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
摘 要:在新時代的教育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多種教學措施,將高中生物教學的整體水平充分提升上來。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為相關教師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實踐
積極開展高中生物教學創新,能夠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將生物學科的整體教學水平充分提升上來。因此,高中生物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開展多樣化教學。積累教學經驗、完善和優化生物教學策略,為開展后續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傳統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仍舊會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注重給學生講解生物知識,不注重提高教學趣味性。教學方法較為生硬,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采用題海戰術開展教學,課堂缺少靈活性,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高中生物教師過于重視知識講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無法有效培養生物學人才。
(二)教學方法落后
在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仍舊是傳統“灌輸式”教學形式。不注重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缺少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缺少學習能力,無法有效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講解知識時相對來說比較生硬。生物知識抽象難懂,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教師講解的知識,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影響,不利于學生后續的成長和發展。
(三)缺少教學設備
生物學科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通過開展實驗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內容。但是很多教師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缺少細節,只是簡單地進行口頭講解,無法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學校本身缺少實驗教學的設備,也就不能正常開展實驗。學生對教師過度依賴,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一)幫助學生掌握生物知識
對學生的生物學科素養進行培養,就能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運用理性思維,掌握生物學知識的概念,提高學習效果。除此之外,幫助學生減少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生物學習的快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效果。
(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率相對來說比較低,師生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和互動,課堂教學氛圍沉悶。大部分學生缺少科學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生在學習時比較困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失去學習動力。但是通過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高中生物教師就能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開展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對生物知識有更加直觀的印象,培養學生的生活化思維,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將生物學習的效果充分提升上來。
(三)促進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
在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中,其中主要包括生物觀念以及社會責任等一些方面的內容。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對生命的形成以及發展過程進行深入了解,帶領學生一起認識生物世界,引導學生尊重和熱愛生命,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除此之外,高中生物教師還要積極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實驗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促進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和團隊精神。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觀念,引導學生主動承擔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能夠運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三、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特征
(一)全面性
在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中,主要包括社會學科和自然學科兩個方面,涉及的知識點相對來說也比較多。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識。在科學素養中,生物知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生物學科素養的全面性充分體現出來。
(二)發展性
在教學活動的各個時期,都能將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特點展現出來。在不同的時期,它們具備的特點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同。在高中階段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要注重長期堅持,才能有更大的收獲。只有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才能開展后續的學習。由此可以看出,學科核心素養具有發展性。
(三)終身性
高中生物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過程中,要將終身性特點充分體現出來。結合學生的情感和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優良的品質,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學科核心素養本身具有一定的實用性,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然,認識科技,促進學生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終身性特征。
四、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原則
(一)科學發展原則
高中生物教師想要提高教學有效性,要遵循科學發展的原則。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解決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結合生物教材中的基本概念以及相關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在開展生物教學時,教師還要注重結合實際生活,對學生的生物理解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和鍛煉,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
(二)因材施教原則
在開展高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注重因材施教;高中生物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生長環境,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生物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注重開展素質教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始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促進全體學生形成綜合素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五、基于發展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實踐策略
基于核心素養開展高中生物教學,教師就要有效踐行新課程理念,選擇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出來,以學生為主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高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開展生物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其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很多知識是概括和總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學現象。通過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從而總結出其中的生物學公式。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想要將學生的學習質量充分提升上來,首先就要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除此之外,采用這種教學方法,還能讓學生主動觀察生活,運用生物知識去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學生對世界以及生物學的認知,對學生的生命觀念進行有效的培養,促進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例如:高中生物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應用》這一節課時,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生命觀念內涵。因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一個良好的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物知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借助視頻的方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調節劑對植物的影響,以及植物激素對植物的影響。引導學生將兩者進行對比,從而進行分析。結合實際生活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主動性充分提升上來,讓學生認識到教材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能夠主動開展問題分析和研究,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充分提升上來。由此可以看出,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發展。
(二)組織開展合作教學
在高中階段,學生本身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意識[1]。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就要將學生的這一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引導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將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充分提升上來。在這個過程中,就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物思維,將課堂教學效率充分提升上來[2]。在實際的教學中,高中生物教師就可以充分結合教學內容,將班級中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鼓勵學生開展自主討論和探究,鼓勵學生尋找正確的答案。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讓學生的生物學思維得到鍛煉,同時還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嚴謹的學習態度,理解生物學知識背后的內涵,讓學生能夠更加扎實地掌握生物知識,將學習效果充分提升上來。
例如:高中生物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相關知識點時,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為每個小組分配屬于自己的任務。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研究和探討,才能找到合適的方案[3]。如:高中生物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小組中一起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病因圖解進行仔細觀察,將其中存在的基因變化找出來,從而對基因突變的定義進行總結。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和認識,小組成員之間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彼此之間進行互補,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生物思維和合作意識,促進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果充分提升上來。
(三)整合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需要不斷疊加資源和知識體系[4]。因此,高中生物教師通過整合教學資源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充分激發出來,對學生的視聽內容進行有效豐富,提高學生的學習真實性。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目前的教育手段也在不斷豐富,教師能夠利用的教學資源正在逐漸增多,其中主要包括視頻、圖片以及紀錄片等一些方面的資源。高中生物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整合教學資源的重要性,對學生的科學精神進行有效培養,促進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落實科學精神,注重多層次培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思維模式。
例如:在《神經調節》這節課的教學中,主要是為學生講解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以及基本方法,還包括神經沖動的產生與傳導和分級調節,從而拓展到人腦高級功能。一般情況下,這些知識內容本身具備較強的微觀性,對學生理解能力的要求相對來說也比較高[5]。高中生物教師在整合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就要注重由淺到深,逐漸深入;還可以為學生制作微視頻,整合其中的知識點;為學生收集紀錄片,將本章節的重點內容充分凸顯出來。同時,還可以將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為學生講解臨床醫學技術以及檢查手段的重要性。高中生物教師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還可以為學生融入一些史實資料,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教學。補充教學資源和自主學習資料,讓學生的認知系統得到有效的豐富,幫助學生建立科學的認知體系,讓學生能夠以科學精神去探究生物知識。
(四)組織開展實踐教學
在開展生物教學的過程中,實踐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可以幫助學生加強記憶,促進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通過開展實踐活動,能夠充分驗證生物知識的科學性,加強學生的記憶能力,對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進行有效的培養。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就要充分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豐富的生物實驗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看到抽象的生物現象,還能讓原本復雜的知識更加簡單,幫助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生物知識。除此之外,還能對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確保學生具備較強的探究能力。在開展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將學生的主體位置充分凸顯出來,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實驗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能夠開展實踐操作,將生物實驗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充分提升上來。
例如:教師在講解“DNA的結構”的知識點時,就可以為學生設計實驗活動,帶領學生一起在班級中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出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解決他們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確保能夠順利開展接下來的實驗。通過開展高中生物實驗課程教學,不僅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樹立自主探究意識,從而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促進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師想要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就要從多個角度出發,積極開展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并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凸顯出來,展現學生在生物教學中的主體性,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有效落實教學改革目標。
參考文獻
[1]郝琦蕾.樊桂芳.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9(1):72-77.
[2]趙芳.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2):5-6.
[3]肖安慶.顏培輝.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7(6):60-62.
[4]詹源慶.新高考形勢下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文淵(高中版),2019(2):404,406.
[5]吳明榕.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18(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