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領會
摘要:在創新型教學技術的驅動下,數字化和美術教育的融合是當今社會教育發展中最典型的寫照。數字化背景下誕生的數字藝術概念不僅對美術教育理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美術教育中的德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數字化形態和當今的美術形態無法分離,數字化背景下的小學德育教學也必然走向變革。
關鍵詞:數字藝術? 小學美術? 德育教學
在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數字化的德育資源的結構性變革是順應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小學美術教育當中德育資源的數字化重構是數據化、理論化、網絡化德育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發展小學美術德育教學過程中的有益探索。教育技術日益成熟,盡管德育教學是一項以人為本、注重人文理念的教育工作,但德育教學依然無法缺失教育技術的輔助。
一、通過優美的水墨山水畫,使學生領略文人風骨
水墨山水畫是中國古代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在小學美術課堂當中教師抽出一定的時間帶領學生欣賞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不但能使學生更加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文化認同,還能提升學生們的藝術鑒賞能力,陶冶學生們的情操,進而塑造學生自身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優美的水墨山水畫是中國古代藝術家們智慧和高尚品德的結晶,欣賞山水畫能夠使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感受到藝術家們的文人風骨。顧愷之的《廬山圖》、荊浩的《匡廬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都能很好地展現作家筆下的自然美景給人們帶來的精神沖擊。盡管無法帶領學生進入博物館切實感受山水畫藝術,但在數字化的今天,教師們可以運用互聯網將這些畫作以數字的形式帶入課堂。以人美版小學三年級《畫中的線條》為例,教師可以運用電子技術將更多更豐富的繪畫呈現在課堂當中,讓學生們感受到隱藏在線條背后作者飽滿的情感?!懂嬛械木€條》一課為學生們展示了南宋《黃河逆流》的波濤洶涌,教師可以通過為學生賞析這一幅畫,來完成小學美術的德育教學。[1]
二、通過生動的立體雕塑像,使學生感受精湛的雕像藝術
在數字化背景下的小學美術課堂,擁有一系列的數據資源供以教學。過去的德育教學注重口頭說教,盡管和美術教育相結合,德育教育的效果依然無法深入學生的心扉。而現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數字化技術和德育資源有機結合,注重藝術的具象化呈現,并以這種形式貫穿素質教育,進而影響德育教學。在這其中,雕塑是最好的能夠體現數字化和美術教育結合的藝術形式之一。雕塑能夠以精湛的技藝、高超的藝術手法,使學生們感受到作者在這背后付諸的心血,作品背后飽含的孜孜以求的精神。教師帶領學生欣賞雕塑作品,可以適當運用電腦中的3D查看器,用3D模型的網格和數據展示立體的雕塑圖形。以人美版小學四年級《有人臉的器物》一課的教學實踐為例,教師可以通過數字化的呈現方式將雕塑的細節展示給學生,以刻畫入微、表情肅穆的雕像讓學生們感受雕塑的藝術意義,使學生們體會到“藝術”二字的價值?!队腥四樀钠魑铩愤@一課展示了許多不同形態的雕塑,它們所用到的材質各不相同,所用的技法也不統一,這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藝術”創作當中所體現的靈活。
三、制作精美的手工藝術品,使學生懂得創作的實際價值
數字化的展現方式顛覆了以往的黑板、課本、廣播等授課方式,為學生們描繪了一幅立體生動的藝術畫卷,使學生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藝術帶來的震撼。然而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要讓藝術和教育深度融合,進而產生影響力更大的德育教學,就要讓學生切實進入藝術創作當中。盡管學生們的藝術創作能力各不相同,而學生們在天馬行空的藝術創造過程當中,依然能夠受益頗多。在這其中,藝術創作給道德品質方面帶來的影響最為深遠。學生們在藝術創作的過程當中,能夠在無形中塑造自身的精神面貌。學生在創作的過程當中,也能夠深刻地和其他作者共情,切實感受到藝術創作的不易。[2]制作一件精美的手工藝術品,不僅能提升學生們的藝術創作能力,還能在學生理解能力不足之時,使德育教學滲透入學生內心,并以此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以人美版小學三年級《別致的小花瓶》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運用數字化的數據資源,啟發學生運用任何可以用到的材料創作屬于自己的小花瓶。在上這一課的內容之前,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們課前任務,讓學生們收集心儀的花瓶材料并帶到課堂。在花瓶制作結束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發布自己的感想,以此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總之,在數字化背景下,小學美術和數字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夠通過更加立體生動的形象,發揮美術課堂的德育教育功能,使學生得到長足進步。在探索小學美術教育發展的路途中,教師們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積極抓住時代發展的機遇,使美術教育始終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
參考文獻:
[1]楊曉旭.引領審美,沉浸藝術——巧用“五法”提升小學美術教學的實效性[J].視界觀,2021(22):11.
[2]楊巧珍.開啟創新閘門 提高課堂效率——淺議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之良策[J].讀與寫(上,下旬),2021(2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