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
摘要:高校以紅色體育課程推動思政課程建設,就是充分挖掘體育課程中的紅色資源,完成其體育教育功能和思政教育功能,以及“體+智”的協同功能。然后在實踐路徑摸索過程中,把握其主體方向,即以“紅色”主題開展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模式,并做到活動多元化、模式標準化、教育融合化,以此為引導,開發紅色體育體驗課程,創建紅色體育情境課程,拓展紅色體育主題課程,打造紅色體育團隊課程,完成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紅色;高校;體育課程;課程思政
基金項目: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傳承紅色體育 強國有我-守護初心團隊)一般項目。
在中華民族的血脈和基因中,紅色有著不可替代的象征意義,是由中國共產黨、先進知識分子,以及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創造出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革命精神。以紅色元素挖掘高校體育課程中的思政資源,不僅是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深化,更是為了同步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以起到一舉雙得之效,完成知識體系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從思想認知到行為上的轉化,這是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也是思想政治課程的宗旨,因此,以紅色體育課程推動思政建設是兩者相融交促的結果,是未來教改創新實踐的主體方向。
1.紅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
1.1紅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要發揮體育功能
體育功能的發揮是紅色體育課程的基本目標,紅色體育課程中囊括了許多體育基礎項目,如障礙跨越、負重跑、攀爬、人員營救等,這些活動均包含了走、跑、跳、躍、攀、爬等內容,有良好的鍛煉效果。而與傳統體育課程內容的不同之處在于,紅色體育課程的開展是以娛樂性、趣味性、新奇性、仿真性的情境模擬和主題體驗為主導,重在提升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自覺參與,以嶄新的課程模式加深學生的鍛煉記憶,獲得不一樣的鍛煉感受,在擬真性的情境主題中提高實踐技巧,儲備更多體育技能,達到身體鍛煉的最佳效果。
1.2紅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要發揮思政功能
紅色體育課程并非僅有體育元素獨立存在,所融入的紅色文化和紅色思想,就是讓學生學習到革命先輩們吃苦耐勞、頑強不屈等可貴的精神品質,以及在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階段的奉獻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協作精神、開拓進取精神、創新精神等,以體育傳達思想政治內容[1]。思政教育囊括了人們內在的感知、情感、思維、意識、信念與外在行動,是內在與外在的均衡發展。紅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在鍛造學生的體育意識、體育思維、體育行為、體育品德同時,又為其體育行為提供一系列支撐,即在內容上設置的具有挑戰性、冒險性、仿真性、協作性活動項目,學生參與過程中在逼真的環境影響下,往往會有真實的情感反應和道德表現,如面對困難時是否有退怯?對其他人的求助有沒有施以援手?是否能對各種障礙迅速做出應對。這一系列過程所展現的是學生的自我成長,同時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轉化,這對于學生的責任擔當、品德塑造等均有良好的幫助。
1.3紅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要發揮“體+智”的協同功能
紅色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體育與智力之間的同步提升,兩者相互促進、同步提高,學生參與的每一個項目均需要以智力為內驅力[2]。體育本身是鍛煉學生的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感等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升又必須有智力的協作,如游戲類、益智類紅色體育項目,在身體參與的同時又需要智力上的知識儲備去解決問題。可見,身體與智力是辯證性的存在,體育鍛煉為學生提供強健的體魄和充沛的精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紅色體育活動則具有一定的危險與壓力,幫助學生提升抗壓能力、反應力、判斷力等,有效激發大腦智力功能。
2.以紅色體育課程推動思政建設的主體方向
