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純蘊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教育的重點逐漸發生改變,從傳統的重視學生知識學習向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過渡,更加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現代化信息技術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給人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獲取方式,還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應該貫徹落實教育改革的要求,順應教學改革的趨勢,充分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視角,以學生為中心,以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為目標,促使學生的地理綜合水平得到提升,為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將從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價值入手,探究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地理? 信息化教學
當前,信息化已經融入生活的各個領域,這一代青年學生是跟著互聯網發展起來的一代,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到電子產品,對現代化信息技術了解較多,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傾向于使用信息化技術獲取知識。因此,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教學發展的方向,地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教師應該重視在地理教學中使用現代化、信息化教學方式,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落到實處。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價值和原則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價值
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開展是大勢所趨,是充分響應教學改革的要求,也是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模式創新的必然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考驗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教師不僅應該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促使自身知識儲備更加豐富,還應該順應改革的趨勢,將教學改革的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落實,促進教學模式的轉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1]
在核心素養下的高中地理教學,不僅應該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水平,還應該突出地理學科的育人功能,通過信息化教學設計,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優勢,充分展示地理知識的豐富多彩性,讓學生充分感受地理知識的魅力,體驗地理學習的快樂,并且引導學生將掌握的地理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知識應用于實踐,促使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得到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得到鍛煉,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信息化教學能夠發揮現代信息教學工具的優越性,例如教師利用多媒體將地理內容展示給學生,學生通過視頻、動畫、圖片的展示對地理知識有更加直觀的理解,促使教學更加深入。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應該遵循整體性原則。這里的整體性指的是教學應該面對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代表教師應該對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尊重教學設計的整體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環節、調整教學內容,促使教學質量提高。[2]
2.以人為本的原則
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是教學的基本原則,教師應該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認知能力有基本的了解,并且應該增強教學的互動性和實踐性,突破過去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且充分發揮自主性,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促使學生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3.循序漸進的原則
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時,應該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基礎水平有計劃地設計教學內容,教學難度應該循序漸進、逐漸遞增,在對學生進行提問時,應該考慮問題的難易程度,不能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并且重點關注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培養完善的邏輯思維能力。[3]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促進高中地理信息化
新時代教育理念不僅要求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求教師發揮學科的育人功能,挖掘學科內容中的育人資源,并且加強對教育理念的感悟,提高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教學理念,勇于創新,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為教育教學注入新鮮力量。[4]并且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在知識的傳授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塑造學生的健全品格。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促使學生能夠建立學習信心,激發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站在促進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的角度,利用互聯網資源搜集豐富的教學素材,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地理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內容豐富化
以往的地理教學方式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教師的教學資源較少,導致地理教學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并且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搜集豐富多樣的教學素材,給學生展示更多的地理內容,并且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促使教學更具吸引力。例如在講解我國的地形地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豐富的地形圖或者視頻,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更形象、直觀的了解。[5]教師在進行資料搜集時,應該對資料進行二次加工,使不同的素材之間能夠建立連貫性,促使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框架。
(三)注重生活實踐教學
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拉近學生和地理知識之間的距離,并且應該將教學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6]例如:在講解自然災害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在授課前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前導入環節給學生播放自然災害相關視頻,如地震災害的視頻,并且對其形成的原因以及影響進行講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何在這種環境下自救,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通過將地理知識和學生生活相聯系,促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學習地理的價值,在學習地理知識時聯系實際生活,促進知識的吸收,讓學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而不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并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設計戶外教學環節,促使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得到提高,有助于塑造學生意志品質、鍛煉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地理的奧妙,不僅能夠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還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結語:綜上所述,教師應該轉變教學觀念,順應時代的發展,積極創新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制定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重視對信息化教學工具的應用,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給學生帶來更生動、直觀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王俊偉,韓濟海,楊亞琪.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化學信息化教學研究[J].中小學電教,2022(12):27-29.
[2]孔具鵬.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學探究[J].中國新通信,2022,24(21):218-221.
[3]李玉德.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高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1(35):39-40.
[4]趙軍年.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學[J].學周刊,2021(33):65-66.
[5]程國卿.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學[J].教書育人,2021(19):56-57.
[6]吳志民.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中核心素養及信息化教學體系的融入[J].新課程,2021(18):168.