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秀 劉新強 孟永輝
摘?要:黨史文化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價值和思政教育資源,與高校三全育人的理念是相輔相成的,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措施,也是培育擔當民族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路徑。本文結合西鐵院交通運輸學院開展的黨史教育實踐,從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總結以黨史文化育時代新人的做法和經驗,以期構建“黨史育人”的長效機制,助力高職院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關鍵詞:黨史;時代新人;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57
習總書記對黨史學習教育提出了“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可以說為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時也彰顯了用黨史育人、化人的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發展的歷程中,將黨的歷史與先進文化有機結合,逐步培育和形成的黨史文化,內涵豐富,鮮活生動,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財富,具有強大而深刻的育人價值。
1?以黨史文化育新人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而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建設的重要陣地。近年來,網絡信息迅速發展,一些歷史虛無主義、共產主義渺茫論等不良社會思潮在網絡上蔓延,對學生的思想造成嚴重沖擊,嚴重影響學生的正確認知,而黨史文化具有鮮明的正確的意識形態屬性,將黨史文化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增強學生的分辨意識,認清不良社會思潮的本質,消除干擾,減少學生的困惑,有利于學生堅定對黨和國家歷史的認同,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
1.2?有利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新時代大學生出生于經濟快速發展,物質相對豐富的時代,其思想道德素質和價值觀也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雖然充滿活力、視野開闊,對新的事物接受能力強,但又普遍存在心理承受力不足、相對缺乏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現實中出現的一些“佛系”“躺平”“喪”等現象正是其具體表現。因此,發揮黨史文化在學生理想信念、艱苦奮斗、優良傳統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至關重要,有利于學生在學習歷史先輩的艱苦奮斗精神中汲取力量,繼承共產黨人的無私奉獻、擔當勇毅、敢于斗爭、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勵新時代青年的志氣、骨氣,自覺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中,這與高職院校德技并修、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一致的。
2?以黨史文化育時代新人的主要做法
2.1?強化陣地建設,讓黨史文化“冒熱氣”
2.1.1?將黨史文化“種”上墻,激發學生愛國愛黨情懷
西鐵院交通運輸學院利用辦公樓二樓現有墻體因地制宜改造為黨建長廊,布置內容豐富的黨史文化墻,墻繪由東到西長達100米,以時間線為軸串聯重要史實,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到帶領全國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百年光輝歷程,展現了具有代表性的建黨精神。整面墻主題鮮明,設計精美,把黨史繪上墻,讓墻壁會“說話”。挑選入黨積極分子擔任宣講員,負責耐心地講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學生在可以行走的“紅色課堂”中,以更直觀的形式重溫紅色歷史,讓學生不知不覺根植愛國愛黨情懷,激發學生牢記歷史使命、努力學習奮斗的熱情。
2.1.2?建設標準化黨支部,形成堡壘爭做示范
建設示范性標準化黨支部,堅持組織生活標準化、黨員管理標準化、信息臺賬標準化,邀請入黨積極分子、團員參加主題黨日活動,黨支部書記每年至少講四次黨史微課,每年為每個入黨積極分子提供1個專用學習教育記錄本,建立發展黨員的“三必談”制度,2022全年累計開展談話500人次,近兩年教師黨員共培養出87名學生黨員。黨員教師通過“四進兩聯一交友”(進宿舍、進教室、進食堂、進網絡,與家長聯系、與企業聯系,與學生交朋友)等形式延伸手臂、細致服務,以“黨建+安全”“黨建+就業”“黨建+學風”“黨建+活動”“黨建+實習”“黨建帶團建”等形式發揮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2.2?創新開展“講讀答唱”德育系列活動,讓黨史文化“活”起來
開展“學百年黨史輝煌,筑民族復興夢想”德育活動。組織在校生分學段開展“講讀答唱”形式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學好黨史,做新時代優秀大學生。以“經典打卡”“今昔對比”“內外比較”的方式,展示中華民族走上實現偉大復興的轉折道路,感受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
2.2.1?培養紅色講解員,講述黨史故事
“培養紅色講解員”活動作為學院重點活動之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培養了一批政治思想好、知識儲備好、講解服務好、示范帶頭好的紅色講解員,積極引導學院學子做黨史故事的精彩講述者,紅色基因的堅定傳承者,紅色精神的生動詮釋者,紅色文化的忠實傳播者,激發學院學子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此外,各年級每天利用晚自習開展“人人都是演說家——5分鐘講黨史活動”,每天每班至少一名同學上臺領學黨史知識,鼓勵學生爭做時代新青年。
2.2.2?定期開展黨史讀書分享會,分享感悟與收獲
每學期在各班召開讀書分享會的基礎上,學院組織“新時代新青年讀新經典”黨史讀書分享會,圍繞“讀黨史、知黨史、悟思想”的中心,學生分享在黨史學習中令自己感動的人物和歷史時刻,暢談閱讀感悟,聲情并茂地講述模范黨員和時代楷模的先進事跡,分享學習心得體會,從不同視角交流對黨的性質宗旨的理解。一個個激勵人心的黨史故事和彌足珍貴的歷史印記通過讀書分享鮮活了起來,激發了學生的信念、信心。
2.2.3?舉辦黨史知識答題活動,激發愛國情懷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學院以“黨史知識競賽”“看圖猜黨史”為發展點,面向學院全體學生,舉辦形式多樣的黨史答題知識競賽,讓同學們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百年波瀾壯闊,百年輝煌歷程。借助互聯網,組織學生在“網上重走長征路”網絡競答平臺上參加答題活動,網上黨史云答題活動,累計參與8223人次,獲得中國大學生在線頒發的電子證書144個。
