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張騰霄 趙洪波 黎莉 張雅娜 張春華

摘? 要:新工科背景下,構建應用型大學制藥工程專業課程思政模式與途徑。明確新工科人才核心素養,深挖制藥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元素,轉變教師觀念、圍繞核心素養和課程思政修訂課程大綱、改革教學模式和考核評價方式。新工科建設與課程思政相互借力,制藥工程專業形成“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為工科專業課程思政進一步實施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制藥工程;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26-0173-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el and approach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course in the applied university. We clarify the core quality of new engineering talents, dig deeply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change the teachers' concept, revise the curriculum outline, reform the curriculum mode and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ode around the core quality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and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support from each other, and the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major forms a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core quality of new engineering+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engineering majors.
Keywords: applied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new engineering; core literacy;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制藥行業是我國朝陽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我國高校制藥工程專業擔負著為制藥行業培養和輸送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任。制藥工程專業是化學、生物學、藥學和工程學多學科融合的工科專業。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大力推進新工科建設。在新工科背景下,以課程思政為突破口,持續開展“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教學質量理念,以制藥工程專業為例,挖掘新工科核心素養和制藥工程專業課程思政切入點,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使新工科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相互借力,形成“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 新工科核心素養與課程思政
(一)? 新工科核心素養
在新工科建設時代背景下,我國工程教育對高質量工程人才培養提出更高目標。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適應制藥行業發展要求、具備良好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能夠從事與制藥相關領域技術開發、工程設計和產品生產質量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1]。在培養學生工程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要堅持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其核心素養主要包含家國情懷、大局意識、生態意識、工程倫理意識、創新思維、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等[2-3]。
(二)? 課程思政
工科專業課程的特點多以反映事物自然規律和作用機制為主,在實際教學實踐時普遍傾向關注知識和能力培養,而關注育人功能偏少。課程思政是一種涵蓋思政教學目標的新型教學模式,使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有機統一,達到立德樹人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深度挖掘制藥工程專業課程內容中蘊含新工科核心素養:例如家國情懷、責任擔當、職業倫理、工匠精神、創新精神、辯證思維及團隊意識等。在新工科和課程思政背景下,不僅要培養學生工程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術應用的能力,還要將“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深度融合,形成潤物無聲、協同育人的新模式。
二? 制藥工程專業“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實施路徑
(一)? 建設育德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
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教育最重要的是要給學生對知識的熱情、對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敬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工科提出的人才培養應堅持立德樹人、德才兼備,其核心要素是師資隊伍的建設。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使命,德為師之本,師以德為先。教師的學識水平、道德水準、責任感、價值觀、身心修養和團隊精神等內在的反應是教師育德能力的決定性因素,因為“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博學的文化知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均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個人精力、興趣、專業知識等因素影響,工科專業老師相對來說重技術、輕思政。因此,要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時、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其難點是教育者先受教育,關鍵點是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與“融入”。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的無可比擬時,教師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真正能手、藝術家和詩人。因此,教師要始終處于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的前沿,刻苦鉆研,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
