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健 江嘉文
[摘 要]新時代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上具有共通性和互補性,兩者應相輔相成,有機融入高職院校育人環節。本研究針對廣東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探索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策略。通過以課程思政為載體,貫通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發揮勞模工匠育人功能、實踐環節的共享共育、以校園文化統籌各類育人資源等四個方面,促進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相互貫通,合力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
[關鍵詞]勞動教育;思政教育;廣東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G71文獻標志碼:A
202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強調要高度重視勞動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1]。同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強調,要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培養一代又一代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的高素質勞動者[2]。這些文件及重要講話精神為開展勞動教育,培養具有勞動價值觀、勞動精神和勞動技能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重要遵循。高職院校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負著為我國新時代培養和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廣東省是高等職業教育大省,全省現有93所專科層次職業學校,在校生125.4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在校生占比50.1 %。加強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廣東高職院校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政策、構建全面發展人才培養體系的關鍵所在。
本文課題組以廣東高職院校6所有代表性的高職院校為對象,以勞動教育為主要內容展開了調查。經調查分析發現,當前廣東高職院校中還存在勞動教育未能開齊開足、課程體系不完善、勞動教育師資不足、基礎設施不健全、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匱乏且單一、思政課主渠道作用未能發揮,其他課程也沒有形成協同效應,以及勞動教育成效不足等方面問題亟待改善?!兑庖姟分赋?,除了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也要結合自身特點,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勞動教育現狀也表明,把勞動教育作為單獨的教育體系來發展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貫通,無論是對于促進勞動教育的發展,還是對促進思政教育的創新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3]。廣東高職院校發展勞動教育應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提高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關聯性和銜接性,發揮二者的協同育人作用,在“勞動教育+思政教育”中推進勞動教育的發展,構建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新模式。
1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契合性
在教育目標上,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具有天然聯系,都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兩者應相輔相成。一方面,在新時代,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機械的體力勞動上,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另一方面,在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也不再是純粹的理論教育,更加注重實踐層面的知行合一。因此,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需要結合實踐的發展不斷改革創新,勞動教育則可以成為強化和助推思政教育更好實施的有力工具。
在教育內容上,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具有耦合性。在新時代,高職院校的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之上展開的。勞動教育主要包含了對勞動的品德、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內容。思政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價值觀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勞動教育所蘊含的勞動品德與思政教育是相互關聯的,二者都強調了教育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在實踐中磨礪意志、塑造品格。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將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將兩者的內容相互滲透,以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4]。
從教育途徑上,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都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了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目標,高職院校除了開設必修的勞動教育課程之外,還應該將勞動教育有機滲透學科專業中、融入校園文化中、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而“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政教育滲透于教育的各個環節,滲透于不同課程之中,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課程思政是當前高職院校建設的重要內容。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梢詫趧咏逃c課程思政相結合,共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課程思政的鑄魂引領,使勞動教育逐漸成為學生認知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5]。
2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效結合的意義
2.1 勞動教育強化了思政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功能
根據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的學生通常具有思想活躍但執行力較差的特點,更需要在加強思政教育的同時加強勞動教育。勞動教育也是一種鍛煉和提升學生個人品質和道德素養的重要方式。勞動教育不僅可以充實思政教育的理論內涵,還能夠在實踐中增強思政教育的實施效果。如今,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已經貫穿思政教育中,充實了思政教育的內容。同時,思政教育最終需要落實到實踐行動中,而勞動教育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加強思政教育的同時,還需要要求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艱苦奮斗,積極踐行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6]。
2.2 有利于發揮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作用
面對勞動教育發展不足、成效不高的現狀,高職院校應該大力發展勞動教育,將其與思政教育相融合,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再僅僅是機械體力勞動,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理論認知,喚醒學生的勞動意識,還要引導學生自覺踐行勞動價值觀,在提高學生勞動技能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政治素養。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中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如果能夠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實踐助推的作用。為此,高職院校應積極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的作用,適當引入勞動教育內容、增加勞動實踐比例,通過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傳播勞動思想,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2.3 有利于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勞動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是高職院校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開展勞動教育是推進高職學生成長成才的必要途徑。在新時代,高職院校應該把握住學生勞動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將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其積極的勞動精神。為此,高職院校可以充分挖掘勞動教育中思政教育的元素,弘揚忠誠奉獻、勇于創新、砥礪奮進等新時代勞動精神,促進學生勞動基因的賡續,形成愛崗敬業、頑強拼搏的勞動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廣東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結合策略