體育運動中的各項規則、理念、道德、導向、精神等,均屬于課程思政的重要資源。概括來說,以紅色體育課程推動思政建設的主體方向首先要做到活動多元化,即下文要講到的體驗類紅色體育課程、情境類紅色體育課程、主題類紅色體育課程等。一方面讓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所長有不同的參與選擇,自覺鍛煉;另一方面,不同類型的紅色體育課程能夠深度提煉出不同的思政教育內容,將思政要素全面、準確、細化地傳達出來。其次要做到模式標準化,即根據紅色體育課程的內容、時長、性質、風險程度或是難易程度科學分類,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式地逐步開展;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選擇適合的課程內容;課程活動的開展不能浮于形式,要保障學生在課堂中有所收獲[3]。最后則是要做到教育融合化,即活動不只是活動,而是一次有計劃、有目標、有反饋、有成效的教育行為,在進行身體素質鍛煉時還能根據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征以及個性差異,將紅色元素、思政知識準確地嵌入體育課程中,真正實現思政教育的知行合一、內化于心。
紅色體育課程思政的主體方向還可以根據活動實施后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反饋情況進一步做出細致分類,第一類:普適性紅色體育活動,如舉辦紅色主題日、人物扮演、參觀、學習、制作等,如模仿紅軍戰士作戰時的“匍匐前進”,以高校當地的紅色資源為載體走訪參觀紅色勝地,如湖南邵陽的毛澤東舊居、重走井岡山的挑梁小道、游覽當地的紅色紀念館等。第二類:以個人挑戰為主的低風險戶外體育活動,如模仿朱德挑扁擔(相當于負重走),嘗試自己能承受的重量。第三類:以團隊挑戰為主的低風險戶外體育活動,如擔架運輸、共渡沼澤等。第四類:以激發個人潛能和提升心理素質為主,且有一定難度的團體戶外體育活動,如攀軟梯、重走長征路等。第五類:以團隊挑戰為主,風險與難度并存的戶外體育活動,如野外求生。另外也可根據紅色體育課程的性質劃分,如長征型體育課程、競賽型體育課程、軍隊模擬體育課程、娛樂型體育課程等。以紅色體育體育活動推動思政建設就是要保證其內容多元化、資源豐富化,方能從不同維度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務。
3.以紅色體育課程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
3.1開發紅色體育課程思政的體驗模式
體驗模式是以原本概念性、抽象性的課程內容為基礎,轉而以具象化的形式呈現,如體育課程中教師常常會強調“吃苦耐勞、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等,但口頭上的信息傳達,學生所接收到的內容也僅停留在概念層面,遠不及身體力行后得來的認知和領悟更深刻。紅色體育體驗課是以革命時期以及新中國建設時期,有關革命先輩們傳達出的勇敢、吃苦、冒險、奮斗等精神和概念為主,在體育課程中滲透式灌入,譬如教師可以引導擅長長跑的學生組建“長征小組”,在運動訓練過程中融入紅軍戰士不畏艱難險阻、患難與共、艱苦奮斗、顧全大局的長征精神。又或是以擅長啦啦操的學生組建“雷鋒小組”,學習其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的道德修養,以及盡職盡責的實干精神等。諸如此類還可以建立“鐵人小組”、“延安小組”、“井岡山小組”等,將學生的擅長項目與紅色元素相結合,將原本概念性的紅色理念以及單一性的體育運動有機地融為一體,讓學生在具象化的體驗過程中達成“體+思”的升華。
3.2創建紅色體育課程思政的情境模式
情境課程即在體育課程中創建紅色氛圍,以情境傳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也可以理解是情境教學法的另一種延展,是情感氛圍和物理環境的聯結,是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感性認知與理性認知的貫穿[4]。比如在校園范圍內,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館等建筑物可拉出紅色體育宣傳標語——“紅色鑄造理想·拼搏成就人生”、“傳承紅色基因,展現體育精神”、“革命接力傳承有我,紅色體育精神代代傳”等,或是以校園廣播在午間或學后播放一兩則紅色故事,以環境的營造帶動學生的情感共鳴,做到以“境”育“情”,再以“情”育“德”。此外,還可以創建“紅色故事+游戲”的模式,將學生們熟知的紅色故事納入體育課程,如毛澤東雪地打乒乓球的故事,毛澤東身穿棉衣,在簡陋的乒乓球臺前手持“自制球拍”,在厚厚的雪地上左推右攻打乒乓球,這張照片至今還存放在陜西體育博物館。當時物質匱乏,體育設施更是極為短缺,毛澤東的這一“自制球拍”本是隨意找出的兩塊木板,用刀削平便拿來使用。毛澤東不僅時常用這對簡易球拍堅持訓練,還參加了延安時期開展的乒乓球比賽活動。在體育教學中開展乒乓球訓練時,先以這樣的小故事為首創建教學情境,學生在訓練過程中也更易懂得珍惜當下的學習條件,以及毛澤東所傳達出的艱苦樸素、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作風,以及持久的恒心和毅力等精神品質。
3.3拓展紅色體育課程思政的主題模式
