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慈清 李小英 李晗 管麗紅
摘要 在信息化時代,在線課程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在線課程為學習者帶來諸多便利,高校如何將在線課程教學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來改善教學質量,是高校教師面臨的一個課題。文章以課程組建設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及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結合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對任務驅動式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了分析,旨在為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在線開放課程;任務驅動式教學;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15

在信息化時代,在線課程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產物,在線課程為學習者帶來諸多便利,改變了傳統教學只能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開展的局限性,實現了學習者隨時隨地的學習。在線課程的發展從最初的精品課程到精品視頻課程,再到精品資源共享課程以及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課程資源更加豐富,逐步實現了課程資源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在信息化的教育背景下,高校如何將MOOC教學資源融合到課堂教學來改善教學質量,是高校教師面臨的一個課題[1]。
當前學生獲取知識不僅僅只局限于課堂和教材,優質的MOOC資源還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內容。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顯然不適合當今大學的教學。高校教師應順應時代發展,改變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將MOOC資源融入課堂教學中,這也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挑戰。在前期的課程建設中,我們分別建設和獲批了3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醫學細胞生物學、現代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探索基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任務驅動式混合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適合當前信息化背景下教學的開展。下面以醫學細胞生物學為例,具體說明教學改革與創新的模式。
1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
醫學細胞生物學是現代醫學教育中的一門必修基礎課,本課程主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基于細胞、亞細胞和分子水平結構和功能及其與疾病的關系。新鄉醫學院(以下簡稱“我校”)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開設于1995年,已經有27年的開課歷史。該課程的課程目標,第一是基本理論知識,通過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的學習,我們要求學生明確從細胞整體水平、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描述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及細胞的某些結構和功能的異常與疾病的關系;第二是基本技能,通過課程內容學習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功能和使用方法,初步掌握細胞培養、細胞凍存與復蘇、細胞組分的分級分離等技術的原理和方法;第三是基本素質,主要培養學生對科學工作的嚴謹態度,具有愛國主義思想、良好的職業道德及為醫學獻身的精神。要達到該教學目標,要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
醫學細胞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細胞、亞細胞及分子結構,屬于微觀結構,粉筆板書教學中對細胞結構的講解非常抽象,學生沒有直觀的認識,而PPT教學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PPT插入圖片和視頻有利于學生對微觀結構的理解和直觀的認識。但由于學時的限制,課堂教學時間有限,而醫學細胞生物學涉及的內容和知識點非常多,每次教學安排的內容也較多,學生完全掌握教學要求的內容比較困難,而這種課堂教學是一過性的,如果部分內容學生沒有聽懂,無法回看。對于微觀結構,雖然老師在課堂中可以通過PPT插圖或視頻幫助學生理解,但是增加了學生記筆記的難度,無法將這種結構以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也增加了學生后期學習和復習的難度。因此,傳統的課堂教學單純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聽講,很難達到最終的教學目標。
2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的必要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課程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也不斷進行更新和變革,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過程中,課程組經過多年的組織探索,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果。1998年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2008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13年被評為河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2];2019年被評為河南省高等學校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分別在學習通和中國大學MOOC建立了優質的課程在線資源[3]。由于傳統課堂教學存在諸多不足,從2017年開始,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是信息化背景下的產物,也是當前教學模式改革的主流形式。這種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傳統課堂教學和信息教育資源的共同優勢,既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又發揮了線上課程隨時隨地學習和回看的功能。
我們最初的混合式教學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混合式教學,只是為學生提供了線上資源,并沒有將線上線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分析和研究表明該教學模式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通過進一步的教學改革,我們逐漸實現課堂教學和線上資源的有機統一,通過前期教學設計,在保證知識內容不壓縮的情況下,盡量減少課堂教學學時,增加線上學習學時,部分內容留給學生通過線上學習完成,重點難點知識主要通過課堂授課重點講解,并將整個教學內容梳理出一條主線,沿著主線制訂相應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相應任務才能獲得相應的平時成績。并設置了翻轉課堂教學,以小班授課的方式,分組完成內容準備,通過小組講解、全員參與討論的方式,完成指定任務的學習,既鍛煉了學生上臺講課的能力,又促進學生對相應知識的學習。通過該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效果來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3任務驅動式混合教學模式創新
任務驅動式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任務”驅動下展開自主、協作的學習活動,通過教師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任務,從而獲得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架構[4]。在醫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我們將MOOC資源和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設計,部分內容要求學生通過MOOC自學,部分內容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課堂教學完成。在第一節緒論課中,我們將整個教學內容框架及學習要求傳達給學生,后期的教學根據教學設計開展(圖1,p48)。
