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霞
摘要:游戲化教學是幼兒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是幼兒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式。游戲與數學教學結合,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習慣,發展幼兒的想象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幼兒的一日生活、數學課堂為游戲化數學活動的主陣地,積極發揮生活化材料、信息技術、音樂、互動等在游戲化數學活動中的作用,以此豐富幼兒的數學學習體驗,使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到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關鍵詞:幼兒園;游戲化教學;數學;材料;信息技術;音樂;互動
中圖分類號:G61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6-0109-04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基于STEM教育理念開展幼兒園小班游戲教學的實踐探索”(課題立項號:GS[2022]GHB1242)階段性研究成果
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在游戲中開展教學,在教學中融入游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方式,幼兒在游戲活動中調動多種感官進行參與、嘗試,可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這也是幼兒園教育的目的之一[1]。如今,加強游戲與教學活動之間的聯系,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點研究課題。而要想實現游戲與教學活動的融合,教師就要全面分析幼兒的身心發展狀況、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然后以此為基礎選擇游戲項目,設計游戲化教學路徑,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游戲中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幼兒園階段的數學教學,重在培養幼兒的數字敏感度和數學思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設計游戲化數學活動,讓幼兒覺得數學學習是有趣的活動,從而愛上數學學習,并樂于學習,從而為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2]。
1.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本身比較抽象,而幼兒的思維正處于發展中,因此,對幼兒來說,數學學習有一定難度,在具體學習過程中,有的幼兒不能迅速理解、快速吸收數學知識。對這種狀況,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幼兒的數學學習熱情,而游戲化教學就是非常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給幼兒準備足夠豐富的玩具、學具和各種材料,讓幼兒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數學知識的探索。在幼兒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游戲;在教師看來,這是幼兒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
2.提高幼兒的參與積極性
在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是接受教育的一方,是課堂的真正主體。教師要采取相應策略提高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使其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知識。提高幼兒參與積極性的關鍵在于讓幼兒有自覺參與的行為[3]。而游戲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限制條件少,幼兒可快速融入其中,并發揮自己的才能取得成功。當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自我肯定的滿足感后,參與的熱情就會逐步提高。在游戲化數學活動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還表現在給予教師各種各樣的反饋,這些反饋可以給教師帶來不同的靈感,使教師進一步優化、創新游戲化數學活動。
3.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習慣
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主,游戲也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游戲化的教學方式可使幼兒獲得輕松、愉快的體驗,學到豐富知識,形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這是因為游戲活動中有各種各樣有趣的角色,角色不同,所承擔的任務也不相同,而幼兒完成角色任務的過程也是進行自我探索的過程,可提升表達能力、動手能力等,并將這些能力內化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習慣,這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4]。
4.發展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這也是幼兒探索世界、認識世界的原動力。游戲化數學活動給幼兒提供了自由活動的空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無意識地擺放、運用學具,在玩一玩、做一做的過程中激發出創造力,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發展想象力。同時,游戲化教學活動還需要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發揮想象力、創造力,設計游戲中角色的動作、語言,與同伴進行交流。這樣,在輕松的游戲環境中,幼兒會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思維的空間自由翱翔。
1.確保游戲及游戲環境的安全
目前,有的幼兒園考慮到幼兒的安全問題,對游戲活動很謹慎。但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方式,游戲化的教學活動對幼兒的成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因此,教師要確保游戲本身及游戲環境的安全,以此為游戲化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在游戲化數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幼兒的特點,選擇安全系數小、難度小的游戲,并向幼兒普及安全知識,讓幼兒重視自我保護,同時建立完善的游戲管理制度,確保游戲化數學活動高效開展[5]。
2.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
