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敏
摘要:把握數學學科本質,就是要讓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生活世界里認清數學學科知識的本來面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數學知識相關的概念、規律等,既要懂得知識,也能夠利用掌握的知識分析解決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本質? 高效課堂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會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情境設計非常豐富,活動安排精彩紛呈,但有時課堂教學效果不夠理想。一方面,是因為數學活動脫離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另一方面是教學活動并沒有抓住數學學科的本質,丟了數學最基本的“數學味”。這樣的課堂教學勢必失去了數學學科本身意義,學生也無法把握知識本質,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因此,數學課堂無論是教還是學,無論是抽象理論還是直觀圖形,學生的探究活動無論是討論交流還是自主思考等,都必須把握數學本質,從而構建有效數學課堂。
一、把握數學知識本質,厘清數學基本概念
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體系構成的最基本要素,在小學數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對于數學概念理解缺乏一定的理性認知,他們很容易將數學概念混淆或理解比較淺。這就需要教師一方面要突出基本概念教學,同時需要精心設計,通過揭示數學概念的本質,給學生講深講透,從根本上準確理解數學基本概念。
例如,針對簡單“三角形的分類”教學時,學生易于把握“角”分類,但對于“邊”分類比較模糊,特別是針對“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很多學生理解為:“兩腰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對于這樣的理解,很多學生給予認同,深入細致的分析,等腰三角形的腰是在“有兩條邊相等”基本之上,已經具備了等腰三角形才定義“兩條邊相等”為腰,否則若沒有兩邊相等,根本談不上所謂的“腰”。學生簡單理解“兩腰相等”出現了邏輯混亂。準確講是:先有等腰三角形,才有“腰”的問題。只有理解概念之間的內在關系,在理解基礎上把握概念,才不出現概念的邏輯性錯誤。
二、把握數學知識本質,促進運算算理理解
在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中,關于數學運算是非常重要的內容,教師要從數學算理角度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才能準確運算,把握數學本質。特別是針對典型運算錯誤,合理利用生成性資源,深入分析錯誤原因,就能將其變為數學課堂的亮點,并促進學生數學算理能力的理解。
例如,在引導學生探析“解方程”的算理時,針對例題20-3x=2,很多學生在第一步變形出現了錯誤即列式為 3x=20+2,此時,教師不要立刻說出正確答案,而是給他們表達理由的機會,有學生說:“因為等號左邊是減20,所以等號兩邊同時加20,就變成3x=20+2了。”而題目中等號左邊明明是20,學生怎么會看成減20呢?其實這不是看錯題目的問題,而是學生根本沒有理解方程的本質。在解方程之前,教師以一定的知識作鋪墊,可以設計“9-()=5,()里填什么數”的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將3x看作整體,如何變形的,學生很容易理解了“3x=20-2”這一步的算理了。因此,把握數學運算算理,這是把握問題的本質,并結合學生的知識經驗,學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三、把握數學知識本質,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數學學科不僅包括抽象的算理,還包括幾何圖形直觀。幾何圖形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有效途徑。而關于空間觀念的建立和發展,對于剛剛啟蒙小學生來說,他們感覺到比較困難,不能準確把握文本本質,容易出現錯誤。
例如,在引導學生“觀察物體”中的“搭一搭”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先向學生展示各種美麗的空間立體圖形,初步建立起空間觀念,他們會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美;然后,將這些幾何體抽象為小正方體,借助于數學模具中的4個小正方體搭出自己想要的立體圖形,可以分組合作完成。這些立體幾何圖形中,有簡單,有復雜,然后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并用手摸一摸圖形的各個面,在分別說一說從正面、右面、上面看立體圖形,嘗試說一說,畫一畫。針對學生操作實踐部分,這些難不倒學生,主要是讓學生畫下來,這是對學生空間觀念的挑戰。以上活動設計,學生搭一搭、摸一摸、看一看、說一說,充分感知圖形,把握圖形教學的本質,并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四、把握數學知識本質,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是數學學科的核心,也是數學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必須從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入手。其中數學思維包含思維的方式、基本思想與方法等。在數學課堂中,數學基本思想的內容非常豐富,各種不同的數學思想滲透于課堂教學中,通過長期且有針對性地滲透,學生才能有進一步的認識。教師只有把握課堂教學內容的本質,挖掘教材中蘊藏的數學思想方法,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促進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
總之,作為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深入數學知識的本質,把握知識體系間內在聯系,讓學生學習真正的數學,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