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敏娟
【關鍵詞】高中教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
引言
高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教學策略是現階段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積極應對傳統教學模式不再適用于當前的高中教學活動所采取的必然措施.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的人才培養方案做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新時期的人才知識與技能體系應該以社會現實需求為導向,新時期的人才要具備充分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探索實踐能力以及不斷學習和自我提升的能力,情境創設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挖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調動學生的創新創造與實踐素養,滿足學生對世界無窮奧妙的探究欲望.情境創設教學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共鳴,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真正實現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的主動建構.
一位德國教育家對情境創設教學方法有過一個非常美妙的比喻,讓我們對情境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有更深層次的認識:鹽中含有對人體有益且必需的元素,如果將一份鹽放到你面前,無論如何都是難以下咽的,但是將這一份鹽做成美味的湯或飯菜,在享用美食的過程中,這一份鹽就被人體所吸收了.這一比喻說明了高中數學的特點,數學知識的復雜性與抽象性對于學生來說是“難以下咽”的,而情境創設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將復雜的知識“溶解”在課堂中,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它變得不再難以下咽,甚至變得“美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情境創設教學方法的具體概述
在教學活動中,情境可以理解為一種特定的教學氛圍,這一教學氛圍能夠輔助學生進行想象與聯想,為學生提供某種情感體驗,最終使學生能夠在這一氛圍下獲得目標的形象和思維成果,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在課堂的任何一個時間段發揮作用,它主要作用于學生的主觀感受,是一種內化的教學方式.在現代化教學模式下,教學情境的創設廣泛地應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新型工具,以更符合學生認知形式的情境創設手段達到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思維,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的目的.總的來說,教學情境是否有效以學生在其中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成果獲得的有效性為評價標準,要滿足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標準,要滿足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情境創設要具有較強的目的性,這一目的性是根據當前教學階段的具體教學任務而定,具體來說,情境創設以有利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數學技能,培養數學思維,協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為目標.其次,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思維性,將數學思維作為數學課堂邏輯建設要具備重要指標,重視培養學生自身的邏輯思維.再次,數學課堂情境創設要具有連貫性,數學學科是一個復雜但嚴謹的學科體系,各章節、各部分的知識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性,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過程中,如多媒體教學方式,有著非常豐富但瑣碎的文字、音頻、視頻等.需要注意的是,任何教學資源的應用都不能破壞數學課堂的連貫性,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所使用的信息要尤其注意邏輯上的關聯.最后,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要具有適應性,一是情境創設要適應時代,教師應選擇滿足社會現實需求的情境,提高數學教學的實用性.二是要適應學生,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經歷作為教學情境創設的重要素材.
二、高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價值
(一)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
數學學科到了高中階段,其理論的抽象性、思維的發散性特征越發明顯,一些數學理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認知世界存在較大的背離與偏差,導致一些高中學生在適應從簡單形象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到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轉變的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問題,而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更順利地完成學習方式和思維的過度,正如當前教育界中普遍為人所接受的一種理念:教育實際上是思維帶動思維、心靈喚醒心靈的過程,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不斷地主動探索中,保持長久的發展能力,既能夠夯實學習過的知識,又能夠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深化認知,基于此,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創設教學情境十分有必要.
(二)豐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資源
在任何一個學科、任何一種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我國教學事業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也限制了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要在課堂中為學生設計更多的自主探索環節,給學生更多的發揮、表現空間.而情境創設教學策略,恰恰能夠將多種資源和素材應用到課堂中,讓學生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素材為基礎,進行合作探究與實踐,完整地經歷知識體系的構建,更深入地融人課堂中去.
(三)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高中數學教育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在技能與知識體系的建立上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知識與技能體系也要及時地更新發展,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情境創設教學策略實際上具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欲”的特性,相比于固化的解題模板,學習方法和思維更重要,而相比于思維和方法,學習動力又有更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生活經歷創設生活化情境
高中數學知識中的基礎部分大多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其根源和相關要素,這為高中數學課堂中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教師以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接觸得到的、有相關經歷的內容進行情境創設,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內容,不僅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概率部分“相互獨立事件”的教學中,教師就能夠以學生生活中比較熟悉并且很多同學都經歷過的旅游為創設情境的基點.在教學開始階段,教師先對學生去過的景點、旅游過程中發生的、經歷的有意義的記憶進行提問.這時的提問不需要十分明確或者詳細的答案,主要是將學生的目光聚集到教師身上,接著教師可創設一個和旅游相關的情境:今年假期我們班的兩名同學相約去不同的城市旅游,開學后分享禮品和經歷,一名學生選擇了北京,一名學生選擇了上海,現在能夠買到去上海的車票的概率是0.8,買到北京的車票的概率是0.7.并讓學生在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中代人這一情境,隨著教學內容的推進,教師再在這一情境的基礎上進行提問:“這兩名同學能否買到票和對方能否買到票之間存在關聯嗎?如果兩個人約定只有同時買到票,才會出去旅游,那么兩人能夠出去旅游的概率是多少呢?”這兩個問題分別對應了相互獨立事件的概念和相互獨立事件概率計算公式的教學.教師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為引入,并引領學生通過數學的角度去思考生活問題,能夠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非常高,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同時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和實用性,能夠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原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通過故事創設趣味情境
數學是人類重要的文明成果之一,在各個文明的發展歷程中,數學都占有一席之地,許多國家都流傳著關于數學知識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一方面具有十足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又將數學的發展歷史與現實教學聯系起來,能夠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學科的魅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如在進行“等比數列求和公式”這一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關于國際象棋發明者的傳奇故事來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相傳,國際象棋的發明者是古印度一位有名的智者,名字叫作達依爾,他發明的國際象棋深受當時統治者的喜愛,并要對他進行嘉獎.這一日,國王問達依爾想要什么賞賜,達依爾說他不需要什么金銀財寶,只需要國王按照他的要求在棋盤上放滿麥粒就可以,從一個棋格起放一個麥子,而此后每一格的麥子都是前面一格的兩倍.聽了達依爾的要求,國王想也不想就要答應,這時,教師的故事可以停住,并問學生,如果你是這位國王,你會答應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先不公布答案,而是將學生分為兩組,并讓他們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應用學習的公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在這一情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勝負心都被充分調動起來,充滿了主動學習的欲望.