在游戲化數學活動中,良好的師幼關系是教育質量的保障。但幼兒園階段的師幼關系比較難處理。這是因為幼兒的年齡較小,假如教師對他們嚴格要求會使幼兒感到害怕,反之,如果教師放松要求就無法達到既定的教學效果。對此,教師可以根據自身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精準把握與幼兒相處的尺度,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成為幼兒數學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6]。第一,做幼兒的朋友。教師要以朋友的身份與幼兒交流,傾聽幼兒的意見,讓幼兒感受到教師是和自己一起玩兒、一起成長的好朋友。第二,做幼兒學習活動的鼓勵者、引導者。教師以鼓勵、欣賞的眼光與幼兒溝通,就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使幼兒發散思維,在探索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3.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對幼兒來說,良好的學習環境非常重要,是快樂學習的前提。積極的學習環境可使幼兒情緒高昂,呈現出最佳的智力活動狀態,高效完成學習活動[7]。第一,教師要以情動人,以積極的情感營造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主動獲取知識的愿望。第二,教師要以自己的語言、動作,使教學活動充滿吸引力和趣味性。這樣,幼兒就會對學習活動充滿期待,并積極配合教師主動獲取知識。
4.確定游戲化數學活動主題
適用于數學教學的游戲活動非常多,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游戲化數學活動主題,使教學活動與教學目標相統一,以保證教學活動高效、順利開展。同時,教師要根據主題整合教學資源,設計教學環節,布置主題環境,將數學知識傳授與主題環境結合在一起,發揮環境對幼兒的積極作用[8]。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就是在游戲中獲取有益于成長的經驗,完成知識積累的[9]。在幼兒園數學活動中,教師可以不同的游戲活動、不同的游戲呈現方式降低數學知識的理解難度,引起幼兒的關注,使幼兒全身心地融入游戲中,輕松、快樂、高效地學習。
1.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融入數學游戲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非常豐富,教師可以根據幼兒活動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游戲化數學活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數學知識。例如,在組織幼兒吃餅干的時候,教師可把數學練習融入其中,教幼兒數數,讓幼兒數一數教師發給自己幾塊餅干,發給其他小朋友幾塊餅干。在幼兒吃餅干的過程中,可設計一個“餅干大變身”的游戲,讓幼兒動腦思考,如何把餅干變成長方形、圓形或三角形。這樣,吃餅干的活動就變身成趣味十足的數學游戲,幼兒就會樂在其中,并收獲數學知識。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器材,讓幼兒將這些器材進行分組、配對等。這樣的游戲內容看似簡單,卻可讓幼兒在動手探索的同時,學會加減法知識,認識物體的形狀,實現探究能力的提升。幼兒每天都會進行大量的戶外游戲,戶外游戲在鍛煉幼兒體能的同時,也是向幼兒傳授數學知識的有效途徑。例如,在“跳房子”戶外游戲當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邊蹦跳,一邊認識每個方格中的數字,并大聲地將每個數字讀出來。這樣,幼兒在提升跑跳能力的同時,可加深對數字的認識。
2.在數學課堂上巧設數學游戲
(1)“撿豆豆”游戲。如在“認識‘1和‘許多”的教學中,筆者帶領幼兒開展“撿豆豆”游戲活動。首先,筆者將若干粒黑豆、紅豆、黃豆放入不同的小盒子里,然后讓幼兒一粒粒撿起來,分別放入不同的盒子里。在游戲過程中,筆者指導幼兒用語言表達“一粒一粒撿起來,一粒一粒變成許多粒”,以此讓幼兒對數量形成初步認識。
(2)“排好隊”游戲。如在教學“比長短”的內容時,筆者為幼兒提供不同顏色、不同長度的彩色小棍若干個,以及一張按長短順序畫著小棍的卡片,引導幼兒根據圖示把小棍按長短順序排隊。然后,筆者引導幼兒選出“最長的一根小棍”和“最短的一根小棍”,讓幼兒初步了解長短知識。
(3)“找朋友”游戲。如在教學“是否一樣多”的內容時,筆者提前讓幼兒家長協助幼兒搜集各種帶有瓶蓋的塑料瓶,然后利用瓶身制作成彩色玩偶,以瓶蓋當玩偶的帽子。活動中,筆者引導幼兒觀察塑料瓶的顏色和大小,然后讓幼兒給每個玩偶(瓶身)戴上對應的小帽子(瓶蓋),并數一數瓶蓋和瓶身的數量是否一樣多,找一找是否有玩偶丟了帽子。
(4)“紐扣小朋友”游戲。這個游戲非常簡單,即將紐扣的大小、形狀和顏色作為分類的標準。對此,幼兒非常喜歡,有強烈的學習欲望。筆者提前讓幼兒家長準備相應的學具,為確保游戲安全,學具是以卡紙剪成的仿真超大紐扣。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將相應的數學知識融入其中,將幼兒分成兩組,讓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合作開展分類游戲。分類結束后,兩個小組分別去驗證對方的學習成果。實踐證明,這樣的游戲方式可使幼兒在短時間內熟練、高效掌握其中的數學知識。
(5)“送糖果”游戲。如在教學“認識圖形”的教學中,筆者創設一個給外婆送糖的教學情境,讓幼兒到糖果商店選購糖果。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認識各種形狀和各種顏色的糖果,然后參照糖果單進行正確的選擇,再送給外婆。在課前,筆者根據需要準備各種顏色的糖果學具,并保證這些糖果學具有不同的形狀,如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等,同時制定不同的游戲規則,如糖果單上有按顏色分類的,有按形狀分類的。對這樣的游戲活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非常高,會在輕松的氛圍中,快速掌握顏色和形狀的相關知識。
(6)“老鷹捉小雞”游戲。如在教學“3、4兩數關系”時,筆者組織幼兒開展“老鷹捉小雞”游戲,由3個男孩扮演老鷹、4個女孩扮演小雞。在游戲中,筆者不時提出“老鷹、小雞各有多少只?兩種動物是否一樣多”等問題,讓幼兒在思考中掌握3、4之間的關系。
3.借助生活化的材料開展游戲化數學活動
游戲化數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各種材料的支持。而游戲化數學活動需要的材料不用過于復雜,貼近幼兒的生活即可。教師可引導幼兒主動到生活中尋找制作數學學具的材料并制作學具,以此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10]。游戲主題不同,需要的材料也不同,對此,教師可動員幼兒家長也積極參與其中,讓其將家中不用的廢舊物品,如各種紙盒、礦泉水瓶等利用起來,與幼兒合作制作成學具。這既可豐富游戲化數學活動材料,還能鍛煉幼兒的手腦并用能力,并使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4.借助信息技術開展游戲化數學活動
信息技術應用于游戲化數學活動中,不僅豐富了活動形式,還能帶給幼兒全新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立體呈現幾何圖形的搭建過程,以此培養幼兒的空間意識,激發幼兒對科技的探索興趣[11]。再如,在教幼兒認識數字的時候,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有趣的數字”游戲。多媒體教學設備呈現的動畫視頻顯示,數字0和數字10相遇了,數字0說:“兄弟,你怎么拄了一根拐杖啊?”幼兒聽完后,急忙替數字10辯解:“那是數字1,不是拐杖。”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在輕松的氛圍中,幼兒能有效區分數字0和數字10。
5.借助音樂開展游戲化數學活動
