平很難提升,在實驗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明確實驗學習主題,也不能得心應手地根據具體原理設計實驗,應用具體方法操作實驗。由此可見,在實驗課學科整合教學中傳授實驗理論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師應當將講授法用于實驗課學科整合教學當中,通過“講”“授”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教學實驗的實驗主題、實驗設計原理、實驗操作方法、實驗操作步驟、實驗操作現象、誤操作后實驗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正確操作后能夠得到怎樣的實驗結論以及實驗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只有通過詳細講授,學生才能夠全面了解實驗的原理及操作實驗的方法,才能夠真正提升對實驗學習的認知,為接下來的自主實驗夯實基礎。需要注意的是,講授法以口述、板書為主要表現形式,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教師在課上滔滔不絕地講解,很容易造成部分學生的倦怠心理,影響其對實驗理論的認識和理解。對此,教師在應用講授法講解實驗理論的過程中,還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通過點名提問、搶答提問的方式不斷活躍學生的實驗思維,使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真正記憶、理解、吸收相關實驗理論,為日后的操作學習夯實理論基礎。
3. 應用任務法驅動實驗操作,提升實驗操作能力。在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初中學生明確實驗理論,掌握實驗現象,還要讓學生學會設計、操作、觀察實驗,使其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科學觀察素養。實際教學中,教師多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實驗學習成果。這種教學法賦予了學生較強的學習主體性,也給部分學生提供了濫竽充數的機會。為了使所有學生充分參與實驗操作學習過程,教師可以應用任務教學法為學生布置實驗學習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嘗試實驗操作,并在操作過程中逐漸積累實驗經驗,總結實驗方法[5]。比如,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任務:將實驗需要的實驗器材、藥品搬到小組所在的實驗臺上,學會辨別不同實驗器材的名稱,并掌握不同實驗器材的基礎操作方法。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布置根據實驗主題設計實驗流程,并預測實驗結果的任務;對于學優生,教師可以布置嘗試用常規實驗方法之外的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實驗結果的任務。通過布置分層任務,盡可能地調動所有學生的實驗操作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實驗操作教學前組織任務匯報活動,以學生個體為單位,讓學生逐個匯報實驗操作的心得,進一步解決學生濫竽充數的操作學習問題。
(五)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優化學科整合效果
1. 完善實驗課評價標準,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科學、客觀、合理的評價標準是高效評價的基礎。在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教學背景下,教師只有完善實驗課的評價教學標準,才能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實驗學習發展需求,使不同學生在客觀、準確的點評下認識到自身在實驗學習中的不足,并解決自身的問題。由于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不完全相同,初中學生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學習基礎不完全相同,“一刀切”的評價教學方案勢必會忽略部分學生的評價學習感受,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科整合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可以在原有教學評價標準的基礎上,設計具有初中物理、化學、生物實驗課教學特色的評價標準,同時結合學生的偏科情況、學生的發展需求適當調整評價標準。通過設計人性化、個性化的教學評價標準,解決“一刀切”的評價教學問題,使學生能夠在實驗學習過程中收獲滿足自身綜合發展需求的教學評價,并根據評價內容適當調整自身的學習方向、學習重點,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2. 完善實驗課評價方式,推動學生反思提高。評價方式過于單一會影響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導致學生對自身情況的認識不足。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認識到單一教學評價模式的缺陷,主動將其他教學評價方式用于整合教學當中,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反思自身的學習優缺點,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為此,教師可以減少教學評價中教師點評的比重,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學習小組互評等評價方式融入實驗教學中。完成實驗教學后,教師先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學習自評,讓學生綜合評價自身在實驗學習中取得的進步及所犯的錯誤,客觀的自我評價能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由同桌、同學習小組成員、教師點評學生,從第三方的角度給出中肯的評價,使學生能夠全面地認識自己。在多種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下,學生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能及時彌補自身的不足,不斷提高自身的實驗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推動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興趣,發展學生理性思考、深度探究思維能力有著積極意義。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從教學發展的角度出發,明確自身在學科整合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根據教學需求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為理化生實驗課的學科整合夯實基礎。同時,教師還要做好課堂教學與管理工作,不僅要根據學科整合需求整合相應的教學資源,還要綜合初中學生的具體情況應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與評價模式,以達到調動學生實驗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教學目標,實現對初中學生的綜合培養。
參考文獻:
[1] 王凱彤.農村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學科整合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A5):130.
[2] 孫繆焰.創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1(36):19.
[3] 陳偉.生活化實驗器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35):58.
[4] 蔡敏.淺談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J].讀寫算,2021(34):109.
[5] 康成元.初中理化生實驗課堂中自主學習方式的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20(3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