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基于整本書閱讀是語文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教師在導讀課中強調趣味閱讀、在推進課中培養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能力、在分享課中及時評價和拓展,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品質,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整本書閱讀 閱讀指導 導讀課 推進課 分享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9-0096-04
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意義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其中就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鑒賞能力、文化素養等。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可以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認知性素養,也就是學生的基本知識儲備;二是非認知性素養,也就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按照這兩個方面,筆者將從導讀課、推進課、分享課三種課型介紹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方法。
一、導讀課注重趣味性
語文統編教材總主編溫儒敏認為,整本書閱讀首先要保護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不是老師的架空指導。閱讀興趣是決定學生能否正常開展整本書閱讀的重要前提,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應成為整本書閱讀教學首要考慮的要素。教師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前,應精心設計導讀環節,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一)書名導入
書名是影響閱讀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不夠穩定,在導讀課中,教師在教學伊始利用書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學生從視覺、聽覺、心理等方面對書籍產生興趣,能為學生后續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書名導入的方法有很多種,教師可通過介紹書名的故事背景、主題、情節等,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可通過描述書名中的人物、地點、時間、事件等,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可通過與學生生活、經歷、情感相聯系,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等等。從書名入手,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和想象,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拉近學生與書籍的距離。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寶葫蘆的秘密》《巨人的花園》《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是鍛煉學生想象力的經典教材,教師可借助教材《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推薦學生閱讀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王爾德童話集《巨人的花園》。教師利用書名與課文名一致的特點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和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巨人的花園》書名一模一樣,你知道為什么嗎?其實,《巨人的花園》這本童話集包括名篇《快樂王子》《巨人的花園》《夜鶯與玫瑰》等故事,書籍以《巨人的花園》命名,是因為《巨人的花園》這篇童話故事把王爾德行云流水的文字應用、戲劇化的風格特點典型地呈現了出來。王爾德的童話被視為兒童文學的瑰寶,英國《典雅》雜志將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論,稱他的《巨人的花園》為‘完美之作。如果同學們想進一步感悟王爾德童話的特點,就請大家課后閱讀《巨人的花園》這本童話書籍。”教師利用書名導入閱讀教學的內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認真學習《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之余,還想閱讀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王爾德童話集《巨人的花園》一書。
(二)問題導入
有效的問題導入可以讓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進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整本書的主題、情節和人物,從而更好地把握整個故事的內容和意義。問題導入有多種方式,教師可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討論等方式設置“問題陷阱”,使學生在解答問題時不知不覺掉進“陷阱”,進而積極思考。需要注意的是,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導入書籍時,需要注意書籍的主題、情節、人物是否符合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同時,還需要考慮書籍是否涵蓋不同的語文素養,如閱讀素養、寫作素養、思辨素養等。導入的問題應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能夠促使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難度適中,不能過于簡單或過于復雜。教師也可以在不同的閱讀環節設置不同的問題,以延長學生持續閱讀的時間,使學生對閱讀保持較高的積極性。
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尼爾斯騎鵝旅行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尼爾斯為什么可以騎著大鵝旅行?”“尼爾斯飛行的時間、地點都是什么?見聞都有哪些?”“在騎鵝旅行的路上他遇見了什么樣的困難?如果讓你們選擇旅行伙伴,你們會選擇鵝嗎?”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設置一些問題,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開展互動性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小組學習互動進一步思考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提升整本書閱讀效率。
(三)思維導圖導入
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利用思維導圖導入閱讀內容,有助于學生更清晰地理解整本書的結構和內容,更好地掌握整本書閱讀的重點和難點,提高整本書閱讀效率。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當學生初次接觸一本新書或者對某個特定的章節、主題感到困惑時,使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結構和內容,從而提高整本書閱讀質量。常用的思維導圖有圓圈圖、樹狀圖、氣泡圖、雙重氣泡圖、流程圖等。其中,概念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整本書的概念和主題,樹狀圖可以幫助學生更清晰地厘清整本書的脈絡,流程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整本書的邏輯和思路。具體運用哪種思維導圖形式,需要教師結合不同的書籍內容去選擇。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寓言故事》整本書閱讀導讀課為例,教師可以按照圖1所示的步驟推進教學。首先,教師利用事先制作的思維導圖趣味導入,一邊播放動畫視頻一邊提問:“誰能把視頻中寓言故事的名字和圖片對應起來?”通過激趣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速說出寓言故事的名字,自然而然地引入《南轅北轍》這則寓言故事。接著,教師通過總結、補充閱讀方法——先了解故事大意,然后分析人物特點,再領悟道理,讓學生利用該方法快速地讀任意幾則寓言故事,由單篇閱讀順利過渡到多篇閱讀。在學生閱讀《中國古代寓言》之前,教師出示書籍,讓學生先認真觀察封面,再讀序言,并根據目錄預測書中講述的是什么故事,同時給予做批注、制做讀書卡、選擇閱讀順序等方法指導,使學生逐漸掌握閱讀方法。最后,鼓勵學生制訂讀書計劃,合理安排時間閱讀《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寓言故事書,完成“制作寓言故事讀書卡”“摘抄優美詞句”等學習任務。
二、推進課著重培養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意在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使學生通過持續不斷的閱讀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這既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2022年版語文課標》)對小學閱讀提出的要求,也是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既是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影響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是學生發現新知識、通向成功之路的必備能力。具有獨立思考的人,是不唯書、不唯上,非常自信的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個人的成長、對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從內因和外因的關系來看,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能力既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又需要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體現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等向學生推薦拓展讀物,以此達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一)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自主閱讀是指學生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能夠獨立選擇、閱讀并理解書籍。要想讓學生在小學階段達到《2022年版語文課標》提出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的閱讀教學目標,需要教師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推進課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首先,教師推薦一定數量的閱讀書籍,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師提供相關的指導,如教給學生根據興趣愛好、作者、內容題材等選擇讀物的方法。其次,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時間,并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資源支持。最后,鼓勵學生通過自制閱讀計劃、抓關鍵語句理解文章內容、提出自己的質疑、做讀書筆記等方式進行有效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不是簡單地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而是要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自主思考、自主總結,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比如,學完霍金的《向命運挑戰》一文后,為了讓學生加深對人類面對厄運時不屈與堅持的精神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老人與海》和《殺死一只知更鳥》,使學生了解桑地亞哥和阿迪克斯在面對挑戰時的不同表現。桑地亞哥失去了大馬林魚;阿迪克斯則努力維護湯姆,但最終湯姆還是被判有罪。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中思考桑地亞哥和阿迪克斯的所作所為,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對比閱讀,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總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提高了自主閱讀能力。
