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
【摘? 要】經典誦讀是指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文誦讀,以誦讀的方式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鞏固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創設高效的語文課堂。本文主要從學生和教師兩個因素出發,梳理歸納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有針對性地總結歸納了易于操作、便于實施的措施和方法,以提高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實效。
【關鍵詞】經典誦讀;小學語文;教學實踐;實施
方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經典誦讀,豐富語文課本中古詩詞方面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文化眼界,有效促進學生的文化發展和健康成長。經典誦讀以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經典為載體,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利用吟詠技巧,進行有感情的誦讀,不僅可以打造高效課堂,而且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提升學生的愛國熱情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次,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分層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經典名著名篇的教學,為學生文學素養的養成、文學鑒賞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一、創設經典誦讀的教學氛圍
經典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更有利于傳統文化經典的傳承。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雖然課業負擔不重,但課程安排緊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安排經典誦讀的時間比較分散,加之家長為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擠占了其大部分的課余時間,因此,學生很難通過課外時間解決經典誦讀時間不足的問題,難以使學生養成經典誦讀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多措并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經典誦讀教學工作的開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經典誦讀教學氛圍的措施有很多,需要教師結合學習環境、學生學習需求以及課程教學目標來選擇。
例如,教師可在教室里張貼經典名句,像“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路漫漫其悠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這些經典名句能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誦讀經典”的環境。教師還可以在教室里組建一個圖書角,在教室里放置一些經典的古典書籍,像《論語》《詩經》《史記》等。這樣,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在碎片化時間內,不斷增加和積累經典誦讀量。另外,教師在學習完一節課本上的經典古文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舉辦一個朗讀比賽,如在學習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這首詩的朗讀比賽,這樣能夠激發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興趣,還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誦讀經典的良好氛圍。
為了增強經典誦讀的效果,教師應有意識地創設經典誦讀氛圍,通過環境創設、教學引導和活動開展等多種方式的環境營造,會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始終處于“經典文學”環繞中,學生就會形成誦讀經典的潛在意識,從而進一步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誦讀經典的良好習慣。
二、選擇合適的經典名著進行誦讀
小學生認知、學習、分析等各項能力有限,很多古典文學作品非常難懂,小學生誦讀這些相對困難的古典文學作品,會感覺非常吃力,會挫傷他們誦讀經典的積極性,并且學生在誦讀過程中不知其含義,也會影響誦讀經典的效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為學生選擇符合其年齡特征、興趣愛好以及學習需求的經典古文作品是至關重要的。在為學生選擇經典古文作品時,教師要將選擇重點放在經典名著上,因為經典名著的許多內容包含著人生成長的真理,并且學生在對經典誦讀的過程中其中的教育思想對學生的成長有著深遠的意義。當然,在選擇經典名著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尋找的經典名著難易得當,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既有挑戰也要保證學生能夠理解,這樣既能夠促進學生的積極進取心,又不挫傷學生的經典誦讀積極性。
例如,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選擇《論語》以及唐詩宋詞,論語中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唐詩宋詞中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這些經典名句都可以讓學生進行誦讀,學生在誦讀時也不會感到太吃力,教育意義很大,學生在誦讀過程中能對自己的學習、生活、價值觀等各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和優良的思想品德。
三、創新形式激發學生誦讀興趣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在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時都是采用比較單一的模式,一些經典名篇教師都要求學生背誦,對一些補充的篇目才要求精讀,大部分學生以背誦代替了誦讀,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對作品的內容和豐富內涵不能充分理解,即使暫時可以將名家名作背誦得滾瓜爛熟,過一段時間后也會忘記,這種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方式使得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身心疲憊,長此以往就會對經典誦讀失去興趣,經典誦讀的積極性也會蕩然無存,導致經典誦讀的結果不盡人意。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經典誦讀的效果,教師要堅持效果導向,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方式,積極打造合適的載體,培養和激發學生經典誦讀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中秋、清明等中國傳統節日,刻意創設節日氛圍,借鑒“中華詩詞大會”模式,以班級為單位舉行中華古詩詞朗誦大會。這種以詩詞朗讀大會的形式,會激發學生進行誦讀的興趣,并且學生會積極地參加。教師將要來臨的節日“中秋節”作為主題,讓學生以此主題朗讀古詩詞,像《月下獨酌》《八月十五夜月》《月夜憶舍弟》《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等。參加詩詞朗讀大會的學生在朗讀完之后,其他的學生要給予評價,教師要積極地給予點評,從而增加詩詞朗讀大會的趣味和經典誦讀效果。另外,學生在“中秋節”這個節日的氛圍中,誦讀這些古詩詞也會倍感中華傳統節日的內涵,并且學生也更深刻地體味古詩詞中的含義,強化學生對這些古詩詞的理解。誦讀經典形式的創新有很多,需要教師抓住時機和學生需求,將這些誦讀經典的新形式更好地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
