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鑫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包括數感、量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幾何直觀等內容。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教師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要逐步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通過活動探究、合理猜想、數學模型、數形結合、關注情感體驗等措施,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提高策略
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漸成為當前教育關注的重點內容。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探索應著力培養學生數學的思維,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堅持以學生為主的思維,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優化課堂模式,具體的研究方案和實施策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活動探究,培養學生思維
活動探究的設計對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提升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活動探究的設計要求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學情、了解學生數學思維的局限性,通過創新活動探究方式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知識學習目標,最終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四則運算”為例,教師的活動探究可以以小組合作游戲的方式開展。首先,教師為每個小組提供30張數字卡片,然后教師給出具體數字,由學生從固定的數字卡片中應用加減乘除運算找到多種組合得出教師指定的數字。如教師給出10,那么學生可以用數字卡片組成多種算式,包括5+3+16÷8,這種操作方法比較簡單,因為學生有自主選擇數字組合的權利。其次,完成第一階段的活動以后,教師增加數字的難度,即教師要求學生先從提供的30張數字卡片中隨機選擇4張數字卡片,如15、25、3、4,然后教師給出數字,要求學生只能從抽出的15、25、3、4這四張卡片計算得出5的結論,顯然這一活動的探究難度有所增大。學生需要從數學思維的角度出發分析如何進行組合計算,需要融合四則運算,通過綜合分析的方式最終得到計算式25-15÷3×4=5的結論。得出結論以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小組派出代表分析自己得到算式的過程和計算的思維。其他小組也需要用抽取到的4組數字組合得出結果是5的計算式,然后分享自己的計算思維和過程。通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分享思考過程的方式幫助學生鍛煉思維。總之,探究活動的設計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對學生數學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內容,合理設置多樣化的活動資源,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二、合理提出猜想,培養問題意識
提出猜想是學生基于已有知識經驗而產生的思考,是學生自我成長的一種表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合理猜想的設計,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體現猜想問題的價值。小學生的合理猜想是一種自覺行為,教師要勇于發現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發言,從而促進學生的成長。
以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雞兔同籠”為例,在解決“籠子里面有若干雞和兔,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問雞和兔子各有幾只”問題時,學生的基本思路和教材中給定的列表法是一致的,通過列表的方式得出結論。在掌握了列表法以后,學生普遍會出現其他的思路和想法,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猜想然后一起進行討論。如學生1提出,可以先假設籠子里全是雞,那么應該有35×2=70只腳,那么剩余的腳就應該都是兔子的,而此時兔子剩兩只腳,應該是94-70得到24只兔子腳,然后是24÷2=12只兔子,應該是12只兔子、23只雞;學生2提出抬腳法,提出可以先讓籠子里的每個動物都抬起2只腳,那么在抬腳的情況下因為雞只有兩只腳都抬起來了,所以此時籠子里只有兔子剩的腳,且每只兔子剩下2只腳,因此可以得出(94-35×2)÷2=12的結論,即12只兔子23只雞。每個學生提出的猜想都是基于自身知識應用和數學邏輯推理而來的,每個猜想也是一種問題導向,當然學生的猜想有時也是錯誤的,如有的學生提出“一只兔子比一只雞多2只腳,應該用94除以3”,但結果除不盡而且計算邏輯也有誤區,因為學生下意識地認為兔子和雞的數量是一樣的,所以才需要分成三等分。針對學生的誤區教師也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思維漏洞并鼓勵學生繼續思考,提出其他的猜想。總之,學生的猜想是學生數學思考的結果,而猜想以問題的方式呈現可以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逐步的驗證和討論,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逐漸解決問題。
三、建立數學模型,培養知識提煉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數學模型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到可行性方案,逐步構建起思維模式,通過模型構建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培養核心
素養。
如小學數學應用題中常有“小明的家距學校600米,每天上學從家步行10分鐘到學校。今天早上出門2分鐘后發現忘記帶學具了,立即回家去取。他如果想按原來的時間趕到學校,步行的速度應是多少?(取東西的時間忽略不計)”,常規的計算通常是讓學生列出計算式即可,通常的計算邏輯是先得出小明浪費了多長時間,即浪費了往返的4分鐘(而非2分鐘)。因此只有6分鐘時間,得出結論是600÷6=100,即步行的速度應為100米每分鐘。兩個步驟計算的邏輯雖然簡單但計算麻煩,教師可以讓學生建立模型,即類似的計算題一定要計算出回家取的時間,得到600÷(10-a-a),其中a就是出門后的時間,類似的問題也可以套用600÷(10-2a)的模型計算。如原題換成“小明家距博物館900米,周末和同學約好9點到博物館參觀,小明步行到博物館需要15分鐘,在走了3分鐘時發現沒帶筆記本,如小明想按約定時間到達,問回家取筆記本后步行速度應為多少?”通過套用模型得出900÷(15-2×3)=100米每分鐘的結論。建立數學模型對學生數學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建立多種數學模型,總結數學計算的經驗、思路和方法,在計算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鼓勵學生用數學思維看世界,用數學邏輯解決問題。
