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詠婕
摘?要: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之一。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尊重教學規律、守正創新教育理念。本文通過研究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對法律事務專業、法律文秘專業、檢察事務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現方式進行逐一分析。
關鍵詞:法律實務;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7.066
1?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2022年,教育部發布了《職業教育專業簡介》,其中公安與司法大類中項下的各個專業類別都在專業基礎課中設置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其中尤其以法律實務類專業這一面向法律行業細分市場受眾就業面最廣泛的專業類別在人才培養目標上最為強調法律職業素養培養和思想政治建設。依據《職業教育專業簡介》(2022年版),法律實務類專業下設法律事務專業、法律文秘專業、檢察事務專業,分別在法律實務范疇內面對不同的領域進行職業教育的法律人才培養,但均強調培養學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忠誠奉獻擔當精神、法治意識和信息素養,重視“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培養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而且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不論是高等院校還是高職院校在法學教育這一領域里要注重處理好專業知識教學和思政教育的關系,要打破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當今社會,高職院校同本科院校一樣,擔負著培養具備專業的法律知識和技能、良好法律職業道德和素養青年學生。職業教育的技能型特色又強調了法律實務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思路更有必要重視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在法律實務類專業建設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就是要考量如何結合具體專業的特色和課程優勢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之中,幫助學生形成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具體專業問題的能力,從而塑造正確的法治人格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法治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與必備內容。高職院校法律實務類專業建設中進行課程思政,使各類法學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專業技能教育和法治人格培育相統一,形成協同效應,方能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需要培養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的具體要求。
高校課程思政事關“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所以高職院校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與研究不是設置幾門交叉學科的課程就能夠予以實現的,而是要按照法律實務類專業下設的各具體專業的特色、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崗位需求,以及各類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具有育人功能,高校教師負有育人職責的要求全面進行課程建設,是要在法律實務類各專業建設全面覆蓋、貫穿始終的課程思政體系。
2?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探討
2.1?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
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中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正如前文所言,教育部發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簡介》(2022年版)的公安與司法大類項下的各個專業類別都在專業基礎課中設置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筆者認為,這正是法律實務類專業已經開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表現。習近平法治思想內涵豐富、體系完整,既包含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豐富法治經驗,又繼承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同時還借鑒了國外法治有益成果,為我國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提供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支撐。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推進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使得高校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上能夠符合當下社會的需求以及法治中國建設的需要。筆者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課程作為法律實務類專業的全專業基礎課,為我國高職院校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指明了正確的政治方向,即是說通過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強調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保證職業教育階段法律事務專業、法律文秘專業、檢查事務專業在進行教育教學是堅持正確道路,另一方面也為高職院校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的實踐能力和法律職業道德素養的培育能力提供了標準化的保障。總之,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推進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就是要在高校階段通過教育教學為法治社會、法治中國培養政治立場強、法律專業水平高、應用實操能力好的青年學生群體。
2.2?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要尊重教學規律