(三)通過手工實驗創建實踐性情境
數學知識并不全是理論,尤其在現代化技術條件的支持下,許多數學知識能夠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進行學習,通過手工實驗進行實踐性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能力.如在“橢圓”章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畫一個圓,接著再問學生能否用現有的工具畫一個橢圓呢?這時大多數學生都是一籌莫展,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展示用圓形疊出橢圓的方法:先在圓形中任選一點做上標記,然后逐次將圓折起一角,要求圓的弧正好通過標記點,不斷更換位置重復這一操作,最后學生就會驚奇地發現他們得到了一個橢圓.接下來,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期待教師如何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揭開這一奧秘.
四、高中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技巧
(一)善于提出問題
問題是探索的起點,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善于提出問題,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為教學情境創設營造良好的氛圍.問題式教學是一種適用性較強的方法,不僅可以應用于教學情境創設,還能夠應用于其他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優化問題設計形式,將課堂重難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引導學生發現數學的奇妙規律,并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形成進行錘煉和完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因此,為了更好地應用高中數學情境教學策略,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先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然后基于課堂的重點教學內容,對問題進行優化設計,形成相應的問題情境,實現教學重點與情境創設的有效結合.在問題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尤其要注意不能刻意地求新求怪,而是要立足于課本,根據課本內容進行問題發展設計,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逐步深入課堂學習中去,如在“非線性規劃”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挖掘課本內容,利用好課本例題或對例題進行改編,重點啟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探究意識.
(二)合理進行追問
追問是問題式教學的延伸,也是一種重要的課堂情境創設技巧,課堂追問能夠進一步延伸課堂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對知識點進行探討,從而推動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完善.在追問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展開聯想與假設,使其發現更深層次的數學規律,對解題技巧以及方法的變化有更充分的掌握.如,在學習a2+b2≥206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作差法快速地計算出結果,但無法起到進一步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的答案進行追問,讓學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法.例如,還可利用幾何知識進行解答,使學生深刻認識到這一公式與幾何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增強學生對數學邏輯的認識.追問的教學方法能夠賦予原本的問題情境更大的價值,能夠使教師的問題設計發揮更大的效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巧妙應用類比
類比方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較為常見,通過相似性高、關聯性強的知識點或章節之間的類比,能夠讓學生及時認識到其中存在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而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提高高中數學的學習效率,強化學生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觀念,幫助學生建立更加完整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體系,引導學生養成更加活躍和靈活的思維邏輯.學生通過將相似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學習,能夠降低新知識的學習難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四)適度開展聯想
聯想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起到和類比一樣的觸類旁通的效果,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創造力的提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時,要注意聯想并不是漫無邊際地想,如果學生的聯想沒有基礎,就如同空中樓閣,不僅對學生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沒有作用,還會使學生對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感到不解,因此聯想是要立足于課本基礎知識,在學生學過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聯想,從以往的學習經驗中獲得對新知識的解釋,如,在以“橢圓中任意一焦半徑為直徑的圓一定和長軸為直徑的圓相切”這一知識點的學習中,教師先通過畫圖舉例、多媒體演示等方法使學生深刻理解這一定理.然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聯想及進一步延伸,提出:以拋物線的焦點弧為直徑的圓和拋物線的準線的關系,讓學生從第一個定理開始發散思維,對第二個問題進行適度聯想,從而建立起這兩個問題之間的橋梁.學生在問題導向下,自主探究尋找答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還有利于數學素養的整體提升.
結語
情境創設本身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教師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水平深刻扎根于課本和教學實際,全面掌握教學要素,才能夠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高中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對于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教師要明確創設情境的根本目的和現實意義,選擇正確的情境創設方法和策略,使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能夠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