(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是現代社會對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在遇到問題時,人們往往需要通過獨立思考才能解決問題。體現在學習中,如果學生具備獨立思考能力,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識、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在生活中,學生需要解決各種問題,而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處理這些問題。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往往更容易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挑戰,更容易獲得成功。
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教師可通過開放性問題激發學生思考。開放性問題的好處是引導學生思考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只有一種答案。例如,當教師讓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時,可以詢問學生對文章的主題有何看法,或者詢問學生文章中的人物有何動機。這些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在閱讀中思考,進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共同閱讀某篇文章,并討論文章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嘗試理解其他人的觀點。通過小組合作,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學會尊重他人不同的觀點。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快樂讀書吧”的教學為例。教師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到關于寓言故事的整本書閱讀當中。在借助動畫對寓言故事進行導入后,教師可先讓學生閱讀、分析和理解書中的內容,再過渡到全書閱讀。然后,設計一些問題或任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比如,讓學生根據書中的情節、人物和主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或者讓學生寫一篇書評、讀后感,或者續寫、仿寫寓言故事等。最后,組織學生通過討論、分享、展示等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加深學生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通過整本書閱讀,學生培養了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分享課及時評價和拓展
分享課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分享給全班同學的一種教學形式。通過分享課,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分享課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和深度理解能力。教師應利用分享課及時了解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例如:通過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讓學生學有方向;通過拓展閱讀引導學生在分享課之外繼續探究、深化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分享課中,學生通過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發展了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通過深入思考和探究,發展了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
(一)及時評價學生的閱讀情況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及時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評價,既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又有助于學生發現自己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或同學閱讀中的優缺點,從而取長補短。同時,教師的及時評價還有助于學生提高持續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分享課中的評價方式有很多種:可對學生的閱讀筆記、口頭表達、讀后感等進行評價;可采用一些量化的方法,對學生的閱讀速度、正確率和理解度進行評價。例如,在學生閱讀《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寫一寫自己的閱讀感受和思考,然后在課堂上分享。在學生分享時,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聽取學生的口頭表達內容、批閱學生的閱讀筆記等方式,及時評價學生的閱讀情況。如果發現學生的閱讀速度較慢,應提醒學生加快閱讀速度;如果發現學生對書中某些內容理解不夠深入,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幫助。
(二)及時推薦讀物進行閱讀拓展
教師可利用學生分享整本書閱讀的熱情與興趣及時推薦拓展讀物,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和知識面,持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熱情。拓展讀物的推薦應首先考慮教育目的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其次要考慮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例如,在學生分享了《淘氣包埃米爾》這本書的閱讀體會后,教師可及時推薦其他類似主題或同一作者的作品,如阿斯特麗德·林格倫的《長襪子皮皮》、村松江梨子中川碧的《媽媽和我》等。這些作品的故事情節非常有吸引力,而且具有教育意義,可以進一步拓寬學生的閱讀領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又如,在教學《小飛俠彼得·潘》時,教師既可以推薦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如《彼得·潘前傳》,也可以推薦與童話或奇幻題材相關的作品,如《綠野仙蹤》《哈利·波特》等。這些作品可進一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
教師還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需求等及時推薦拓展讀物,甚至可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并指導他們制訂閱讀計劃和目標,提高學生的閱讀自覺性和閱讀效率。
四、實驗結果分析
筆者選取某小學閱讀能力相近的兩個班級進行“同讀一本書”實驗對比,其中以一班為對照組,繼續采用原來的閱讀教學法,二班為實驗組,采用本文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法。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得出以下調查結果(如表1)。
由表1的對比結果可知:經過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班級,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普遍較高,且閱讀質量較好;未經過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班級,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閱讀質量不夠理想。實踐證明,本文介紹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法可有效改善整本書閱讀教學效果。
《2022年版語文課標》在“教學建議”部分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既是順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需要,又是現實教學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時也要注意教學策略的多樣性和創新性。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和實踐,才能通過整本書閱讀教學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安然.基于核心素養的農村中小學生國畫啟蒙[J].核農學報,2021,35(9):2204-2205.
[2]閆寒,巫秋云.幼兒園督導評估的困境及對策:以海南省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12):130-133.
[3]陳思婕.整本書閱讀導讀課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策略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22(24):20-22.
[4]陳育燕.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音樂課程多維融合教學觀建構[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1,13(4):61-66.
[5]邱林櫻.小學整本書閱讀導讀課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中),2019(12):100-101.
作者簡介:吳娟(1979— ),廣西玉林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