幼兒的認知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在游戲化數學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心理需求,以動態與靜態交替,文字與視頻、音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12]。在游戲活動中融入音樂,可讓幼兒擺脫枯燥的學習方式,體會到知識學習的樂趣,輕松掌握學習內容。例如,在教學“數字5”的時候,筆者設計一個尋找朋友的游戲。游戲規則是:聽到教師喊出數字“5”后,幼兒要與身邊的小伙伴圍成5人的一個小圈。為烘托出歡樂的游戲氛圍,筆者以兒歌《丟手絹》作為背景音樂。很快,幼兒就掌握了游戲規則,高質量地完成一次次游戲,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注意力、思考能力、反應能力。
6.積極開展師幼互動,保證游戲化數學活動高效開展
幼兒年齡小,缺乏游戲經驗,因此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進行相應指導。首先,教師要認真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分析他們的心理,當幼兒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時,可引導幼兒沿著正確的方向思考[13]。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幼兒的游戲經驗會積累得越來越多,其能在游戲操作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游戲內容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關系,這樣就實現了游戲化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為提高數學活動效率,教師可根據幼兒熱愛游戲的認知特點,設計不同的游戲項目,寓教于樂,使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輕松愉快地完成數學學習任務。在教學中,教師可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在數學課堂上,設計植入數學元素的游戲活動,同時借助生活化材料、信息技術、音樂開展游戲化數學活動,積極開展師幼互動,讓游戲充滿數學元素,讓數學學習充滿趣味性,通過兩者的有效融合,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方晨瑤.深度學習視野下幼兒游戲與教學關系的重省[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2):28-36.
[2]陳揚揚.游戲化教學提高大班幼兒數學能力的行動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
[3]黎明.從幼兒教育法規探究幼兒權利與幼兒主體性[J].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03):64-67.
[4]胡勇軍.在游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05(06):140-143.
[5]劉雪婷.大班幼兒數概念活動游戲化的行動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2.
[6]蘇小琴.幼兒園新手型教師和熟手型教師數學PCK比較的個案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
[7]董晶.幼兒園學習環境創設中幼兒參與的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 2015.
[8]宋瑜.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現實困境及優化路徑[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2,24(06):11-14+37.
[9]李林燭.整合課程背景下幼兒園游戲與教學整合的實踐研究[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5,35(05):142-144.
[10]王艷芝,徐丹丹.大班數概念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使用數學語言的問題及對策[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9):85-95.
[11]孫夢園.淺談信息技術在幼兒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36(02):9-11.
[12]李德明.有效教學理念下大班幼兒數學學習活動設計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3.
[13]趙銀琴.昆明市G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活動游戲化的行動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Exploration of Gamific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Kindergarten Mathematics Activities
Yang Lixia
(Qinzhou District Dongtuanzhuang Kindergarten,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 Tianshui 741000, China)
Abstract: Gamification teaching is the direction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reform and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in early childhood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games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beneficial for stimulating children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ing their participation, cultivating their self-directed learning habits, and developing their imagination.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use childrens daily life and mathematics classroom as the main battlefield of gamified mathematics activities, while actively playing the role of life oriented material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sic, interaction, etc. in gamified mathematics activities, in order to enrich childrens mathematical learning experience, enable children to feel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of things from life and games, and experience the importance and fun of mathematics.
Key words: kindergarten;gamification teaching;mathematics;material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usic; intera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