如何建設育德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①通過“三集三提”,即集中培訓提素質、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備課提質量。綏化學院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課程思政、全員育人的專題培訓會、研討會(線上和線下形式)。例如開展課程思政素材設計比賽、課程思政優秀案例示范課、教研室教學研討和課程組集體備課等活動,有效增強了教師育德意識、育德能力和自覺意識。②搭建平臺,引導教師以教學微課大賽、教學多媒體課件制作大賽、教學創新大賽、教學能手大賽、教學新秀大賽和一流課程評比等教學大賽為契機,深度挖掘專業課程中的德育元素,將“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深度融合,進行課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和實踐。③教師通過自學、先進領學、集中研學、在線學和社會實踐等學習方式,不斷提升政治素養和育德能力。④專業教師要了解學生、關愛學生。沒有對學生真正的愛,就無真正的教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想狀況、生活狀況和學習狀況。平時多與輔導員、班主任、學生干部和學生本人溝通交流,還可進入學生班級微信群、QQ群,如實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狀態及生活學習狀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深度融合。⑤專業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打造有溫度、有情懷、有吸引力的課程思政課堂,調動學生學習內驅力,樹立專業自信,產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 修訂課程教學大綱,明確課程定位
為了使“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融入整個教育教學過程,需從學生發展、行業發展、學情分析的角度,不斷修訂和完善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大綱,整合教學內容,論證課程定位和課程目標,明確課程定位與核心價值。以“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為導向,在大綱中明確將課程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德育目標三層次。結合具體章節知識明確各個章節課程思政教育內容,在課程教學中將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有機統一,使學生品德潤心、公德善心、大德鑄魂。
例如:制藥工程專業的藥劑學課程教學目標為通過本課程教與學,力求使制劑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掌握各類劑型制備工藝、質量控制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分析、解決制劑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評價各類制劑質量;初步具備設計乳劑、顆粒劑、片劑制備工藝的基本能力;為從事藥物制劑優質生產、充分發揮藥效、保證用藥安全,更好地為衛生保健事業服務打下扎實基礎。藥劑學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為引導地方高校藥學類專業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扎根基層和服務地方的職業素養。課程教學中挖掘人文精神,即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形成對醫藥文化、職業價值認同感;明確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及科學家精神對藥物研發和生產的促進作用;培養具有愛國情懷、工匠精神、廣闊胸襟、勇于創新的制藥人才。
(三)? 重構課程內容,融入課程思政
以“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為導向,站在學生發展高度,優化課程內容,逐漸向能力型課程轉變。根據課程大綱,深度和廣度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思政元素,結合課程思政融入點和預期成效,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內容,課程思政內容一定要引起學生共鳴,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并能付諸于實踐。
課程思政融入點途徑:①從知識點發現和發展、技術應用、產業和市場、與社會生活的關聯中發掘;②從知識內涵的價值觀、哲學、思維、邏輯和情感中發掘;③從大師個人成長道路、學科發展史、教師個人經歷中發掘;④從失敗教訓、警示性問題、原因分析中發掘;⑤結合專業,從當前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出發,從尋求解決方案時所呈現的價值觀和思維方法中發掘;⑥從實驗課中蘊含的對制度的敬畏與遵守、綠色環保、尊重生命、團隊精神、發現與質疑、探索及創新思維中發掘。⑦根據課程內容蘊含的思政元素,提出問題導入課程,培養學生工程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吸收、內化與拓展[4]。
例如,制藥工程專業課程將“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貫穿整個教學實踐過程,在對課程的整體設計、對課程內容所蘊含思政元素進行梳理的基礎上,聚焦“家國情懷、社會發展、專業精神、三觀塑造”4個層面為制藥工程專業的“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育人主線,分層次、有計劃、潛移默化地融入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第一課堂及第二課堂的教學全過程,最終實現三全育人。例如,藥劑學課程在講緒論前,推送學生觀看影片《我不是藥神》,查閱相關資料,了解我國制藥業現狀、專利保護情況及我國目前自主研發新藥的信息,分析我國仿制藥研究水平。課堂上,同學們制作PPT進行講解,激發同學們服務意識、自主創新、科學研究的素養。化工原理課程,在學習傳熱和換熱器內容時,將綠色生態文明的思政點融入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從增大傳熱面積、增大平均溫度差和總傳熱系數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提高傳熱速率,培養學生節能減排和創新意識。制藥工程專業課程的“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途徑如圖1所示。
(四)? 多樣化、多元化立體育人模式
創新教學方法,讓課堂氛圍更有溫度。讓學生在行為體驗與情感體驗中產生共鳴,讓知識的傳授更有溫度。以 “學生發展”“學生學習”“學習效果”為中心,巧用思政元素,進行多形式的翻轉課堂。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讓我學”向“我要學”轉變,課堂由被動式、沉默式、問答式逐步向主動式、活躍式、對話式及思辨式轉變。課堂上采用情景式、啟發式、互動式、討論式、探究式和案例式等教學方法開展快樂教學,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提升教學效果。
豐富教學內容,讓課程內容更有深度。通過線上線下、課堂內外多元化協同育人。遵循“學習金字塔”,依據學習內容留存率由低到高依次是聽講、閱讀、聲音圖片、示范演示、小組討論、實際演練(做中學)和馬上應用(教別人)的規律設計學習模式,將MOOC、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等教學方式與講授式、討論式學習模式相結合,實現線上線下教育相互補充、最大程度發揮線上線下協同育人功能[5]。應用雨課堂、智慧樹、學習通、釘釘、微課及MOOC等線上教學平臺,通過布置預習作業,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索、圖書閱讀、文獻檢索等方式,尋找“研究熱點、醫學前沿、行業發展狀況”等方面案例,為學生提供學習和交流機會,堅定文化自信,培養愛國情懷、工匠精神和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對社會熱點案例討論,關聯用藥安全和藥事管理與法規方面的德育教育內容,增強學生法治觀念、社會責任意識等。通過布置任務—方案設計(學生分組、查閱資料、討論總結)—方案實施(學生代表到講臺分享學習成果,與大家互動、討論)—總結階段(教師對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和考核)。這種教學方式,以學生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學生主動思考、善于表達,培養了學生主動深度學習的習慣,這種積極參與和體驗的學習方式,教學相長,同時使課程思政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例如,在講到滅菌和無菌制劑時,讓學生查閱、篩選有關欣弗事件和甲氨蝶呤事件的資料,并要求學生針對問題尋求合理方案,小組通過討論與合作,制作課件,選出代表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分享,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遵守標準化操作規程,培養學生崗位職責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有些章節采用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方式,以學生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學生主動思考、善于表達,培養了學生主動深度學習的習慣,這種積極參與和體驗的學習方式,教學相長,教學效果較好。
