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方圓
摘要:小學美術教學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不僅能夠豐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還可以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積極性,對于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相關研究人員深刻把握小學學術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的重要意義,客觀分析傳統文化元素與小學美術教學融合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基于核心素養視角,制訂切實可行的優化策略,以期實現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度綁定,為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率探索可行路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傳統文化
引言:
基于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我國教育領域也出現了巨大變革,其中培養塑造學生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小學美術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與美術素養相結合,通過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階段的美術課堂中,促使學生核心素養的不斷提升。
一、在小學美術中落實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美術學科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具有重要的美育價值[1]。而將之與傳統文化進行充分融合,可以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精神內涵。我國美術傳統文化經過了千百年的發展,積累沉淀了大量優秀的文化瑰寶,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令學生在課堂上欣賞美、感知美,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通過貫徹落實小學階段美術傳統文化教學,有助于強化我國美術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也有助于提升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在小學階段美術課程中,為不斷強化中華傳統文化,就需要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帶領學生吸收我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感受美術傳統文化多元化的特點,提升學生“藝術文化領悟力”這一美術核心素養。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美術教學在培育小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基礎上,還能夠達到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通過利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教育突破點,把傳承傳統文化作為教學目標,有助于促進美術學科教學形式的創新,同時也達到了推動我國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效果,對推動當前的美術教學活動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傳統文化教學現存問題
(一)對傳統文化重視不足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灌輸者,學生通過教師的授課,學習美術文化知識[2]。因此,只有當教師高度重視美術教學與中華傳統文化的融合,才能夠有效落實對學生的國學教育,推動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塑造。但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部分教師對此尚未形成正確的認知,缺乏對“傳統文化進課堂”的足夠認知與高度重視,因此無法更好地將中華傳統文化與美術具體教學緊密結合。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現階段大部分美術教師的教學設計當中,缺乏對傳統文化的應用,因此導致學生的文化素養難以提高。第二,要想保證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理想化,就需要優化現有的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現階段大部分美術教師的課堂上,仍然以“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為主,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欠佳[3]。第三,小學美術傳統文化教學不僅是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同時也是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培養提升,但是當前大部分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重視學生的技能提升,忽視了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養成,不僅限制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同時也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第四,大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固化,導致其在課堂中僅注重傳授相關美術理論知識,但忽視了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深層次品味傳統文化作品內涵的實際情況,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基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這一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基礎,在小學美術傳統文化教學模式中,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培養情況[4]。但在當前部分學生缺乏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積極性,片面地認為小學美術課程是一門放松娛樂課程,不需要為美術學習提供大量的時間精力,導致美術傳統文化教學效果不明顯。
三、核心素養下落實小學美術傳統文化教學策略
傳統文化是中國幾千年文明的智慧結晶,蘊含了大量的美術知識,因此小學美術教師需要重視美術課堂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在豐富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內容的同時促進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將傳統文化帶入小學美術課堂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形成運用美術理論知識鑒賞傳統文化作品的能力素養,并且不斷積極探索能夠激發學生上課互動積極性、動手實踐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等方面核心素養的提升。基于此,就需要在美術課堂上積極滲透傳統文化、優化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同時充分注重學生在美術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一)明確教學目標,重視傳統文化教育
1.明確美術教學目標,轉變教師觀念
小學美術教師不論是在備課階段、上課階段還是課后反思階段都需要樹立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意義,即在小學美術課堂中貫徹落實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以及學生的審美素養。基于此,教師需要在明確美術教學目標、優化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不斷擴展課堂教學內容,將傳統文化知識融入其中,有效豐富并創新教學方式[5]。其中教師可以在教學設計環節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真正做到讓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滲透到日常美術教學當中,同時也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在美術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小學美術課程的育人目標,將傳統文化中的育人功能深入滲透,培養出一批具備自主創新能力、審美素養以及人文情況的綜合性發展的學生群體。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積極地充當教育引導者,引導學生審美判斷力的有效形成,令學生能夠自主賞析蘊含豐富傳統文化內容的藝術文化作品。
