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娜 李詩 劉兵
【摘 要】 地方高師院校是我國培育基礎教育師資的重要力量。師范專業教育質量高低、畢業生職業發展水平,是檢驗師范專業發展潛力的核心內容,也是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通過對鞍山師范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5—2017屆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跟蹤調查,深度了解了用人單位需求與評價、畢業生滿意度及專業發展等,探索了地方高師院校數學師范專業培養策略,為同類型院校師范專業發展提供可參考改革思路。
【關鍵詞】 數學師范生;職業發展;培養策略
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中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等五個文件通知,為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培養指明了方向。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以下簡稱“強師計劃”),對加強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意義重大。高質量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需要高質量教師教育的支持。師范人才培養質量問題受到了學界高度關注,如何促進師范生職業能力提升已成為當前地方高師院校積極探索的主要問題。開展數學師范專業畢業生職業發展跟蹤調查,不僅有助于學校及時準確地了解用人單位評價及需求,而且有助于學校改進教學培養工作,完善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水平。
一、調查問卷設計
本文選取了鞍山師范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2015-2017屆本科畢業生及其用人單位作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和非結構化訪談等形式展開調研。在問卷設計基礎上,委托新錦成公司研究人員通過在線調研系統,邀請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填答問卷,調研實施過程清晰、直觀、客觀。面向用人單位發放調查問卷72份,回收問卷67份;面向2015—2017屆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142份,收回有效問卷134份。
二、調查情況分析
(一)用人單位部分
1. 用人單位對數學師范畢業生各項職業能力的評價
用人單位對數學師范畢業生各項指標滿意度均值達 90% 以上,特別是對畢業生的師德規范、教師職業素養和數學學科知識給出了較高評價,對于畢業生理想信念、數學教學實踐能力、反思能力、溝通交流能力表示比較滿意。通過對用人單位的訪談了解到,專業畢業生主動承擔教學研究與改革意識不強,在更高層次的團隊協作及終身學習等方面有所欠缺。
2. 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分析
用人單位通用能力中需求最多的是“問題解決能力”,占67.85% ;其次是“口頭表達能力”,占65.87%。對師范生能力中需求最多的是“教學能力”,占87.88% ;其次對教育情懷(84.38%)、師德修養(83.44%)和管理學生、班級能力(80.59%)的需求也比較高。訪談時也了解到,大部分中學由于教師年齡結構整體偏大,學校和家長迫切需要善于做班級組織管理工作的青年數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
3. 用人單位對數學師范畢業生滿意度分析
用人單位對數學師范畢業生感到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的比例分別是78.95%和15.79%,良好評價達94.74%。用人單位在招錄鞍山師范學院畢業生時考慮的原因主要:堅定的教師理想信念、職業忠誠度高,教師專業技能較強,數學專業基礎知識比較扎實,能夠較好地契合初級中學教育單位需求。訪談中,用人單位也表示近年來招錄的數學師范畢業生綜合素質顯著提升,普遍責任心較強、有活力、有思想,愿意主動承擔教學管理等工作并為之奉獻,職業的忠誠度也比較高,用人單位培養3—5年后,大多能夠成長為數學青年骨干教師,具備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經驗,與學生家長溝通合作能力比較強。
4. 用人單位對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的評價
83.64%的用人單位認為專業設置匹配社會用人需求的程度較好。希望專業能夠重點對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革:加強教育實習實踐,增強教育教學能力,加強人際溝通及協調能力,夯實數學學科專業知識。用人單位對專業就業工作評價較高,但存在2.53%的用人單位不滿意,認為存在畢業5年左右的數學師范生在教學研究和教學反思能力方面有所欠缺,缺乏自我職業發展規劃。他們希望專業在培養和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方面應該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深度合作,增加實習實踐環節,加深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的合作。
(二)畢業生部分
1. 畢業生基本情況分析
調查顯示,2015—2017屆本科畢業生中約有68.10%的人選擇在遼寧省內就業,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其中,88.76%的畢業生進入教育行業,專業就業比較對口。42.59% 的畢業生就業單位類型以中初教育單位為主;其次是黨政機關,占15.56% ;民營企業/個體,占12.22%;其他事業單位及科研院所,占9%;高等教育單位,占6.64%;城鎮社區及農村建制村,占4.26%;其他,占9.73%。
2. 數學師范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情況分析
2015—2017屆畢業生薪酬(用人單位給予的薪資水平,包括工資、能折算為現金的福利等),總體月均收入為4941.62元/月。51.64%的畢業生對當前薪酬很滿意,27.23%的畢業生對薪酬滿意,14.56%的畢業生對薪酬基本滿意,6.57%的畢業生對薪酬不滿意或很不滿意。畢業生總體平均薪酬比較符合區域經濟發展平均狀態。
從專業與職業發展關聯度分布上看,畢業生的專業相關度為96.71%;對職業發展前景的滿意度為96.23%;對工作內容的滿意度為97.20%;認為職業方向符合度為98.58%。從專業發展狀況上看,98.04%的畢業生具有明確的專業發展規劃;94.80%的畢業生經常參與在職培訓學習活動;64.71%的畢業生從本專業本科畢業后,繼續深造,獲取了更高的學歷;92.43%的畢業生獲得了校級(含)以上榮譽表彰;70.59%的畢業生正在或曾經做過志愿支教;畢業生職位晉升率為64.62%;畢業生職業發展歷程滿意度為96.70%。以上數據表明,畢業5年左右的數學師范生在就業領域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較強的數學教學實踐能力和職業發展潛力,符合專業培養目標的人才定位。
