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超



【摘? 要】? “雙減”政策是國家為了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減少作業量和考試次數.在這樣的背景下,探究課后作業布置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保證學生質量的前提下,更加合理地安排課后作業,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同時提高學習效果.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和教師之間溝通的語言,可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同時大概了解試題針對某一部分知識的考查方法;可以準確地將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傳達給任課教師,也可以讓任課教師從學生答題反饋出的問題來進一步調整教學,及時地將呈現出的問題解決.作業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提高作業布置的有效性尤為重要.
【關鍵詞】? “雙減”;初中物理;課后作業
1? 問題的提出
減負的號角吹響了幾十年,但現如今學生的課業負擔卻呈現出越來越重的趨勢,不僅學生奮戰于家庭作業的水深火熱之中,很多中小學家長也自愿或被迫地投入到戰場中來.
作為一位教師,打從心底里對于作業過多這一現象也是很苦惱的.因為作業多,意味著我們的批改量隨之幾何級增長.但是也沒辦法,課堂時間有限,科目卻繁多,這導致一天能夠分攤給各科的時間非常有限.減負減在了課本上,可是應試的內容卻絲毫未減,難度廣度精細度反而逐年遞增.課堂上時間用于新授還嫌不夠,留給練習的時間屈指可數.不做練習好似不練兵,直接上考場作戰?成績可想而知.所以作業的必要性便顯現出來了.
作業是學生對于一天所學知識的溫習,更是教師對于學生重點難點掌握、理解程度的有效考量.如何有效布置作業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實實在在地使學生達到鞏固練習的目的?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本文研究一下初中物理新授課后有效作業的布置.
2? 問題的研究
2.1? 現今物理作業布置存在的問題
作業量大,同一知識點同一種考查方法重復出現.對于試題沒有進行詳細的篩選,導致出現遺漏知識點,或簡單的知識點卻重復出現的現象.初中八年級開始,學生的學習科目越來越多,每科都布置很多的作業,合到一起讓學生完成,使學生感到疲于應付.所以出現了學生抄襲之舉.這樣作業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便失去了布置作業和寫作業的意義.作業變成了一件勞而無功的事情.作業的難度沒有把握,且出現難易題目排列無序的現象.一節新授課后,立即設置難度很大的題,顯然是不適宜的.再加上題目難度排布無序,會導致學生思維跨度過大,增大學生自主答題的難度.布置統一的作業,沒有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布置分層作業.沒有及時更新題庫,大量采用幾年前的舊題,導致作業中出現與現下考綱不符的題目.
缺乏實踐性.某些物理作業缺乏實踐性,只是純粹的計算練習,學生很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因此,應該在作業中注重實踐性,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1].
缺少拓展性.部分物理作業只是單純地涵蓋課本知識點,沒有拓展性和創新性.應該鼓勵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引導他們發揮創造性,擴展知識點的領域,養成科研思維和方法.
呈現方式不多樣化.部分物理作業只是機械式地排列題目,呈現方式過于單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
2.2? 提高作業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鉆研教材、研讀考綱.
教師在布置作業前,應該充分鉆研教材和研讀考綱,以便更好地規劃布置的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教師需要認真閱讀所用教材,對教材中涉及的各個知識點都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掌握各種物理概念的基本定義和相關性質,理解它們在物理中的作用.不要出現遺漏知識點的情況,也不要出現簡單的知識點重復出現而導致的作業量多而不精的情況.根據考綱對知識點的考查要求,確定針對每一個知識點設置的題目難度[2].下面我列舉一個案例進行說明.
例如? 在布置“二力平衡”這節課的作業前,先列出本節課包含的知識點有“平衡狀態”“探究二力平衡條件實驗”“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結合考綱后,補充知識點“區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確定重點為“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和“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根據對歷屆學生的觀察及本屆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饋,確定本課難點為“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和“區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題目排序的依據.
原則一,作業考查的知識點按新授課的學習順序來設置.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起到溫故的目的,更易于使學生在完成作業時與上課所學相聯系;另一方面通過試題,可以讓學生將一個個分散的知識點聯系到一起,知道題目對于不同知識點的常見考查方法.
原則二,由易到難.按照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難度來安排作業題目,先從易到難、逐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基礎題在前,可以讓學生鞏固基礎的同時,樹立繼續做題、學習的信心,為后面的難度更大的練習做好準備.同時,基礎題的設置要注意技巧,起到為難題搭橋鋪路的目的.把題目從基礎的知識點開始出起,然后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應用含量更高的題目.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識,增強知識的實用性.根據考試的重要性排序,重點關注考試必考的知識點,尤其是難度較大和重點考核的知識點.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更有針對性地掌握重要的知識點.針對每個學生在物理學習上存在的不足,及時查漏補缺,因此,教師應該在出題時,針對學生掌握不好或者弱點所在的知識點,進行集中訓練和重點突破,幫助學生提高掌握能力.