筆者認為,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首先,應當要科學、合理、符合專業性質和特色來設計課程思政的教學體系。其次,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應當尊重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和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再次,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應當適應不同專業和不同法律課程的特點,而非生搬硬套、強制結合甚至是生硬混合思政元素。不能對所有課程進行統一的課程思政架構,而應該依據每一門專業課程的獨特內容,深度剖析其所蘊含的思政要素。最后,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應當有所區分也有所統一,正視具體法律課程建設課程思政是具有天然的優勢或必然的難度的,同時也認同不同法律課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是存在差異性的。總之,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要融入課堂教學建設,是要在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保證法律實務類專業教學水準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滲透公平正義的法律理念、傳遞平等秩序的社會價值,在培育青年學生的過程中使馬克思主義原理的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法治中國、法治文化、法律頭腦與法治人格內生為課程教學中有機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在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現機制研究中,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有機地融入思政元素,讓價值引導合理、恰當的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如鹽在水一般的展現,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思想政治育人效果。
2.3?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理念分析
課程思政這一教育概念最早源自于2004年黨中央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后于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再到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提出將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貫穿于人才培養體系之中。2020年,教育部先后發布了《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正式明確了高等院校的專業教學要開展課程思政的建設。
因此,法律實務類專業的課程思政開展建設首先就是在教育教學理念上應當守正創新。法律實務類專業的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思政的價值和意義,尤其是其促進專業教學全過程育人的重要作用、要認識到高職院校法律實務類專業的課程思政建設要以堅持為法治中國建設培養專業度高、道德水平強的法治人才隊伍為目標。其次,法律實務類專業的教師在課程思政建設時要與專業知識緊密契合、挖掘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內容中思政元素,不論是法學理論課程還是部門法學、抑或是法律技能或實踐課程,專業教師應當將法律專業知識的講解放到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整體戰略中來思考,筆者認為,就是要分析研究法學理論知識、法律制度規則中所蘊含的價值體系、社會責任、法治觀念、德治內涵。再次,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必須與法律實務類專業項下各個具體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法律實務類專業所有課程的設計都是圍繞著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而展開,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也應當將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各類課程聚焦到具體專業,將“德法兼修”的育人理念貫通進法律實務類專業建設的整體規劃。最后,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標準化建設要覆蓋到實踐教學環節。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員會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大實踐教學比重,在校內辦好案例教學、模擬法庭、法律診所,在校外建設法學實踐教學基地。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不僅要覆蓋校內課堂專業知識理論教學,還要在實踐教學領域對學生的價值觀進行引領,即全課程育人、全過程育人。司法機關、律師事務所等機構是高校法學專業實習、實訓、見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得以開展的最主要場所,法治實踐工作者的“言傳身教”,將對學生法律職業倫理的形成產生巨大影響。因此,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改革,也要打破高校與司法實踐部門的壁壘,要建立“課程思政”改革的聯動機制,各部門相互配合,增進溝通,打造平臺,共同引領學生完成法律職業精神的塑造。
3?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及其實現方式
3.1?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教育教學內涵展現
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首先應當堅持的原則是與專業知識教學相銜接,構建專業知識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相互支撐的體系。一方面通過專業知識教學為學生法學專業理論與技能的形成奠定理性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思想政治教學深化學生對法學基本知識和原理的價值與內涵的深刻理解。筆者認為,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必須避免與專業知識教學的脫節,脫離了法學基本知識教學,所謂的課程思政也不過是貼標簽或生搬硬套,而丟失了全過程育人的屬性。基于這種認識,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完善法律實務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建設:
第一,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應當由法學院系和法學專業教師團隊為主導。高校法學院系作為法律實務類專業的具體一線培養單位,對專業群及下設專業、具體學科和課程的內涵有著最為專業和清晰的認識,也具備全面推行和實施課程思政的能力與積極性。第二,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應當以全過程育人為導向,打破學科之間界限,使學生在專業課堂的學習中獲得專業知識技能與習近平法治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思政元素之間協同作用、共同塑造法治人才的專業素養與價值體系。第三,法律實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應當建設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的法律職業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3.2?法律事務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現方式