四、數形結合教學,培養數學素養
數形結合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有限,數字與圖形的結合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數字可以幫助學生解決邏輯問題,實現量化關系,而圖形可以幫助學生直觀觀察變化的過程,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體現出數形結合的價值。
以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為例,在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讓學生實際驗證。教材給出了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面積推導的過程和操作的步驟,教師可以改變以電子白板演示的思路,轉為以數形結合的方式教學,首先鼓勵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操作過程,根據教材演示的內容分析平移三角形和平移梯形的兩種操作思路,了解其中的差異性。這部分是理論學習的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設想和思路,也可以由教師給出演示和操作過程;其次,教師鼓勵學生自行操作平移的過程,在平移中分析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與長方形面積公式的聯系,在實際操作中完成公式推導。這一階段是“以形助數”的實施方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探索是否還有其他的平移方式,再尋找到平行四邊形的高與長方形寬的關系,在探索中完成知識結構的構建;最后,教師鼓勵學生用所學習的數形結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驗證公式的推導和應用。整個公式的推導過程都是由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式完成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用手中的圖形分析了課本中的理論內容,體現了學生思考和探索的過程。在后續的多邊形面積計算中,包括三角形面積的推理、梯形面積的推理,教師都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解決,從而鍛煉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數形結合思維的培養對小學生的數學成長非常關鍵,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堅持“以形助數”和“以數解形”兩種思想方案,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五、關注情感體驗,培養學生自信
培養學生數學自信心是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內容,其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主動性與自信心的樹立是分不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數學課程的指導工作,積極探索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以關心學生成長為情感目標,豐富學生的學習意識,體現數學情感價值。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一方面在培養過程中教師要用鼓勵性語言指導學生成長。鼓勵性語言主要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況,積極開展數學指導。如學生遇到數學學習問題時,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狀態,一旦發現學生出現懈怠等心理時要及時干預。教師的鼓勵性指導可以幫助學生穩定狀態、提升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數學知識學習。另一方面在學生自信心培養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指導,鼓勵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并不斷成長。數學學習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的特點,隨著年級的提升,數學學習難度也會隨之增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積極給予學生指導意見,如有的學生數學計算正確率一直不高,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計算后的檢驗,如先用豎式計算然后用口算驗算,從而提升計算正確率;有的學生邏輯性不強,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建立數學模型,解決數學問題;有的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弱,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學生數學指導工作,通過鼓勵性評價、指導性評價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樹立起學習的自信,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六、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先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問題意識,指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增強信心,讓學生的數學學習得到有效的提升,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徐蕾.立足“雙減”,提高素養——基于“雙減”背景構建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課堂[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235(11):67-69.
[2]于智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231(10):58-60.
[3]梁珣.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2(9):51-52.
[4]何伶俐,王高悅.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體現——以北師大版《乘法分配律》為例[J].成才,2022,405(15):39-40.
[5]徐宏銀.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研究——評《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教學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1):65.
[6]韓敏.巧設分組合作共贏巧設分組合作共
贏——基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合作學習[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