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付曉波



【摘要】? 目的? ? 探討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在子宮內膜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 選取2018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于京山市華中科技大學協和京山醫院的88例子宮內膜癌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對比2組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術后疼痛、術后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 入院時2組心理狀態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出院時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依從性95.45%,高于對照組的79.55%,有統計學差異(P<0.05)。2組術后2 h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72 h的VAS評分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18%,高于對照組的77.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 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能夠減輕子宮內膜癌患者負性情緒,緩解術后疼痛,提高治療依從性,從而促進術后身心康復,提升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子宮內膜癌;整體護理;人文關懷;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術后疼痛;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3.73?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02-013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2.042
子宮內膜癌是發生于子宮內膜的上皮惡性腫瘤,以月經紊亂、陰道出血為主要臨床表現,同時伴隨不同程度腹部不適、腰骶疼痛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手術是治療子宮內膜癌的主要方式,但手術屬于創傷性治療,會引起患者圍術期身心強烈應激反應,導致焦慮、抑郁等多種負性情緒,降低治療依從性,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影響護理滿意度[1]。因此注重子宮內膜癌圍術期護理干預,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尤為重要。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在重視臨床各護理環節的基礎上更加關注患者心理變化,通過滿足患者生理與心理需求使其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樹立康復信心,進而實現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的目的[2]。本研究就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在子宮內膜癌患者圍術期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展開分析,報告如下。
1? ? 資料與方法
1.1? ? 一般資料? ? 選取2018年11月—2020年8月收治于京山市華中科技大學協和京山醫院的88例子宮內膜癌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各44例。觀察組年齡35~63歲,平均年齡(58.39±4.17)歲;體質量指數20~24 kg/m2,平均(22.53±0.28)kg/m2;臨床分期:13例Ⅰ期,19例Ⅱ期,12例Ⅲ期。對照組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57.75±4.29)歲;體質量指數20~23 kg/m2,平均(22.49±0.26)kg/m2;臨床分期:12例Ⅰ期,18例Ⅱ期,14例Ⅲ期。2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 入選標準? ? 納入標準:符合《子宮內膜癌篩查和早期診斷專家共識(草案)》[3]診斷標準;未出現癌癥遠處轉移;擇期行手術治療;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其他生殖系統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傳染性疾病等;溝通、認知障礙等。
1.3? ? 方法? ?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術前口頭健康教育、身體檢查、術后病情觀察、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實施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1)術前。安排專人接待患者入院,主動介紹住院環境、主管醫生等。術前與患者進行一次面對面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與疾病認知情況,由淺至深地講解疾病知識與手術過程,強調圍術期配合事項與注意要點。完善術前各項準備工作,包括配血、備皮、陰道與腸道準備等;術前1 d口服緩瀉劑,協助患者如廁,使用1∶20的碘伏液沖洗陰道2次,術日清晨采用1%碘伏液消毒宮頸與陰道,動作輕柔,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同時解釋操作的目的與意義。(2)術中。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由其熟悉信任的護士陪伴,在此期間以眼神或觸碰的方式給予精神支持;提前調節手術室溫度至24~27 ℃,濕度40%~60%,手術器械音量調至最小。(3)術后。術后患者返回病房后及時告知其手術成功,嚴密監測生命體征,病情監測過程中詢問患者有無不適,配合握手予以精神支持。術后8 h少量多次進飲溫水,胃腸恢復排氣后進食流食、半流食與普食。評估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情況,針對疼痛較輕者,實施聊天、冰敷、音樂療法等方式轉移疼痛注意力;疼痛較為嚴重者,在上述基礎上,遵醫囑給予鎮痛泵鎮痛,若是腹脹引起的疼痛,可指導患者于床上簡單活動,休息時順時針按摩其腹部。術后6 h,待患生命體征平穩后緩慢協助其翻身,并做簡單肢體被動活動,逐漸過渡至肢體主動活動。術后48 h,在身體可耐受的情況下床邊活動,活動過程中觀察患者反應,如有不適立即停止。出院指導以手冊與口頭叮囑的方式進行,添加患者微信,告知其有疑問可咨詢護士。
1.4? ? 觀察指標? ? (1)心理狀態: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4]、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5]評估患者入院時與出院時心理狀態,每個量表均有20個條目,使用四級評分方法計分,最終評分為量表粗分乘以1.25,分界值分別為50分及53分,分數低則心理狀態佳。(2)治療依從性:出院時根據患者圍術期配合情況評價其治療依從性,接受并完成所有診療措施為完全依從,接受完成部分治療措施為部分依從,拒絕配合所有方案為不依從。(3)術后疼痛:術后2 h及術后72 h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評估,由患者在10 cm皮尺上主觀標注反映疼痛位置,0~10分,評分越低則疼痛越輕。(4)術后恢復情況:記錄2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5)護理滿意度:出院時發放患者滿意度量表(client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CSQ-8),總計8題,應用Liket 4級評分法(1~4分),評分范圍8~32分,分為非常滿意(24分以上)、滿意(17~24分)、一般滿意(9~16分)、不滿意(<9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5? ? 統計學方法? ?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 結果
