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民
摘要:“變”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明確素質教育目標;構建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體育認知;創新合作形式,提升學生交流能力;改變原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原有體育游戲內容,明確教學游戲改變方向;遵循基本教學思路,尋求教學方式的多維度改變。這樣,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同時讓每一位學生擁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
關鍵詞:“變”式教學;小學體育;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健康心理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1-0101-04
簡單來說“變”式教學就是需要教師摒棄原有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更高要求。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以滿足教學需要。在“變”式教學中,教師要拋棄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大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切實做到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任務。因此,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使其進一步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變”式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究。
1.教學思想落后,無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通過對小學體育教學實際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體育課程設置在所有科目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時間十分有限。再加上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學校和教師、學生和家長一直奉行唯成績論,認為體育學科不重要。在這種思想觀念下,體育教學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被忽視,體育課經常被其他學科擠占。學生本來就不多的體育運動課時被嚴重壓縮,時間一長,便會使學生喪失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根本上缺乏體育鍛煉的意識,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體育教師教學熱情不高,在教學中只是機械性地重復固定的教學內容,既不注重創新教學方式,也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還會在沒有做過科學調查的情況下將不適合學情的體育知識教授給學生,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學生逐漸對體育課程產生厭煩情緒[1]。
2.教學內容落后,脫離學生實際需要
小學生活潑好動,更喜歡興趣類體育運動。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可以使學生感受到體育的魅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積極參與,還會把這種積極性帶到課后,使體育教學滲透到實際生活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然而,在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所選擇的教學內容落后,脫離學生實際需要,這會降低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影響體育教學的發展。
3.教師素質偏低,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新課改一再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實施者,其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學習效果。然而,部分教師仍舊處于故步自封的狀態,沒有意識到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的重要性,難以適應教學需要,這會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1.轉變教學思想,明確素質教育目標
完整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與配合。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思想,明確素質教育目標,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主要目的,在不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的前提下,將課堂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進一步培養并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
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是教師先講解體育知識和動作要領,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練習。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在課堂上雖然有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但年紀小,自制力差,比較貪玩,經常會搞一些小動作,這不僅會影響自己的體育學習效果,還會影響其他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為杜絕這種現象的出現,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對原有的體育動作進行二次創作,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展示。這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發散學生思維,實現素質教育目標[2]。教師利用合作式游戲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著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開展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表現,給予他們適當的引導和鼓勵,幫助學生樹立體育鍛煉和體育學習的自信心,充分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方法。
2.構建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
構建教學情境,能增強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創意性,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主要是受興趣的驅使,而一旦興趣消失,就會出現學習態度不認真、與教師配合不積極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很大關系。為使學生長期保持對體育運動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由此,教師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通過構建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教學情境的構建,能促使學生與教師積極互動,讓學生感受體育學習的樂趣。
為構建有效的教學情境,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此為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內容。比如,學生對童話、小動物、寓言等特別感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結合教材內容在課堂上構建相應的情境,設計一些趣味性運動,如“小馬過河”“青蛙跳跳”等。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比賽,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運動的快樂,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構建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體育認知
認知具有身體參與性、情境性和交互性。體育教學要注重“強體”與“修德”的融合,充分發揮其“以體育人,以體立德”的價值,強化學生品德教育,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使認知、情志和運動技能得到發展。由此,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一些基礎體育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拼搏精神。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師可適當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將其與基礎知識講解相結合,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想要了解體育知識的欲望[3]。
在室內體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視頻,如奧運會、亞運會等精彩片段,讓學生感受運動員勇于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提升學生對體育運動意義的認知,轉變學生思想觀念。教師還可借助視頻為學生講解其中蘊含的道理,如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等,從而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一場勝利都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4.創新合作形式,提升學生交流能力
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局限于一種合作形式,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創新合作形式,提升學生的交流能力。
