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勇
摘要:初中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以培養學生審美素養為核心,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情趣,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個性。對此,文章重點闡述了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希望能拋磚引玉。
關鍵詞:培養策略 審美能力 初中美術
引言: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審美及藝術創造能力,讓學生能夠保持積極、端正的審美態度,這有利于學生形成藝術創作思維,對于學生的審美素養及人文素養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美術教師需基于學生興趣、能力及發展的個性化差異融入多樣化的美術審美素材,進而為學生營造積極、輕松的美術學習氛圍,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潛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全面發展。所以,探究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尤為重要。
一、清晰設定審美教育目標
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若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及能力,需基于教材內容設定美術教學目標,由此,可以充分保障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美術教師需深入解讀素質教育的目標及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品德素養及學習能力,進而使得美術教學目標層次化、多元化,同時還能全面了解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真實需求,進而幫助學生攻堅克難,激發學生欣賞美術、探究實踐創作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充分保障美術評價體系的科學及完善。例如,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基于特定主題,引領學生自主創作或者小組合作創作,而后,可基于生生互評、學生自評以及教師評價的方式,通過此次活動對審美教育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檢驗,讓學生可以將自己創作出的美術作品展現出來,引領學生和教師進行欣賞,根據教學評價,不但可以將學生的審美能力有效提升,而且能夠增進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培養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及審美能力。[1]
二、營造美術教學氛圍,創設教學情境
美術課程是學生審美意識及能力培養和提升的有效途徑,同樣是美育教育工作有效實現的重點。所以,美術教師需深層次了解美術學科的情感目標及基本內涵,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及美育滲透,由此,才可讓學生能夠學習和掌握更多的美術創作技巧與方法。美術教師可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如多媒體軟件,為學生創設趣味、生動且形象的教學情境,由此集中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專注力,有助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及能力,以此來保障美術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迎新年” 相關的美術內容時,美術教師可通過情景交融的方式,為學生創設新年歡樂、熱鬧、喜慶氣氛和情境,讓學生回憶和聯想過年時的情景和心情,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更加高效地參與美術學習和創作,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及能力。
三、引入生活實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藝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初中美術教學需要使學生善于發現,觀察生活中的獨特之美,深層次挖掘和體會生活中的藝術特色,強化學生對生活的體會與感知,而后能夠在美術創作中表現出來。例如,在鑒賞《星空》這部作品時,美術教師可為學生介紹梵高這位著名畫家以及其創作背景,讓學生深層次體會和感知作者創作此作品的初心是期望能夠得到大家的尊重和公平對待。同時,學生們可能會想,為什么要在星空下畫上教堂與電桿呢?而后教師可引領學生立足情感視角,綜合分析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眷念。即便作者的精神及思想與現實是脫離的,但是其核心載體依舊是現實,可以在美術鑒賞的過程中引領學生發揮想象,深層次感知和體驗星空情境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此教學方式也能有效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2]
結語
探究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策略極具現實意義。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及內容培養學生的鑒賞及審美能力。教師需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美育滲透,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意識,進而更好地發展學生個性,陶冶學生情操,使得學生的藝術情感更加豐富,從而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生龍.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2(36).
[2]侯永奇.初中美術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知識文庫,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