主題型紅色體育課程首先可以按照主題類型和課程內容進行分類,如冒險主題、競賽主題、團隊主題等,提煉每項主題課程中的思政要素,明確主題課程的教育目的,實現紅色育人功能[5]。以冒險主題為例,首先縱觀中國革命歷程,其中便有無數次冒險,每一次冒險都與個人的生死存亡和組織命運的變化休戚相關。以此為主題也就成為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最佳切入點。冒險即探險,這類紅色體育課程適合在教師和專業人士的帶領下開展戶外教學活動,如戶外探險、軍營生活、體育挑戰賽等,通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身體、心理、精神、思維等層面的正向效益。如軍營生活,其高強度的訓練,以及偶爾遇到的惡劣自然環境能有效改善眾多學生紊亂的作息時間,塑造陽光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抗壓能力,積極樂觀地面對學業和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勇于面對未來人生中的未知挑戰。學習軍人們的奉獻精神、冒險精神、服從精神等,以及個人對國家的責任感、堅毅的意志力、不怕苦,不服輸的韌勁,對自我、對黨共赴艱難的忠誠等,都屬于紅色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內容。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紅色體育主題課程強調學生的親身參與,因此在設計活動時要注意結合到學生的實際身心狀況和接受能力,活動的難易程度要適中,不可過于繁瑣、過于困難,以防出現意外情況。且由于是戶外活動,因此一定要有專業人士陪同為指導,并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不可為了“吃苦”而“吃苦”。當然,難度系數也不可過低,否則完全失去了教育意義。
3.4打造紅色體育課程思政的團隊模式
“團隊”是體育與思政共同強調的內容,團隊即群體,是以共同目標、相同信念以及各自擅長技能所組成的隊伍。紅色體育團隊的打造正是將學生表現出的相同傾向個體分組組建,再以統一的團隊文化、團隊精神、團隊理念鍛造其協調能力、合作精神、行動能力等[6]。這一學習模式也可采用“游戲+”的形式,例如開展紅軍叢林闖關游戲,讓學生自主組隊,游戲開始后觀察學生在團隊中的不同表現。如在攀爬關卡時,學生有無顧慮到團隊中落后的成員,是否有語言上的鼓勵或伸手幫扶。在遇到障礙時,是否與團隊成員一起想辦法解決,等等。紅色團隊課程中就是讓學生學習革命先輩在軍旅生涯中的相互親近、相互幫扶,也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無論個人能力多強,但也有無法獨立解決的時候,明白團隊的重要性;團隊需要每個成員明確自身的角色和定位,是對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認知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團隊在獲得榮譽時是每一個成員的努力,團隊在遭遇失敗時也是每一個成員共同面對和分擔之際,是對學生榮辱共赴、風雨同舟的品質塑造。
4.結語
紅色體育課程以趣味為導向、以體驗為途徑,通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娛樂感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增強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完成思政教育,實現“體+思”、“體+智”、“體+德”的體教融合目標。促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以紅色體育課程推動思政建設是以馬克思基本原理為載體向學生引導正確的導致導向,將體驗課程、情境課程、主題課程、團隊課程與相應的體育課程內容相結合,達到了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成果,是未來體育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的主要標向。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的不斷深入,將會為全面推進黨的百年紅色精神在體育課程與教學中延續和傳遞創造豐富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陳佳,楊晨.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22):78-81.
[2]趙富學.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精神融入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1,55(07):30-36.
[3]歐麗婭,張少生.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教學設計與實施探析[J/OL].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04):99-103[2021-09-15].https://doi.org/10.13830/j.cnki.cn44-1129/g8.2021.04.025.
[4]岳婷婷.情景教學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應用與實效研究:以“紅色情景課堂”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1):37-39.
[5]余菂.“課程思政”理念下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育人能力之路徑研究[J].福建輕紡,2021(08):50-52.
[6]熱那古·克尤木.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高校體育教學實踐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