法律實務類專業中培養職業面向最廣的就是法律事務專業。法律事務專業培養的是面向法律服務行業的基層法律服務助理人員等職業。培養的目標定位為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法律思維、法律咨詢、法律文書制作和民間糾紛調解等知識,具備基礎的法律咨詢代書、參與基層糾紛調處、中小企業法務辦理等能力,具有社會責任感、忠誠公平護法精神、法治意識和信息素養,能夠從事基層法律服務助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法律事務專業通過專業教學培養青年學生具有基礎的法律思維和法律關系分析能力、處理常見案件法律咨詢及基層法律文書制作能力、輔助辦理法律援助事務、公證事務、書證物證取證鑒定等事務能力、輔助調處基層民間糾紛并辦理相關事務的能力、合同管理、法律審核、企業合規建設等中小企業法律事務處理能力,以及運用數字技術開展基層法律輔助服務的能力。由此可見,法律事務專業培養的學生是法治中國堅實的人才基礎,也將是未來法治工作隊伍中的基礎力量。
在法律事務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就要以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與專業核心課程為切入點,深挖思政元素。根據教育部發布的《職業教育專業簡介》(2022年版)規定,法律實務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均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憲法、法學基礎、民法、刑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司法行政工作基礎。筆者認為,專業基礎課程的理論知識內容都非常明顯的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內涵,具有思政元素,同時也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教師授課時通過習近平法治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價值體系結合法學專業知識,使學生在學習上述專業基礎課程的同時,能夠理解并接受課程中的法學理論與技能知識的價值基礎,并將該價值基礎作為自己一生法律職業的思想準繩。
對于法律事務專業的核心課程,例如,基層法律文書制作、法律咨詢、民間糾紛調解、民事訴訟參與、中小企業法務、民事案例分析。由于實踐性較強,更多的是在傳授學生解決基層糾紛和處理訴前、訴中和訴后法律工作的能力。因此,在核心課程的教學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結合思想政治知識強化學生對法治中國及依法治國理念的認知、建立正確的價值涵養、加深具體專業法律知識技能、塑造法律職業倫理、形成法律思維方式、樹立職業意識與擔當、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
3.3?法律文秘專業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現方式
法律文秘專業職業面向書記員、律師團隊秘書等崗位,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和訴訟程序法、辦公室事務管理、公文處理與檔案管理以及速錄等知識,具備完成訴訟流程輔助管理、檔案歸檔以及文字錄入與處理等能力,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忠誠奉獻擔當精神、法治意識和信息素養,能夠從事法律實務部門書記員、秘書、速錄師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法律文秘專業通過專業教學培養青年學生具有協助法官、檢察官完成全部訴訟流程的基本能力文書識別、核對、整理,以及檔案整理、裝訂、歸檔能力、辦公室事務處理,以及會議的策劃、組織與管理能力、應用融媒體和大數據處理相關專業事務的能力、符合行業標準的文字錄入與處理能力等。
由于法律文秘專業的核心課程,例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書記員工作實務、司法秘書實務、司法檔案管理、計算機速錄等,具有明顯的輔助性、程序性特征,因此在核心課程的教學中可以強調規則意識、程序正義等理念,培育學生良好的法律倫理與職業素養。
3.4?檢察事務專業開展課程思政的實現方式
檢察事務專業職業面向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輔助文員和檢察服務等崗位,培養學生掌握法律基礎、檢察業務等知識,具備制作與校對檢察機關法律文書、整卷歸檔、檢察業務速記速錄等能力,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忠誠奉獻擔當精神、法治意識和信息素養,能夠從事檢察輔助文員、檢察服務事務辦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具備制作、校對檢察機關法律文書的能力、具有收取、流轉、登記、保管檢察機關案件材料,整理、裝訂案件卷宗材料并歸檔的能力、熟練運用檢察業務應用系統的數字技術能力、對檢察機關詢問、訊問、聽證等的速記速錄能力、具有辦公室事務處理及會議的策劃、組織與管理能力,能夠協助檢察官、檢察官助理從事其他輔助性、事務性工作。
由于檢察事務專業的核心課程,例如,刑事檢察、民事行政檢察、公益訴訟檢察、智慧檢務實務、法律文書寫作等,具有司法領域專門職業的獨特性,完全是圍繞檢察工作而設置的專業課程,因此在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時候,要強調檢察工作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的價值內核,強化檢察工作注重保護企業合法權益、重視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的特色,突出檢察工作在反腐、少捕慎訴慎押、司法救助等各領域的重要功能,深培學生的法律職業認同感和法治文化信仰。
4?結語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強調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法律實務類專業教育既要給學生傳授法學理論與技能,又要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與思想道德水平,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把握社會主義法治人才培養方向,加快開展課程思政,發揮法律實務類專業的學科優勢,努力造就德才兼備的應用型法律實務類人才。
參考文獻
[1]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2]何紅娟.“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5):6064.
[3]陳彥雄.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問題研究[M].北京: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21:96.
[4]郜占川.新時代卓越法治人才培養之道與術[J].政法論壇,2019,(2):3846.
[5]張瑞芳,徐鵬杰.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程引領課程思政建設的邏輯理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