3.1 以課程思政為載體
目前,廣東部分高職院校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勞動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健全。對此,廣東高職院校應該重視勞動教育,構建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一體化的課程體系。在課程思政的背景下,可以將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納入思政教育課程體系中,實現兩者的整合融合。同時,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制定具體的課程目標和實施方案,并加強對課程內容的管理和指導,確保勞動教育的規范實施和有效性。一方面,思政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勞動教育元素,可以將其進行整合,在思政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提升勞動素養。例如,可以充分挖掘勞動精神、職業道德、勞模精神等勞動教育元素,豐富思政教學內容。另一方面,也可以挖掘勞動教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以價值共同體塑造為切入點,加強思政教育內容的融入。此外,還可以挖掘勞動教育中的思政典型案例,對思政課堂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創新優化,加入更多勞動教育的元素,從而有效達到勞動教育的教學目標。
3.2 發揮勞模工匠育人功能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這表明職業教育要致力于培養追求卓越的大國工匠。在《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中也明確指出了要加強職業道德、職業素養、職業行為習慣培養,增加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等專題教育學時的要求,這些都可以在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中得到落實。廣東高職院校應普及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把勞動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一環,注重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等與勞動教育課程結合的教育教學改革。首先,在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教學中要融入勞模工匠精神,增加勞模工匠的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勞模工匠的工作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發揮勞模工匠在錘煉技能、磨煉意志、啟迪思想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其次,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的典型示范作用??梢匝垊趧幽7丁⒋髧そ尺M校園、進課堂,同學生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勞模工匠所在的企業進行實地參觀和學習,讓學生親身感受工匠精神和技能的重要性。最后,可以在省內聘請勞動模范和大國工匠擔任學生的校外指導教師,培養學生綜合勞動素質,為學生樹立優秀目標。
3.3 實踐環節的共享共育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都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調知行合一。由于高職院校較為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了更好地實現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需要將勞動教育的實踐環節和思政教育的實踐環節結合起來,共同培養學生[7]。首先,可以在思政實踐課程當中多設計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勞動中體悟勞動價值。同時,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發揮學生的首創精神。其次,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實踐基地和實踐經驗,促進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實踐育人的深度融合,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勞動教育的實效性。最后,要積極探索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課程方向,通過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發揮兩者的協同育人作用,提升教育質量與實效。
3.4 以校園文化統籌各類育人資源
廣東高職院校還可以將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校園文化中,開展豐富且有意義的勞動文化活動,營造以勞動為榮的校園文化,讓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協同共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首先,創新校園文化活動,精準開展活動,以勞動節、植樹節等特殊節日和重大事件為契機,舉辦大型專題活動,豐富勞動教育形式,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其次,組建勞動教育社團,通過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如相關主題的專欄、講座、論壇、技能比賽等,有效地把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滲透到校園文化領域中,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最后,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和現有的網絡新媒體建立校園輿論平臺,如在校園網站和微信公眾號上設立“勞動之最”專欄,宣傳模范人物和先進事跡,充分發揮勞動模范的榜樣作用,營造“勞動最光榮”的輿論環境,弘揚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發揮勞動教育的思政教育功能[8]。
4 結語
開展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廣東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現實需要,也是助推新時代高職院校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點和關鍵支撐。勞動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廣東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勞動教育與思政教育的相互融通、協同育人,對于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勞動意識、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升廣東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和勞動教育工作實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20-03-27(001).
[2]習近平. 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20-11-25(002).
[3]林華開.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學生勞動教育的內生邏輯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0(24):20-25.
[4]王東. 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全過程的三重向度[J]. 思想教育研究,2021(4):117-121.
[5]張威. 勞動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啟示[J]. 中國高等教育,2020(20):36-38.
[6]徐東,鄧昌大. 高職院校學生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路徑研究[J]. 經濟師,2021(7):180-181.
[7]劉洋,鐘飛燕. 勞動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審思[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8):68-70.
[8]管婷婷. 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創新研究[J]. 教育觀察,2020,9(45):36-3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