3. 畢業生對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及滿意度
畢業生對自己所學數學專業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較好,72.47%的畢業生很滿意,22.08%的畢業生基本滿意。數據表明,還需加強本科生教學研究能力培養,給予本科生更多參與教師教學研究類項目,幫助師范生養成良好的教學研究習慣,增強師范生參與教學科研和教學改革反思意識和創新能力。
三、專業培養策略
1.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專業始終堅持黨管人才戰略,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準確把握“為誰教、教什么、教給誰、怎樣教”這一根本問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三全育人”,為師范教育的穩步發展提供堅實的思想政治基礎。
2. 堅守“師范性、地方性、應用型”定位,發展數學師范專業特色。結合師范專業認證理念和要求,反復研究、論證、修訂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明確了立足鞍山、服務遼寧、輻射全國,能夠在初級中學教育單位從事數學教學工作的骨干教師的培養目標,細化了人才培養規格,完善了學科專業建設規劃,旨在培養專業化數學師范人才。
3. 完善課程體系,提升師范教育質量。科學合理地構建了以“模塊化、選擇性、實踐性”為重點,以“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教師教育課程、集中實踐課程”為主要模塊的課程體系。更加關注基礎教育中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拓展學生師范教育與專業發展的可能性,專業選修課程設置了“數學專業拓展模塊”和“數學教育拓展模塊”,開設近30門選修課,供師范生按需選擇。
4. 重視師德養成教育,增強師范生教師職業認同感。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專業建設和管理服務各個環節。以任課教師、班級導師、輔導員等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為職業角色預期,培育學生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實現了各環節育人活動有機融通。
5. 抓好“三習兩訓”,全面培養師范生從教能力。構建了以見習實習研習、“三字一話”“中學數學解題訓練”等為主,涵蓋課程學習、技能實訓、師德體驗、班級管理實踐、教研實踐、競賽提升等“四年不斷線”的教育實踐體系。建立“遠方扶困助學教師工作坊”,幫扶鞍山市基礎薄弱的城鄉中學。構建數學教學資源案例庫,推動教學改革研究最新研究成果進入課堂。共建優質教育實習實踐基地,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同頻共振、協同發展。
6. 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促進師范生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博士工作室,推動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技能培養、數學競賽、數學專業基礎培養、數學建模競賽、教師綜合素質培養等不同方面的科學研究和青年教師、學生培養工作。學生先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全國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等學科技能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百余項。
7.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把教師隊伍、教學質量、科研水平等放在突出位置,開展教學改革、課程思政與學術交流講座。通過人才引進、學歷提升等方式,選優配強教師教育課程教師隊伍。選派優秀專任教師到中學掛職鍛煉,收集教育教學案例。聘請基礎教育優秀兼職教師參與教學、指導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和競賽。組織指導教師申報教育科學研究項目,調研解決基礎教育現實問題。
四、結語
基于新時代教師職業能力和師范類專業認證標準,進行中長期數學師范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的調查研究與實踐總結,對教學模式以及教學過程進行深入改革,有針對性地培養數學師范生的職業發展能力,有助于提升師范生的就業競爭力,實現師范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等五個文件的通知[EB/OL]. (2021-04-0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2104/t20210412_525943. html.
[2] 王賢德. 推進地方師范院校高質量教師教育建設[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06-24(04).
[3] 吳能表,石定芳. “強師計劃”戰略背景下師范生實踐能力評價的價值、困境與路徑[J].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3(01):25-32.
[4] 范小振,呂炳君,孫旭穎. 踐行初心使命,推進新師范教育體系構建——以滄州師范學院為例[J]. 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1):26-28+32.
[5] 胡貝貝. 地方高校數學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滁州學院為例[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03):86-89.
[6] 黎麗梅,張再云,胡湘毅. 地方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師范類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 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33(01):92-94.
[7] 劉佳,向姍姍. 以就業為導向的地方高校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人才培養研究——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 鄭州師范教育,2019,8(0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