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會學習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六大重點內容之一。小學生學習目標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不僅關系到其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還會影響其終身發展。尤其是在小學中年級,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學習目標進行管理,通過正確歸因,強化學生學會學習能力。心理教師將目標管理應用于學會學習心理主題課之中,能夠提高小學中年級學生的自我學習與管理能力,促進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會學習;學習目標管理;心理課程
目標管理理論是指在實踐過程中,以目標為基本導向,以人的主觀能動性為中心,開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其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最終確保成果滿足預期要求。目標對于人們達成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其可以將需求轉變為動機,使人們的行為朝向一定的方向努力。做好目標管理可以通過設定清晰、可操作性的目標來實現。研究發現,目標的順利進行比其達成對人的幸福感的影響力更大。目標管理同樣適用于小學生的學業之中,學習目標管理對其學習和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學習目標管理的背景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學業的關鍵期,是打基礎的階段。學會學習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會學習的學生更容易獲得成就?!半p減”政策下,只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切實可行地促進良好教育生態建設,而從小學階段著力培養學生的目標管理能力,將改善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健康成長打下基礎,助力其成功成才。
在實際教學與個體輔導中我們發現,很多小學中年級學生雖然產生了制定學習小目標的意識,但是無法制定長遠的學習目標,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能力;或者制定的學習目標過于遠大、寬泛又難以實現,常常半途而廢,導致學生無法體驗到完成目標的喜悅;或者制定的學習目標小而隨意,沒有真正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學生因缺乏目標管理能力,不能將興趣轉化成動機,學習興趣也會大大減弱,進而影響其學業和身心健康發展。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小學中年級學生依據自身實際情況設定合理可行的目標,指引其努力前行的方向,增強其學習動力,培養其積極心態,助力其健康成長。
二、“種下一棵目標樹”心理課的設計
小學中年級學生處于對學會學習探索的初期,其對自我了解不足、對外界信息了解不全面、應對挑戰的能力不足。因此,在新課標與“雙減”政策的指引下,學習目標管理教育迫在眉睫?!胺N下一棵目標樹”心理課旨在通過假期生活復盤、認領“目標樹”等活動,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狀況,激發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關注。結合案例講解“SMART原則”,指導學生學會制定合理的、清晰的、有挑戰性的、有能力實現的學習目標,這是學會學習目標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實現學會學習的第一步。在后續的教育中,還應持續加強能力訓練和方法引導,培養學生自我控制力和學習自信心,逐步提高其學習能力。
心理教師根據小學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結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中針對學生學會學習能力培養的要求,設計了本課例。
(一)教學目標
一是結合案例學習、理解目標設定“SMART原則”中的具體含義,掌握制定學習目標和達成目標的方法;二是通過思考、評價假期活動安排,學會制訂合理的目標,能圍繞目標制定實施計劃;三是通過體驗完成目標所帶來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想要達成目標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在班級內營造學生間共同成長的環境,在校園內營造師生共同奮進的氛圍。
(二)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過程設計了熱身活動—初步體驗—深入探究—總結升華—課后延伸5個環節,注重學生的活動參與和分享表達。
1.熱身活動:為你鼓掌
課堂伊始,教師讓學生回顧充實的假期是怎么度過的,回答新學期完成了學?;蜃约褐贫ǖ哪男┠繕?,師生一同在游戲中檢視自我。