各教學環節滲透思政教育,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邀請企人員講座,將企業精神、企業文化潛移默化地傳輸給學生;通過開展市場調研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實習過程中滲透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崗位職責及行為規范等;形成理論主課堂、實踐大課堂、網絡新課堂多樣化、多元化立體育人模式。通過教學過程中系統性連續性滲透“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內容,拓寬思政教育傳播途徑,在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統一中讓思政教育更有力度。
(五)? 完善課程思政反饋與教學評價機制
鼓勵學生、同行、督導隨時分享課程思政的感悟、經驗并提出反饋意見和建議,依據反饋意見和建議進行調整、修正、優化教學設計和內容,提升“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效果。建立常態化教學評價機制,“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功能隨時可督可查。“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教學評價包括評價教師教學質量和評價學生學習效果兩部分。教師考核建議采用“學生課堂評價+教師同行互評+督導”等多維評價模式,同時將“德育效果”納入教師評價考核、聘任晉升、獎勵評優、選拔考察環節之中,引導教師積極、有效地開展立德樹人工作。學生課程考核,平時成績以學生課堂表現、相關內容討論參與度、心得體會等為指標。考試與考核過程中,適當在試題內容中嵌入思政元素,使課程思政延申到教學評價過程中。例如,在藥劑學期末考試試卷中,出了1道有關“毒膠囊”案例的分析題,學生根據案例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對制藥人必備人格修養和職業素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即先做人,再制藥,做“放心藥、良心藥、救命藥、平價藥”,心懷天下、制藥救人,不唯利是圖。
“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教學效果,以是否引起學生情感共鳴,是否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內動力,是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課堂抬頭率、課堂討論參與度、開放式作業完成質量作為標準。實踐證明,制藥工程專業課通過“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引發了學生情感共鳴,激發了學生學習內動力,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課堂抬頭率、課堂討論參與度、開放式作業完成質量,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提升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促進了學生發展。
三? 結束語
在培養制藥工程專業學生過程中,以新工科建設作為課程思政載體,形成“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實現了協同知識育人、能力育人及德育育人的有機統一。學習過程劃分為3個階段,課前學生自主學習、課中與老師進行探究式學習、課后進行拓展性學習,每個過程都貫徹和實施“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理念,同時要遵循思政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及學生成長規律。為提升專業教師“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能力,專業教師還需不斷加強學習拓寬視野,堅持知識價值同行,深入、廣泛發掘專業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并長期堅持不懈地進行課程建設。課程思政不是課堂思政,并不是每堂課、每個知識點都要有思政元素,關鍵是看最終對學生有什么效果。
所有教師都應履行育人職責,在傳授課程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內在德行;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精神系統的有機統一;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一種素質或能力;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認識世界的基本認識和方法。“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模式,是高校教師對于“傳道、授業、解惑”的追本溯源,既要精于“授業”和“解惑”,更要以“傳道”為責任和使命,時刻心系國家和民族,不忘所肩負的國家使命和社會責任。但“新工科核心素養+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總目標不是幾位教師、幾門課程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依據專業特點,在單門課、課程群、教學團隊等層面形成課程思政的點、線、面,循序漸進地系統性推進和創新性實踐。
參考文獻:
[1] 閆鳳美,時文中,董江紅,等.面向新工科的制藥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高教學刊,2020(17):119-121,125.
[2] 劉冬穎.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18(11):26-29.
[3] 顧佩華.新工科與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實施路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6-18.
[4] 劉巖.“新工科”背景下課程思政的實踐研究——以“制藥過程檢測與控制”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7):52-53.
[5] 毛劍,岳金霞,趙放輝.新工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體系構建[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0):73-74,77.
基金項目:2021年度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項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應用型大學制藥工程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GJB1421408);2020年綏化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思政課與課程思政專項課題項目“地方高校制藥工程專業《藥劑學》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SZ2020014);綏化學院藥劑學一流本科課程建設項目(YLKC202109);綏化學院藥劑學課程思政示范課階段性成果(無編號)
第一作者簡介:王斌(1980-),女,漢族,吉林敦化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制藥工程專業相關教學與科研。
*通信作者:張騰霄(1982-),男,漢族,山東濟寧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微生物學相關教學與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