2.組織課堂實踐活動,優化課堂教學
為了達到提升學生美術綜合素養水平的目的,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具有開放性質的教學實踐活動,將美術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地內容作為主題供學生討論、實踐。在課堂授課期間,需密切關注學生聽課狀態,科學合理地將美術傳統文化理論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動手實踐相結合,達到有效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自主性、積極性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小學美術學科的具體課程內容是一門理論與技巧相融合的綜合性學科,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加強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提升,鼓勵學生積極對傳統文化與現代美術藝術進行融合創新,達到“設計-運用”的發展目的。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展示優秀的傳統文化作品并開展小組討論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鑒賞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基于對所學內容的認知進行當堂練習,帶領學生通過美術作品的方式更好地表達自身的思想情感。
如在《剪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令學生在課前自主尋找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剪紙圖畫,進行賞析。例如可以讓學生先嘗試剪出簡單的花朵、星星等圖形,之后逐步進階,在進行一定的剪紙技術指導之后,再由學生嘗試剪出窗花、小動畫等圖形,帶領同學在感悟傳統習俗魅力的同時,沉浸式欣賞感悟相關文化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動手制作相關作品深入體會其中所蘊含情感價值,達到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目的。并且在學生剪紙作品完畢后,教師通過組織學生之間互評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對比他人作品,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勢,達到啟發學生思維的目的。由此可見,開展實踐這一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課堂中來,并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豐富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帶領學生深入學習、賞析感悟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需要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為導向,增強課堂展開形式的靈活多樣性。
1.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
多媒體系統是移動互聯網電子計算機融合時代的產物,這一新鮮的事物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信息化教學表現出了巨大的激情。傳統式美術作品與多媒體技術緊密結合,是現如今教學過程的重要途徑,能夠為學生呈現更多元化的美術資源[8]。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充分感受傳統藝術作品的表現力,在提升學生“藝術表現力”這一核心素養的同時,引導學生將古今藝術作品的表現力進行對比,并展開藝術創作,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美術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培養塑造學生“創意實踐”這一核心素養。因此,小學美術教師在教授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積極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電腦上下載有關音頻、視頻或圖片內容,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直觀展示,通過課件制作、視頻音頻展示、圖片欣賞等多種觀看欣賞方式,讓課堂教學活動更加形象,令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作品的魅力,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積極性。在小學美術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認識傳統藝術文化中的視覺符號、形象象征,還可以達到培養學生對于圖像的辨識能力,增強學生“辨識圖像”這一美術核心素養。
2.開展小組合作方式
為了達到正確引導學生充分把握課堂時間,積極學習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相關知識儲備,提高學生美術技能以及繪畫效果的目的,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在貫徹落實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活動。在小組合作環節,以學生自行組隊,教師輔助調整的方式展開小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中暢所欲言、互動交流,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實現對學生綜合實踐素養的培養。與此同時,教師在這一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實際情況,面對部分學生所存在的由于動手實踐能力較低、客觀實踐能力不足導致其在具體的實踐練習中出現作品完成度較低等情況,教師需要合理分配小組成員,采用“一對一”幫扶的組隊模式,令學生通過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一作品。例如彩帶繡與陶藝制作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度較大,大部分學生無法獨立完成,因此就可以由教師根據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強弱來進行組隊分配。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教育階段貫徹落實傳統文化與美術課堂相結合的教育模式,能夠為學生日后的綜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德育素養的形成。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優化課堂教學形式,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傳統文化作品的表現形式進行模仿創新的同時,通過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環境,令學生在情境中深入感受傳統藝術作品的魅力,在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熱愛之情的基礎上不斷弘揚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龔倩.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傳統文化傳承——以超輕黏土在小學美術“詩配畫”一課中的運用為例[J].教育界,2022(35):8-10.
[2]劉昀媚.創新美術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下小學美術課程的開發探討[J].小學生(上旬刊),2022(11):103-105.
[3]陳霞.核心素養下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探索[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07):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