師:請大家留意課件中出現的目標,如果該目標已完成,請你站起來舉起勝利手勢代表確認完成,其他同學要為站起來的同學鼓掌慶祝。
教師以假期完成的目標作為游戲導入,讓學生自然地過渡新學期制定目標環節,增加學生對完成假期目標的成就感,為新學期賦能。在熱身活動中,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思考、評價假期活動安排,在熱烈的掌聲中喚起積極情緒,降低開學初期的焦慮,增強完成目標的美好感受?;顒咏Y束后,教師組織學生分享“當同學為你能完成目標鼓掌時,你產生了怎樣的感受和想法”。在學生發言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確樹立目標并為之而努力的人生是幸福的,意識到生命是充滿意義的。
2.初步體驗:認領屬于自己的“目標樹”
首先,教師表述目標無論大小,只要自己付出努力,終將收獲果實。學生根據教師帶來的不同類型的“果樹”(學習生活、人際交往、興趣愛好、勞動技能、休閑娛樂、體育健康等),開啟認領活動。要求學生必須認領一棵“學習生活”樹,寫下學習生活方面最想達成的一個小目標,再結合本學期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認領至少一棵其他類型的樹,然后種下來。
緊接著,小組共同探討成員小目標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小組代表向全體同學分享自己種下的“目標樹”的可行性并說出原因。教師可以適時總結小組或個人發言,并且提出合適且可行的目標需要符合“SMART原則”,組織學生觀看視頻《目標設定“SMART原則”》。“SMART”的目標制定原則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具體內容的解釋在觀看結束視頻后以教師和學生問答的形式進行。
師:看過視頻后,誰能結合自己的情況,分別給大家解釋一下S、M、A、R、T這5個字母的意思?
生:S的意思是目標要準確具體。比如,本學期我不僅要確定多讀書的目標,還要制定詳細的目標——至少要讀10本課外書,包括文學類、自然科學類、藝術類,每次至少閱讀半個小時。
生:M的意思是目標要可以量化。比如,我想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就要預測我的測試成績將達到多少分。
生:A的意思是目標要切實可行。如果目標太高自己將產生過大的壓力,而目標太低將導致自己失去興趣,所以我們需要設定合適難度的目標。
生:R的意思是自己的小目標要在集體的大目標里,只有這樣自己的小目標才有意義。比如,本學期我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那么這個小目標要涵蓋在我們班集體的學習目標里。
生:T的意思是目標完成要有時限。比如,本學期我想完成一項學習目標,那么我需要先將目標的總時間劃分為若干的時間段,再分階段地去完成。
最后,讓學生根據視頻的演示和教師的詳細講解繼續修改自己設定的學習目標。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明確進步的方向,這是獲得成果的重要一步。這個活動可以協助學生了解目標設定的原則,增強其制定目標的主動性。
3.深入探究:栽種“目標樹”
(1)制定實施計劃
教師提示學生設定目標,引導其思考后分享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達成目標。學生據此制定學習目標實施計劃,并在小組內分享、交流,學生總結自己實施計劃的可行性,教師觀察適時指導。關于問題的解決,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思考其他同學制定目標實施的故事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故事一】
樂樂制訂了新學期的學習目標,其中有一條是每天課余時間學習半小時的英語。計劃實施了三天后,小長假到來了,樂樂去鄉下姥姥家待了一周?;丶液螅瑯窐凡幌朐倮^續這個學習計劃了。
參考建議:學習計劃可以在回家后每天增加時長,補充上沒有按計劃實施的一周,并邀請父母監督。
【故事二】
小輝制定了每天練字的計劃,但是這幾天復習的功課太多并感到腸胃不舒服,自己抽不出時間練字。
參考建議:如果身體不適,可以休息一天,適時調整計劃進度。
【故事三】
明明制定了每天完成一頁數學計算練習的目標,他做完題目使用手機批改時總是會被軟件中的短視頻吸引,明知道浪費時間卻難以控制自己。
參考建議:在使用手機前設定使用時間,排除干擾,或請家人幫忙進行批改。
教師根據學生故事發言進行小結——目標實施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障礙,思考這些障礙能幫助自己更好地移除干擾,明確目標并適當調整把握實施的進度。在建立學習目標的內容時,可以請學生進行分享建議。
(2)調整實施計劃
師:蘇炳添為了實現田徑賽場上百米9秒的目標,專注于日復一日地刻苦訓練,研究每個動作的細節。后來,為了增快起跑節奏,他更換起跑腳,一次次突破年齡和身體極限,實現了每次進步零點零幾秒的艱難挑戰,更實現了中國首位運動員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突破,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迸發出的運動潛力。
教師分享成功的故事,鼓勵學生結合以往完成目標的成功經驗,在目標樹上寫上自己的實施計劃,以及遇到困難時候的調整方式。
師:為更好地完成目標,同學們還需要彼此支持。請同學們邀請伙伴在你的“目標樹”下簽上名字,作為鼓勵你的支持者。