第一,教師可采用指定式分組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有遠近之分,教師如果放任其自行分組,就有可能會出現小團體現象,這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為此,教師可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列隊情況以及班級人數,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為各小組冠上序號,安排組長。組長的任務是幫助教師收發教學器材,并組織小組成員進行練習。同時,教師可賦予小組長一些權力,如監督組內成員的訓練情況,對表現好的成員,可以進行獎勵,對表現不好的成員要進行批評指正。指定式分組教學,能提升學生訓練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第二,教師可采用互幫互學式分組教學。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先講解動作要領以及注意事項,然后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在每個小組安排1個~2個課堂表現好、綜合能力強的學生做指導,幫助小組成員學習。同時,教師可對小組成員進行調整,但要確保小組內優秀學生和需要進步學生的比例處于平衡狀態,這樣能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做到取長補短。第三,教師可采用分層式分組教學[4]。班級內每一名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天賦以及運動能力都存在差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其分為不同層次的小組,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提出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這樣,既能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進步,又能兼顧到所有學生,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確保一些身體素質好、綜合能力強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得到充足的鍛煉機會,而一些身體素質差、各項能力有待提升的學生也能夠在課堂上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實現對學生“不放棄”。
5.改變原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多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契機,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采用游戲教學方法時,教師要將課堂主動權歸還給學生,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興趣設計游戲內容。比如,學生可將“老鷹捉小雞”這一傳統游戲改編為“熊大熊二追光頭強”。在改編過程中,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在開展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給予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組織和自我管理能力。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遵循新課改教學理念,積極探索,勇于創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6.分析原有體育游戲內容,明確教學游戲改變方向
體育游戲深受學生喜歡,它可以增強學生的智力,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目前,部分體育教師對體育游戲認識不足,游戲教學內容儲備較少,使游戲教學陷入低水平重復的困境。而“變”式教學能改變這種現狀,提高游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根據過去教學中已經成熟的游戲,結合教學現狀和要求對其進行創新。在創新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該游戲的特點、作用、優勢等進行分析,明確改變方向,對游戲組成元素進行改變,使得改變后的游戲更加符合教學現狀和教學目標。
首先,教師需要對游戲的詳細情況進行分析。構成一項體育游戲的因素有很多,在改變體育游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改變的是組成游戲的因素,而不是游戲的基本組織形式,要確保即使游戲發生變化,也具有穩定性。從一般情況來講,游戲構成主要涉及游戲開展方式、游戲專屬要求、游戲需要的場所以及需要的工具、參與游戲的人員結構和數量、游戲進行的順序、游戲難度以及游戲中的同伴和對手幾方面。在以上這些內容中,能夠影響游戲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是游戲開展方式,所以這一點是不能被改變的,其他內容不會對游戲穩定性帶來影響,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以及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調整。改變游戲是為了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適應教學現狀,教師需要將原有游戲作為根本的參考依據,要在對游戲有著充分了解與把握的基礎上對其進行調整和改變,不能為了改變而改變,要認真分析游戲構成,明確游戲中的哪些因素是可以被改變的,哪些因素是絕不能被改變的。其次,教師需要清楚,一個被改變的游戲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發揮的作用是什么,它的價值有哪些,是能夠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是能夠增加學生訓練強度。教師只有對游戲的作用和價值加以明確,才能夠更好地調整游戲開展的方式,找到其中的不足,使其成為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有力武器。再次,在明確游戲改變后的作用和價值后,教師需要找到游戲改變的方向,使游戲的每一個步驟緊密相連,且前一個步驟會對后一個步驟產生影響。簡單來說,教師需要確立“要將游戲變成一個什么樣的游戲”的終極目標[5]。
從上述分析可知,一個完整的游戲是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在構成游戲的諸多因素中,有一些是能夠對游戲的穩定性產生直接影響的,這部分因素是絕對不能被改變的。還有一些因素能夠使游戲變得更加完整和具體,即使這些因素發生變化,游戲的穩定性也不會受到影響,這部分因素是可以進行改變和調整的,教師需要對這些因素進行研究和整合,合理對游戲作出調整和改變。
7.遵循基本教學思路,尋求教學多維改變
“變”式體育教學的運用,需要教師遵循基本教學思路,通過利用各種便于操作的方式簡化教學,尋求教學多維改變,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首先,教師要遵循增減法原則。增減法原則指的是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課堂教學中教學用具的使用數量,以此來降低教學難度。其次,教師要遵循變向法原則。這一原則主要針對的是體育教學中的游戲方向,教師可遵循變向法原則,改變游戲的方向。例如,教師可將橫向開展的游戲轉變為縱向開展的游戲,目的在于通過游戲開展方向的變化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加強學生之間的配合和聯系。再次,教師可遵循變量法原則。變量法原則與變向法原則基本相同,主要是針對游戲而言的一種原則。所謂變量指的是游戲中需要使用的素材等可以發生改變,通過改變將一個游戲變成一個新的游戲。教師遵循變量法原則,對游戲進行變換,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能提高學生參與熱情。教師可在學生對一個游戲失去興趣之前進行變換,實現對學生興趣的長久保持,讓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最后,教師可遵循組合式原則。千篇一律的教學內容只會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失去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師可在遵循基本教學思路的基礎上,對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組合,以此來保持學生良好的學習新鮮感。為充分發揮“變”式教學的重要作用,教師可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一系列改變,并及時進行檢驗和調整。例如,教師可利用體育游戲的方式驗證“變”式教學的成果,檢驗的主要目的是看教學效果是否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當發現“變”式教學中存在問題時,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環節的具體情況以及學生反應等進行分析,找到問題根源并對其加以調整和優化,然后將已經調整、優化后的教學方案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中進行第二次檢驗。如果在這一次的檢驗中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教師就可以此為依據開展后續的教學活動,如果在這一次的檢驗中仍舊存在問題,教師就需要重復上述工作,直至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因此,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積極創新,勇于突破,將培養學生體育精神與體育運動能力作為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興趣愛好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國肖.引導式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實施[J].名師在線,2021(13):13-15.
[2]楊菁.小學體育教學中目標式教學方法探討[J].新課程研究,2022(12):111.
[3]劉偉利.引導式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21(14):30-31.
[4]陳雅君.以生為本的小學體育游戲變式教學的研究[J].體育教學, 2020(31):59-61.
[5]曹志勇.探究式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課堂中的運用[J].體育科學, 2020(16):71-72.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Change"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Yang Jimin
(Xiguan Primary School, Minqin Coun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399, China)
Abstract: In the application of "change"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hange their teaching ideas and clarify the goals of quality education; constructing teaching contexts to enhance the fun of classroom teaching; enrich teaching content and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ports; innovate forms of cooperation to enhance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kills; change the origi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independently; analyze the content of existing sports games and clarify the direction of changing teaching games; following the basic teaching ideas, seeking multidimensional changes in teaching,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participating in sports,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enabling them to have a strong physique and healthy psychology.
Key words:"change"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methods; healthy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