例如? 以“二力平衡”這節課為例,作業按照授課順序進行設置分為“平衡狀態”“探究二力平衡條件”“二力平衡條件應用”“力和運動”四部分.針對“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這一難點,設置題目如下:
(1)在圖3所示各圖中,屬于二力平衡的是(? ?)
(2)靜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書,桌面對書的支持力和是一對平衡力;書對桌面的壓力和? ? ? ? ? ?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3)如圖4在平直的地面上,一個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推一輛小車勻速向右運動,試畫出小車所受阻力的大小和方向.
(4)如圖5質量為0.4kg的茶杯靜止在水平面上,它除了受到重力之外,還受到另外一個力的作用,這個力的大小等于多少?方向如何?試著畫出茶杯受力示意圖.
(5)吊在天花板上靜止不動的電燈,受到彼此平衡的兩個力是(? ?)
(A)電燈受到的重力和電燈對天花板的拉力.? ? ? ? (B)電燈受到的重力和電線對電燈的拉力.
(C)電線對電燈的拉力和電燈對電線的拉力.? ? ? ? (D)電線受到的重力和電燈對電線的拉力.
從第一題到第五題考查知識點均為根據二力平衡條件來解決問題.難度設置由易到難,前面的題為最后的難題的順利解決做了鋪墊,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知識.
分層作業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分層作業可以滿足全體同學的情況.分層原則可以根據知識的難易進行分層;也可以根據學情設置為課堂作業和課外作業.讓學困生力所能及,同時給予有能力的學生拓展空間.也可以通過分層作業,滲透學習方法.從分層的角度看,作業布置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基礎層:在這個層面上,作業是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細節的鞏固和記憶.作業題目較簡單、相對獨立,重在學生對當堂所學知識點的掌握,并輔助檢測學生掌握程度,幫助教師更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進階層:這一層作業是對基礎層作業進一步深化,即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拓展性思考或者是綜合運用題.在這一層次上,教師會通過作業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和發散性思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拓展層:這一層次的作業是針對有較高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的學生,布置深入挖掘專業領域內的知名學者、綜合性問題等多個層面的作業,以供學生自主探索.拓展層的作業不斷提高學生對學科的認知,同時也能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行考核,幫助學生激發更強的學習興趣[3].
與生活相聯系,融入前沿科技
物理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物理作業可以圍繞著日常生活展開,比如到超市觀察不同品牌飲料的特點、設計簡單物理實驗等等,引導學生體驗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和意義.物理作為一門研究自然規律的學科,也時刻關注著科技的發展趨勢.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尖端科技的最新應用和研究進展,鼓勵學生對未來科技趨勢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引導學生了解科技領域發展趨勢所涉及哪些物理知識和技能.
例如? 如下題目,利用所學習的運動與力的關系來分析學生熟悉的跳蹦床過程.
“蹦床”的床面彈性很大,運動員從高空落下的運動員剛好與水平床面接觸的點為A點,能到達的最低點為B點,如圖7所示,運動員從A點到B點的運動過程中速度先變大后變小,請分析并說明其原因.
及時批改,及時反饋
適量布置作業除了給學生減負以外,也是在給教師自己減負.作業量小,教師的批改量就小,可以保證及時地批改完作業,并進行反饋.及時批改和反饋作業同時亦是作業布置的重要環節,它對于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糾正偏差,促進他們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識,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指出學生答錯的地方,還要分析原因,詳細解釋錯誤之處,指導學生下次應該怎么做,以便讓學生獲得更加具體、明確的引導和幫助.及時批改作業也可以減少學生敷衍作業的現象.及時反饋作業中的問題,有助于使學生及時查缺補漏,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秦曉文.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思考[J].中學物理,2020,38(14):16-18.
[2]李向南.初中物理作業布置策略[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3):124-125.
[3]張亞剛.探究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初中物理作業分層布置設計與評價[J].新課程,2021(33):52-53.
[4]傅天宇.基于“雙減”政策下的初中物理實踐性作業的布置分析[J].文淵(小學版),2021(7):1624.
[5]孫明.基于"雙減"政策的初中物理作業布置原則及控制策略[J].教書育人(校長參考),2022(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