在團體活動結束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其他同學進行真誠的鼓勵,這不僅增進同伴關系,也讓制定目標的人有了動力。實施計劃的過程需要學生進行自我監控,為此,教師設置了思考和調整實施計劃環節。
這一活動中,學生自主制定學習目標的實施計劃,教師設計教學環節幫助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適時調整,讓目標實施更有操作性。
4.總結升華:班級共建成長“森林”
教師對前面的內容進行總結分享,鼓勵學生把“目標樹”粘貼在班級的黑板報或展示墻上,形成班級共同成長“森林”,師生共同書寫如“堅持、自信、勤奮”等鼓勵的詞語,幫助學生明晰從目標制定到目標實施的過程。通過成長“森林”,學生運用團體動力學原理,互相激勵,培養實現目標的積極心理力量。隨后,教師讓學生分享學習本節課程的收獲,梳理并感悟本課主題。
5.課后延伸
師:請同學們努力實現今天定下的目標。兩周后再上課的時候,將自己的目標達成情況進行反饋。
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學習到的方法進行短期學習目標管理。教師進一步督促、指導,在后續的教育中持續加強能力訓練和方法引導。
三、小學生中年級學習目標管理課的反思
(一)要突出學生主體性
目前我們采用的目標管理方法大多借鑒管理學理論,是從成人的視角研究目標管理,而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來說,一些心理技術方法則要進行加工、優化,實施的過程中更要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生活實際。比如,學習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教師在講解之前要先讓學生自己嘗試,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經歷目標制定的過程,增強其主體意識,又可以反映出學生的實際能力。這樣便于教師了解學情,依據學情制定相應的教育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選擇緊貼學生的心理活動。
(二)要注重課后延伸
學習目標的制定是為了學習行為有指向性,從而實現學業的提升。在課堂上制定比較成熟的學習目標和實施計劃之后,課后的執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目標的執行情況和進度、執行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適時幫助學生進行調整。教師的課后指導應根據時間至少幫助學生完成一個短期目標的實現。
課后延伸的意義在于:一是了解學生目標的制定是否切合實際,實施的過程是否科學合理;二是從學生的目標管理的實施過程中可以看到教學效果,有助于促進教師對課堂進行反思,為其進一步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提供參考。
(三)要利用好榜樣的力量
《綱要》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指出:“使學生學會學習和生活,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強調控情緒、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可塑性大,對他們來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旦找準目標,他們就會朝著目標努力。在實施目標管理的過程中,心理教師選擇了典型榜樣舉例,對學生提高目標管理能力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袁景穎.提高中小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的心理課程教學設計[J].遼寧教育,2023(8).
[2]崔曉慶,玄忠文.初中生自律能力培養的心理課程設計:以“增強自律”主題課為例[J].遼寧教育,2023(8).
[3]柴曉美.SMART原則在教學目標制定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2017(1).
[4]王帥,劉穿石.如何基于生涯教育助力高中生學會學習:成就目標對學習投入的影響[J].教育測量與評價,2023(2).
[5]張峰.心理健康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以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8(9).
[6]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1).
(責任編輯:趙昆倫)
作者簡介:劉巍巍,撫順市實驗小學正高級教師。
課題項目:1.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重點課題“中小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LNJA202229。2.本文系遼寧省教育廳重點課題“小學生同伴接納與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LNJA20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