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一
摘 要:課后作業是檢驗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后知識掌握情況的最優方法,但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布置常常“以量取勝”,通過大量重復性、機械性及普遍性的書寫換取學生關于語文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這樣的方法從一定方面而言是有效的,但也讓學生及家長叫苦不迭,小學語文課后作業的優化勢在必行。基于“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如何讓雙減政策在小學語文學科更好落地與融合,需要教師在課后作業方面入手,明晰明確“減負”的根本內容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為基礎,以減少課后作業完成時間、減少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數量為落實導向,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并以課本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課后作業選擇方向,提高學生的課后作業完成效率及知識運用能力。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優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7-0180-03
傳統的教育思想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常常“以量換質”,通過大量簡單性、重復性和機械性的統一的課后作業安排引導全體學生完成語文知識的課后掌握及運用,從一定方面來說,這樣的方法確實有效,學生關于語文學科基礎知識的掌握確實能夠通過“多寫、多練、多背”的方式解決;但從另一方面分析,這樣大量的語文課后作業也確實成為學生的負擔和壓力,并且隨著他們的年齡增長,學段的上升,語文學科的知識難以再通過機械性的書寫達到理解和運用的目標,并且隨著“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學生課業負擔的壓力也需要從課后作業布置方面進行提質減負。因此,如何在“雙減”政策落實這一大背景下進行語文學科的課后作業設計,逐步成為一線小學語文教師研究的內容。其中,增加什么和減少什么是語文學科課后作業優化設計的關鍵,以下是筆者的淺識拙見。
1.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所出現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重點內容為“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的“增”與“減”,問題的導向在于語文學科的課后作業優化,問題研究的由來需要從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所出現的種種問題入手。為了更加客觀公正地完成本文研究,筆者通過一定的走訪調查,對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所出現的問題及成因進行了相關總結歸納及分析,具體如下。
(1)課后作業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正如上文所言,課后作業是檢驗學生課堂學習質量的最優解,它是師生在“學習問題”方面的交流工具,教師可以通過學生上交的課后作業總結歸納學生課堂學習后知識掌握的具體情況和遺漏所在。作業同樣是教師完成常規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課后作業布置的優劣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進行本文相關資料整理時,筆者走訪了若干一線骨干教師,其中教師A在訪談中明確表示:“雙減”政策落實已有接近兩年時間,這兩年內學校在各種教學研究分析會議中對“作業改革”也有明確強調,但是大都圍繞著“完成時間”入手,對“課后作業設計”方面沒有明確要求,并且每個教師在每天的課后作業布置方面需要結合所教學的班級的學習進度進行動態調整,課后作業設計的好壞難以進行針對性評價,課后作業管理機制尚不明確,有待完善。并且,筆者在“雙減”政策落實后參加相關語文教研活動時發現,部分教研活動雖然主題為“‘雙減政策下語文教學提質減負”,但是教研內容大都圍繞課堂教學開展,忽略了課后作業布置方面的討論及分析,缺少了課后作業設計案例分享討論,課后作業管理機制的形成及完善也就逐漸成為“雙減”政策落實后語文學科作業布置的遺留問題。
(2)部分教師課后作業設計意識淡薄
談及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現狀,發現部分教師設計意識的淡薄也是造成語文課后作業單一、重復、機械的問題由來。在走訪中,教師B曾經提道:當前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的主要目的還是檢測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問題遺漏點,并且語文學科中的字、詞、語句和古詩等內容并不是單純的“背”或者“讀”就可以完成掌握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一切還是需要落實到筆上才能掌握,寫和讀所用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而“雙減”政策下對語文學科的課后作業完成時間有了明確要求,一般來說30~40分鐘為限,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需要記憶及練習很多知識,對語文學科作業進行優化設計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他們的知識運用能力很難實現,并且很多教師對“課后作業設計”缺少意識,他們感知不到設計的重要性,作業安排自然也就“千篇一律”。
2.“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減負”措施分析
“雙減”政策針對小學語文學科已經有了明確安排,要求課后作業完成時間不超過50分鐘,大多數教師的課后作業完成時間安排為30~40分鐘,但還需要“減負”,這里的“減負”減少的是現階段素質教育背景下課后作業中的“傳統教育”成分,將傳統機械、單一、重復性的課后作業內容優化減負,留出一定的作業空間給學生自主安排,從而通過巧妙地課后作業布置激發他們探索語文知識的欲望,并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雙手整理相關知識內容,進而讓他們在作業完成過程中提升自己。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后作業減負內容具體如下。
一是減少機械性作業安排。比如,對于文課后作業中字、詞、句或古詩的抄寫、默寫進行優化設計,減少其在作業安排中的時間,從而逐步祛除學生對語文學科課后作業的抵觸心理。但減少并不是“一刀切”,考慮到語文學科中漢字知識的特殊性,必要的練習是不可缺少的,此時教師就需要將機械性作業進行優化升級,引入全新的作業設計理念,從而引導學生完成相關知識學習。
二是壓縮重復性作業安排。比如,針對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容,在復習教學過程中不再進行多次作業安排,應壓縮這些重復性作業占比時間,只挑選重點內容進行多次練習,這里的“重點”需要立足課本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三是祛除增加性作業安排。這里的“增加性”作業指的是因學生個人問題所導致教師針對某個語文學科知識點要求學生多次完成的“定制化”作業,也就是說針對學生在課堂教學或課下作業完成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不能單獨增加作業量,這樣的措施只會引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如果多次增加必然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產生不良看法。
3.“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增添”內容簡析
(1)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在課后作業安排中增添現代化教育設計理念