3.1教學設計
我校醫學細胞生物學作為臨床醫學及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把課程思政和教學內容有機融合,采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手段開展課程教學。
為了更好地開展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改革,我們將38個理論學時分出12個學時作為線上學時,線下課堂教學學時為20學時,翻轉課堂6學時;實驗總學時25學時,線上學時為5個學時,線下學時為20個學時。線上學時為虛擬學時,不限定時間,以任務點督促學生完成線上的學習。這部分學時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計算工作量,并要求教師完成線上教學任務的安排,學生反饋問題的答疑,作業的發布和批改。而學生需要按照教師安排的任務,完成線上學習的任務點,按時提交作業。
3.2線上教學
從2017年開始,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模式,線上教學我們主要借助中國大學MOOC和我校學習通網絡教學平臺,線下教學在教室和實驗室完成。
①線上教學資源的建設。2017年課程組建立了學習通課程教學資源,2019年建立了中國大學MOOC醫學細胞生物學網絡資源。平臺資源主要包含了微課視頻、教學課件、知識點、試題庫、作業、考試和討論等這樣一些模塊。
②線上教學的實施。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線上學習內容通過學習通或者是微信群發送通知進行安排,讓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進行自主學習。
③線上測試及課后作業。學生對每章內容進行學習,每個知識點后都設置有知識點測試,通過作答進行自我測評,每章后我們又設置有課后測試和作業,通過這部分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
④線上答疑。學生在對教學內容進行自學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存在自己解答不了的問題,那么這時候學生可以選擇將問題發布到答疑區,由同學或教師共同討論后進行回答。
⑤線上教學評價。教學評價我們分線上+線下,各占百分之五十。線上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在線平臺的學習記錄、測試、作業、期中和期末在線測試的綜合成績。
3.3線下教學
①線下教學模式。線下教學模式分理論課、討論課和實驗課,理論課是在教室開展,老師根據教學設計開展課堂教學,實驗課在實驗室完成,教師指導學生將線上學習的內容在實驗室進行操作。
②翻轉課堂。討論課以翻轉課堂的形式開展,每個授課班級為一個標準班級,在完成課堂教學后,連續開展2次翻轉課堂,根據第一周安排的任務,每個小班30人左右,分成8個小組,由小組完成指定任務內容的課件制作,并由主講人進行講授,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下展開討論,采取獎勵制度,設置起評分,積極參與的同學獲得獎勵加分,由小組互評分和老師評分共同構成該部分的平時得分。
③線下教學評價。線下教學評價主要包括課堂平時成績、實驗平時成績、實驗報告成績和期末考核成績,這部分成績占到百分之五十。
3.4教學過程實施
結合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的特點,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3個階段。

課前階段。在完成教學設計的基礎上,課程組通過集體備課制訂自主學習任務,并完成配套教學資源的開發。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提前預習是學生完成階段性自主學習的前提。通過預習學生可以明確課程學習的信息,學習任務的重點和難點,直接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不斷完善教學資源。教師制作相應的微課視頻或其他的相關內容,對網絡資源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更新。學生在課前學習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利用手機或者是電腦觀看微視頻和PPT完成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學習平臺答疑模塊與老師及同學進行反饋和交流。
課中階段。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我們將知識傳遞過程前置,學生對淺層知識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課前學習完成,而課中學習階段主要的任務是在課堂完成知識的內化和綜合應用的深度學習。教師在課堂中重點講解學生課前學習中反饋的問題與疑惑。
課后階段。在完成課堂教學與答疑之后,教師在網絡教學平臺發布作業,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答,這部分成績計入期末的總成績中。
4教學效果評價
我校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特色明顯,教學基礎扎實,教師隊伍力量雄厚,通過及時調整和優化課程結構,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的知識拓展和能力的培養,將線上和線下教學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經過課程組近幾年的努力,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平均成績得到了提高,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該課程的滿意度很高,改革成效顯著。
5結語
在醫學細胞生物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課程組探索了基于在線開放課程的任務驅動式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從學生學習的過程和總評成績上,呈現出良好的結果。總結課程教學的創新與特色,有這樣三點:第一,教學內容上我們更注重理論知識的深度挖掘,同時注重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將全部教學內容進行梳理,形成清晰的內容框架,對于研究對象細胞,從外到內(細胞表面―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從來源到去向(細胞增殖與細胞分裂―細胞分化―細胞衰老死亡),由淺入深,便于學生的學習。第二,教學模式上,我們采用任務驅動式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知識的傳遞是由學生主動獲取,而不是教師給予。第三,教學評價上,我們采用線上與線下教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更注重學生的平時成績,避免了學生期末突擊復習考試的弊端。科技的進步促進了教學信息化的建設,教育信息化時代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資源,以利于當前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學的開展。
*通訊作者:楊慈清
基金項目:河南省研究生精品在線課程項目“發育生物學”(YJS2022ZX26);新鄉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智慧教育時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2021-XYJG-61);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改革與質量提升工程項目(YJS2023SZ18)。
參考文獻
[1]彭勇,董崇杰.基于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模式創新[J].計算機時代,2018,7:86-88.
[2]楊慈清,李超科,楊保勝,等.醫學細胞生物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實踐經驗[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5,32(6):579-581.
[3]李小英,李晗,管麗紅,等.基于MOOC的醫學細胞生物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高校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 2021,11(5):50-57.
[4]高澤峰.基于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以《電機應用技術》課程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