2.2.4?唱響紅色旋律,凝聚奮進力量
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學黨史、頌黨情、唱紅歌活動,領悟歌曲蘊含的意義,感悟紅歌背后的黨史。通過這種新穎的活動形式開展生動的黨史教育,在歌聲中頌揚黨的偉大精神和偉大事跡,用旋律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學習共產黨的精神譜系,凝聚奮進力量,并將這種精神貫穿于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去,鼓舞斗志,砥礪品格,將愛黨愛國的情感播撒在學生的心中。
2.3?推進黨史文化融通校園文化,讓黨史文化“接地氣”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提出“大力培養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交通技術技能人才隊伍,構建適應交通發展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適應國家對交通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實現學生全面立體發展,我們用黨史文化融通校園“鐵色文化”。按照“嚴字當頭,鐵的紀律”這一鐵路特色要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著力傳承鐵路精神,以黨史文化結合鐵色文化全方位育人。學院將鐵路行業的職業素養要求融入到文化育人方案中,讓學生學黨史、學軍史,深刻領會“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團結、特別能奉獻”精神,把半軍事化管理的要求寫進學生日常管理守則中,并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半軍事化管理的制度體系。通過長年貫徹落實“半軍事化管理”模式,在日常學生管理中用鐵路員工的人文形象及行為規范來要求學生,對學生的言、談、舉、止進行嚴格要求和規范,打造了學生規矩意識、令行禁止、發奮學習的教學管理“名片”。鐵的紀律和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了學院學子的優良的學習生活習慣和扎實的專業技術技能。
2.4?以學生模擬黨支部為平臺,讓黨史文化與青年學生“破圈”相擁
為了讓黨史文化深入青年學生的內心,我們探索出了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的長效機制,即學生模擬黨支部。將所有入黨積極分子進行統一培養、統一考察,培訓時間最短為一年。學工支部書記、組織員日常業務指導把關,從模擬黨支部的入黨積極分子中推選建立模擬黨支部班子成員,由模擬黨支部支委共同組織開展模擬黨支部的政治理論學習、社會實踐等活動。學生模擬黨支部組織嚴謹、運行流暢,將黨史文化廣泛傳播,帶領學子“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通過模擬黨支部,入黨積極分子可以提前體驗黨組織生活氛圍,熟悉黨務流程,端正入黨動機,加深對黨的歷史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的黨性修養。結合學黨史活動,實施“繁星工程”,在鐵路局、地鐵各類志愿服務、跟崗實習、學風建設工作中評選出一批美德之星、學習之星、勵志之星、服務之星、勞動之星等。以點帶面,星星之火燎原,鑄漫天星海,讓黨史文化與青年學生“破圈”相擁。
2.5?解決學生實際困難,讓黨史文化“落地開花”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圍繞學生工作的重難點及廣大學生的現實需求,以教職工黨員和學生黨員為依托,結合個人特長及工作分工,組建成立“就業創業”“扶貧幫困”“素質提升”等多個攻堅克難小組,黨員師生工作聯動,勇敢擔當,協作補臺形成鋼鐵鏈,齊頭并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著力解決學生實際問題,助力學生健康發展,為青年學生成才創造良好條件,增強學生獲得感、幸福感。
圍繞學生思想、安全、學習、就業等事關學生成長進步的重要指標,黨員教師分工負責,學生骨干、入黨積極分子積極參與,組建“禮儀指導組”“日常檢查組”“安全維穩組”“應急處理組”“權益保障組”“創新就業組”等六個示范引領小組,發揮同輩引領作用,凝聚青年力量,為廣大學生提供學習鍛煉舞臺,為全體學生營造“安定有序、生動活潑”的學習生活氛圍,帶動學生一起學黨史、悟初心、辦實事、解難題,一起提高進步、一起推動黨史文化落地開花。
3?以黨史文化育時代新人的成效經驗
3.1?黨史文化融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將黨史文化融入校園文化設施、校內黨建活動陣地中來,通過現代的裝飾方法和手段將黨史文化資源滲透到物質文化中,學院通過黨史文化墻、詹天佑雕像等使其成為傳播校園文化的載體,潛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等。
3.2?黨史文化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在校風文化建設中融入黨史文化中所蘊含的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精神等,以此來培養學校學生勤奮上進精神、吃苦耐勞精神。在學校倡導和培養的核心價值觀中融入黨史文化,用黨史文化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優良的傳統作風等內容,指導培養和構建愛國愛黨、求實創新、艱苦奮斗、勤奮踏實、誠實守信等價值觀。
3.3?黨史文化融入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注重打造學生隊伍,通過創建學生模擬黨支部、培養學團組織優秀干部,制定相應的組織規章制度,以此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制定科學的校園規章制度,以黨史文化結合鐵色文化全方位育人,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制度,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和生活習慣,銜接鐵路員工的形象,樹立了學生的規矩意識、大局意識,學院學子綜合素質顯著提升,近幾年學院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均保持在95%以上。西安交通大學發布的《陜西高校及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評價報告》中顯示,陜西36所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指數測度結果中,西鐵院獲得唯一的A+,位居陜西高職類院校最高,學院學子高素質的表現也獲得了企業和家長極高的社會認可度。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習近平.習近平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0822(01).
[3]中共中央,國務院.交通強國建設綱要[N].中國日報,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