課后作業布置的初衷及目的就是強化學生語文學科知識的運用能力,作業設計就如上文所言,不能像以往一樣僅是機械、單一、重復的抄寫工作,而是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入現代化教育的設計理念完成課后作業優化設計,這是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增添”內容的重點,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增添以課本教材內容基礎為導向的課后作業。在教學小學語文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相關內容時,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熱愛祖國大好河山”,在教學本單元中《海濱小城》一課后,關于課后作業安排應減少以往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及重點短語或段落進行書寫及背誦等作業,這些內容可以留在課堂最后五分鐘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文章中重點詞匯及標注記憶,課后作業可以不包含此類較為機械及重復的內容。教師應將課后作業“特殊安排”,具體劃分為三項內容,第一項是:請回家后再次朗讀課文,朗讀結束后簡單和家人交流一下文章描寫了海濱小城的哪些景象,并與家人交流。此項作業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及他們在學習后對文章重點信息內容的提取能力,和家人交流的目的是強化他們的語言表達及交流能力,這是他們日后學習生活的重點技能。第二項作業是:文章中部分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你可以從文章中找出來嗎?這個作業是對第一項作業的深化,引導學生反復朗讀本篇文章,并在此基礎上尋找重點語句,從而促使學生深入思考,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這是本次課后作業的重點。當學生完成本次作業的前兩項內容后,為他們留下的第三個作業是:請找出本文中你認為寫得較好的語句進行摘抄,課上在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本項作業作為開放性作業,與傳統的作業相比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能夠通過“交流”的噱頭激發學生關于文章的深層次思考,在激發他們“說服”他人熱情的基礎上,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與理解積累能力,為他們日后習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第二,增添以學生需求為作業設計導向的課后作業。作為教師,應深知課后作業的布置目的是強化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他們語文知識的運用能力,但是傳統的課后作業布置大都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學生的需求。因此,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需要增添以學生需求為作業設計導向的課后作業內容,從而深入落實“雙減政”策中的學生減負減壓要求。在進行本文撰寫之初,筆者就“你最喜歡的作業類型”為調查內容走訪了眾多學生,出乎意料的是學生最喜歡的作業類型是“閱讀類作業”,其次是“默寫類作業”。因此,在“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優化設計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到這點,將其加入作業當中,增添全新的作業元素。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由于本文節選自《安徒生童話》,其內容是學生較為喜愛的童話故事,在布置本課課后作業時,考慮到學生閱讀熱情及作業喜好方向,本課的課后作業可以為:請同學們回家后利用書籍、網絡等閱讀方式找到你喜歡的童話故事進行多次閱讀,并利用自己簡單的話語將故事總結出來,等到上課時與其他同學交流,講出故事的大概內容及喜愛原因。這樣的安排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文章閱讀,并在總結歸納中提升自己的文章重要內容整理、總結和歸納的能力,在核心內容撰寫的同時這樣作業也直接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他們的識字量,完成了閱讀教學的核心要求。
(2)引入分層作業設計理念,完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布置形式
現階段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大都是“高度統一”,部分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這也導致部分語文基礎相對較好的學生面對相同的作業時,其能力難以得到提升,而語文基礎相對較差的同學面對相同作業中的重點內容時,又難以通過自己的能力較好完成,久而久之將會打擊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積極性。因此,具有差異化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分層設計勢在必行。
例如,在教學《山行》一詩后,教師可以將課后作業劃分為三個等級,引導全班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完成。為了保證課后作業的完成質量,將第一項作業作為全體學生必須完成的內容,具體設計如下。
第一,背誦及默寫本詩(10分鐘)。①向家長進行詩文內容背誦,背誦完成后進行詩文的默寫;②默寫完成后和課本相對比找出錯別字,并進行深層記憶。
第二,用自己的話語進行全詩解釋(10分鐘)。①用自己的話語進行全詩內容的簡單概括;②結合作者所處年代背景及人生遭遇進行本文情感的理解。
第三,運用電腦、手機等工具進行詩文的深入理解(10分鐘)。①利用網絡理解本詩所表達的不同情感并將其進行整理;②結合自己的生活遭遇進行本詩的深層解讀。
將課后作業劃分為三個層次后,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第一項作業,而第二項及第三項的第一點作業都較為簡單,適用于全體學生。各項的第二點作業具有一定的難度,則可以引導學習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進行嘗試及探索,這樣的設計旨在引導全體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后中,適當運用網絡也為他們日后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教師應積極針對現階段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所出現的問題及成因進行分析,并基于學生學情優化作業設計,酌情增加或刪減部分內容,以更好地助力語文教學質量提高。
4.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主動地將“雙減”理念帶入語文學科教學的全過程中,在此基礎上對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進行適當的增減,這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是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錢增梅.落實“雙減”,減負提質——小學語文中年級周末作業分層設計的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2(12).
[2]裴轉發.“雙減”下探析小學中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的“減負提質”[J].新課程,2022(43).
[3]陳小紅.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優化策略探究[J].華夏教師,2023(04).
[4]林素萍.“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