四、做好經典誦讀筆記強化積累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學生的學習重點應該放在對知識點的積累上,而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古文經典更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對這些古文經典進行誦讀,一方面可以強化對古文經典的理解和認知,另一方面通過對古文經典的積累和掌握,可以為其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否認,語文學習需要久久為功的水磨功夫和滴水石穿的韌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文學素養、作品鑒賞能力、語言表達和文字寫作能力都在潛移默化中得以養成和提升,這是在小學階段開展經典誦讀獲得意義所在。為此,在開展經典誦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強調讓學生在識記基礎上有重點地做好學習筆記,以強化記憶,增加積累,提升
素養。
例如,在古詩詞誦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那些喜歡的名句記錄下來。在古詩詞誦讀的過程中讀到像“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山重水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這樣的名句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這些名句記錄下來,并且在這些名句的后面記錄上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以及這句詩詞的含義等。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這些詩句進行復習、應用,真正將詩詞經典名句內化于心,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隨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教師在引導學生做經典誦讀筆記時,不能泛泛摘抄,如果遇到名句名言都要摘抄,這樣在無形中就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所以,學生在做經典誦讀筆記時還要講究“精”。要著重地摘抄那些經典名句和經典文段,尤其是那些富有深刻含義和警示意義的詞句,對這些經典詞句的積累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應用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五、施以合理評價養成誦讀習慣
不管是任何學段的教學,教師都有著清晰而明確的教學目標。經典誦讀絕不是一個時間點、時間段就能夠完成的學習任務,學生在經典誦讀時要堅持長期誦讀、長期積累。為了培養學生長期進行經典誦讀的好習慣,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時,要實時地給予學生合理的誦讀評價,以激發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興趣,提升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的主動性。很多古文經典的誦讀需要在教師的講解引導下進行,但由于學生在學習能力、個人興趣、日常積累方面存在的差異,出現了學生在古文經典誦讀方面整體上出現了不平衡現象。因此,教師在開展經典誦讀教學時,一定要因人而異區分不同情況適時地給予評價。評價的標準也要區分層次,比如對于誦讀表現好的同學,可以將其作為榜樣在課堂上給予表揚,并讓其分享在經典誦讀方面的心得,形成一定的示范效應;而對于那些興趣不濃厚、表現不突出的學生,教師也要做好教育引導,發現其閃光點,并在恰當時給予鼓勵,以賞識教育逐漸培養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和自信心、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時,學生在進行誦讀時會因為對一些詞句的不理解而感覺非常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相關重點內容進行重點講解,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將原本晦澀難懂的詞句變為耳熟能詳的語言,如此,學生在誦讀時就會顯得輕松而愉悅,也會大大提高學習效果。但是在教師對重點詞匯進行解釋之后,有一些學生還是無法理解文中含義,這時候教師要多一分耐心,對這部分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誦讀引導,實時地給予鼓勵和評價,增強學生的誦讀自信心,讓學生能夠繼續誦讀
經典。
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教師進行適時的合理評價和鼓勵,會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激發出被尊重、被賞識的自信心,從而在教學環節、教學效果以及師生互動方面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誦讀經典,教師積極地推薦誦讀經典素材,在拓展學生誦讀量的同時促進學生長期誦讀經典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開展經典誦讀實踐活動,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為經典誦讀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發展規律,選擇恰當的經典名著,并創新誦讀形式,以誦讀記錄的方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誦讀習慣。此外,教師還應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以鼓勵教育的方式,樹立學生誦讀的自信心,以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海磊.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經典誦讀中的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8).
[2]趙娟紅.傳承經典 提高素養——淺談經典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漢字文化,2020(4).
[3]趙謙.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