2.1? ? 心理狀態? ? 入院時2組心理狀態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出院時2組SAS、SDS評分均低于入院時,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2.2? ? 治療依從性? ?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2.3? ? 術后疼痛? ? 2組術后2 h V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2組術后72 h VAS評分均低于術后2 h,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2.4? ? 術后恢復情況? ? 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
2.5? ? 護理滿意度? ?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3? ? 討論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常見生殖系統惡性腫瘤,以陰道出血、月經紊亂等為主要特征,發病與內分泌失調、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4],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改變,發病率逐漸升高[6]。子宮內膜癌患者受病情與手術創傷影響,圍術期多伴有不良心理狀態,治療依從性欠佳;加之術后疼痛影響,加劇負性情緒,進一步降低治療依從性,影響各項診療操作的實施,不利于術后身心康復[7-8]。
在子宮內膜癌患者圍術期運用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護理能夠使護理工作更加協調、連續與個體化,幫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相關知識與治療計劃,從而樹立治療信心,提升依從性,加強術后康復效果[9]。本研究中,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術后72 h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肛門排便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能夠改善子宮內膜癌患者心理狀態,緩解術后疼痛,提升其治療依從性,從而加快術后康復,縮短住院時間,取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整體護理是以現代護理觀為理論指導,以患者為中心,將護理程序系統化、標準化,具有實踐性強、全面性佳等優勢。人文關懷即關注人本身的發展與生存情況,在護理實踐中融入人文關懷理念,能夠營造尊重、關心患者的氛圍,創造出以患者為中心的就醫環境,有效提高護理服務質量[10]。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術前加強重視患者心理、情感需求,通過深入健康教育與心理疏導予以患者充分情感支持,以改善其心理狀態,提升治療依從性,使得患者以良好身心狀態接受手術,為加快術后康復進程奠定基礎[11-12]。術中做好環境與噪聲護理,減輕光線、溫度及噪聲對患者造成的負面影響,促進手術順利實施。術后細致的飲食護理與疼痛干預,不僅能減輕術后疼痛,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加快肛門排氣與排便,盡早恢復正常飲食,促使機體攝入更多營養,增強各項功能;配合下床活動鍛煉,進一步加快機體功能恢復,有效提升術后身心康復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從而提高護理滿意度。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實施過程中,護士注重患者身心感受變化,每一步診療操作的實施均向其細致講解實施原因與效果,使之感受到來自護士的主動關愛,充分體驗到人文關懷,從而更積極地配合,保障各項護理工作的落實,從而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與人文關懷干預用于子宮內膜癌手術患者,可有效消除負性情緒,減輕術后疼痛,積極配合手術與護理,有助于加快術后康復進程,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 梁媛,劉潔玲,吳海莉.家庭干預對子宮內膜癌術后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癌癥進展,2018,16(13):1676-1679.
[2]? ? 趙依芳,卓娜,周妮妮,等.加速康復外科在機器人子宮內膜癌根治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9,36(8):1378-1383.
[3]? ? 子宮內膜癌篩查專家委員會.子宮內膜癌篩查和早期診斷專家共識(草案)[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7,10(33):62-64.
[4]? ? 王文菁,譚文艷.驗證性因子分析在焦慮自評量表中的應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7):781-783.
[5]? ? 金婷,張磊晶.我國常用的抑郁自評量表介紹及應用[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17,17(5):366-369.
[6]? ? 查愛美,王小藝,柴梅園.加速康復措施對腹腔鏡子宮內膜癌根治術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醫學,2020,27(4):126-128.
[7]? ? 張曉.整體護理干預對子宮內膜癌患者術后心理狀態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8,26(1):393-394.
[8]? ? 陸春紅,邢秀月,黃燕.加速康復外科管理模式在子宮內膜癌根治術后患者康復及并發癥預防中的應用[J].癌癥進展,2019,17(23):2867-2870.
[9]? ? 劉明蓉,鄧莉華,鄒玉仙,等.強化認知行為干預結合心理護理對子宮內膜癌患者心理應激和應對方式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8,45(6):160-162,177.
[10]? ? 張彩霞,張銘.人文關懷在子宮肌瘤患者介入治療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1):113-116.
[11]? ? 關小偉,張雪,金月.整合式心理護理聯合全面引導護理對子宮內膜癌化療患者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9):1326-1329.
[12]? ? 張海萍,李偉.認知心理治療對子宮內膜癌患者輔助化療期間心理狀態及疼痛的影響[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8,10(5):702-705.
(收稿日期:202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